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从西游记开始 第102节
回来的时候,丁猛已经弄好了早餐,买的油条包子,自己熬的稀粥,还有小咸菜儿。
这会儿的食物,还没有科技与狠活儿,可以放心吃。
“哥,我的磁带,也让你们公司发行吧?”张薇咬着大包子,嘴里跟黄钟商量着。
她也签了京城文化传播公司,不过这丫头一年出好几本磁带,而现在公司的账户上根本没钱,周转不开。
黄钟估摸着,怎么也得出完第二本磁带之后,公司的资金才能宽松一些。
没法子,销售方的回款实在太慢,都是按照季度结算,第一笔磁带的收入,最早也得七月份呢。
鉴于这种情况,黄钟就摆摆手:“这本磁带你还照旧,跟现在的公司合作,反正拿提成也不吃亏,歌曲都准备好了吗?”
张薇嘴里塞得满满,脸都成了包子,她点点头,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这才笑嘻嘻地说道:
“我妈给我翻了不少歌,够用是够用,可是我感觉,现在没有领头羊,就差一首主打歌。”
黄钟把她凑过来的大脑袋扒拉到一边:“行了,早都给你准备好了。”
“嘿嘿,还得是我亲哥最好了。”张薇连忙给亲哥夹了一根油条。
没等吃完饭呢,小李子就骑着自行车,急火火地赶过来:“黄老师,我瞧了几块地方,挺适合咱们公司办公的,正好伱回来了,一起瞧瞧去。”
“吃了没?”丁猛问了一句。
小李子瞧瞧桌上的早餐数量,应该够用,于是也就坐下,大嘴嘛哈地吃上了。
办公地点,还是早点定下来好,不然天天打悠飞,也不是那么回事。
而且也不方便办理业务,搞得好像皮包公司似的。
黄钟骑上自行车,跟小李子开始转悠。
现在街面上的门市房也不少,不过都是公家的,极少出售。
倒是可以租下来,而且租金也贼拉便宜。
不过黄钟觉得,还是买下来比较划算,就算有一天公司开不下去了,剩下一套房子,也能养老不是。
不过转了一整天,小李子看上的几家单位,都只租不售。
其实他们也想卖,毕竟一大笔钱呢,可惜无权出售,只能干瞪眼。
“那就剩下这最后一家啦,是街道办安置待业青年,成立的一家废品收购站,地方倒是挺宽敞,就是太破。”
小李子领着黄钟,来到最后一处地方,新华街,和平门外,这里属于琉璃厂大街。
小李子掏出手绢,抹了抹脑门上的汗珠,正好旁边有个卖汽水的,就弄了两瓶。
五月天,京城已经比较热,黄钟也汗抹流水的,灌了一瓶汽水,这才感觉痛快多了。
他打量着这家收购部,四五间老旧的青砖房,一瞧就有些历史。
后边有个大院儿,是堆放各种废品的地方。
院子确实够宽绰的,目测也有五六百平米。
这年头物资不丰富,许多东西都可以回收利用。
最常见的就是旧书报,还有破铜烂铁,麻绳头子,碎玻璃,甚至是啃得溜干净的大骨头,都可以拿来换个毛八分的。
在这个时代过来的小娃子,十有八九都有拿着牙膏皮换钱买糖的经历。
小李子把汽水瓶还回去,又跟黄钟说道
“这房子街道那边有产权,可以出售,不过有一个条件,里面十多名待业青年,必须咱们负责安置;而且这房子,估计比我爷爷岁数都大,买下来还得推倒重建,不合算,要不还是算了吧?”
“多少钱?”黄钟问了一句。
“街道的王主任说要一万五,我估摸着还能讲下来点,黄老师,你还真想买呀,这破破烂烂的。”小李子有点搞不懂,就这破房子,一千五他都嫌贵。
他哪知道,黄老师是相中了这块地皮:连房子带后面的院子,少说八百多平米,才一万五,简直便宜到家了。
这啥地方啊,不到一百米就是荣宝斋这样的老字号。
这条街上还有最大的古籍书店:中国书店;还有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整条街,文化荟萃,日后那是寸土寸金啊。
黄钟是越瞧越激动:要是能在这里弄一块属于自己公司的地盘,那就相当于抱了一只金母鸡啊。
于是黄钟兴冲冲地说道:“老李,现在咱们就去跟街道那边谈谈,把这块地方拿下来。”
啊,真买呀?
小李子咂咂嘴,他有点搞不懂黄老师的想法。
黄钟则找了个恰当的理由:“这里是琉璃厂大街,自古就是文化鼎盛之地,咱们的文化公司开在这里,肯定能沾沾这里的文气儿。”
他这么一说,小李子就信了,心里还琢磨呢:原来黄老师也信这个,嘿嘿。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小李子也觉得,京城文化传播公司开在琉璃厂大街,能讨个好口彩。
不过现在早都下班了,哥俩只能第二天再来一趟。
街道办的一位胡大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大妈那叫一个能说呀,没聊几句,就要给黄钟介绍对象。
还好今天黄丁丁也跟了来,小家伙叫了一声爸爸,胡大妈一瞧是个带娃的二茬,这才又瞄上小李子。
不大一会,一个穿着半截袖的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从办事处窗下经过。胡大妈一拍大腿:“蒋主任来啦。”
等这位蒋主任进了办公室,小李子说明来意,蒋主任也挺热情:
“黄同志,李同志,你们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生意的?”
小李子就给他解释:“我们是一家文化公司,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我们都做,现在主要是出磁带,对了,最近我们公司出的是西游记歌曲的磁带,您知道吧?”
没等蒋主任表态呢,一旁的胡大妈连连点头:
“我家二小子还买了一本呢,我都听会了,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黄钟也听得直乐:瞧不出来,这位胡大妈,还是女王陛下的粉丝。
咳咳,蒋主任咳嗽两声,打断了正过瘾的胡大妈:
“二位同志,别的都好说,唯独就是这十几名职工,你们必须负责到底,可不能用个一年两年就给辞了。”
他担心的是对方过河拆桥,到时候,这些职工不都得埋怨他。
“没事,我们公司现在也正是用人之际。”小李子连忙点头保证。
这话一点不假,整个公司,黄钟纵览全局,小李子跑腿学舌,还有一个造型师李健群,最后就是丁猛这个待岗的保卫科长,拢共才四个干活的。
蒋主任也挺干脆:“那好,我领你们过去瞧瞧,没啥问题的话,就把这件事定下来,我也好向上级汇报。”
于是蒋主任和胡大妈领路,也没骑自行车,直接溜达过去,反正也就几百米。
上午的时候,收购部这边一般都比较清闲。
门口一棵大槐树下,四个小年轻正在树荫底下打扑克呢,胳膊甩得很是起劲儿。
窗根下边,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正坐在小板凳上晒刺迷糊呢。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屋里有几个女青年,正一边打毛衣,一边闲聊。
整个收购部,就没一个干活的。
这也是眼下许多单位的现状,说好听点是比较安逸,说难听的,就是不务正业,得过且过混日子。
不过年龄大的,混了也就混了;这年轻轻的就混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
就在黄钟心里感慨的时候,一个长头发的小青年瞧见他们,就窜了过来:“蒋大爷,妈,这大热的天儿,您二位干嘛来了?”
胡大妈白了小青年一眼:“二子,瞧瞧你这头发,妈给你五毛钱,你赶紧去理理?”
这小子从耳朵上边取出一根烟,笑嘻嘻地还朝蒋主任让让,等到蒋主任皱着眉头摆摆手,他这才嬉皮笑脸地把烟点上,使劲嘬了两口:
“您可真是我亲妈,五毛钱,您打发叫花子呢,现在烫个头,最少五块钱!”
这时候,店里走出来一位大姑娘,穿着长长的喇叭裤,小脸擦得跟白骨精似的。
只见她来到蒋主任面前,抱住他的胳膊:“爸,快点给我十块钱!”
“又要钱,等你自己开工资的。”蒋主任也拿自家的闺女没招。
“不给钱,那我就不认你这个当爸的啦。”姑娘一甩胳膊,扭扭哒哒又往屋里走。
黄钟和小李子对视一眼,他俩算是瞧明白了,这个废品收购部,搞不好还真收了一堆不成器的废品呢。
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收获
第104章 意外收获
等到蒋主任和胡大妈把十二名职工介绍完,黄钟也明白了:
废品收购部的那些待业青年,有一大半都是街道办的家属。
比如有胡大妈的儿子胡小二,还有蒋主任家的闺女蒋大美等等。
这年头,家里孩子多,不少还都是下乡当知青回来,哪有那么多岗位来安置?
当初号召知识青年下乡,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这个是老宋,是收购部的会计。”蒋主任把晒太阳的老头儿介绍给黄钟他们。
老宋脸色蜡黄,病怏怏地点点头,然后继续闭目养神。
一共就五间破房子,也没啥可瞧的,一间是收购部的营业室,两间是办公室,还有两间当仓库,存放一些禁不起风吹日晒的废品。
至于后面的院子,堆放着少量的碎玻璃之类的破烂。
大部分地方都长草了,里面倒是有不少蚂蚱,黄丁丁抓得挺高兴。
“解放前在当铺当过学徒,黄老板,您看这蝈蝈笼子,以前都是王公贝勒手里的玩意儿;还有这些鼻烟壶,这几块老怀表,还有这柜子,材质都是黄花梨的,咳咳咳……”
黄钟也大致明白了,也不错,既然大伙喜欢热闹,那就好好热闹热闹。
现在换成京城文化传播公司,当然不能再那么搞,老宋给联系的一位老手艺人,给制作的木质匾额。
最关键这玩意是细水长流,月月都有。
黄钟也笑着点点头:这每月五块钱的工资不白给呀。
新人新气象,这帮家伙,现在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上一篇:骑士:称号代打?开局天道甲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