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12节

然后,双眼就如刻刀,钉在了铜钱上。

许久,又抬起头,看了看李定安,又看了看门外的那些摊主。

脸上的表情精彩致极:“真成笑话了……”

门外笑成了一堆:“方老板,这事早成笑话了,您才知道?”

方文章没吱声,又看起了那枚铜……不,铅钱!

端详了好久,他又往外一递:“姜老板,您要不进来看一眼,看认不认得这一枚?”

姜老板眯眼细瞅,嘴角勾了勾:“不用进去我也能认得出来,这是一枚雍正通宝,宝字少了半点……”

“那不就是绝版,老姜你也舍得卖?”

“所以才说李老板好眼力……”

“确实好眼力,这么一枚少说也卖十几万,捡了大漏了……哈哈……”

李定安神色淡然,姿态悠闲,端着茶盏悠哉悠哉的吸溜着,好像外面讽刺的不是他一样。

关德海叹了口气,方文章则是摇了摇头:念着是同行,给你个改口的机会,挽救一下声誉,可伱不珍惜?

唉……

他又转过身:“李老板,你要信得过,我可就上手了?”

“麻烦方老板!”

“不麻烦!”

粗壮的手指灵巧无比,或是拿起一把镊子,或是拿起一把小刀,或是撬一下,或是划一刀,动作很快,却很轻柔。

没几分钟,上面的绿锈便除的七七八八,方文章又拿硬毛刷蘸了油,不停的刷洗。

渐渐的,钱币露出了真容。

外圆内方,和普通的铜钱并无二致,但薄了许多,所以字迹极浅,“雍”和“正”两个字只能看出少部分。通和宝比较清晰,背后的满文又清晰些,可以看出这枚钱出自保定的宝直局。

说实话,既便在铅钱中,这种成色也算不上好。

拿起铅钱,方文章本想说点什么,但犹豫了一下,又把钱递给李定安:“想必李老板知道这钱的来历,还是你给大家夥讲一下吧……”

天天都在一个市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往死里得罪人……

“也好,我要说的不对,方老板随时指正!”

方文章拱了拱手:“李老板客气,咱相互学习!”

这画风,突然就不对了……

进门的时候,这位虽然客气,但那神情,分明是可笑之余带着几丝嘲讽。

但这会,就像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恭敬的做起了揖?

再看关德海,虽然安安静静的坐着,也没说过话,但双眼就没从李定安的脸上挪开过。

他又不是人民币,用的着这样?

直播间里的网友,渐渐的不淡定了:这特么不对劲啊?

李定安拿起了钱,往门口的方向举了举:“姜老板,这是铅钱,对吧?”

“我能不知道这是铅钱……当然,是现在才知道的!”

“但你肯定不知道,这是一枚雕母……所以,你走宝了!”

“铅制的雕母……扯什么淡?”

“倒是听说过,元代以前有过铅铸的母钱,但铅制的雕母真没听过,清朝的更没有。”

“我也没听说过,有没有知道的?”

门外的摊主齐齐的摇头,惊疑声此起彼伏,直播间里却安静的诡异。

好久,“我钻巷子举报”才发了一条信息:大家夥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能不熟悉么,上午才发生过一模一样的一次,离现在也不过三四个小时。

静了好久,才有人发言:“弱弱的问一句,什么是雕母?”

品艺轩:“就是铜币发行之前的样版币,是手工刻出来的,所以叫雕母,又称祖钱,俗称钱祖宗……”

“日……”

一个“日”之后,直播间又陷入了沉寂。

“铅制的流通钱不少,各朝代几乎都有,铅制的母钱也听说过,但铅制的雕母……恕我孤陋寡闻!”

姜老板坚决的摇着头,“但凡玩钱的都知道,钱法堂(属户部)刻好雕母之后,要先呈给皇帝御览,朱笔批过之后,户部才会以雕母为版铸母钱,再派发各省宝钱局依样铸制。所以,这是呈给皇帝的东西,再穷酸也不至于用铅。”

“母钱倒是有铜制,铁制,甚至是铅制,但雕母只会用黄金、玉石、象牙、红木,什么贵用什么,品相差了都不行,用银的都少见,怎么可能是铅?”

之前耍贫嘴的那位伸着脖子,“何况您手中这枚制式也不对,谁不知道雕母比母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大,但你这枚却和普通钱币差不多大小,这说不过去啊?”

临了,他又贱兮兮的看了看方文章,“方老板,您怕是也看走了眼呐?”

这是上赶着凑上来让人打脸?

方文章瞪了他一眼,又看着李定安,意思是让他解释。

“二位没有说错,毕竟是呈交皇帝御批,当然有多好就要做多好,但也并非绝对。因为有时候皇帝用的东西,象征意义要远远大过实际意义,所以不管穷酸不穷酸,你得先揣磨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第12章 叫爷爷都行

李定安指了指铜钱上“雍正”两个字,“我只说两则典故,各位判断判断:四年十月,雍正诏延臣:皇考临(康熙)躬节行俭六十余年,一惟质朴,绝少奇珍……思慕盛德,实无终已,用特书此,以诏我子孙……

同年十二月,户部侍郎蒋延锡请奏币改,献铜、铁雕母,雍正准奏,次年,户部施行币制改革,由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

说句实话,虽然是玩古钱的,真没了解过这么详细,但听李定安说的头头是道,姜老板暗觉不详,猛的打断:“你都说了,那蒋什么西献的只是铜、铁雕母,和这枚铅钱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因为朝廷缺钱了,所以雍正才猛吹不怎么节俭的康熙如何如何的节俭。同时以身做则,更严令宗室不得铺张浪费。

但还不够,他不得不打起了降低钱币质量的主意……这才有了蒋延锡上奏改币,并献铜、铁雕母,说白了,这是雍正暗中授意的,这是大前提,也是苗头……

三年后,也就是雍正七年,直隶、江西、江苏、AH、山东、甘肃等省三十八州县大灾,雍正免各省有差,诏拨通仓米六十万石,扬州盐义仓四十万石,奉天米三十万石,采买米四百五十万石,派钦差往各处救灾。

当时户部尚书,文化殿大学士蒋延锡再次奏请币改,朝臣集体反对,所以雍正未准。但赐蒋延锡宅第一所,加太子太保,并御书‘钧衡硕辅’之匾……

再两年后,清军败于葛尔丹于博克托岭,数万八旗精锐尽数覆没,同年,直隶、江南、福建、陕西、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等九十三州县大灾……蒋延锡再次请奏币改,雍正准奏,改铜五铅五为铜四铅六,一钱四分为一钱……户部以铅制雕母为版,制母钱派发各省……”

“你胡说!”有人大喊,“史书里真要记这么清楚,怎么会没人知道铅制雕母?”

“别急,等我说完!”

李定安稍一顿,“因为一次性降的太低,民间恶评如潮,称之为折半钱,百姓宁愿以物换物也不愿意用,所以不到半年就废除了。铸制的钱币也尽数回收,回炉重铸。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圣眷正隆的蒋延锡突然称病致仕……

这就是雍正折半钱的前后始末,正因为小,所以这一枚雕母和一钱四分钱看着一般大……除此外,可能是顾及皇帝颜面,后面,也就是用铅制雕母,改钱一钱四分为一钱那一段没记在正史里,而是在《建绥宫延录》当中……你们要不信我的话,可以想办法查,也可以问方老板……”

门外围观的人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震惊中夹杂着怀疑,怀疑中又夹杂着佩服。

“能把来历说的这么清楚,十有八九不是瞎编。”

有人低声叹气:“早说折半钱哪有这事?”

“伱知道?”

“知道,老姜也知道,不过我俩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折半钱的雕母是铅铸的!”

“他要早说了,还怎么捡漏?”

听到这句话,之前起哄,酸李定安捡了国宝交给国家的几位摊主全低着头。特别是好贫嘴那位,一直撅着屁股往后缩。

他不止是怕丢人,还怕挨揍,挨姜老板的揍:就因为他嘴欠,才招的李定安,老姜才走的宝……

姜老板失魂,宛如自言自语:“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被称为潘家园古币权威的方文章都默不做声,其实姜老板已信了大半。但他委实是不甘心:本来是看别人笑话,到头来自己却成了笑话?

方文章站了起来,叹了口气:“哪位搭个手,扶姜老板回去让休息休息!”

“不用!”

姜老板使劲摇着头,“方老板,我就问一句,这一枚……值多少钱?”

方文章想了想:“至少是你摊上那一枚的两倍!”

摊上那一枚,指的只能是祺祥通宝,值两倍,也就是五十多万……

岂不是说,老姜走了两个镇摊之宝?

“哄……”

门外又沸腾了……

……

公屏亮了一下,一个灯牌从屏幕上方降了下来,“嘉年华”三个字不断闪烁,像是要亮瞎人眼。

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个嘉年华的特效有五到六秒,她接连不断的刷,直播间足足亮了一分钟。

整整十个……

一帮网友被惊的目瞪口呆:还真是说刷就刷?

加上早上的,这位已整整给主播打赏了四万五千块钱……

好久才有人反应过来,去点“爱唱歌的小仙女”的头像,却发现对方头像是灰的。

有关主播捡漏的故事还没结束,人肯定没走,所以只能是隐身。

“说十个,真就刷了十个?”

“哪来的富婆?”

“不知道,应该不是主播的托,不然肯定要在直播间活跃气氛,而不是当窥屏怪。”

“我知道,所以才问……这可是不当托的榜一大哥……不,这可是野生的榜一大姐,主播要傍上了,不得少奋斗好多年?”

卖毛笔的小姐姐&送嘉年华:“傍我呀,我也挺富的,还挺白!”

品艺轩:“缺一个字,懂了,巨丑是吧?”

卖毛笔的小姐姐:“王八蛋!”

首节 上一节 12/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