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快穿之拒做炮灰

快穿之拒做炮灰 第51节

  元景的书院学习生活开始了,融入进去后,他慢慢喜欢上,这里的老师水平高不说,还可以选择琴棋书画骑射的课程,而且这里消息灵通,朝廷上发生什么大小事,这里能立刻知道了,元景能阅看到每期的朝廷邸报。

  比如元景来之后就听人谈起镇北王穆成安的情况,也从别人口中了解到大夏镇北王这一异姓王的来由。

  镇北王,顾名思义,就是镇守北疆抵御外敌入侵的,可谓劳苦功高,这一次镇北王在回京途中却遭外敌算计重伤失踪,下落不明,为免引起边疆危机让敌人趁虚而入,所以直到镇北王带伤回到京城,这一消息才传开来,元景来书院后就听过不少人谈论镇北王受伤一事,持不同意见互相争论的也有。

  其实大夏朝建朝时间并不长,当今才第三个皇帝,当初太、祖起兵推翻旧朝时,第一代镇北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太、祖就曾说过,没有镇北王,就不可能有朕的天下,所以立镇北王为异姓王共享天下。

  只是历任镇北王都不长命,现任的镇北王穆成安都是第四位了,如果这一位也在遇袭中不幸身亡,那很快将会是第五任镇北王继承王爵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元景很怀疑历代镇北王寿短的原因,一个功高震主就足够要了镇北王的小命了,穆成安途中遇袭,袭击他的人究竟是谁?是外敌还是内部的敌人?

  元景觉得,就算有外敌出现,能混入境内而没有引起镇北王的注意,没有内部人士配合才叫怪。

  元景想起剧情里还有过这样的情景,那就是女主在认识男主之前曾听人八卦过男主的身世,说是过继给老镇北王成为嗣子,但男主极有可能是位龙子,虽是出生在宫外,但常被圣上接到宫中小住,在老镇北王表示无意娶亲时,更是将男主过继到老镇北王膝下,就等继承他的王位的一天。

  虽说剧情后面再没具体提过男主的身世,但元景想有些事情不会无的放矢,如果男主真是流落在外的皇子也就是当今圣上在外的私生子的话,那这次穆成安的遇险背后,就更值得思量了。

  不过他相信身在局中的穆成安应该比自己更清楚他的处境,而且知道穆成安如今回了京城,人是安全的,他就放心多了,专心读书,等待进京赶考的那一日到来。

  京城,镇北王府。

  穆成安身上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他就是作出一副伤重需要卧床休养的姿态,一直留在府中,任何人前来拜访都不见,就是王府中的小王爷,也很难见到他父亲一面。

  这天穆成安和他的幕僚说话,幕僚刚从边疆赶回来,担心地看着主子苍白的脸色:“王爷,您的伤……”

  穆成安摆摆手,在身上拍了几个穴位,很快,他的脸慢慢恢复红润,幕僚从诧异到了然,原来王爷是用来应付外人的。

  穆成安说:“圣上刚派了身边的太监过来探病,本王总得让他知道,本王的确病得很重,这样才好让他放心。”

  幕僚的心沉了沉:“这么说真是……”他伸出一根手指往皇宫的方向指了指。

  穆成安眼里闪过一丝戾气,但很快消失了:“他倒是煞费苦心,这镇北王的位置到了我这儿也要走到头了,只是本王还活着一日他就不能安心,巴不得本王早点将王位传下去。”

  幕僚为自己的主子抱屈,没有历任镇北王镇守北疆,圣上能这么安心待在皇宫之中?

  可每个皇帝想要做的都是随时准备卸磨杀驴,到王爷这一代,镇北王的血脉其实已经断了,因为王爷一早叫皇宫里的那位给绝育无法有自己的后代了,这王位将落到皇室自己手中。

  “边境不能松懈,我穆家镇守了几代,绝不能让外敌入境侵犯境内百姓,过几日你还是回边关去,将这边派过去的人都给本王盯牢了。”

  幕僚起身恭敬地接令,然后问:“那小王爷呢?圣上是想要让小王爷前往边关锻炼吧。”

  “是啊,是想让他早点接手本王的军队,你不用担心,尽管先走,后面的事情有本王在,这小子一直在京城娇养长大,他还不够格成为镇北军的继续人。”

  听王爷这样说,幕僚也放心了,他来的时候碰到小王爷了,不得不说,小王爷的确太嫩了。

  如今王爷好好的,他知道接下来的事情也不用他担心了,王爷自会妥善安排好的。

  幕僚离开后,又有黑衣人送来了外面的消息,穆成安打开来看,如果元景在这儿,便会发现信里所写的正是他进入白鹭书院后的情况。

  书房里只有他一人了,穆成安的嘴角勾了起来,不再森冷,看完后他曲指弹弹手里的信,低喃道:“倒是只小狐狸,能这么快就在人才辈出的白鹭书院混得如鱼得水了。”

  只是他也只能这么暗中关注他的小救命恩人,如果让皇帝老儿知道是陶元景救了他一命,陶元景甭想活下去了,还会连累他的家人族人,这让穆成安有点不爽,他还等着小救命恩人进京,可进京后也不能明面往来。

  这样一想,眼里又露出戾气,他对老皇帝的忍耐快到头了,只是如何妥善地处理好后续事宜才是关键,让他又不得不放慢步子,慢慢来。

  就像穆成安信里看到的一样,元景在白鹭书院的确跟如鱼入水似的,也让各科老师喜爱之极,不久之后,书院的院长就将元景收为关门弟子了,俞霄当然也被另一位副院长看中收为弟子,这两人迅速在书院中打响了名声。

  除了为科考作准备,元景还学了棋与画,并学了一门乐器吹箫,以后闲暇下来,琴也可以学一学的,此外,他的骑射成绩出人意料的相当好,要说在书院里唯一不好的,就是离家太远,半年才能回家一趟,平时都靠书信往来。

  为了能与哥哥书信往来,牛牛硬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会读会写了,尽管那一手字歪歪扭扭的,但元景还是能读懂的,能想像出弟弟是怎么撅着嘴巴趴在书桌上写信的,写得满脸满手的都是墨汁,叫娘好一顿收拾。

  时间过得极快,转眼就三年过去了,不说元景自己,就是陶家村变化也极大,每次元景回去时都发现又变了点,如今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草药,炮制成药材后销路非常好,自打开销路后,远近的药材商都不用陶家村送货上门,纷纷跑来自取。

  村里的学堂也在元景的建议下开起来了,夫子是通过陈夫子介绍来的一位童生,来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识字足够了,想要再进一步可以去镇上和县里的学堂。

  三年后,长高不少的元景再度来到文昌城,元景写信给他爹说不用过来的,可陶大勇放心不下,还是提前几日到达这里,这次却不用租房子住了,元景直接住进了老师在文昌城的一座宅子里,地方够宽敞,俞霄和邹蔚廷跟着一起来了。

  元景三人刚到,就看到陶大勇在门口等着他们,门房知道陶大勇的身份当然不会将他挡在外面。

  “爹,都说不用你来了,来回跑一趟要花不少时间的。”

  “爹反正没什么事,不亲自来看着在家也待不安稳,你奶奶你娘也不放心,早就催我上路了。”陶大勇笑眯眯的,气色跟元景刚来时相比好了许多,很是自如地跟俞霄和邹蔚廷打招唿。

  这次孙文敏没来,三年前的院试他就勉强通过的,对乡试却毫无把握,所以也不来受罪了,平时倒和元景有书信往来,信里也会讨论功课。

  “你弟弟想跟来呢,可他来不是给你添乱么,叫我们拦下了,说不定下次给你写信就要在信里抱怨了。”陶大勇知道儿子想家,所以给他说家里的情况,虽然媳妇没再给他添孩子,可他满足得很,不管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都是他的骄傲。

  元景也笑起来:“快了,爹,你想到京城吗?”

  陶大勇微微瞪大眼睛:“元景你是说?”儿子这么有把握考中举人然后进京考进士?

  儿子今年才十三岁啊。

  元景想了下说:“我觉得没意外的话应该会过的吧,所以要早作好打算,爹,我是想我们一家人都搬去京城,等乡试过后,就可以着手安排起来了,省得到明年太过匆忙,京里的房子不好找。”

  陶大勇激动地站起来搓手,真的要去京城了啊,虽然他也想过,但没想到真能实现,还这么快就来了,可他也有顾虑。

  “那家里的羊怎么办?不养了还是让给你大伯家养?”虽然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了,陶大勇现在和大哥之间关系也挺和睦的,但当年的事依旧在他心里留下了影子,没办法对大哥全心信赖的,所以养羊的那些方子他就没想过交给大哥。

  其实大哥一边帮他养羊一边靠种草药,日子过得也不差,这不,已经盖了新房子,砖瓦房,不靠他儿子大哥哪里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再多的,陶大勇就吝啬了。

  元景建议道:“到京城后,可以在周边买座小庄子,在小庄子里养,或者爹到时看看其他有什么营生可做。”

  陶大勇发觉被儿子一说,去京城也不是件多难的事,因而笑了:“好,等我回去的时候,找你奶商量一下,这件事得你奶拿主意,不过你奶肯定听你的。”

  陶大勇知道儿子的话比自己还有用,他娘哪里舍得跟孙儿分开长久不能见面。

  元景笑了,他也觉得不是个事。

  他现在手里其实有不少银子了,在白鹭书院读书后,每月的花销可不少,不能光靠家里供着,再说以后去京城要花银子的地方更多,所以元景想来想去,居然走上了剧情里女主所走的道路,那就是培养花卉。

  有灵泉水在,他培养出不少名品花卉,除了送给老师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外,剩下的,元景主要靠俞霄和邹蔚廷卖了出去,他们或者说他们身后的家族人脉对这种名品花卉有需求。

  元景没大量培养,但陆陆续续的三年下来,他手上攒了好几千两银子了,用来在京城添置一座宅子想来应该可以了。

  他的举动也没引起书院老师学生们的特别注意,因为不少学子将之当成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不过就是元景这里培养出来的名品花卉多了点,而且成功率极高,也只当是他的一种本事,有人就是特别会养花。

  这件事元景还没跟他爹说,怕吓着他爹,还是等他考完乡试再说吧。

  这次与三年前的待遇不一样,时常有人发帖子邀请他们参加文会诗会之类的,除了元景是院试案首外,他还是白鹭书院院长关门弟子,这一身份大大提升了他的地位,元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只是三人一致同意闭门读书,等考完试再参加外面的活动。

  说来这三年里,俞霄跟邹蔚廷跟对冤家似的,其实叫元景用个词来形容,他更愿意用相爱相杀来描述他们的关系,这人,两人又打起赌来,赌这次三人的名次先后顺序,俞霄依旧对元景信心满满,认为元景不参加则已,参加必定能将乡试的解元收入囊中。

  元景跟他爹都不参与,元景其实很想提醒他俩,三年前的赌约都没兑现,是他们心有灵犀一致忘记了吗?所以这赌约有什么意义呢。

  可这两人兴致勃勃的,一会儿还吵得脸红脖子粗,可过了会儿又拿着同一道题目来找元景一起破题。

  就这样终于到了乡试那一日。

第079章

  乡试一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就是说要在考场那号子一样的小空间里待上九天九夜,那滋味,真的是酸爽极了,这不仅是对学子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

  当最后一天终于交卷走出考场时,元景抬起袖子闻闻自己衣服上的味道,饶是鼻子有点失灵了,也闻到一股酸味,陶大勇一点不嫌弃自家儿子,跑过来就将儿子背到肩上,让同来的书童将考篮提上,将儿子背到马车上去。

  元景挺享受他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等到俞霄和邹蔚廷出来来到马车上时,两人直接躺倒了,不像元景还能坐在那里喝茶吃点心,他们两人好不容易坚持到最后一刻,一放松下来再也支撑不了了,有气无力地看了眼精神头还挺不错的元景,就闭上了眼睛昏睡了。

  元景不着痕迹地替两人把了脉,累着了,倒没有其他大问题,同住的这段时间,他偷偷将灵泉水兑到他们喝的茶水里,所以两人身体情况不算太糟糕,没看有的学子考试途中就被抬了出去。

  回去后俞霄和邹蔚廷被人抬到床上都没有醒过来,可见累到什么程度了,陶大勇张罗着请了大夫给三位考生把脉,自然是元景的情况最好,另两人只要好好休养一阵子也能恢复元气,无需服药,陶大勇这才放下心。

  等俞霄和邹蔚廷醒来后,表示年纪最小的元景反而最有活力,真叫他们妒忌,可想到平时元景在书院里的骑射成绩,两人也只有甘拜下风的余地。

  等到放榜,意外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元景高中头名解元,十三岁的解元,三年前的院试案首,让陶元景这个名字为更多人熟知,俞霄和邹蔚廷同样上榜了。

  两人也不知是孽缘还是怎的,上回院试一个第二一个第三,这回两人依旧是挨在一块儿的,一个第七一个第八,依旧是邹蔚廷压了俞霄一头,将休息过后恢复活蹦乱跳的俞霄,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咬上邹蔚廷一口。

  陶大勇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时他再没有什么犹豫了,一定要去京城,他儿子这样好的成绩,将来高中进士不在话下,所以按照计划,成绩出来后陶大勇就先一步回陶家村,劝全家一起搬到京城去,元景三人则要先回白鹭书院一趟,向老师汇报他们的成绩,再从白鹭书院回家,到时和家人一起前往京城。

  白鹭书院的院长是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头子,年轻时就如此,年纪大了还稍微好一点,也许正是知道自己这样的脾气不适合官场,所以就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进入朝廷之中。

  到了晚年,原本并没想要再收弟子的,谁叫陶元景这个小孩就是入了他的眼,现在元景的成绩也让他高兴,关门弟子没给他丢脸,看看,十三岁的解元,谁能教得出来。

  放榜当日就有人抄录了榜单送到书院,茅院长在元景回来之前已经得瑟了好一阵子了,让另两个副院子恨不得将他撵走。

  到小弟子面前,茅院长很端得住,该鼓励的还是要鼓励,当然该泼冷水的还是要泼冷水,乡试能中解元,并不代表接下来的会试就能高中,何况茅院长对自己弟子的要求可不仅仅是高中进士,作为他的关门弟子,不入一甲都叫丢他的脸。

  依茅院长的意思,叫弟子再等上三年,参加下一届的会试,到时进第一甲的把握会更大点,而且弟子才十三岁,就算明年十四岁考中进士,在别人眼里年纪也太小了,不会太过重用他,反而不利,可他弟子已经决定了,他又能怎么办?只好依着自己的弟子了。

  “该教的老夫这三年里都教给你了,到了京城,就去找你的三师兄,这里有老夫写给你三师兄的信,你另两个师兄如今都在外放,人不在京城,以后回来了再联系不迟,正好也让你三师兄给你指点一下。”

  元景接过信,给老师深深行了一礼,老师给他的帮助极大,不仅在读书做人上,还有以后进入官场,老师的人脉也会给他铺路,所以这个年代的人才不会轻易收弟子,收了就跟自己儿子差不多了,如果以后元景犯了事,同样作为他的老师也会被连累。

  “老师放心吧,到了京城我会听三师兄的话,正因为我年纪小,就算考中进士,别人也会觉得我年纪小没什么拉拢价值,能让我不被卷进京城的漩涡之中。”

  茅院长捋着胡须笑了:“这也有道理,看来你的年纪有弊也有利,端看你如何做了,去吧,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

  身为元景的老师,茅院长又岂会不知表象和年龄是会骗人的,他的学生啊就算不是人精,也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也是因此他老人家没有一味阻止元景上京赶考,因为知道学生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

  元景再拜了拜,然后转身出去。

  俞霄和邹蔚廷决定跟元景同进同出,一同前去京城参加会试,就算考不中,就当一次锻炼罢了,尽管他们两人互相之间嫌弃得很,但不可否认,外人眼中他们三人就是书院里的铁三角,做什么事都是一块儿的。

  三人相约京城会面,然后各回各家。

  元景满载荣耀回到陶家村,那日喜报送到陶家村时就让整个村子沸腾了,他们村的陶元景成举人老爷了,还是头名解元,以后是不是要成状元爷了?

  村民们激动得奔走相告,让附近的村子各种羡慕妒忌恨,这样的天才怎就没出在他们村子里呢。

  等到元景回村,陶家村好好热闹了几日,这次大办流水席,还是由族长出面带头办的,元景更没反对理由了,何况老太太已经答应一同前去京城了,再回来不知什么时候,当然要让老人家在离开前尽兴一下。

  王氏都能酸出汁来了,可不得不堆起笑脸待客,否则不说老太太,就是陶家村那些族人都能喷死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看着这样风光的侄子,反而想起她那卷了钱财逃离出走的女儿,如今在外也不知是生是死,谁知道当年的事是怎么回事,难道就能听凭侄子片言之辞?

  幸好元景不知道王氏脑子里的想法,当然他对王氏这个大伯娘的观感本就不太好,看她将她那儿子宠成什么模样了,就这样还无比自信她那儿子以后能出人头地。

  热闹过后,一家子坐下来商量前去京城的事,老太太和小宋氏对京城那天子脚下的地方有向往也有敬畏,虽然同意去了,但想叫陶大勇和元景先行过去,他们不是女人就是孩子,现在一起过去只会添麻烦,不如等那边安顿好了,陶大勇再辛苦一趟,回来接了他们同去。

  元景想想也有道理,毕竟老太太年纪不小了,弟弟年岁还小:“这样一来,就是要辛苦爹了,让爹来回奔波,途中要受累了。”

  陶大勇摆摆手:“不碍的,爹就是有把力气,到时元景你就定心读书好了,你奶你娘和弟弟的事就包在爹身上。”

  自元景回来后,牛牛就成了他的小尾巴,这时也偎依在他身边跟他娘都丢在一边了,分明分开那么长时间,可这小不丁就是记着哥哥跟哥哥亲近。

  听懂大人话的不小点嘴巴撅得能挂油壶了:“那牛牛又要跟哥哥分开一段时间啊。”

  这话将几个大人都逗乐了。

  元景离开前,送了批书放在村学堂里,供学堂的学生借阅和抄录,陈夫子那里也送了几本对科举有帮助的书籍,是他闲时从书院中抄录的,有些书在外面可不好找,也有他自己整理出来的,给孙文敏寄了一份,孙文敏看了后信心倍增,准备参加下一届的乡试。

  在陶玉珠重生前的那一世里,原身将未婚的陶三丫给带去了京城,给她说了一门好亲事,这辈子元景与以前的陶三丫现在的陶二丫接触并不多,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孩子,却并不想走原身的老路,将陶二丫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劳心劳力,最后还未必能得到王氏的感谢。

  但离开前他跟奶奶单独说了会儿话,等到元景和陶大勇父子离开陶家村后,老太太就强硬地压下王氏的反对,大刀阔斧地给陶三丫陶三丫将亲事都定了下来,因为老太太跟元景一样不相信王氏,而老大又是个耳根子软的,到时被王氏一煳弄就由着她作主了,将剩下两个女儿卖了都有可能。

  当然不是指王氏真卖女儿,而是嫁女儿时只看重面子不重里子,指不定嫁到什么扯后腿的人家,只要给的聘礼多,而那些聘礼肯定都用在她的宝贝蛋子身上,到时闹出什么事情来,还不是要她的乖孙出面收拾。

首节 上一节 51/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和影帝协议结婚之后

下一篇:在惊悚游戏搞网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