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第347节

连续四个气势如虹的和弦一气击出,如同四个巨大的脚印重重的落在每个人心间。

指南里所说的那个贝多芬幻想中的巨人仿佛在这一刻终于出现了。

“当!

!”

最后一组和弦,最后一声呐喊。

李安整个上半身的力量在这一刻孤独一掷,导致身下的琴凳在反向作用力向后移动了大约五公分。

“嘶!”

本该在此进入安静的时刻,一声琴腿和地板急速摩擦的尖锐号角,带着回响接着钢琴的余音传向了台下。

过分最求完美的人一定会因此而感到浓重的遗憾,因为一点点舞台小意外导致一个完美的乐章就此缺了那么一角。

但对于台下的所有艺考生,他们只记住了悲怆第一乐章的人间模样,就在他们眼前。

无票男孩此刻只有满足,甚至在音律的洗刷下下,他认为他可以带着最好的状态走上大后天的考场。

演奏他的悲怆第一乐章。

谢谢工作人员哥哥。

谢谢李老师。

腼腆的男孩不知道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抬起手轻轻的鼓起了掌。

他知道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之间有一个空档。

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望着李老师拿着白色手巾认真擦汗样子心里生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一道孱弱的掌声在观众席后排响起。

接着连成一片。

林幽幽,魏三碗,马可的爸爸,迟俞,李院,蓉城音协主席,桃子,黄娟,田宇...

包括后台入口的傅天鸣和调音室里的文晓。

懂得,不懂的,都跟着鼓起了掌。

或者说在这一刻,没人不懂。

这绝不是安慰的掌声。

大概只有极少数人感到愤怒。

什么破板凳嘛!

王小虎不知道,他身旁的车琳也是这么想的。

音乐会上半场行进至四十五分钟,李安第一次擦汗,借着这个空档。

他边擦边笑。

还是经验不足啊,百密一疏。

其实刚才最后一个和弦应该能弹的更好,他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观众听不出来,最后一声本应该再厚实一分。

他的手指触到琴键一瞬,他就感觉到凳子有向后移的趋势,接着上半身不受控制的向后移了一点,导致没有更多的力去将手臂推得更深。

不过依然是优秀的。

短暂的插曲过后,待现场安静下来,李安接着开始演奏第二乐章。

缓缓抬起手腕。

,如歌的柔板。

贝多芬说:一个人可以让钢琴唱歌,只要他有这种感觉。

落键。

一枚金色的音符从钢琴上空缓缓飘起,它飘的那么慢,那么小心翼翼。

如同一个躺在婴儿车里的孩童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好奇的打量着一切。

细微精致的东西向来不是以斗争为精神的贝多芬所擅长的?

人们只是没有去真正的关注过他,这个要扼住命运咽喉的矮个子男人,也有温柔的一面,也会柔弱感伤。

这一刻,音乐与第一乐章尾声的巨人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也狠狠的拽住了每个人心里最脆弱的那个部分。

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现代都市人群,有谁至今完好无损。

孤独吗,不安吗,疲惫吗,对下一站人生迷茫吗。

多久没有为自己安静片刻了?

李安相信在每一个年代,总会有为了贝多芬而安静下来的时刻。

这里没有空空而谈,没有假笑,没有毫无意义的消耗。

它像一首温煦动人的诗,不见任何哀怨或绝望

李安平静的演奏着。

这一刻,他也在为自己寻找着那短短几分钟的片刻宁静。

在今天。

人们更加需要学会自我治愈,贝多芬的慢板乐章,就是最好的药引。

当时间在真挚的音乐中走完最后两分钟,李安几乎快要从中醒了过来。

他需要醒过来,需要回到他的音乐会,回到他的奔波。

而在他不知道的角落,一个打着领带的中年男人已经热泪盈眶。

中年男子任由眼泪划过面孔,低头再次看向手中的节目指南。

“明知生之羁旅充满艰困,依旧心意笃定,仰首前行。”

“生活并不残酷,也并不完美,也绝不平庸——悲怆”

“傅天鸣:你信吗”

“李安:我信”

一道明媚的旋律忽然登场,让人措手不及,紧接着第二乐章的尾声,以华丽姿态登场。

如巴赫在古典主义世界黑夜的旷野中奔跑。

人们钟爱的悲怆第三乐章。

如期而至。

尽管第二乐章慢板和快速的第三乐章都采用了回旋曲式。

但前者是抒情。

后者,是热烈而略带戏谑性的追逐。

“有人说贝多芬也是个幽默的人,你信吗?”

245.一朵金色的向阳花

众所周知钢琴可以被即视为两只手的落指游戏。

贝多芬在经过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对命运与人生的大彻大悟,到了第三乐章终于换上了一种轻松顽皮的口气。

李安的双手以一种活脱的口吻告诉现场所有人,现在他正在酣畅淋漓的歌唱。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聆听如此歌唱,阅历和年龄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反应。

但这些所有的反应中都不会缺少一个共性。

那就是好听。

忙碌的成年人沉浸到音乐当中会感受到一种类似回归自然的放松感,漫步山林间,听清泉流响。

年轻人们或许能在热情的节奏中走向深邃。

孩童们会心潮澎湃,像是在某个炎热的夏天和小伙伴们在城市马路间来回奔跑。

李安记得他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悲怆三的时候就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将它弹出来。

然后没过两年他的愿望就得以实现。

那时的他没想到如此沁人心扉的曲调原来源于那么干净整洁的谱面,干净到他甚至认为这是一首简单的曲目。

几乎没有花费他太多时间经历,他便将该乐章练至“大成”,之后向爸爸妈妈炫耀,向身边的小伙展示。

尽管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关于这首作品的速度有什么具体说法,手型转指或是手腕的运动方向有哪些讲究,这并不能怪他,毕竟当时他的那一任钢琴老师本身也不明白这些。

总之初弹悲怆三,他没有任何演奏章法在其中。

但现在再回想他当时演奏的悲怆三,李安依然觉得好听。

这就是贝多芬的旋律,没有人能抗拒的旋律。

听过温柔如梦的第二乐章,该不会再有人说贝多芬不会写旋律了吧。

经过长大成人,如今李安再弹悲怆三,谨慎了许多。

讲究乐句,讲究奏法,更讲究速度。

就拿开头右手的前三个音来说,用什么速度将其演奏才能承接第二乐章余韵的同时开启新篇章?

这是个问题。

右手开的快了会导致随后左手进入的难度,开的慢了又会影响该乐章在整首作品中的速度平衡。

另一点,开篇左右手分别运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奏法,右手的断音还需要表达出一种活跃的感觉,这就让该乐章的开篇部分变的更加复杂。

在经过大量的练习琢磨之后,李安才渐渐的找到了那个属于他的速度。

从童年的简单悦耳到成年之后的谨慎思考,贝多芬的悲怆第三乐章可以说是李安前三分之一人生对于钢琴研习的一个总结。

首节 上一节 347/7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这牧师肌肉虬扎,强的离谱

下一篇:娱乐:热芭干爹,我被蘑菇屋曝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