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大投机家

大投机家 第93节

eppendorf公司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是设备并不违反巴统协议,没有什么太多的忌讳。这家公司规模其实很小,德国类似的公司非常多。多一家少一家根本无伤大雅。其实就连德国政府也不明白,奇迹投资为什么会对eppendorf公司感兴趣。

最后德国政府得出方案,这两家公司可以卖,但是价格要非常高,其中Aixtron公司报价30亿美元,和eppendorf公司报价10亿美元。如果奇迹投资同意,那就用现金交易。同时奇迹投资要保证,把大众汽车旗下其他品牌汽车的全部检测报告交给德国政府,并保证永远不再曝光。

而且德国政府还要求,奇迹投资立刻停止做空大众汽车和巴伐利亚银行两家企业,海德堡资产管理公司和奇迹投资之间正式和解,双方不再互相攻击。

第二天,舒尔茨把德国政府的条件告诉于淑慧之后,于淑慧觉得德国政府要价太高,然后不满的道:“舒尔茨先生,Aixtron公司上次出售给华国企业时,报价才20亿美元,Aixtron公司亏损多年,到现在美元扭亏的迹象,怎么到现在反而涨了10亿美元?eppendorf公司每年的营收才6亿美元,年利润才5000多万美元,你们怎么敢要这么高的价格?

再说了,我们讨论的是大众汽车排放超标的问题,和海德堡公司有什么关系?你们为什么要把他们扯进来?”

舒尔茨闻言后,皮笑肉不笑道:“是啊,我也觉得Aixtron公司和eppendorf公司这两家小公司实在是太贵了,为了给贵公司省钱,你们还是别买了吧。

至于海德堡公司,他参与管理的资产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大众汽车的股份,在你们的倾力‘帮助’下,海德堡投资亏损连连,他们自然也是非常希望和你们奇迹投资实现和解。”

这下轮到于淑慧吃瘪了,因为德国佬开出的条件,恰好在奇迹投资可以接受和不能接受的边界线上,接受或者不接受对于奇迹投资来说都很难受。

如果接受,要支付高出那两家公司股价很多的现金不说,还要和海德堡投资和解,以后就很难再去找借口去收拾海德堡公司了。

可是又不能不接受,石墨烯电池关系到奇迹投资甚至华国的未来,没有德国人的设备,低成本少层石墨烯可能就要耽搁很久才能出现,未来又说不定会出现其他什么变数。

所以哪怕价格比之前高出很多,Aixtron公司也必须要买。德国和老美是盟国,老美在德国的渗透非常深,这次德国政府之所以愿意松口,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老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割羊毛割的太过分了。

不但互联网公司不想交税,连德国最大的本钱汽车行业,老美也想要啃下一块肉,这让德国内部对老美非常不爽。所以德国才想对老美的大缺大德有所回应,才会批准向奇迹投资出售Aixtron公司。

于淑慧把自己谈判的结果和分析告诉李月祺之后,李大老板自己的几个亲信商量此事,结果在场的几人都同意买下Aixtron公司。

至于eppendorf公司,奇迹投资内的高管了解的不多,但是有医学背景的基金公司经理安在天强烈要求买下这家公司。安在天的意思是,这家公司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规模也不大。但是技术非常先进,他们生产的医学检验和检测设备在业内很有名气,安在天在读书时也接触过他们的设备。华国这些年医学发展很快,但是国内非常缺少像eppendorf公司这样的顶级医疗设备公司,所以花10亿美元买下它们并不吃亏。

李大老板想买eppendorf公司本质上还是要讨美人欢心,当晚李月祺就打电话给苏瑾璃打了电话,当苏医生听说李月祺想要买下eppendorf公司,询问她的意见时,苏医生急忙道:“月祺,买下它,一定要买下它。这家公司刚刚被《细胞》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新锐医疗器械公司的供应商之一,他们营业数额少,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没人要,而是因为他们的产能不足,还想卖出高价,所以迟迟不愿扩充产能。

eppendorf公司的设备我用过,别说和国内的公司相比,就算和其他国外顶级的生产商的设备相比,效果也是好上一大截。据说他们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三年以后了,你们如果买下这家公司,而敞开给我们实验室供货的话,我的实验成功率最少能提高一成。

所以求你一定要拿下这家公司,好吗?”

第 354 章 两家独立公司

听到自己的小锦鲤殷切的恳求,李大老板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向苏医生承诺,不管多少钱,自己一定拿下eppendorf公司。

于是11月30日,奇迹投资和德国政府正式达成协议,奇迹投资放弃做空大众汽车公司,把那份针对大众公司旗下其他品牌的尾气检测报告交给德国政府,并且承诺不再针对德国海德堡资产管理公司采取进一步的打压行动。

奇迹投资出资40亿美元,收购Aixtron公司和eppendorf公司这两家公司的全部生产设备、工业技术、知识产权,接受并妥善安置这两家公司的全部工人和研发人员,德国议会以投票形式正式批准这两桩收购案。

由于双方都担心受到老美方面的阻挠,所以对这桩收购案做的非常低调,直到交易完成,老美方面才得到消息。

老美其实并不在乎eppendorf公司这种公司被华国企业买走,这家公司生产的高端医用实验和检测设备,虽然对华国的帮助也很大,但是却不足以提升华国的真正实力。

但是Aixtron公司则不同,这家虽然一直出于亏损状态,但是这家公司的生产的设备却有很大部分可以用于制造半导体和数据存储器,属于是老美最不希望华国得到的那部分设备。

所以当老美政府听说Aixtron公司被德国卖给了华国企业,还是卖给了老美最反感的奇迹投资时,立刻跳脚。要求德国政府立刻终止这一交易,不得把Aixtron公司出售给奇迹投资。

但是德国政府的发言人非常光棍,直接回应道:“我们的大众汽车公司被你们老美的议会处以180亿美元的罚款,而大众公司目前现金流不足,我们之所以把Aixtron公司公司出售给奇迹投资,是为了凑钱给大众公司交罚款。如果你们不让我们卖,那就把这180亿美元的罚款给取消了吧?”

德国政府倒打一耙的回应,把老美气得个半死,但是他们非常不甘心,于是他们去要去德国的技术人员远程切断Aixtron公司设备的技术支持。但是这些德国的技术员回答道:“交易已经完成了,德国已经把Aixtron公司一切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全都卖给了奇迹投资,所以之前给Aixtron公司设备做技术服务的人员,现在实际上是人家奇迹投资的员工。老美的手臂长得再长,总不能要求奇迹投资的员工自己切断自己公司的技术支持。”

老美很清楚,这些德国人之所以敢如此的顶撞自己,还是被最近的德美关系闹得,又是互联网公司垄断,又是大众汽车被巨额罚款,双方闹得非常僵。互相之间早就看不顺眼了。

这才导致被奇迹投资钻了空子,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说服了德国政府。总之不论如何,老美也很清楚,这Aixtron公司卖了也就卖了,反正只有这一家公司生产的设备,奇迹投资也做不出什么大事。Aixtron公司的设备,虽然对华国的半导体行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却无伤大雅。仅靠Aixtron公司这一家公司,华国也根本造不出 芯片之类的东西。

老美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奇迹投资买下Aixtron公司,根本不是为了生产芯片,而是为了生产少层石墨烯的。

奇迹投资收购德国的这两家公司传到国内,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虽然一般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两家公司的名字,但是专业人士却非常清楚这两家公司的地位,电子行业和芯片行业的人主要关注Aixtron公司,而医生们和医药研发公司则对eppendorf公司更加感兴趣。

奇迹投资发出公告,这两家公司将会继续采用独立运营的方式,不会对其研发、生产、销售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奇迹投资只会加大投入,将其生产线和研发系统尽量的本土国产化,争取在一年之内,实现Aixtron公司和eppendorf公司的产品大部分由华国自己生产。

同时,对于之前巴统协议禁运的限制,之前奇迹投资曾想德国政府承诺,Aixtron公司生产的设备将不能用于军事用途。所以任何采购Aixtron公司设备的公司和机构必须签署协议,承诺该设备不能用于军事用途(这种承诺就是一张没用的废纸,反正你承诺了,我就信了。至于你买走后干什么,那我就管不着了)。

Aixtron公司的设备华国很多公司都迫切需要,之前根本买不到,现在公司都已经是华国自己的了,想买就准备钱吧。于是无数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Aixtron公司,奇迹投资还给Aixtron公司起了个华国名字——爱思强公司。

这让那群本来已经亏损到佛系的德国佬兴奋地简直说不出话来,本来已经亏损好几年了,爱思强公司已经就剩准备倒闭了。

现在仅仅来自华国的订单,就比之前每年的订单多了十几倍,爱思强公司的德国技术人员和员工们都兴奋了好久,他们之前还担心奇迹投资收购公司之后,会不会把公司员工全部解雇,然后把整个生产线全部迁往华国。

爱思强公司已经成立了七十多年,很多技工两三代人都服务于这家公司,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政府明知道这家公司一直亏损,却始终不敢将其关闭的原因。

现在公司非但没有关闭,还涌来了大笔订单,新的老板还说要投入巨资扩大公司规模和研发力度。爱思强公司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兴旺过了,这让很多老技工非常激动和兴奋。

eppendorf公司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涌来无数华国医院和医学研究所的订单。但是面对无数的订单,他们的员工兴致却不高。因为和爱思强公司不同,eppendorf公司是是家利润率非常高新公司,他们的产品本来就是供不应求,订单多了反而无法卖出高价。

李月祺认为,对于eppendorf公司之前限产保价的情况,还是应该尽快完成生产线的本土化,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些员工待价而沽的态度。

第 355 章 一动不如一静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吃技术积累的红利,所以他们很多时候,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努力,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报酬。

而华国则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改革开放开始,才正式拉开了工业化的序幕。所以华国只能从最底层的工种做起,依靠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华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在国际竞争中,不断赢得了产业升级的机会。

这些年很多外国人对于华国人如此拼命奋斗,很是不理解。可是发展的机会本就是逆流而上,与天争命,华国人民不拼命,就不会创造这伟大的成就。

比如eppendorf公司,是一家从1990年才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他们凭借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把医用移液器、自动移液系统、分液器、离心机、混匀器和光度计等各种先进的药物实验和医疗检测设备做到了极致。

仅有几亿美元的营收,却被全世界医疗检测行业公认为是顶级的医疗设备公司,拥有世界十大创新品牌,世界十大医疗品牌等顶级荣誉。这家公司其实一共也只有100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

eppendorf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但是他们却就是不愿扩大生产,因为他们要保证利润率。一旦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单价就必然下跌,利润率就必然下降。既然我生产极少的东西,就可以保证我公司的利润,那我干嘛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呢?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等欧美国家拥有大量中小企业的原因,这些中小企业和eppendorf公司一样,都拥有很多独门绝活,生产的东西也确实极其先进。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大做强的野心,也没有做大做强的必要。

对于他们来说,保证利润率才是冠军,凭借着技术优势,他们才可以只需要极少的工作量,就可以获得非常高昂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口。

但是华国崛起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华国的企业家,绝大多数都有一颗胸怀天地的野心,那种满足于小国寡民,不思进取的企业家,哪怕他们的技术再先进,也都会死在萌芽阶段 。

华国巨大的人口规模造就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拥有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产业工人,这两者都要求一家企业想要赚钱,就必须把规模做大。在华国,中小型企业哪怕技术再先进,也只有被人收购的命运。

所以奇迹投资在完成对eppendorf公司收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注入大量资金,要求公司管理层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求公司分出一批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前往华国建立分公司。

起初这一要求还遭到eppendorf公司高管和员工的抵制,但是李月祺让他们分而治之。愿意前往华国的员工和研发人员,工资翻倍,如果华国的分公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些员工还可以获得高额的奖金甚至公司股份。不愿去华国的也不勉强,也不降低待遇,只是公司员工不足,带好新招员工即可。

这一招分而治之果然很有效,华国分公司的招聘计划刚刚发布,两天时间就要一半以上的员工和超过三分之一的研发人员报名参加。毕竟现在欧洲的发展状态不好,大家都是工薪阶层,在哪干不是干啊?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没多久这群原本嘴硬的德国佬就“真香”了。

Aixtron公司和eppendorf公司的技术消化和华国本土化还需要时间,爱思强以及其他德国公司的设备运到新能源实验室后,王立诚教授立刻带人进行了试机运行,虽然还是缺少很多关键设备,但是少层石墨烯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试产了。

根据王立诚教授所说,爱思强公司的设备主要是用于进行石墨烯的递延,也就是说,有了这家公司的设备,可以小规模生产石墨烯。但是后来的提纯、切割、弯折、变形、具体导入等等,依旧需要更多国外公司的设备。

经过几天的调试,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和爱思强公司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奇迹新能源公司终于正式生产出了第一块一分米大小三层石墨烯,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激动。只是王立诚教授却很不满意,因为其他设备不足以配合这一设备,所以良品率和纯净度依旧非常感人。

王教授对李月祺表示,如果没有其他设备,就这么生产下去,每块合格的三层石墨烯,其成本价将比预想的高出十倍以上,这种成本价根本无法大规模商用。

这次李月祺能够借着老美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发动突然袭击,最终又放弃了已经获得的很多利润,才最终高价拿下了德国的两家公司。

但是奇迹投资刚刚收购完德国的两家公司,不论是老美的特工,还是其他国家的金融部门,都在死死的盯着奇迹投资的下一步动作。

奇迹投资目前还是应该多看少动, 静待时机,毕竟之前针对大众汽车的计划已经打草惊蛇,如果再次强行出击,很有可能被有心人提前发觉,进行针对性部署,到时候李大老板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种大规模的金融投机,更多的是选定时机,如果按照《孙子兵法》中的话来说,那就是: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翻译成人话就是,投机也好,投机也罢,永远都要选对时机,顺势而为。主动发动金融大战,永远是逆流而上,不但收益小,而且非常危险。只有借助别人的大势设局,顺势而为,才最安全,获得的利润也才能最高。

如今的奇迹投资并非没有发动金融大战,打击别人的能力,但是这种事情成本太高,而且也太过于危险。

尤其是现在的奇迹投资,因为此前多番金融大战,几乎得罪了所有的欧美大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擅自挑起战端,很有可能会被其他国家的金融财团联手做局。

所以李大老板的认为,对于奇迹投资来说,最该做的,还是等待。

第 356 章 总部搬迁计划

老美的那位新选出的大统领整天玩推特,还没上台就肆意指点江山。12月月初的时候,川建国一封推特直指奇迹投资,痛骂奇迹投资这种金融骇客,肆意攻击阿美瑞肯的金融体系,大肆掠夺阿美瑞肯的财富,等他上台之后,一定要让奇迹投资归还从阿美瑞肯掠夺走的全部黄金,如果必要的话,甚至要直接永久禁止奇迹投资进入老美的金融市场。

这封推特刚刚发出,道琼斯、标普、纳斯达克立刻先跌为敬,老美之所以能够维持自己的金融霸权,就是因为其自由开放的金融体系。奇迹投资的四处出击确实让很多国家对其恨之入骨,但是毫无疑问,他们迄今为止都没有找到任何奇迹投资违反当地法律的证据。

以华尔街那群家伙对李月祺的恨意,如果奇迹投资稍微有一点违法行为被发现,他们立刻就会动用一切法律武器,把奇迹投资罚的倾家荡产。

如今奇迹投资的法务部,养了四五十号精通世界各国法律的大律师,规模和水平绝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家顶级律师事务所。在李月祺在策划任何行动之前,都会先让法务部门进行全面论证,检讨过程中任何有可能的法律陷阱,找到所在国一切可以钻的法律漏洞。

陈沛然律师虽然目前依旧是法务部的总监,更多的时候已经充当联络人的角色,最近一年多,奇迹投资法务部光外籍律师就来了十几号人,所以基本不可能让人从法律上抓到小辫子。

如今当选大统领川建国还没上台,就扬言要封禁一家合法经营的金融公司,这无疑触犯了阿美瑞肯金融行业最大的忌讳。在老美各类资本家中,拥有最大权力的,代言人最多的,就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才是世界的真正统治者。

很快华尔街就有人带话给川建国,你虽然是明面上的总统,但是华尔街的诸位先生对你的话很不满意,你要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你川建国指责奇迹投资可以,但是不要怀疑阿美瑞肯伟大的金融体系。否则的话,我们虽然无法让你继续当选,不过我们可以让你立刻滚蛋。

如今川建国想提前上位,整天利用推特胡说八道,不过他也算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招惹。所以很快就把话题转到美墨边境的墙的问题上去了,虽然川建国对华尔街不敢多说什么,心里却对奇迹投资恨意上涌,等到上位之后,川建国发誓一定要给让奇迹投资看看,什么叫不要脸的超级大国。

李月祺还不知道,自己什么都没做,就已经被未来阿美瑞肯的大统领恨上了。但是他暂时无心关注这些问题,因为奇迹投资的新总部——奇迹大厦已经完成全部装修和排除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工作,并且已经通过奇迹投资聘请的几家检测单位的验收,可以交付给奇迹投资的使用了。

李月祺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正好奇迹投资和新诚大厦的合约到年底到期,既然新大厦已经可以使用,不如就在年底之前搞个新总部启用仪式,正式完成总部搬迁工作。

李大老板在公司大会上把新总部的启用计划通知了公司的高管,各位高管都非常支持,因为奇迹投资这一年的扩张,三层写字楼又已经不够用了。不论是新成立的量化投资部门,还是奇迹投资旗下的基金公司,都已经在公司总部外办公。

网络部门的机房甚至只能租用,而且由于目前奇迹投资旗下又多了好几家分公司,他们在总部也要有个联络处,但是因为总部面积不够,只能在金融新区的其他地方租用写字楼办公,所以新总部的启用势在必行。

奇迹投资的后期服务部总监魏春生表示,新总部他已经去看过了,从各方面装修都已经很完善,但问题是,很多办公设施需要采购,各位领导的办公室需要时间布置。现在到年底满打满算也就只有20多天的时间,魏总监担心时间上赶不上,是不是考虑安排到过完年之后再考虑搬迁总部的问题。

李月祺坚决拒绝道:“不要等到年后,今年必须完成搬迁。我给你20天的时间,20天内必须完成一切采购和布置工作。时间不够就增加人手布置,实在不行就请外人来帮忙一切干活,不要怕花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看到大老板如此坚持,魏春生只要表态一定在20天内完成新总部启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不过李月祺散会后,又被公司安保部门的总监私下里拦住了,此前奇迹投资的安保总监一直由吕汉杰兼任,不过李大老板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让吕汉杰辞去了兼职总监职务,全心全意跟着自己就可以了。

安保部门的总监吕汉杰推荐了自己的一名战友,名叫马洪哲。马洪哲此前和吕汉杰欧阳萱来自同一部门,都是属于特勤安保部门的老战士。马洪哲的军衔比吕汉杰要高,虽然年龄比吕汉杰年纪要大,但是服役的年限比吕汉杰二人要长一些。所以吕汉杰二人退役后,马洪哲又在特勤安保部门干了两年多。

马洪哲一退役,就被吕汉杰推荐给了李月祺,李大老板和马洪哲聊了一阵之后,就知道了吕汉杰为什么要向老板推荐自己这位老战友。吕汉杰和欧阳萱二人类似于外勤部门,主要负责关键人物的保卫工作。而马洪哲在特勤安保部门主要负责指挥调度工作。可以说马洪哲是奇迹投资安保部总监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李月祺就留下了马洪哲,并让他全面接管奇迹投资安保部的工作,年薪同样开到了七位数,待遇和吕汉杰与欧阳萱二人一样,如果干得好,年底也可以拿到股权激励。马洪哲很高兴接受了李大老板的任命。

今天他找到李月祺,是因为他也觉得李月祺要求年底之前搬迁总部的计划实在是太着急了,马洪哲不慌不忙的说出了自己的原因,让李大老板颇为有些犹豫……

第 357 章 年终总结

奇迹投资的新任马洪哲,之前在安保部门做过好几年指挥调度的工作,他的工作内容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反间谍和反监听。

最近几年,各种电子设备越做越小,清晰度却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便宜。马洪哲之前负责的很多要害的部门,也有可能被敌对势力安装窃听器和针孔摄像头。这些针孔摄像头和窃听器安装起来花费少,收益却极大,而且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尤其是像奇迹大厦这样新建好且刚刚完成装修的新大厦,而且由于早就被确定为奇迹投资的总部。以奇迹投资如今的实力,肯定是国内外无数金融公司甚至国家政府的关注对象。

奇迹大厦从李月祺决定要买到现在准备启用,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了,哪怕这些国内外的同行们在此期间买通一个建设安装的工人,奇迹大厦也早就不知道被安装了多少监控和窃听设备。

当年冷战期间,老美在毛子给他们新建的大使馆。在大使馆启用之前,老美安排了安全部门的特工来大使馆进行了检查,结果一次性发现了十万枚以上的窃听器和摄像头。

电话里、台灯下、桌子角、甚至墙内都被老毛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最后老美的检测人员得出结论,整座大使馆的承重墙内和支撑柱内,也被安装了监听和监控设备。最后老美的检测人员得出结论,除非把整个的大使馆拆了,否则这些监听设备和摄像头根本不可能被全部找到。

奇迹投资的敌人虽然不至于像超级大国的特工那么夸张,但是马洪哲依旧不敢大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月祺,同时明确告诉老板,在公司布置完成之后,他们安保部门最起码要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对奇迹大厦的每个楼层、每个死角、每个不起眼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排查。

首节 上一节 93/1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反派,就应该有个反派的样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