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145节

这是实话!

只是王翚的那幅画,故宫就给了五千六百万,再加上七七八八的字画、瓷器、杂项,一个亿绝对打不住。

这还不算那两只碗。

昨天见到实物后,项志清和陈绍平是这样评价的:无论是从艺术影响,还是从历史意义,更或是工艺水平,“珍珠釉”的价值都不在宋代第一瓷器之称的“曜变天目”之下。

存世的曜变天目碗只有三只半,三只在日本,被奉为国宝,半只在国内,同样是国宝。而这半只即便是用几十块碎瓷片拼起来的残器,十年前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一亿……

而且这还只是从艺术角度考虑,如果从“现今都没有成熟的珍珠高温处理工艺”角度考虑,这玩意一只脚已进跨进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已经不能再用钱来衡量了。

所以,一百万真的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看他犹豫,李定安又笑了笑:“不还是你说的:师兄弟,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下次你再帮我就是了……再说了,老让嫂子和小孩住地下室,也不好……”

一瞬间,一米八的大汉红了眼珠。

打眼,赔钱,当然是他活该,却连累着老婆小孩委屈了好几年……

李定安笑了笑:“别让白助教等太久,路上小心……”

高胜东重重一点头,收起了支票和信封,又说了一声好。

甚至都没说声谢谢。

郑万九是不用谢,他这一百多万,完全是看在李定安的面子上给的,李定安以后肯定要成倍还回去。

李定安是没办法谢……无论如何,都已经没办法用言语表达谢意了……

看着脸膛红的近似发紫的高胜东,郑万九心中同样百感交集: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自己落魄的时候,怎么就碰不上这样的贵人?

目送高胜东下了楼,两人才去了商务仓专用的休息室。

……

京城细雨绵绵,杭州却是晴空万里。

很热,还很闷,感觉身上像是糊了一层泥。

打了车,郑万九又随口问:“李老师,要不今天歇一天,先到西湖逛逛?”

“不了,时间比较紧,看完东西再说吧!”

下周一他就要回学校,要考试,要备课件,还要讲课。空闲的时候,还得去国博看看研究进度,所以再想出京,怕是千难万难。

至于西湖,什么时候不能看?

李定安是卖主,很可能还是买主,自然是他说了算,郑万九从善如流:“那行……”

说着话的功夫,出租车就上了高架,郑万九又联系买家。

这一次到杭州,李定安主要是来交易周臣的那幅画,顺便再看看杭州有没有好物件……当然,这只是对郑万九的说辞。

其实真实目的,李定安还是想看看,顺着郑万九当初淘到那批清朝御瓷的轨迹,能不能再淘到点什么。

一品青花肯定不好碰,十有八九,世上就只有那两只,但万一呢?

碰不上一品青花,能碰到同为圆明青花的浮雕青花也行啊……同样的,当年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但凡淘到一件,妥妥的国宝……

心中畅想着,出租车到了酒店。和买家约好的是下午,李定安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到了两点,郑万九来敲门,两人又打了车,直赴湖墅南路。

就在西湖边上,紧邻京杭大运河,也是杭州最大的收藏品交易市场。

郑万九的朋友就在这里开店,而当初,他也是在这里淘到的那两只晚清粉彩御瓶。至于那两只珍珠釉碗,纯粹是搭头……

不大一会儿,出租车到了市场门口。黑底绿字的匾额,写着七个行楷大字:杭州收藏品市场。

今天是周三,市场里没有摆摊,所以人不是很多,稀稀落落,零零散散。

空调倒是开的挺足,刚进门洞,一股凉意扑面而来。

店铺形形色色,经营品类五花八门,从字画到瓷器,再到钱币、红木、各种杂项,常见的古玩类基本上都能看到。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区,也只有这个区的东西最杂,剩下的三个区都是专营,分别是玉器、邮票和磁卡、翡翠和普洱茶,也算是古玩界的一大特色。

不紧不慢的往前走,大致走了十多米,郑万九带着李定安进了其中一家店铺。

双开门的店面,大概两百个平方,主营的就是瓷器和字画。

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迎了上来:“客人看点什么?”

“我姓郑,潘总呢?”

“哦……郑总,潘总去接客户了,专门交待,你要是来了就稍等她一下,她马上就到……”

看来是去接买家了。

郑万九点点头:“行,你忙你的,我们随便看看!”

店员应了一声,又端来了两杯茶,呷了一口,李定安便起身,来到了专门放瓷器的架子前面。

东西倒是挺多,几座木架摆的满满当当,主要是南方四窑:饶州窑(JDZ私窑)、吉州窑、龙泉窑、建阳窑。但可惜,并非这几大南方民窑最为鼎盛时期的宋代精品,全是明清时期的东西,而且以清代居多。

青瓷也有,但全是仿的,其它的窑口也有,但大都是两三件,品相也只是一般。

又瞅了一圈,确实没看到清代御窑瓷器,李定安徐徐的吐了一口气:就说嘛,国宝又不是大白菜,说碰就能碰到?

暗暗自嘲,门口传来一阵响动,李定安一回头,看到五六个人进了店。

为首的是个女的,四十出头,能看到眼角处清晰的鱼尾纹,但五官精致,韵味犹存。想来就是郑总的好朋友,也就是这家店的老板,潘总。

其余几位全是男的,有三个胳膊底下还夹着东西,不是箱子就是匣子,一看就知道是古玩之类。

“郑总,不好意思……”

潘总连忙招呼,又顺便给他介分别着其他几位。

有三位是买家,是潘总请来看周臣的画的,又各自带了一样藏品,顺便交流交流。另外两位是买家请来的专家,其中有一位还是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的教授。

能带国字头的都不简单,所有美术类的专业院校中,它排第二,第一是中央,第三才是清华……

介绍到李定安,郑万九只说是《秋山劲松》现在的主人,又提到他那一屋子藏品,全卖给了李老板。

倒是让其他几位惊讶不已,心想这么年轻,几千万的东西说买就买?

几句寒喧,众人又开始看东西,今天主要就是冲周臣的画来的,李定安也没客气,直接打开画轴,并说出了底价:两千万!

三位客人,两位鉴定专家都看的极为仔细,前后将近半个小时。

客人说没问题,两位鉴定师也说没问题,当然,东西也确实没问题,李定安怎么从郑万九这里拿回去的,就怎么拿回来的,中间连画轴都没打开过。

所以,这个价格确实算不上高,专程请美术教授来鉴定的那位闻总连价都没还,当场付款。

交易完成,气氛依旧热烈,三位客人又拿出了各自的藏品。

这样的情况在收藏圈里很常见,玩家们大多数的藏品都是这样来的,相对而言,比在市场上的保真率要高一点。

当然,打眼的机率同样不低,因为能被带到这种场合的赝品,说明已经打过好多次玩家的眼了。

等三位客人拿出东西,李定安的眼睛亮了亮:都是比较稀罕的玩意,而且有两样是真的。

第一件是一件绿料的鼻烟壶,乍一看,还以为这东西是二两的红星二锅头的酒瓶。

当然,材质都是一样的:玻璃的!

仔细一瞅,就能看出这东西内画的:顾名思议,就是画画在瓶子里面。

是一幅人物图,《红楼梦》的十二金钗,做工很不错,画的也很不错,再看款,还是晚清和民国画画名家叶仲三之作。

下一周,文物局既将颁布《1911年后已故烟壶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中就有叶仲三。所以别看这玩意是玻璃的,放一两年,至少也能卖三四百万……

嗯?

李定安稍顿了顿:还是个小漏?

又瞅了瞅,没错,确实是叶仲三之作,而且还是精品……

暗暗点头,他又看向了下一件:一块木牌,一块玉牌,上面都有字。

李定安下意识的眯了眯眼:这玩意,就更少见了。

不出意外,这两样应该是一套,女人扎头发用的,所以要说它是发簪,也没错。

就是太大了些,比正常的人脸还大……

144.第144章 开什么玩笑?

郑万九一下就来了兴趣,指了指鼻烟壶:“沈总,能不能上手看看?”

客人点了点头,递了过去:“可以!”

李定安也顺带着瞅了一眼:瓶身晶莹剔透,画面鲜艳明亮,十二位金钗活灵活现,或娇或媚,仪态万千。

再看款和字,确实是晚清名家叶仲三的作品。

他是内画壶的宗师,擅画《聊斋》中的仙妖鬼怪、《红楼》中的女性人物,只看这只壶的画工就知道,称得上是他巅峰时期的精品之作。

正常交易的话,价格差不多五六十万,如果是国际艺术品市场上拍卖,少些也在八十万以上。

要是等相关法令颁布,价格还会翻着跟头的往上涨,最多一两年,翻个三四倍轻轻松松。

当然,正式文件还未下发,在座的这几位肯定不知道,郑万九之所以感兴趣,也只是见猎心喜……

他先看瓶,再看画,最后看字和款,端详了一阵,可能稍有些拿不准,又看了看李定安。

李定安微一点头。

郑万九就明白了:东西没问题!

“沈总,你开个价!”

既然是拿来“交流”的,自然要卖,所以沈总很直接:“五十万!”

还行,基本算是市场价。

郑万九点点头,刚要说成交,闻总,也就是买了《秋山劲松》的客人伸了一下手:“等会……我出五十五万!”

这是要……绷行价?

和那天高胜东带着李定安,去他的库房里看东西时如出一辄。但已经打过很多次交道,郑万九很确定,这位闻总绝对不是托。

再者能花两千万买一幅画的主顾,也跌不起这个份。

首节 上一节 14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