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153节

陈叔才的声音不大,但就像是磨盘大的石头丢进了湖里,溅起了漫天的水花。

“唰”的一下,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

满共十位专家,围上来了五对,个个眼睛都放着光。

文玩很常见,比较珍贵的像馆藏文物、一级文物也经常见,但皇室的陪葬品真就不多见。

青铜器就更少见了。

更稀罕的是,竟然还有传承的相关文件?

换种说法:只要不是汉代以前的,这东西就能买,也能卖。

“各位别挤……怎么这么沉?谁来搭把手,抬到展台上……”

陈叔才一提醒,专家们才反应过来,现场还有领导在。

众人让开,高胜东和一位年轻的老师跑过来,两人合力把箱子抬上了展台。

然后,所有人都能看清楚了:绿锈挺多,乍一看,就是一口鎏金錾花铜箱。

箱盖上是莲花,箱子正面是释迦摩尼涅槃图,背面是持如意的道家神仙人物,头顶是星图,脚下是祥云。

左边是卧狮,右边是金甲神将,四周皆有变形蝉纹和云雷纹。

只是几眼,专家们就看了个七七八八:“正面确实是佛祖涅槃,背面的星图是勺型,应该是斗宿(南斗)……”

“晋时的《搜神记》,唐初的《浑天赋》中都记载的很清楚: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这就是南斗星君……”

刚说了两句,专家们又齐齐的一怔:普通人敢把这两位刻到墓葬品上?

所以陈教授没说错,这东西只要是真的,妥妥的皇室葬品……

“顶上的莲花就是净世之莲!”

“两头是守护神:狮子好理解,对面的金甲神将手里拿的是剑,应该是道教早期的守护神马元帅……所以,这东西是明以前的。”

“肯定是……朱元璋钦敕王灵官为四大元帅之首,要是明代,手里拿的就是鞭。而马元帅是五代十国的后晋皇帝石重贵敕封,因此这东西就是宋元时期的。元朝皇室是蒙古族,所以也就只剩两宋了……”

“蝉纹不用说,本就有‘生化’之意,再加佛祖涅槃、南斗星君、转世之莲……嘶,这是口棺材?”

“好家伙……迄今为止,保存这么好的皇室棺椁有几件?”

“至多不超过十件,金属的更少,不超过五件。”

“这么小,主人绝对不超过三岁……所以,这应该是幼年时夭折的皇子的椁……要是棺,盖就应该是前高后低,而不是拱形……”

听到这里,李定安止不住的佩服:这才看了几分钟?

专业的果然是专业的……

但随即,他又扎起了耳朵:“两宋时,道教是国教,这要是皇子棺椁,怎么会出现佛祖涅槃?”

“不一定,要说国教,也就真宗和徽宗两朝,其它时候都是三教并行……不过这上面的图案确实挺怪:既有佛教的‘转世投胎’,又有道教的‘长生不灭’,严格来说,这两种神学是相互矛盾的……”

“意思就是……后人臆造的?”

“有可能,但既便是假的,年份也不短……看铜锈的成色就知道了,这绝对是天然形成的,而非后期做旧……”

正听的认真,突然有专家问:“李定安,这东西是真的还是臆造的?”

“啊?”

这不是明知故问?

你问遍全世界,哪个玩收藏的会说自个的东西是假的?

他郑重其事的点头:“谢老师,这当然是真的。”

“什么时期的?”

“南宋宁宗!”

嗯?

他诧异的看着李定安:“货主说的?”

“没有……他也只是一知半解。”

“那你拿到实验室检测了?”

李定安笑笑:“我昨晚上才回来,所以还没来得及?”

这就奇了怪了?

姓谢的专家又看了看桌子上的几份文件。

没错啊……契书上是“鎏金铜箱”,清单上只是铜箱,包括昨天签的交易合同上也只写的是鎏金铜箱,说明李定安没说谎,这位很可能是徐氏后人的卖主也不知道这东西的具体来历。

反过来再说,要是清楚的话,这样的东西谁会卖?

就算卖,估计李定安也买不起……

所以,李定安是怎么把时间明确到宋宁宗时期,还敢这么肯定的?

他又看了看其他专家。

展台前现在还围着六位,正看的认真:陈叔才、项志清、丁院长、吴湘,和另一位专精铜器礼器的专家。马献明则给他们打着下手,又是拿放大镜,又是拿手电。

其余五位全都盯着李定安,神情很是惊奇。

意思很明确:要是换成他们,绝对不敢把话说这么满。

所以说,李定安这自信心……不是一般的足。

肖院长给他使着眼色,意思是让他谦虚一点,但李定安装没看见。

现在谦虚,开什么玩笑?

要是换个场合,更或者说没有仿品出现,世上就这一件,他肯定会把姿态放低一些,虚心请教两句。但这会又是领导,又是专家,如果他一谦虚,万一被人当真了怎么办?

再万一,连陈叔才和那位专精铜器的专家也看不准,只要等风声传出去,这玩意别说两千万了,怕是两千都嫌多。

所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好使……

领导也来了兴趣:“怎么这么肯定?”

李定安忙笑了笑:“书记,我昨晚回来后连夜查了查资料!”

现查的,而且就用了一夜的时间?

领导更好奇了。

现场这十多位,除了肖院长,哪位不是文博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哪位不是领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水品?

可以说个个都是活字典。

没道理李定安只用了一晚上就查能查出来的资料,他们却不知道?

看表情就知道,这会看李定安的表情更怪,也更狐疑……

李定安又解释了一下:“不是正史,而是几本笔记体史书,所以不怎么好查……”

不好查你还查那么快?

谢教授又是好奇,又是好笑,正要问,吴湘却直起了腰,接过高胜东递来的毛巾,不紧不慢的擦着手:“我就记得,《齐东野语》和《咸淳秘录》有提到,还有哪一本?”

几位专家齐齐的一震:意思是,史书上真有相关记载?

而李定安却有些无语。

吴教授教授的不单单是瓷器考古,还有“宋元明清考古”,李定安也想到过,如果要找相关资料佐证的话,请教吴教授肯定要容易些。

但昨天回来太晚,就没好意思打扰,所以他请方志杰、还有舒静好和他一起熬了个通宵。

他来学校之前,那两个才顶着黑眼圈去国博上班了。

但谁能知道,竟然这么轻松?

估计他一说南宋宁宗,吴湘就想到了……

暗暗骂着自己为什么不放心大胆的打电话,李定安又说:“老师,还有元代鲜于枢的《困学斋杂录》,记得比较详细一些……所以,这口铜椁,是元代就出土的……”

吴湘想了想,眼睛一亮:“还真就是……”

其他专家一个后仰:不但有记载,还这么详细?

吴教授知道么多,还算正常,问题是,李定安呢?

这也太渊博了些……

151.第151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小高,帮我拿一只阔口皿……白如,去开C—14和光谱仪,把这些拿出检验……”

丁院长刮着箱子里的铜锈粉末,递给白如后又看了一眼李定安,“年纪轻轻,态度却一点都不端正……别含含混混的,要说说清楚……”

领导又笑了,其他的几位专家却是哭笑不得:丁守义,你前一句还在骂学生态度不好,后一句就要让他给我们上课?

那李定安是该谦虚,还是不谦虚?

不过他们也确实好奇:既然好几部史料中都有记载,而且并非同一时期的史书,那就并非孤证,也说明这东西确实有出处。

“都坐下听,别把李定安吓着了……”谢教授坐了下来,又开着玩笑:“不听老丁都开始指桑骂愧了?”

吴湘也坐了下来:“别紧张,都是老师前辈,说错也没关系!”

一听这句,其他几位专家就不停的笑:李定安对上领导都不虚,还紧张?

“好的吴教授,那各位老师多指正……”

李定安笑着点点头:“昨晚上我回来后,就请了国博的两位同事,帮我一起查,重点先从元代史料着手……”

“等会……这不是南宋的皇子棺椁吗,为什么要先查元代史料?”

“肖院长,是这样的:元初的时候,江南释教都总统(僧官)杨琏真迦奉宰相桑哥之命,挖掘钱塘和绍兴两地的南宋王陵和皇陵,前后历时三年,可谓是掘地三丈:连皇帝肚子里的水银和头盖骨他都没放过……

也因此,国家文物局从十年前开始发掘南宋帝陵,但迄今为止,出土的全是瓦当、碎瓷以及石构残件。简而言之,值钱的东西全被杨琏真迦盗走了……所以要想查这口铜椁的出处和流传轨迹,最好的办法是先从元代史料下手……”

“原来是这样……”肖院长恍然大悟,“各位老师别见笑!”

谢教授摇摇头:“肖院长你别谦虚,只要不是专门研究宋史元史或是考古相关的,大都不知道这段典故。甚至包括我在内,在座的至少一半都只是一知半解……”

“那就行!”肖院长笑了笑:“李定安你继续说。”

首节 上一节 15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