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第118节

“是啊是啊!哥哥骑车又稳又快,一路上只有我们在超车,别的车都追不上我们的。”

“呜呜……终于可以把湿毛巾拿掉了,这下舒服多了!”……

三轮车才转进江贝村的水泥大道上,几个小丫头就把捂住口鼻的湿毛巾放下,一个个的都在大呼小叫起来。

确实,如今三轮车行驶在江贝村新修的水泥大道上,比起在之前的大马路上行驶,简直就是天渊之别,根本无比拿来进行比较。

这个年代,只有出过一次远门,才会深刻的体会到,生活是多么的不易。

王强和几个丫头,只有回到了正在疯狂改变的江贝村,才能够体会到现实中天堂与地域的巨大差距,那真的是让人心生感慨。

四个小丫头,今天可算是好好地涨了一次见识,基本上认识到了梦想与现实的截然不同。

这是弥足珍贵的人生经验,比起在家里看书学习,更有教育意义。

“哥哥!那些来安装电杆树的技术员,居然已经把我们村第一大队的电杆树,都安装好了?”

王强拐进了村里的大道,前行了一会,细心的婉玲,就立刻发现了村里几条水泥大道边上多出来的、那些整整齐齐的水泥电杆树,顿时就在惊呼起来。

“对啊!这水电局的施工人员,效率太高了!”

“我们村这么多人,老村长随随便便的、就能够抽调百八十人的去帮忙,水电局的施工队有这么快的速度,就不足为奇了。”

“也是哦,不过呢,我看到了我们第一大队的大路边上,都种植固定好了电杆树,江贝村的其余三个大队,应该还没有开始弄呢!”

“哼哼!我们村的水泥大道又大又宽,还笔直笔直的,施工的车辆和施工人员都很方便做事,工作效率当然要高一点才对!”……

三轮车一路高速行驶,众人看着大道边上,有着距离适中、整整齐齐的一棵棵水泥电杆树,禁不住在议论纷纷。

她们这几个丫头说的很对,江贝村的人多,随随便便的抽出百八十名村民来帮忙,加上村里的施工条件极好,只要大家不磨洋工,工作效率不高才怪。

看起来,最多两三天后,江贝村四个大队的水泥电杆树,就能够种植固定完毕,然后就是安装变压器和布线了。

估计要不了半个月的时间,偌大一个江贝村,就可以全面通电。

“嗯,过几天去市里买各种电器,还得顺便买回一台柴油发电机,不然的话,在这个经常因为有人交不起电费而拉闸断电的年代,还真的很不方便。”

王强一边四下观望前行,一边在思忖着,心中做好了打算。

以前是因为一些原因,不好单独一家的使用柴油发电机,来发电给自家用,但是今后就不一样了。

整个江贝村都已经通电了,自家在断电的时候,使用柴油发电机供电,也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

王强骑着三轮车飚了一会,来到了村委会的大门口前方。

这里聚集了百多人,人们都围着村委会的那些干部,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大家都是眉飞色舞的。

“王强?”

老村长正在挥动着一双大手,与大家在解说着,突然发现大路上,王强骑着三轮车,载着几个妹妹准备经过这里。

“阿强!”

老村长连忙高声喊道,“你等一下,我有事要告诉你一声!”

这下正好,刚刚大家还在说到王强。

这不,他不就来了吗?

他来得十分合适,今天就不用专程去他家找了。

自己有些话,要问询他一下,请他帮忙拿个主意什么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 瞎搞乱发财

“哥哥!村长在叫你呢!”

“村长在叫哥哥?也不知道有什么事?”

“不会又要让哥哥出个什么主意吧?”……

村委会就在江贝村的中心大道边上,老村长刚刚喊了一声,几个丫头听到后,就十分好奇的在议论纷纷。

她们认为,老村长绝对是因为村里遇上了一点难题,才会来找哥哥的。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没有见到这村委会的大院内外,聚集了一些村民代表嘛!

这些人,王强四兄妹都能够一个个的叫得出名字。

无它,主要是这里的百余人,基本上都是村里的骨干分子,是他们帮着村委会,撑起了江贝村的方方面面。

“我去一下。”

王强也有些纳闷,连忙停下车,转头对妹妹她们说道,“想必村长找我有点事,你们也不要下车,就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去就回。”

言罢,王强下了三轮车,迈开大步朝着正向自己走来的老村长迎去。

“阿强,你去城里回来了?”

老村长微笑着与刚刚来到自己身前的王强打了个招呼。

他不等王强回话,就在说道,“嗯,是这样的……”

“村里现在虽然大部分人,都在搞新房建设和负责运转村里的那三家工厂,但是还有三四千的老人和小孩,平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

“虽然等到夏收后,我们村里的物资会迅速丰富起来,但估计除了缴纳公粮和一些杂费,再除开村民的日常必须生活花费,各家各户也剩不下多少的钱粮。”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村里新开的三家大型建材工厂,只有投入而没有收益。”

“而且,三家建材工厂产出的红砖、石灰、琉璃瓦,刚好够我们村的大建设使用的,起码在今年内,是无法拿去出售换钱的。”

“我们村委会与村里的这些骨干分子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浪费村里的剩余劳动力。”

“那可是三千出头的老幼妇孺,闲置下来太浪费劳动力了。”

他说出了村委会的一些打算,“阿强,你也知道,我们村的田地众多,荒地也多。”

“光光是那些还没有开发的集体荒地,加上一些矮小一点的山岭,就可以养殖大量的大型牲畜。”

“于是,我们村委会研究了一下,打算制定今年的集体养殖大行动,最差也能够为今年的夏收、秋收工作,提供足够的畜力。”

“有很大可能,养殖大量的猪牛羊,产生经济效益后,还会获得一大笔的资金来源,解决现在村里的资金紧张问题。”

老村长说出了村委会与村里这些骨干商定的安排,“我们江贝村,准备在狮子山周围的万亩荒地上,新建三个大型的畜牧场。”

“这三个畜牧场,将分别放养猪牛羊,顺便解决村里的那几千名老人的工作,增加各家各户的底子。”

“这三个大型畜牧场,各家各户都有份,不会落下任何一户的,你家也是一样。”

“反正这等于是白捡的,其目的就是让村里的那三千多老人有事做,不会闲得无聊。”

“我们村有建造三个大型畜牧场的一切条件,除去一些水泥要到县里的水泥厂购买,不用去购买其它的任何建筑材料。”

“材料我们有,人手更是用不完,轻轻松松的就可以将三个大型畜牧场建好,并且投入使用,时间最多也是要花费十天半月的时间。”

说到这里,老村长说出了他喊住王强的目的,“但是购买畜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茶城与附近的两个县城,如今一共只有一个大型畜禽交易市场。而那个畜禽交易市场,就在包括茶城在内的、三个县城的交界处:石头镇。”

“问题是,这次村里的家家户户,筹钱来购买大量的猪牛羊,很不容易。加上人在外地,很容易吃亏的!”

“你的头脑灵活,而且做事果决,我想请你与带队的村委会干部一起,协助一下这次去石头镇的猪牛羊大采购行动。”

“这一大笔钱,是我们村的村民,能够凑齐的最后一笔资金了!万一在石头镇有任何一点闪失,我们江贝村都承受不起的。”

“虽然村里去石头镇采购的猪牛羊数目不多,一起只有几百只罢了,再多的话,大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

“但我们主要是采购的是母畜和少量的雄壮公畜,回来让村里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好好地伺候着,让它们大量繁殖生养,要不了两年时间,数量就会暴增起来。”

“反正我们江贝村的集体土地多,大不了再拿再出万亩荒地,搞个集体农场,专门种植玉米和红薯。”

“今后这个农场的所有产出,都用来用来提供给三个大型养殖场的杂粮消耗。”

“这不是多大的事情,我们江贝村完全养得起,那些牲畜生的再多也不怕。”

这倒也是。

老村长说的没错,江贝村别的不多,就是人多田地山林多。

这种超级大村庄,就算是放到全省,也是排得上号的。

“村里为了安置那三千多名老人和闲置在家的孩子,要开办三个大型养殖场?”

王强听得愣了愣神,但是马上回过神来,说道,“这是好事!大好事!”

确实是好事,这样一来,将来的江贝村,将再次走上领先时代的一步。

为什么后世那么多的养殖场,经常倒闭或是亏本,就算是经济效益好,也会反反复复的在盈利和亏本之间来回折腾?

其真正的原因,就是自身没有抗风险能力。

后世的全世界,在资本控制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后,没有抗风险能力的中小型养殖业,不被资本折腾得死去活来才怪。

但是江贝村这种村镇集体集团化的养殖业就不同。

首先,这是一个村里自发开办的大型养殖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官府也不敢来瞎指挥,更别提一些幕后黑手,甭想插手进来。

而且,江贝村这么大,村民这么多,就算是养殖场养殖出来的牲畜,拿来自产自销,也是一种不错的抗风险能力。

而且这种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更是解决了村里的老人小孩和一些无事可干的闲人工作问题,为家家户户进行兜底。

所以,那些资本最怕的,就是这种完全可以不受他们控制的村镇化集体大型养殖和种植业。

卖不出去是吧?

好!我们就先不卖了,自产自销!

让我降价是吧?滚粗!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

老子给村里的每家每户,经常发放一些这种绿色无污染的畜禽肉类和农产品,丰富村民的菜篮子。

自己吃,不香么?

今年赚的少点,没关系啊!我们吃得好啊!

钱少就少用,反正自家的生活质量不降低就行了。

何况,平时去买这些东西不要钱吗?

村里经常有免费的物资发放,村民自然就不用去外面买了,不就等于自己赚到钱了?

正是这种村镇集体化的大型养殖场和种植基地,有着超强的自我循环模式,那些资本才会无可奈何。

首节 上一节 118/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就捕个鱼,至于开军舰追我吗?

下一篇:这届主角不服管,老子不干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