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第225节
但顾知秋很平静道:“不用谢我,是你本身就太优秀了。”
“还好啦~”路曼曼嘿嘿笑道。
“别高兴的太早,”顾知秋道:“后面还有本科的论文验证,你是双学位,有两个论文要通过审核,压力可比其他竞争对手大一些,需要我帮你吗?”
“不用,我有信心!”
路曼曼说着,但看着顾知秋平静的神色,她反而有些小伤心了。
之前顾知秋怎么都不同意她去,虽然她很叛逆,但心里知道顾知秋是担心她才这样的。
而现在顾知秋主动说要帮他,虽然这件事情让她很开心,但在心里反而有些失落。
因为她知道,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猜想对他有用,所以在火星实验室的时候,她能够帮助到他。
再一联想,不难想到在他的心中,物理很可能是排在她前面的……
不过这份小难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自从她决定和这个钢筋在一起的时候,她就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
她不求他的眼里全是自己。
她只希望在他放下工作之后,眼里全是自己就好。
而她想做的,本就是能参与到他的工作中帮助他,而不是占用他的工作。
绝对的理性虽然会让人有些压抑,但这应该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了。
第291章 大医精诚
次日。
中科院对十二名已经脱颖而出的试卷作者进行溯源,找出了每一位同学的姓名、本科所在高校,随后将他们的本科论文进行调阅,查看。
结果差强人意。
或许是因为突然改革的研究生考试让大多人都乱了阵脚,又或者是考试的那三个小时,从零开始完成一个缜密的实验课题确实不容易。
所以大多学生的研究生课题设计和毕业论文相似度很高。
以至于几所高校的领导开始不再局限于毕业论文,将课程设计也一并拿了出来,虽然权重比较低,但多少有了一些参考性。
至少和毕业论文相比,相似度降低了不少。
但课程设计的专业度和创新度又大打折扣。
在顾知秋的严格标准之下,大多通过了万里挑一初选的同学,最终没能走到最后。
其中仍旧优秀的,一个是京都中医药大学的杜共龙,一个是华科大的路曼曼。
杜共龙的考研课题是通过菌落和水源来阐述人体内环境变化,以及对中医进行系统性概括。
而毕业论文则是对穴位的探究和系统性总结。
从本科阶段,在中医上的造诣已经十分不俗。
大三的课程设计,则是对人体意识进行探究,深入剖析中医望闻问切四大方法的理论支持。
三篇论文,无论是从立意还是验证和实验,都颇具创造性。
尤其是关于意识的一些猜想,让人更是细思极恐。
在西医的解释中,意识是无数个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反应的结果。
但按照杜共龙的猜想,在中医框架之下,人类的意识是超出这个维度的产物,是每个人独创的超出这个维度的小世界,而记忆,则是构成这个小世界的组件。
这个小世界并不是如同修仙那样的玄乎奇迹的东西,而是一种意识形态。
就仿佛当你静静的看着一个钥匙看了一个下午,所有的纹路和凹凸都印刻在了脑袋里。
然后有人换了一把钥匙放在这里,你很快就能发现这两个钥匙之间的区别。
中医的诊断方法在以往被称作经验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老中医的诊断,是很迅速的,俗称下意识抓药。
其原因就是当用中医方法将一个人的精气神、脉搏、气息长年累月的进行感受之后,在这个中医的意识中就已经产生了一个标准的人体循环机制。
因此望闻问切只是病人和小世界的一个联系。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很快的感受到哪里的气血流动不同,哪里内热,哪里湿寒,哪里郁结。
从而想办法去疏通,去解决。
顾知秋从这三篇论文看下来,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杜共龙的坚定的中医系统论的信念,很可能就是从这篇课程设计开始的。
毕业论文验证穴位的系统性,研究生论文,提出了验证中医的系统性。
而课程设计,或许是还有一段学习时间,因此专业程度较低,但其中有很大篇幅是对中医的遗憾,以及向西医对中医的打压表示不满。
在课程设计的末尾,他写了这样的总结——
“现代西方医学当道,将中医贬斥的一文不值、骗子、跳大神和迷信。
但当深入探索之后,才发现西医才是最大的骗局。
我见过小到感冒发炎,被医生开了一片又一片、一粒又一粒五颜六色的药片,五六天后在药效的压制下痊愈,却没有人过问带来的副作用是否大于药效。
大到肠道癌被医生推荐强制做手术,从此丧失基本的便尿功能,从而整个人阴郁绝望,两年便郁郁而终的。
和西医的哪里有问题就破坏哪里的底层逻辑不同,中医底层逻辑是道,是天人合一。
有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医生,不能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就贸然去做。
你要考虑的不是这个病,而是这个人。
那个肠道癌的病人,曾是我们学院的观察对象。
他第一个找的医生是我的导师,导师给的方案是可以外接一些导管进行排便排尿,并给出中药调理环节痛楚,同时以豁达的理论进行开导和劝诫。
那个病人变得不再郁郁寡欢,他身体的一切机能都恢复了稳定的状况,甚至按照医嘱喝药,也能有效的环节肠胃痉挛以及便血的疼痛。
他的确未能增寿,但他的状态已经不似癌症患者,在我们的观察下,按照检测的器官衰竭速度,他还能活一到两年。
是的,中医未能给他延寿,我们对癌症末期已经束手无策,抑癌基因对原癌基因已经束手无策,我们无法改变什么。
但五脏气顺,虽说或许不会出现奇迹,但至少是在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相对而言最好的生活方式。
或许是导师给了他的豁达和乐观,让他有了痊愈的希望。
也或许是为了给我们的观察增加一些对比度,于是他又去全国知名的肿瘤医院进行了病灶切除。
最后在两年之后死去。
我学识浅薄,尽管已经临近毕业,但我仍未能叩开中医的真正大门。
当身边的所有同学都将自己的研究做到了细胞基因分子水平的时候,我仍是一个中医的初学者。
我甚至怀疑我上的是否是中医药大学。
我不排斥西医,因为它仍是现在世界上最行之有效的医疗手段。
但我更希望中医能够洗去身上的浮尘,重新发扬光大。
生命应该有多重选择,疾病也是。
打破重建的西医是一个选择。
而天人合一的中医,也应该是一个选择。
我个人或许微不足道,但我仍想前行,我会读研读博,然后所有有限的生命,放在传承了几千年但几近消失的中医事业上。
做一个真正的中医学生。”
中科院的中医和西医共属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这些老院士在看到杜共龙的论文结语之后,无疑都感佩万分。
现在的中医院,像杜共龙这样的傻子已经不多了。
作为一个中医学生,大有着《大医精诚》的品质。
也有着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和抱负,极为难得。
第292章 我纠正一下
顾知秋为有这样一位搭档而感到庆幸。
选择他倒不是说为了迎合扶持中医的政策,而是从这个人身上,顾知秋看到了偏执。
之前他就有过一个理论,坚持的人不可能成功,因为会痛,总有一天会痛到他不再坚持。
只有偏执的不知疼痛的疯子,才有可能成功。
而杜共龙毫无疑问是这样的人。
如果再多说一些的话,那就是品质。
在现代的医疗环境下,这种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的品质,已经很罕见了。
一个有着崇高品质的偏执的疯子,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更何况,随行的有一个医生在,对健康什么的也更有保证。
顾知秋满意的把试卷放了下去。
侯老点了点头,对助手道:“你去通知京都中医药大学,让那位杜同学收拾一下,下午在中科院报到。”
“好。”
助手离开去联络,侯国强则是拿着三份文件,递给了顾知秋:“这个是曼曼的论文,两份本科毕业论文,一份课程设计。”
顾知秋接过来看了起来。
对于路曼曼的过去,顾知秋其实并不是太了解。
尤其是在大学期间的事情,他只知道路曼曼是个学神,但到底神到什么地方,他还真得从这几篇论文中寻找答案。
三篇论文看完,顾知秋的脸色一如往常。
并没有太例外。
和他猜测的一样,研究生考试的创新性课题,并不是靠灵感或者是突发奇想的绝唱。
而是在一个物理敏感度下,交出的一份十分正常的答卷。
上一篇:灵气复苏:走夜路遇见呆萌巫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