用手机教古人搞基建 第304节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燕都,整个燕国朝堂也懵了,有一种被突然砸晕了头的感觉。
“为何会这样?”
“为何会如此突然?”
其实他们仔细理一理,也是能找到前因后果的,只是谁也没有往那方面想而已。
若鸿太子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
燕国和平多时,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举国混乱。
第一时间,若鸿就想到了后果,如果燕国长时间缺盐的话,恐怕各地将暴乱不止,这和缺粮差不了多少。
若鸿眯着眼睛,动摇民生,大难将至的征兆,必须尽一切办法尽快解决。
第一时间,若鸿太子的命令传给了朝廷,“让各地盐场重新开工,务必供应给百姓最基本的盐。”
只要提供上最基本的盐,应该就能解决掉这次危机。
结果,几天后,等待他的不是命令无法通达,而是……
“殿下,各地盐厂已经改作他用,一时之间想要复产恐怕不容易,还有就是那些盐商推三阻四,并不愿意重建盐场,态度一致的消极。”
若鸿愣了一下,情况来得太紧急,他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具体情况。
汇报的人继续道,“那些盐商说,若他们重开盐场,要是再亏到血本无归家破人亡了,朝廷负不负责他们的损失,他们还说,朝廷若是逼着他们重开盐场,就是逼着他们去死。”
竟然态度如此坚决?
对于这些盐商来说,的确如此,因为重开盐场投入本就巨大,关键是投入也就投入了吧,他们的工艺远远不能跟大乾比啊,要是大乾再次给燕国供盐,毫无疑问的,他们的盐场会再次被摧毁得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连个泡都不冒一下。
说实话,这也是若鸿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连重建盐场都已经行不通了。
而且,他更担心的是,哪怕能重建盐场,百姓还能不能接受高价的粗盐。
让各地重建盐场的这几天,他也用燕国的消息渠道收罗到了很多详情,越看这些消息汇总,心里也就越震惊。
如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这次事件的发生。
若鸿沉着脸,“大乾的皇子大比么?我燕国竟然成了他大乾角逐太子之位的战场。”
果然,没两天,燕国朝廷就收到了来自大乾的国书。
国书内容很清楚,以继续供盐为条件,换取燕国三城。
一时间,整个燕国朝廷鸦雀无声。
“这是大乾的阴谋,好一个阴险的大乾,竟然想用盐制衡我燕国。”
“应该是那大乾争夺皇子大比的原因,那大乾皇子政手握大乾新盐,突然向我燕国出售大量新盐,原本还以为他是在讨好我们,没想到竟然是为了现在的制衡,果然没安好心,终是露出了狐狸尾巴。”
以前看不透的地方,一点一点浮出水面,但为时晚已。
“听说这一次比试就是为了我燕国三城,替皇子政出战的门客正是他府上第一门客山君,那惊绝天下的壁上神图便是出自此人之手,原本以为会是一个雅士,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心底如此肮脏的阴谋策士。”
“心实在太脏了些,竟然不知不觉以盐售为突破算计了我整个燕国,此人实在阴险,我燕国以后定要对他多做提防。”
“哼,我燕国何时吃过这样的大亏,若是应了他,我燕国的骨气何在,他大乾不卖盐给我们,我燕国盐场一时之间又难以复产,但我们可以向周围诸国购盐,没了他大乾的盐还活不成了不成。”
义愤填膺。
但若鸿的眉头始终紧皱着,因为没有了大乾的盐,虽然燕国还不至于活不成了,但……必定大乱,必定得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购买其他邻国的盐?真是好笑,诸国纷乱之际,这些邻国不落井下石都算是仁至义尽了,还想着让他们在这个时候拉燕国一把?他们估计巴不得看到燕国因此暴乱,甚至分崩离析吧。
但现在也无他法,只能尽量尝试恢复燕国盐场,同时向邻国购盐试试。
其实若鸿想得的确没错,外出购盐的商队,根本一无所获,还得面对各国盐商的奚落。
当然说全无所获也不对,至少和燕国结盟的巴国和魏国还是卖了他们一些盐的。
至于数量,就只能说是尽一点人道主义了,僧多米少,根本不够用,所谓盟国,那是有利益的时候可以一起上一起赚,你有难的时候,说不得心里怎么幸灾乐祸着。
毕竟这结盟还没有到亲如兄弟的地步。
当然这是后话。
若鸿下了朝回到府邸,去了一趟兰若昀那里,“你隐藏得还真深,大乾还真是出了一个了不得的策士。”
兰若昀脸上有些苦笑,“若我说我也是才知道情况,你是否会信?皇子大比,各府上各施其能,并未互相通报。”
兰若昀没说的是,他也没有想到,一个皇子政,一个山君,居然能给燕国带来这样难以想象的混乱。
而且,这个混乱应该还仅仅只是开始,若是燕国朝廷处理不当,不能继续为各地供盐,甚至说不能继续供应便宜的精盐,恐怕暴乱将起。
这次皇子大比,原本他以为,他们为燕国带来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无论如何其他皇子也不可能赢得了他们的。
但没想到,皇子政和那山君居然如此出人意料的来了这么一手,让燕国处于两难之间。
是解决燕国粮产稀少的土豆更重要,还是让精盐继续流通,避免暴乱更重要,这就不好说了,毕竟土豆如何还有待实践,而各地暴乱是实打实的马上就要来了。
但这么简单的就割让三城,无论是若鸿还是燕国朝廷都不可能这么轻易的下决定。
他们现在想着的应该还是如何解决盐荒的问题,因为只要解决掉这个问题,也相当于迎刃而解了。
大乾,上京城,齐政和陈柏也在等着消息。
陈柏倒是不急,将燕国能想到的应对办法也都想到了,“就算他们付出巨大代价从其他人那里买到了这么大量的盐也无济于事,百姓不可能接受这么高价的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