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的歌星女友超凶猛

我的歌星女友超凶猛 第282节

“额好像还有一次机会。”

好不容易将严重违反多项交通规则的大妈打发,叶知秋心情很差。

这破事居然也能碰上!

无奈之下,叶知秋坐回车子中,重新开始考试。

还好有两次机会,不然就真丢脸丢大发了。

第二次终究还是没出什么意外,有惊无险通过。

然而,直播间的沙雕观众明显不肯放过他。

“其实,挂一次也是挂。”

“狗作者别赖账啊。”

“你们太狠了。”

叶知秋直接装傻,丢下一句“好了谢谢大家为我加油,本次直播到此结束,再见!”

然后,关闭直播,对面的跟拍小哥早就憋笑憋得不行。

好嘛,破防了。

......

叶知秋驾考翻车了!

之前信心有多足,打脸来得就有多响。

沙雕网友当然不肯放过他,你自己说得不过就女装,我截屏了!

不少网友直接将截屏图发出来,@到了叶知秋的微博。

“一言九鼎啊!”

“狗作者我劝你不要不知好歹。”

“来吧,多辣眼睛我都承受得住。”

对此,叶知秋坚决不承认,这不关我事啊,况且第二次不也过了嘛。

女装是不可能的,自己也丢不起那个脸。

不过这件事倒的确给了叶知秋下一期竞演唱什么的灵感。

很快,《歌手》节目组收到了叶知秋演唱的名称。

——《赤伶》。

......

“戏腔唱法?”华海传媒大学办公室内,面对叶知秋的提问,教授刘民康一愣。

“算是了解吧,怎么了。”刘民康笑道:“怎么,有往这方面钻研的想法?这个和流行乐发音、唱法等方面差别还是挺大的。”

“也不是。”叶知秋解释道:“我不是正参加《歌手》节目吗,下一期想演唱的歌曲融合了戏曲的元素,所以想先向老师你请教一下。”

“哦?”听到这里,刘民康眼睛一亮,说道:“什么歌,拿来看看。”

叶知秋递上一份打印好的文件,刘民康接过。

办公室内陷入一片静谧,只有“沙沙”翻阅纸张的声音。

随着时间推移,刘民康的神色也逐渐变得严肃,目光凝重无比。

《赤伶》这首歌,是前世一首极为优秀的古风歌曲,而这首歌的一大亮点便是中间的戏腔部分。

其实随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关注传统戏曲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但这首歌中戏腔的惊艳融入,带来的强大画面冲击感,使许多原本对戏曲了解不多的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国粹戏曲那生旦净末的风采。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歌词意蕴中所代表家国情怀,让这首歌的艺术性再上升了一个层面。

但这首歌的演唱难度极高,尤其是其中的戏腔部分,叶知秋自己尝试了一下,始终感觉差了点什么。

要么就不唱,要唱肯定要尽能力演绎到最好,因此,便有了请教刘民康这么一出。

良久之后,刘民康放下手中的纸张,深深叹一口气,问道:“小样有吗?”

叶知秋点头,拿出手机播放提前录好的音频。

前面流行唱法部分,刘民康面色平静,微微点头。

俗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这段时间以来,叶知秋的唱功的确有长足进步。

果不其然,不过到了叶知秋演唱的戏腔部分时,刘民康的眉头皱了起来。

结合对歌曲的理解,刘民康知道戏腔部分,叶知秋用的是戏曲中角儿的唱法。

外行乍听之下也许会觉得像模像样,惊叹于叶知秋声音的变化,但在刘民康眼中自然是无法过关的。

得其形,未得其神。

“这首歌很好,流行唱法部分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歌曲中的戏腔...”刘民康想了一下说道,“走吧,带你去见一个人。”

吴中市,某处亭台楼阁的宅子院落中,一名身材瘦削的老人悠闲半躺在躺椅上。

院子中央,用木架子搭了个戏台,戏台上一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咿咿呀呀地唱着。

老人头发灰白,精神却挺好,双目清亮一点不显老态,每每觉得台上的年轻人唱得不对,便开口指正,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某种韵律,有一种独特的严肃与压迫感。

虽然院落中池塘树荫俱全,但七伏天带来的热浪还是闷热无比,台上的年轻人又已经唱了一个多小时,额头、鬓角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老人叫梅秋培,年轻人叫梅子云,两人是爷孙关系。

梅秋培年轻时是著名的戏曲大家,代表国家出外表演那种。

唱了一辈子,戏曲已经刻入了梅秋培的骨子里,自然想“子承父业”。

唱戏当然要从娃娃抓起,梅子云他爹从小就经历了非人的苦练,结果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逼着练了那么久,在梅秋培眼中还是唱得一塌糊涂。

最终梅秋培终于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自己儿子在戏曲界确实没什么天赋,练也是白练,挥挥手任梅子云他爹凉快呆哪里去...

脱离苦海的儿子自然狂喜,天高任鸟飞,没多久就...给梅秋培造了个孙子出来,也就是梅子云。

原本思想传统的梅秋培对自己儿子没结婚就闹出人命的行为气愤不已,着实翻了不少白眼,没想到在梅子云三岁的时候,梅秋培竟然惊愕发现自己这孙子在戏曲上天赋出众,不知比他爹强了多少倍。

天赋这东西原来是隔代传的?

梅秋培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子承父业”不成,“孙承爷业”也行啊!

梅子云他爹知道唱戏的苦,心疼儿子,但在梅秋培一句“他不练就你练”之后,毫不犹豫点头答应。

自此之后,一老一小,老的教,小的学,这一幕便在小院中年复一年上演...

第380章 戏曲大家梅秋培

“好,注意气息的使用,再来一次。”

被叫停后又是一番指导,听到‘再来一次’四个字梅子云脸色一苦。

梅子云目光深处明显带着不服气,但又摄于的梅秋培严厉不敢吭声。

梅子云今年十七,自有记忆开始爷爷梅秋培平时脾气好得很,但只要是涉及到唱戏的事情,那叫一个认真,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梅秋培的眼光的确毒辣,梅子云在唱戏一道确有天赋,加上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基本功无比扎实。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梅子云渐渐自己的想法多了起来,无法理解梅秋培的许多做法。

比如这大热天的,与其傻乎乎在院子里唱戏,干嘛不在屋里吹着空调舒舒服服地唱呢!

天气那么热,心浮气躁地能唱好嘛,身心愉悦也有益于发挥吧。

而且他感觉自己明明已经比戏园子里很多师兄师姐唱得好了,但爷爷就是不让自己正式登场,总说再等一等。

无论梅子云怎么问,梅秋培也不同意。

天天光磨刀不上战场,那有啥意思嘛!这也是梅子云起逆反心理的原因。

梅秋培似乎也看出了梅子云的情绪,想了一下,叹了口气道:“先停一下,休息一下吧。”

梅子云脸色一喜,二话不说跳下戏台,抓起矿泉水咕咚咚就猛灌。

看着倾尽心血培养的梅子云,梅秋培暗不可察地叹一口气。

其实孙子的想法他又怎么看不出来。

在他看来,梅子云的天赋比自己当年还高,但若想完全接过自己的衣钵...

一个字,难。

天赋没问题,条件比以前也不知好了多少倍,说到底,就是练得不够苦不够狠。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的选择也多了起来。不唱戏,去干点其他的什么,也混口饭吃甚至过得更好,何必日复一日受这个苦?

在那个年代,自己那一批人对唱戏的渴望和追求,现在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

梅秋培自己十来岁跟师傅学艺时,整个戏班子就一头驴,驴是不骑人的,就驮着戏班子的全副家当,人跟在后面,几十里、上百里地走街串巷去唱。

只要有上场的机会,就是当时师傅和师兄姐笑得最开心的时候,管他的舞台是露台还是屋内,风吹还是雨淋。

为什么他非要让梅子云在太阳底下唱?就是为了磨炼梅子云的心智,日后在唱戏遇到条件不好的舞台、抑或是突发情况,可以不受影响地把戏唱好。

因为,戏一旦开腔,即使台下没有人也一定要唱完,凡人不听不代表鬼神不听。

八方开听,一方为人,三方为鬼,四方为神。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梅秋培思绪发散,久久不出声,一旁的梅子云自然留意到了。

自家爷爷又在“忆苦思甜”了。

梅子云眨了眨眼,拧瓶盖的动作下意识轻了许多,生怕打断梅秋培的思绪。

想多点好,这样就不用追着自己练习了。

梅子云一个唱戏中的“滑步”,身形悄无声息移到树荫之下,将还带着微冰的矿泉水放在脖子后面,忍不住呻吟一声。

爽!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打断了梅秋培的思绪。

可惜了,梅子云暗叹一声,心里直抱怨这电话来的不是时候。

首节 上一节 282/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开局奖励响雷果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