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第356节

台下观众被这真实一幕逗笑了。

接着目光被这个鲁莽的小男孩所吸引。

记忆力好的观众已经发现这位小朋友刚才上过舞台。

九排王小虎的脸已经红透了。

他觉得自己的面子已经碎了一地,他要是早知道当时正在拍摄,打死他也得想一个帅气的出场方式。

“学不会敲门吗?!”

“忘了忘了,嘿嘿。”

片子里的王小虎自然是少不了挨一通数落。

可面对李安的数落,他还嬉皮笑脸的撒娇。

“可以。”

刘丰瑞赞不绝口的向身旁伸出一根大拇指,“是我办不到。”

马可听到刘丰瑞的话没忍住噗嗤一声。

当然,这一幕也再次让观众们感受到了银屏中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个如李安这样的舞台表演者在日常工作中会怎样教学,对于这个问题是不少成年观众所感兴趣的。

短短几分钟的画面剪切虽不能详细的介绍一堂课,但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对话、老师的耐心示范讲解、孩子在琴键上的反馈,见微知着。

在下一位孩子的课堂上,李安更是向现场所有观众以及钢琴教育工作展现出了一个钢琴老师应该具备的严谨态度和谦卑品质。

下一位走进教室的同样是刚才出现在舞台上的身影,一位叫车琳的短发小女孩。

“老师,用三指弹可以吗”

在一处指法标记的地方,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脸上满是认真。

当时的李安俨然已经将正在拍摄的事情抛之脑后,只扫了一眼微微思考了一下便发现了问题。

他分别用三指和四指都演奏一遍之后,他也发现三指确实比四指师傅。

这首作品教了那么多年,他还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当初他自己练的时候用的就是书上标记的指法,所以一直以来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指法有什么问题。

观众们听不出来李安用不同手指分别弹得两遍有什么区别,画面里也看不到李安的表情。

但是他们听到了李安的话。

“这个问题你先等等,这个地方暂时先别练了,我下去搞清楚再给你讲。”

-

后台控制室。

傅天鸣文晓李安三位主创对着小屏幕并坐一排。

傅天鸣:“不是因为拍摄吧。”

李安当时的确不确定这个地方,摇摇头:“孩子的指法意识养成很重要,尤其是在小时候,有时候真的就是老师一句话的事。”

文晓听到李安此刻的话,很庆幸自己当时把这个地方剪进去了。

“其实这个地方我斟酌了很久才剪进去的。”

李安笑了笑,“我明白,挺好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剪辑有严重的作秀痕迹,你一个在舞台上连续弹了四首贝多芬着名钢琴奏鸣曲的人,能不确切一个孩子在一个小谱子上提出的指法问题?

无所谓,李安不在乎真的有人这么想。

况且屋里的三个人都清楚,这部不到二十分钟的短小纪录片从构思到重新剪切,外加补镜头,只用了一天半。

原本那部视频因为时间过长和尺度问题在二轮彩排被pass了。

之后的彩排会议上,傅天鸣还是想坚持做这么一幕舞台效果,于是在答应不越线以及控制时长之后才重新得到了实现这个想法的机会。

最终的播放时间也从中场休息搬到了下半场结束。

现在正以四首返场曲的形式配以李安的日常一天向观众们展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第七钢琴奏鸣曲。

日常练琴中的降E大调第13号钢琴奏鸣曲。

课前响起的第二十五号杜娟。

以及最后一首即将响起的这一部。

“傍晚19:00”

“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

五分钟前,2501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那一刻,剁菜板的声音清晰的传到每个人的耳边,大家难以把如此简陋的起居环境和今晚在钢琴前坐着的李安联系到一起。

他们以为这样一位钢琴演奏者,至少应该生活在一个还算较为舒适的环境当中。

屏幕中的灰墙灰地和此刻华丽的舞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当李安围着围裙端着一盘拍黄瓜走到镜头前,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傍晚饭间是一天少有可以休息放松的时间。

画面里,几个来自不同生活领域的年轻人,围绕在桌前,把酒言欢,聊生活讲当下谈未来。

“还房贷总比交房租更让人心里踏实。”

李安手里握着一瓶啤酒,靠着椅子半仰望向天花板,他的目光中到底是怎样一种神情。

原来原来,原来我们的钢琴老师在蓉城还没有一个落脚之处。

一瞬,两个小时前主持人的话仿佛再次浮现在众人耳边。

“李安不是什么青年演奏家,更不是什么大师,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钢琴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今天台下坐着他的学生,也坐着他学生时代的老师,坐着他的同事领导,也坐着他的好朋友。”

“他有太多的理由想弹好今天的每一首作品,前天夜里他还在练琴,第二天他还要上班。”

“今天下午我俩站在舞台上,台下空无一人,他看着观众席感慨说——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够不用花一分钱也能在一个四百人的音乐厅里开一场个人音乐会。”

“我说,这不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吗。”

“他听完笑了,与他接触的这段日子里,我几乎从没有见过他笑的这么,这么腼腆。”

从四首作品看到二十分钟的短片。

此刻观众们才有一种后之后觉的感触。

忽然,一阵隐伏在暗流下的滚烫旋律徐徐而现。

这一刻,台下至少有十名观众为之一振!

他们看到这贝多芬音乐会曲目单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这套曲子里缺了一首必须该出现的曲目。

现在。

在音乐会的最后尾声,它终于来了。

250.来吧,未完的待续

无疑贝多芬的公开发行的三十二套钢琴奏鸣曲贯穿着他的一生。

一个带着渴望从波恩来到维也纳的年轻音乐家,初入社会,面对一片繁花似锦,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理解。

他努力创作,但并没有立马得到风潮的青睐。

随后便是八年蛰伏,或许每一个成功背后都离开这样一段时期。

必须停下一会儿脚步,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

在第七首之前,人们只是看到了一个钢琴技术高超,但在作曲方面还显生涩稚嫩、作品中不时出现海顿莫扎特影子的路德维希。

直到第八首悲怆。

这首以独特戏剧效果着称的钢琴作品一经问世,路德维希化身贝多芬,在艺术之都拥有了一席之地。

从,八年隐忍,八年奋斗,随着月光降临,三十岁的贝多芬成为了维也纳公认的音乐大师。

如果悲怆和月光代表着一个毛头小子从初出茅庐到名誉天下,那么告别和暴风雨就代表着一个成年人对社会的思考。

人到中年,贝多芬的作品也趋向于成熟,追求更宏大的结构和主题表达。

此间问世的作品中,人们将告别暴风雨和热情称为贝多芬的中年三部曲。

所以暴风雨和告别都悉数登场了,那么又怎么该漏掉热情呢。

钢琴旋律如火一般的勾勒着饭后的餐桌,李安已经坐到了客厅的钢琴前。

他背对着镜头,双手隐于身前,于是无从考证此刻的音乐是否来自他正起伏的身躯。

然而考证已无太多意义。

空无一人的餐桌上,只剩一片沉默的残羹剩渣。

关于生活与梦想,有的人说的多一些,有的人做的多一些。

次于沉默,最接近于表达出不能表达的,就是音乐。

赫骨利的话在这刻像是对银幕构图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现场观众情绪的精确描述。

那道纤细的身影走进画面将桌上的残餐碟碗快收走。

镜头没有随之离去,片刻后,画面隐约传来碗快落入水池的碰撞音。

人们仿佛在下一秒看到了水龙头被拧开的景象。

生活的噪音和音乐的乐音交织,为冬日的都市夜色点燃了一丝别样的光彩。

画面一转,一路夜色风光从观众的眼前疾驰而过。

一行字幕出现。

“晚饭后到睡觉前,李安通常会根据情况练习一到两小时钢琴。”

再没有过多介绍,镜头最终定格在茫茫夜空。

首节 上一节 356/7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这牧师肌肉虬扎,强的离谱

下一篇:娱乐:热芭干爹,我被蘑菇屋曝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