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第146节

一艘艘被迷彩篷布笼罩的火箭状物体,在军用货车上岿然不动。

望不到头的整齐车队,让人无比安心。

与此同时。

国外的间谍卫星,都敏锐的发现了华夏的动静。

自从华夏公布可控核聚变以及中微子通讯项目之后,那些过去以先进著称的西方世界,目光就紧紧的盯着华夏。

他们猜测华夏已经突破了某些核心技术,他们需要印证自己的猜测。

在卫星画面上。

华夏纵横交错的国家地图之中,西北交通网络上。

那些如同长龙一般的特殊器械运输车队,无疑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在b站、抖音等平台上,环球网、新社网等主要面向国际的媒体,也都同步直播了卫星监控画面。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么浩大的工程,华夏并没有想过藏着掖着。

无数弹幕,看着这一条条长龙,都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这是什么玩意儿?”

“不会全是导弹吧?”

“官媒有说什么吗?”

“貌似什么都没说啊!”

“好家伙,这也是咱能看的吗?”

……

直播二十四小时未曾间断。

所有直播间的观众人数居高不下。

国外无数媒体也纷纷获得了环球网、新社网的转播授权,在海外的媒体上开始同步直播。

这些车队最终在两个地方停下。

三列火车和车队进入华夏青海。

军用货车则是进入了酒泉地界。

然后就是更加模糊的卫星地图视角。

所有车辆进入两个基地之中,随后几个庞然大物开始将车辆上的器件纷纷拆卸下来。

画面模糊,看不清具体是什么。

但欧、俄、丑的一些军方媒体,则是第一时间获得了更高清晰度的卫星探测视频。

青海一处广阔的基地中,无数常规仪器设备,都有核电站的影子。

而青海基地,外媒已经有过核电站的推测。

这次的仪器输送,也算是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虽然从外表无法判断是常规的核裂变发电站还是可控核聚变发电站,但从各国媒体专家的推测中可以看出。

所有人更倾向于后者。

至于酒泉基地。

这个华夏最重要的火箭发射基地在国际上已经算不上什么秘密。

只是上百辆军用汽车完成拆卸装配,十二架重型火箭落地酒泉火箭发射基地之后,顿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十二架火箭型号不一。

但均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改装。

华夏航空局公示的十五个运载火箭型号,如今一朝出动十二个。

让各国都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心。

十二艘运载火箭就位。

便没有了下一步的动静。

列阵待发的火箭,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

各国保持着关注的同时,更多的注意力则是转移到了青海基地。

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设备装配完成。

一座广阔的核电站,在青海高原上耸立。

接下来,一个全新的国家电网,以青海为中心,迅速的铺展开来。

各国似乎都猜到了什么。

也都在等待着这座庞大的青岛基地传出热辐射的那一刻。

……

中科院,天体实验室。

十二艘星链卫星的数据导入和引力波敏度感应器进行最后的植入和检测。

顾知秋作为这次工程的总设计师,也是唯一一个清楚这个技术的核心思路的人。

星链卫星最佳的发射窗口在十月一号。

在此之前,他已经不分昼夜赶工了一个月。

尽管已经完成了多轮验证,但在正式载入飞船之前,仍然想要尽可能的再多检测几遍,以求万无一失。

十月一号是个重要的日子,再加上无数国家的目光都在盯着酒泉那十二架运载火箭,所以在这个亮剑的时刻,不容出现任何纰漏。

侯国强走进研究院的实验室中,在偌大的实验室绕了很远,这才走到了顾知秋面前。

这位星链计划的核心人物,就坐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埋头计算着。

所有的研究方向和验证方向都是顾知秋告诉侯国强,然后由侯院长再折回下发到研究院。

因此,到目前为止,整个研究所的所有科研人员,也不知晓躲在角落里的顾知秋竟然是星链计划的中流砥柱。

侯院长把顾知秋喊了起来,两人一同离开了研究院之后,他才开口道:“洛城空空导弹所、中航工业设计院、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所已经分别按照预定时间完成飞船设计和数据载入。”

“我这边也已经进行了七次验证,十月一号能够保证发射。”

“这也就剩两天了,”侯国强道:“十月一号青海核聚变发电站也要试运行,你总不可能这两个地方都去,你看你要去哪里,我这边给你安排行程。”

第178章 人不是科研机器

“必须要去吗?”

“怎么,你有事儿?”

顾知秋点头,说:“星链卫星就位之后,只是打通了地球和火星的通道,但我们还得有一艘能适应引力波潮汐的飞船,才能在这条通道上往返。”

他耸了耸肩膀:“火星实验室的设计和模块化制造,可以根据祝融号的火星数据,交给研究所来完成。”

“但是这艘可以利用引力波潮汐的飞船,只有我能造的出来。”

侯国强看着眼前的顾知秋,老花镜下那双些许浑浊的眼睛,有些心疼。

这小子简直是在拿命搞科研。

“不用这么着急,火星实验室的进度目前才走了一半不到,材料院那边刚刚给到合格的建造材料,距离完全落地,至少还有半年的时间。”

侯国强语重心长大:“你别那么着急。”

“总是不想耽误……”

“太急了并非完全是好事,”侯国强说道:“科技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新兴技术的出现,都要有一定的沉淀,一方面能将这个技术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能为下一个技术的突破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如果一味的往前冲,虽然硕果累累,但很容易出现断层的现象。”

很显然,现在已经出现了这个情况。

因为顾知秋的创造性和前瞻性是目前中科院许多科研人员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很多研究中,他都是在单打独斗。

科研是一件十分孤独的事情,而前沿物理更甚。

长时间沉浸在这种孤独的科研环境之下,很容易对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莫大的影响。

当然,为了照顾顾知秋的情绪,他只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

顾知秋也隐约懂了侯国强的意思:“您的意思是,让我在科研之余给中科院的专家们补补课,尽可能把中科院的科研水平整体进行提升么?”

侯国强叹了口气:“我是这个意思吗?”

看着侯院长吹胡子瞪眼,顾知秋便就蔫儿了很多。

“从今天到十月八号,是假期,我不想在中科院再见到你。”侯国强直接下了死命令:“回去和曼曼准备一下行装,去青海还是去酒泉,你赶紧选一个。”

“那……青海吧,航天领域我不算是专家,再加上这么多次验算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顾知秋琢磨道:“但核聚变发电是首次尝试,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还能第一时间解决一下。”

侯国强一个大无语:“你到那儿主要就是以中科院代表的身份做一个见证,主要放松心情,就当旅游,不是让你换个地方办公的。”

“嗯,我知道了。”

侯国强不放心的看着他:“这次去除了衣服什么都不需要带,基地那边都有准备。”

顾知秋就这么被送出了中科院。

直到他坐上了回玉渊潭的专车之后,侯国强才算是放下了心。

……

九月三十日。

顾知秋和路曼曼出发前往青海。

京都没有直达青海的高铁,若想坐高铁需要在长安北站转车。

加起来的时间差不多需要十一二个小时。

如果乘坐普速火车的话需要十九个小时左右。

虽然高铁相比普速快了七八个小时。

首节 上一节 146/2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走夜路遇见呆萌巫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