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40节
第九十五章 真解气啊!
丁田的记忆里,没有陈梅的长相,光知道她的名字。
但是能在古代这个封建时代,做出“勾引”外男的举动的,这女人也够大胆。
而陈梅呢。
长的的确……不错。
鹅蛋脸,大眼睛,双眼皮,一头漆黑的长发,简单的盘在脑后,更显得她眉清目秀,虽然穿着洗刷的泛白的半新不旧的女囚衣,反而更柔弱一些,在角落里,大眼睛水汪汪的看着你……。
丁田扭头就走了,都没跟她说过一句话。
原主就是因为退亲的事情,被活活气死的,他没有资格去原谅陈家人,包括陈梅在内。
晚上,果然没有陈家女眷的饭食,只能看着别人吃饭,饿了一顿之后,第二天果然安静了很多。
虽然吃的不好,但是有的吃,总比饿肚子强。
丁田也终于得到了通知,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明天他们就将离开,带着所有的犯人。
“这么快?”丁田有些吃惊。
“说好了三天的,就是三天。”杜师爷笑着又给了他一个荷包:“好好干,以后接手这里的人,就是徐主簿了。”
“果然!”丁田笑了:“他很厉害。”
“是啊,那些证据,他竞然都拿了出来,钦差大人给京里的奏折,上面都有他的名字,上头的意思,是让他暂时当个县丞,等此次案件结束了,论功行赏,他估计就能当县令了。”杜师爷道:“以前没看出来,那老小子还有这份心思。”
两个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因为知道王佐他们要走了,丁田给王佐做的晚饭,就比较讲究了。
凉拌了一盘子的萝卜丝,冬天的萝卜经过霜冻和储存,有一点甜;猪肉韭黄饱的饺子;还有一大碗的羊肉汤。
“丁田说,上车饺子下车面,知道我们要走了,特意给做了一顿饺子。”王富贵比较在意的是丁田竟然用韭黄给大人做饺子。
要知道,丁田的那点韭黄,也就够吃这一顿的,包了饺子,大人一盘,二十四个;杜大人一盘,估计只有十八个,杜师爷一盘,更少,只有十二个,而他还看到丁田给徐主簿送去了一盘,也是十二个。
吃的是这份心意,而不是珍贵的韭黄。
这东西……他也是第一次在冬天见到。
“还真是舍不得。”王佐乐了,拿起筷子吃晚饭。
而丁田则是跟徐主簿在一起吃晚饭:“以后就要称为您徐县丞了
“还得多谢小老弟你的帮助。”徐主簿吃了一筷子菜:“我才有所准备,以后这地方如果真的是我说了算,绝对不会跟马大人一样。”
“看得出来,您可跟马大人不一样。”丁田吃了一口饺子:“可惜啊,我自己种的菜,都喂了别人。”
“你这菜做的值了,你还可惜那点菜?”徐主簿告诉他:“王大人卖了‘丰登号’的粮铺,一共三家,你猜,谁买的?”
“谁呀?”丁田对这个比较关心,他家才一家粮铺,还没挂匾开业,当然关心这个了。
要是来一家大的粮行,自家那小店……估计只能提供县衙粮食了。
“是你的三叔。”
“我三叔?”丁田吃惊了:“怎么会?”
“你二叔掏了家底出来,支持你三叔,你三叔就买下了‘丰登号’的三家铺子,加上你的那个,成了四家,全县城,我也不打算让别人开粮铺了,起码你们家开的粮铺,价格公道,粮仓里如果有陈粮,也会优先处理给丰登号。”
丁田讨好的给他夹了一个饺子:“成,听您的!”
有了徐主簿这位现任的县丞、未来的县令的这句话,自家的丰登号,不红火也不会赔钱。
衣食住行,粮食排在第二位,人都要穿衣服遮羞,吃粮食饱肚子,然后才是找个好窝居住,有能耐的,还会出门走走。
这就是古代人的“民生四字”格言。
何况粮食,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论是民生,还是军队,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那得多少钱啊?”丁田问了一句:“家里的家底都掏干净了吧?”
上次收粮食,就一半家产进去了,这次……还不得连棺材本都拿出来了。
“你还不知道么?王大人赏赐了你五十两金子,没到你手里,我直接就用这五十两金子,买下了丰登号,这样的话,你三叔家就欠你的钱了,不欠别人的,这种可遇不可得的好事儿,遇到了就别放过。”徐主簿摇头晃脑:“将来我们还要合作的。”
他不会像马大人那样,吃相难看,但是仓库里的粮食,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数量,然后陈粮也需要处理。
“哇哦!”丁田惊叹:“那以后来人开粮铺的话……?”
他还记得,有八个粮铺想在这里开呢,到时候竞争力肯定非常大,自家就是个勉强算是小康的家庭,实在是没那个底气,跟人家专业行商的人打擂台,哪怕他们家是坐地户,也不行。
“什么开粮铺啊?”徐主簿不高兴了:“那些都是钦差大人的人,来这里开粮铺,只是个幌子,为的是调查案子,结果马大人一个都没批……
丁田啥话也不说了,给徐主簿又夹了一个饺子:“吃,吃!”
结果因为东西太好吃,徐主簿又搞了点小酒喝,喝的有点多……拉着丁田的手,暗暗叨叨了半晚上。
当天的晚饭,王佐吃的开心,但是半夜总是放屁,这就让他郁闷了。
幸好,第二天他们就要离开了,丁田给他做的早饭,就非常讲究了,一大早就上来了最抗饿的牛肉蒸饺,熬了半晚上的牛肉汤,北地这里因为山的另一边就是草原,这里的牛肉都是来自草原的,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也不是吃不起。
牛肉汤里还烫了粉丝和白菜丝、干豆腐丝,上头撒了一大把翠绿的蒜苗。
这顿早饭吃完,王佐的心情又好了很多,因为这顿早饭吃的特别顺心,走的时候,他再次赏了丁田一百两银子。
丁田这钱拿的都觉得烫手了,不过大家多数都是羡慕的,来的时候,就三辆囚车五个押送的官差,走的时候好么,浩浩荡荡的上千人,不光是将犯人全部提走,还有钦差的仪仗,护送的官兵,以及钦差大人自己带来的人,杜大人带来的人,杜师爷带来的人……。
来的时候悄无声息,走的时候轰轰烈烈。
大家直到这个时候,才听说县令大人被抓了,罪名是“渎职”和“贪腐”。
现在县城里说了算的是徐主簿了。
哦,现在该叫“徐县丞”大人了。
送走了这群人,县衙里一下子就安静了,这帮人走了,带来的东西也都带走了,其余的只需要好好的打扫一下,就可以了。
丁田感觉天也蓝了,水也清了,连雪都白了三分。
他的牢房里,那些仆役走的时候,都给收拾干净了,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里头空空如也,啥都没有。
丁田又亲自去收拾了一下,一切都干干净净了之后,他才洗了个澡,第二天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跟徐县丞请了假,出了衙门。
—转弯,就到了自家门前,看到了大堂弟,正在门口张望:“看什么呢?”
“当然是等大哥你了,快进来!”大堂弟将他拉了进来,关上了大门:“二伯早就来了。”
果然是,全家都来了,除了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的二婶子。
二叔跟三叔就在坑上坐着呢。
“快过来,田儿啊,咱家发财了!”俩位叔叔的坑上,放着一张炕桌,炕桌上,摆着四张地契,四张房契。
其中两张房契两张地契上,写的都是丁田的名字。
另外两张房契和地契上,写的是“丁大江”和“丁大河”的名字。
“是啊,发财了呀!”丁田乐了,他不是空手回来的,王佐有专门的食材提供,他没少克扣,鸡鸭鱼肉什么的,他都没给他吃多少,全都是自己的食材,换了人家上好的牛肉、羊肉、猪肉等等。
所以这次回来,他拎了三十几斤的牛肉回来,交给三婶子:“麻烦三婶子做了吧,都是最好的牛肉^”
“这得多少钱呐!”家里人果然大吃一惊。
一家人买二三斤牛肉,就已经跟过年一样了,这拿回来三十几斤,是要干什么?
“衙门里分的,你们也知道,前些天,衙门里可是来了不少人,那里头有钦差大人,人家一天的伙食标准可高了,我们也跟着吃了点儿,等人走了,留下来的,自然是归了我们。”丁田忽悠两个叔叔:“我那里还有两只肉羊,二十几只鸡、十几只大肥鹅、一头宰杀好了的大肥猪,我都留着过年的时候吃呢!”
实际上,还有五十几斤的牛肉,他打算过年的时候,给家里人分一下,很有面子的,过年的时候,牛肉卖的可贵了。
还有不少干蘑菇、粉条等干货,厨房的人羡慕得不得了,可惜啊,这些东西都是丁田的,因为这些东西是王佐的食材,他吃不了那么多,当然都给丁田留下了。还包括二十斤的风干牛肉干,这东西也卖的可贵了。
“你一个看牢房的,还能跟厨房的人扯上关系?”很明显,两个叔叔不信啊。
“我那里关了很多临时的犯人,姓马的一家、邢师爷一家、钱师爷一家……。”还没等丁田说完,二叔就来了一句:“是不是还有高家和陈家?”
丁田一下子就喹了:“……是……。”
“哼!”两个叔叔明显不高兴,却非常解气的样子:“活该,让陈老大家的悔婚。,’
说白了,这口恶气一直没有咽下去,现在,高家和陈家已经烟消云散了,高家祖传的粮店,成了丁家的,这就足以让他们消气了。
“高家的粮店,你的,陈家的和另一个粮店,我们俩买下来了,一共四个店铺,你两个,我们俩一人一个,挺好。”二叔道:“开店的店主是你二婶和三婶子,将来村里的粮食也有了卖的地方。”
“嗯^”丁田点头:“这次大家缴纳的赋税也的确是太多了。”
“已经退了回来。”结果二叔告诉他:“不止是粮食,还有多征收的钱,也被退了回来。”
这可是真让丁田意外了。
当天晚上,他就在家里住的,反正牢房那边也没人。
跟两个叔叔说了以后家里的一些安排,还是以田地为主,至于粮店,两个婶子来管理,而大堂弟也够大了,还有二堂弟,一起送去私塾读书。
“读书?”丁田的这个提议,让两位叔叔有些惊讶:“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儿的庄稼汉,读书的花费可贵了,而且读书人也不一定……你看看高家就知道了,还有陈家……。”
“二叔,三叔,读书不一定非要科举,能考上自然是好,考不上,认字也比睁眼瞎强啊!”丁田跟他们讲道理:“起码,两个堂弟日后能看得懂账本,认识契约书上都写的是什么。”
丁田知道他们认识一点字,但是这还不够!
第九十六章 猫冬
丁田说服了两位叔叔,他们打算过了年,就送两个孩子去胡家村,那里有私塾,还是丁田舅舅开设的,自家亲戚,也好照顾一点。
此事刚说定,第二天,丁田的舅舅就来了县城。
“我是听说县里的贵人们都走了,才敢过来,你没事吧?”舅舅胡伟是怕丁田有事情,至于马大人,他才不关心。
“没事了舅舅。”丁田特意转了一圈:“外甥在衙门里跟着上面来的大人吃香的喝辣的,都胖了一圈了!”
可不是略微胖了那么一点么。
看到外甥好好的,胡伟就放心了:“那就好,你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丁田笑着跟舅舅说了一下自家两位叔叔的打算,并且告诉舅舅,自己有了两个铺子。
谁知道舅舅却生气的道:“你本来就是一个小吏了,如今再沾染商贾之事,以后你的孩子还要不要读书上进了?从事商贾,三代之后才可以科举出仕,你看看高家,宁愿不经商,也要供自家大公子读书,为的就是摘掉商贾的帽子,你还主动往头上戴,你是要气死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