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之我是个导演 第35节
不过让他失望了,飞机上一觉睡了三个小时,没有发生任何狗血的事情。
下午一点,李辅三人从东京国际机场出来,站在行人如织的广场上,李辅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出国,而且还是来参加国际A类电影节,能不能拿奖先另说,已经入围便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不过李辅相信,以后这样的机会绝对不会少。
舒展了一下身子,李辅玩笑似的对着刘梅说道:“我和黄海博都是第一次出国,人生地疏,言语不同,接下来可就要靠你了!”
“哈哈,那我就谢谢李导的信任了,绝对不辜负你付的钱。”虽然李辅是雇主,可是本就不是奔着李辅的钱来的,自然没有所谓的恭敬,说话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拘束。
李辅倒是对刘梅这样的态度感到很舒服,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出行,要是搞得像个官僚街级一样,反而没有了意思。
李辅点点头:“我相信你是专业的。”
刘梅也不废话,驾轻就熟的招呼司机,带着李辅等人就赶往涩谷区。
在零四年以前,涩谷区文化村一直都是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点,到时候会有四个会场同时展映入围的电影,最后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
讲实话,李辅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电影节,对其中的流程并不是很熟悉,只能按照官方给的时间安排来。
在文化村附近找了一个酒店入住,三人总算安定了下来。
黄海博显得有些兴奋,一直想要到外面去逛一逛,反正开幕式要明天才开始,三人一讨论,一致决定要到外面去好好玩一玩。
本来还有些担心安全问题,但是从刘梅哪里得知,日苯的治安一直不错,还被评选为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李辅这才放心,在安顿好以后,三人到外面去闲逛。
日苯的电车一直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三人坐上电车,在涩谷区不同的繁华地带逛,东西没有买多少,小吃倒是不停的吃。
“这个好吃,这个好吃。”刘梅绝对算是一个吃货,带李辅两人出来以后,便不停地寻找好吃的小吃,此时见到路边一处烧烤摊,兴奋的招呼李辅过去。
“这是日苯小吃中最常见的蒲烧鳗鱼,来东京一定不能错过。”跟李辅介绍以后,问李辅要不要尝试一串。
李辅看着烧烤架上色泽金黄,滋滋冒油的鳗鱼,闻着空气中浓郁的香气,脑神经自然而然的分泌出唾液腺,忍不住便吞咽了一口口述。
问旁边同样欲欲跃试的黄海博:“要不,来两串?”
“行,来两串!”
得到李辅两人的同意,刘梅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用日语跟老板交谈起来。
老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听到刘梅的要求以后,便麻利的忙活起来。
不到几分钟,三串热气腾腾的蒲烧鳗鱼便烤好了。
一人分到一串,李辅小小的尝了一口,牙齿咬到的是紧致的鱼肉,入口时鳗鱼身上油脂的香气涌入鼻腔,混杂着刷在鳗鱼表面的酱香,浓郁的味道直接刺激着味蕾,李辅急忙又吃了一口。
看到李辅享受的表情,刘梅笑着问道:“不错吧!”
“嗯嗯,嗯!”咽下口中的鱼肉,李辅回答:“真不错。”
“还有更好吃的呢!走,今天我带你们都尝一遍。”说着,又带着李辅好黄海博来到其他的摊位。
这一吃,就吃了一个下午,直到夜幕降临,三人才心满意足的回到酒店。
第48章 被瞧不起了
回到酒店以后,几人又凑在一起商量一下明天的行程。
明天就要正式举行开幕式,需要到会场举行签到,然后走红毯之类的杂事。
黄海博倒是很兴奋,显得跃跃欲试,对即将到来的开幕式很期待。
“师兄,我们明天会不会有采访啊!”黄海博坐在李辅的旁边,期待的问道。
李辅想了想,不确定的说道:“应该会吧!”
毕竟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参加这种国际性的电影节,对其中的流程并不是很熟悉。
上一辈子倒是参加过许多国内的电影节,不过那些都是打着国际性的名号,忽悠忽悠外行人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含金量,。
黄海博重重的点了点头,心想今天晚上一定要好好休息,明天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应对记者。
李辅没有管黄海博的心思,又和刘梅讨论了一下明天的细节问题,然后就回各自房间休息了。
嘣嘣嘣,连续的敲门声,把李辅从睡梦中吵醒。
迷迷糊糊中拿起手机一看,才早上七点钟,有些不满的冲门外喊了一声:“谁呀?”
“师兄,是我啊!”门外传来黄海博略带兴奋的声音。
李辅扶额哀叹,怎么会碰上这么一个愣子!
不知道一大早扰人清梦,很招人讨厌吗?
磨磨蹭蹭的穿好衣服,才打开房门,就看到门外已经衣衫笔挺,一身西装打理得整整齐齐,皮鞋擦得锃亮的黄海博。
“你不看时间的吗!现在才几点?”李辅不满的问道。
看出李辅心情不好,黄海博尴尬的抓了抓衣袖,有些不好意思:”师兄,我这不是怕我们迟到了吗!”
听到这话,李辅气不打一处来,直直的盯着黄海博的眼睛,黑着脸问道:“开幕式九点开始,现在才七点钟,你告诉我会迟到?”
黄海博被李辅的样子吓到,身体哆嗦了一下,不敢看李辅的眼睛,急忙低下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有无数个妈卖批要说,但终究是忍下来了,谁叫这是自己带来的!还是自己的师弟。
李辅语重心长的道:“以后你要是实在忍不住,就在自己房间躺着,想干什么都行,然后提前一个小时来叫我就行,不要那么早。”
黄海博乖巧的点头,表示知道了。
已经没有睡觉的心思,李辅便开始洗漱,顺便收拾一下东西,拿着主办方给得举办流程开始看。
黄海博像是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待在李辅的房间,找一个角落独自玩手指。
直到七点半,李辅才去叫醒刘梅,女人需要打扮,是很花时间的,八点半的时候,三人简单的吃了一点早餐,便来到了会场。
刚刚进入会场,李辅便发现人已经到了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的记者,王丽便是其中之。
王丽是京城青年日报的当家记者,一直负责报社重要采访业务。
这一次的东京国际电影节竟然有两位华夏导演能够入围,而且还是同时竞争青年电影樱花金奖这一重要奖项,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关注。
因此,王丽被派为此次采访的负责人,作为金牌记者,对于即将采访的目标,做基本的收集资料是她的职业素养。
据她了解,凭借《黑暗之光》入围青年电影樱花金奖的宝岛导演张座机,早在1994年,便执导了个人的首部电影《暗夜枪声》。
而1996年执导的电影《忠仔》更是获得了第41届亚太影展评审团特别奖,以及入围第2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然后就是现在入围的这一部电影《黑暗之光》,张座机六年的执导生涯中虽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但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名气,能够入围这一次青年电影樱花金奖,可以说虽然有意外,但绝对没有惊喜。
而让她惊喜的是,同样入围奖项的另外一位竞争者。
《活埋》的导演,李辅。
从国内仅有的资料以及采访中,她敏锐的抓住几个关键信息。
李辅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这是他首部指导的电影,国内取得一千三百万的票房。
爆点!
当她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后,作为记者的敏锐自觉告诉她,这绝对是一个爆点新闻。
所以她早早的收集好资料,早早的来到会场,就是希望第一时间采访到李辅,然后马上将稿件发回国内,引起第一波议论。
热点是有时效性的,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永远能够收获最多,胆大,心细,快行动一直都是她的职业准则。
所以几乎在李辅看到王丽的同时,王丽也认出了李辅。
急忙招呼身边的摄影师跟着自己,然后率先跑向李辅。
身边的摄影师也是一脸的懵逼,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看到王丽跑了,来不及多想,他也马上扛着摄影机跟了过去。
“李导,你好,我是京城青年日报的记者,请问你可以接受一下我们的采访吗?”
李辅看了看伸到自己面前的话筒,又看了看后面赶到,已经将摄影机对着自己的摄影师,感到有些诧异。
本来以为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小透明,来到这里大概也不会有人认识自己。
所以昨天晚上黄海博问他是否会有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才回答得不那么自信,可是没有想到,这才刚刚进入会场,就被认出来了。
李辅点点头,微笑着对眼前这位看上去就精致干练的记者笑道:“当然可以。”
跟在李辅旁边的黄海博也正了正身子,保持着灿烂的微笑,等待着记者的提问。
“请问李导,你目前作为一名大学生,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就入围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你有什么感想吗?”
第一个问题王丽并没有为难李辅,中规中矩的提问。
面对着镜头,李辅装作微微有些激动的样子回道:“有些激动吧!也有些忐忑,毕竟能够入围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那李导有信心获得这一次的樱花金奖吗?据我所知,和你同时入围樱花金奖的还有宝岛的张座机导演,李导有信心击败张座机导演,获得这一次的樱花金奖吗?”
李辅自然听得出这位记者话中的小心机,一旦自己回答有信心,那么就可以理解为自己不把那位宝岛的张导放在眼力,直言可以击败张座机导演。
而否定的回答,同样会被理解为因为畏惧那位张导,所以连挑战的勇气都没有。
反正不管怎样回答,都会被记者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加以报道,采访内容和报道结果,很可能就是天差地别。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你问你的,我说我的。
“张座机导演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他执导的电影《忠仔》我也学习过很多次,对我的提升很有帮助,作为这个行业的新人,我……”
巴拉巴拉,李辅说了一大堆,可是没有一句说到正题上。
王丽听着李辅说的废话,心中不但没有对李辅产生丝毫的轻视,反而更加重视起来。
她采访过很多年少成名的人,有一朝成名的高考状元,有一书成名的天才作者,也有一剧闻名的演员。
当他采访到这些人以后,一提到他们取得的成就,大多数人都会夸夸奇谈,极少有人能够理性的面对自己。
所以当李辅不但看出了自己提问中的小陷阱,然后合理的避开以后,王丽反而更加高兴,一下子对李辅这次能否取得电影节奖项来了兴趣。
接下来的采访王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询问自己的问题,李辅也是轻松的面对,不想回答的便绕一个弯转过去。
一问一答说了十几个问题,采访才算结束。
直到采访结束,记者都已经离开了,黄海博才卸下已经笑得麻木的脸,看着李辅,哭笑不得的问道:“怎么只采访一个人啊!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李辅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可能人家把你当成我的跟班了,毕竟我这么帅,有一个跟班也很正常,对吧!”
说完还保证道:“你就放心吧!下一次采访我一定记得提醒记者,你是这部戏的主演人家。”
“滚!”黄海博发出愤怒的嘶吼,明明就站在李辅旁边,记者都不采访他一句,已经够他难过的了。
现在李辅有来对他进行二次伤害,简直不当人子。
上一篇:感谢不嫁之恩,我成了金融巨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