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第237节
这是传统物理诞生的基础——观察法。
但无数科研探索不断的惊醒着人类,我们所看到的,未必真实。
第一次颠覆牛顿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爱因斯坦。
相对论的尺缩效应是相对论性效应之一。
顾知秋对爱因斯坦有绝对的尊敬,因为他的理论萌芽和基础,便是相对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爱因斯坦帮助他扩宽了思维,但这位未来物理体系的奠基人,并没有能够完成对未来物理体系的彻底构建。
尺缩效应如同一柄利剑,将绝对时空观的传统物理彻底打下神坛。
但很遗憾的是,爱因斯坦只是阐述了尺缩现象的原理,并没有能够阐述其原因。
甚至在很多后世的科学家看来,爱因斯坦毕生都在否认量子物理,似乎成为了他的黑点。
可在未来物理体系即将浮出水面的今天,恰恰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前瞻性。
他的判断没有错,只是他所在的世界,太局限。
那是一个刚刚打破传统物理体系的时代,而想要直接跨过现代物理,提出领先两个时代的未来物理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前瞻理念,已经极为不俗。
也终于,在现代物理大厦岌岌可危的今天,他所未能完成的事业,终于将要继续书写下去了。
相对论的尺缩现象原理其实十分简单。
人的视线是有滞后性的。
这在前面已经简单提过,你看到路灯亮起,其实路灯早已经亮起,只是光在短暂的时间之后传到了你的眼睛里你才得出了灯亮了的结论。
而尺缩效应也是如此,一个尺子的长度,自然是从起点和终点判断。
静止情况下观察者和尺子,无论在什么位置,通过光程差计算,总能得到一个固定的尺子长度。
而一旦运动起来,事情就变的复杂了。
如果你和尺子有同样的运动趋势,保持相对静止的话,光程差不会有丝毫变化。
但如果相对运动,随着相对速度的差距增大,尺子起点和终点所传回的时间间隔被不断压缩,通过复杂的光程差计算,就会发现,尺子居然在缩短。
这是相对论很有趣的思想实验。
顾知秋之所以将它的原因和原理做了非常明确的区别,就是因为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中,只是通过原因首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造成了一次覆盖所有科学家思维模式的思想风暴。
而真正的原理,其实比相对论要精彩的多。
对于尺缩现象的补充解释,得益于顾知秋对宇阶引力切面的探索。
而顾知秋对于暗物质的研究,起因也是因为宇阶引力切面。
从刚才的阐述,很容易发现,哪怕尺子在光速移动,只要人和尺子以同样的速度相对静止,那尺子长度就应该不变。
如果用未来物理体系来阐述,需要引入一个无数科学家闻之色变的概念——暗物质。
以及一个理论层面的介质——路径。
然后再对尺缩效应进行阐述。
人类看到一个物体,意味着目光需要走过一定的“路径”。
就比如你看手机的时候,屏幕的光到你的眼睛,就是路径。
那这时候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
这个路径是怎么样的?
走的是直线吗?
为什么走的是直线?
光子是否有重量?
如果有重量的话是否应该是抛物线?
如果是抛物线的话,是否我们看到的距离,其实比实际的要长?
如果你开始这样思考了,那恭喜,你已经一只大拇指踏入了未来物理体系框架之中了。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
路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且随着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路径甚至会被压缩。
而顾知秋在提出宇阶引力切面的时候,便将这些原因引入到了一个罪魁祸首身上——暗物质。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前面说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怎么一言不合突然把话题扯到了暗物质身上?
那如果说,
暗物质其实就是四大基本力呢?
或者说,
四大基本力就是暗物质的表现形式呢?
这个概念很颠覆,但随着现代物理越发不足以支撑快速的科技发展,顾知秋颠覆的猜想就距离证实越来越近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行星的运转,人们总是习惯用几个小球在海绵上的运动来形容行星的运动原理。
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海绵是什么东西。
当量子力学不断的将四种基本力的基本粒子验证之后,人们才突然意识到。
人类对于引力、电磁力、强弱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原来从一开始便错了。
第311章 降落火星
暗物质作为更高维度的填充,普遍来说只能用数学语言进行阐述。
如果要给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我们介绍的清清楚楚恐怕很难。
如果削弱几个纬度,倒也可以简单的说道说道。
首先,想像一个平面,面积无穷大,将这个平面命名为暗面。
在完全没有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暗面就如同一个平静的水面,或者如同一张平整的白纸。
然后,宇宙开始演化。
在这张白纸的某个位置,出现了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有着无穷大的质量和引力。
就仿佛有一个笔头插在了白纸上,然后开始不停地把白纸往这个点上拧。
这个过程维持了很长时间,一张平整的白纸,差点被拧成了一朵玫瑰花。
这个时代称为宇宙诞生前的玫瑰纪元。
如果从宇宙之外看我们这个宇宙,一定美的不可方物。
当然,玫瑰纪元没有维持太久时间。
在这张白纸拧巴到了上限的时候,哪怕是无穷大的重力和引力,也无法再将这张白纸分毫了。
于是,就到了一个新的纪元——宇宙大爆炸。
宇宙奇点所凝聚的无穷大的引力瞬间释放,这张被压缩到极致的白纸,也开始以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展开。
人们将宇宙展开到现在,定义了一个时间,138亿年。
当然,这是传统物理和现代物理体系下的时空观,也就以地球为观察者所定义的时间。
但如果以宇宙为尺度,通过对引力波的周期特性而定义的话,人类的138亿年,或许站在宇宙层面,不过弹指一挥间。
当然,这是未来宇宙体系的另外一个课题了。因为对于引力波的探测和暗物质的研究,顾知秋仍停留在数学模型的理论推演阶段,所以宇宙尺度下的时间该怎么定义,他本人也很难给出什么解释。
不过言归正传,当这张白纸开始展开之后,便形成了我们当下的宇宙观。
不同质量的恒星,坐落在这张白纸上,因为重力的影响,会令暗面产生一定的形变。
就如同一颗玻璃球放置在了这张白纸上,让白纸产生了一些塌陷,这就是引力的由来。
这时候,一束光从远处射来。
在平整的白纸上,光的运动其实是不值得讨论的。
但当经过这颗恒星的时候,因为白纸的塌陷,导致光的路程缩短了。
这很容易理解,当你拿起一张长宽都是十厘米的白纸,当你用力的揉搓之后,无论怎么展开,他的长度总是会小于十厘米。
关于暗物质的解释,从三维层面来解读,到这里便是尽头了。
这些无数暗面叠加起来,就是暗物质所构成的我们的宇宙。
但其实跃进到高维之后,这个问题变的复杂了不止十倍。
索性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讲,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暗物质和这个宇宙的奇妙。
引力、电磁力、强弱相互作用力,从底层逻辑来讲,都是充斥在我们周围看不到摸不着的暗物质所赋予的。
就像水杯里的两粒灰尘。
在这两粒灰尘上可能有一个庞大的微观世界。
A灰尘上的科学家和B灰尘上的科学家展开了一次科技竞赛。
他们都想弄清楚彼此“双星”系统的原理,并分别提出了“灰尘物理体系”,依靠自己的体系,发展出了灿烂的文明。
当然,我们倒水的功夫,对于灰尘上的微观世界而言,可能已经渡过了上百亿年。
就连灰尘上的文明,也是倒满水之后才产生的。
在我们把水放冷的过程中,灰尘上的文明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
灰尘文明经过了千万年的发展,他们突然察觉到水杯宇宙的温度正在逐渐降低。
并将其命名为——“热寂”。
一位灰尘科学家,大胆的警告整个灰尘文明,他们将会死在宇宙热寂之中。
这个言论一时震惊了两个灰尘星球上的所有人。
不过当他们发现宇宙过几千万年才降低0.1摄氏度的时候,便把这个科学家当作了疯子。
上一篇:灵气复苏:走夜路遇见呆萌巫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