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第24节

……

“你们看,那之前抱壶的老人,和刚刚说做工细腻那男的,长的是不是很像?”

“啊……好像真是唉?”

“至少有六七分……这一对既便不是父子,也绝对是叔侄或是舅甥……哈哈,怪不得那些人似笑非笑……”

我钻巷子:“主播这运气……昨天才碰到一伙诈骗的,今天又碰到一伙唱双簧的?”

小姐姐:“李安之果然没说错,这一行骗子真多……”

李定安仔细看了看,那两人确实有点像。年轻的可能也看出了点什么,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脸色有些讪讪。但老人和另一位年青人依旧一唱一和:

“只是民窑的东西,不能太贵吧?”

“小伙子,看清楚了,这可是明朝的,还是青花……”

“大爷你给个准数,如果合适我就收了……”

“五十万,最低了……要不是急着给儿子买房,钱不凑手,我还真不一定卖……”

“啊呀,太高了,我只有二十万,大爷你看行不行?”

“不行,就五十万,一分都不能少……”

年青人满脸纠结,急的都快撕头发了。之后又拿出手机,像是要打电话借钱:“大爷你等我一会,千万别走……”

“最多等你三分钟,再久我可等不住……儿子还在售房部等钱呢……”

这演技假的真实,四周的人大都憋着笑,看那年轻人起身,又连忙让开了一条道,像是躲老虎似的。

……

年轻人神神秘秘,假装拨着电话,却一声低呼:“呀,没电了?”

正念叨,他又看到了站在人圈外的李定安,眼睛顿时一亮,快步走了过来:“哥们,想不想赚钱?”

李定安悠悠一叹:“你是不是想说,那只瓷壶是宝贝,绝对值上百万,更甚至是几百万,但自己钱不够,又怕被人抢着买走,所以想和我合伙赚钱?”

年轻人瞪着眼睛,嘴慢慢张大,好像在说:这特么是我的台词……

不知为什么,他竟然觉得还能抢救一下,伸手在口袋里掏了掏,拿出一个小本:“你这人怎么不信?看,这是我工作证,我考古队的……”

“考古队?”

李定安瞅了一眼,又朝前面支了支下巴,“那地砖上喷的电话看到没有?一百块,他能给你办仨……”

语气老气横秋,而且说不出的认真,直播间的网友却笑成了一团。

围观的人也忍不住了,“吭吭”“嗤嗤”的声音此起彼伏,没坚持过几秒,就变成了哄堂大笑。

“太逗了,比看相声有意思多了……”

“就这演技还想给人设套,你好歹多看看电视剧练练啊?”

“多少年没见过这种棒槌了?”

演砸了?

还骂的这么难听……

年轻人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想发作却又怕引起众怒,最后只能悻悻的揉着鼻子:“走了……”

“唉……好……走……走……”

后面那一老一少也明显慌了神,胡乱应着,年轻的抱起了瓷壶,老的抱起了箱子,低着头挤出了人群。

可能是怕挨揍,抱壶的年轻人走的有点急,一个不注意,脚尖绊在了突出的砖沿上。

“啊……”

一声惊呼,年轻人直挺挺的往下摔,壶也应声飞出去,直直的朝李定安砸来……

我去,这是眼看骗不了,改碰瓷了?

第26章 真假难辩

一磕一绊,一丢一扑,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带半丝刻意,也快的不可思议。

从年轻人惊呼一声青花壶脱手而出,到砸向李定安,前后不过半秒……就是武林高手来了他也躲不开呀?

直播间的网友觉得就像在看3D电影,一口铺天盖地的巨壶从天而降,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

但凡是盯着屏幕的粉丝,没有一个不往后躲的。

然后,“当”的一声,瓷壶磕到了手机上,又被李定安稳稳抱在了怀里……

“我靠……碰瓷?”

“丫苦胆是被猪油泡过的,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狗日的,揍他……”

呼啦啦……奔过来了好大的一群,里三圈外三圈,把三人团和李定安围在了中间。许多人手上还拿着家伙:韦陀的棒,林冲的棍,武松的刀,乾隆的剑……

丢壶出去的小伙快要吓尿了,抱头往下一蹲:“没碰瓷,是脚滑了……脚滑了……”

老人的嘴唇也直打哆嗦:“别……别……东西我们不要了……不要了……”

“你们想干什么?”

就那“考古队”的年轻人还有几分镇定,色厉内荏的叫着:“我报警了……我报警了啊……”

“让他报……当街碰瓷属于寻畔滋事,判他个一年两年……”

“不止,还有假冒国家公职人员,三年以下……”

“考古队”也慌了,“110”按在了屏幕上,却死活不敢往出拨。

“老少爷们消消气……真没诈骗,顶多算是唱双簧:东西是老物件,工作证也是真的……就是……就是过期了……”

“噗……”

有人笑出了声,李定安低头一瞅,原来只是一张临时的通行证,签发单位是CD市文化旅游管理局,地点是清东陵……

他笑了笑,指了指壶:“墓里挖的?”

“谁敢干那事?这证是我去年在景点打工临时办的……”

“考古队”吓了一跳,随即脸垮的像是吃了苦瓜,“壶是这爷俩的……狗日的打牌输了钱被人追账,爷俩找我借钱。都一个村的,还有东西做抵押,我看着也像老物件,就借了八万……”

他又叹了一口气:“后来我才知道是赌债,去找他们要钱……好家伙,连家里的锅都被搬空了……我没办法向老婆交待,才想了这么一出主意,想着把壶卖了找补点损失……真没骗你,这壶是他们家祖传的,全村人都知道……”

“听他胡扯,这样的故事我能编出一箩筐来……”

“小伙子别上当,你看看那款就知道了……”

款?

李定安把壶翻了过来,后面印着两排六个楷字:大明天顺年制!

字迹漂浮,结构虚散,青花干涩……这一看就是后加的,也就是行话中的“寄托款”。

抛开这点不谈,只说天顺青花:别说见,听都没听过……这要是真的,绝对是世上第一只大明天顺朝的青花壶,比拍了2.3个亿的鬼谷子下山大罐只高不低,少些也得以“十亿”为单位。

只卖五十万,亏到姥姥家了……

怪不得那些人看一眼就放下?

“伱看那胎,粗的都没边了,说实话,我第一次见左右不对称的青花瓷……”

“再看那足,像是烧制前在沙里滚了一圈,糙的割手……”

“还有那底,跳刀痕足有三处,就是烧来自个家用,也不至于这么不讲究吧?”

“画法也不对,太简单了,不像是淡描,反而像泼墨晕染,别说明和清,说是民国也不见这一款的,所以,这九成九是现代人凭着想像,胡乱仿出来的玩意……”

围观起哄的不是摊主,就是来淘物件的玩家,眼力还是有几分的。也确实如这些人所说,这些缺点都有,而且很明显。

但李定安觉得,这东西好像是个老物件。

一是看包浆和还剩那么一丝的土泌色,没个两三百年绝不会有这成色,而且怎么看都不像仿的。

二则是三人之前唱双簧说的那些话,没有一处不符合:

施釉虽薄,却乳而不浊……

胎质够细够白,足边够圆够整……”

画工简致,对比明显……

简而言之,这东西缺点确实多,但正因为这些缺点,反而证明这只壶确实是明朝的物件。

因为到康熙左右,无论官窑民窑,烧瓷工艺已相当完善,很少出现胎体不对称、器足沾沙、塌边有跳刀痕这些缺点。再往上推,越早这些缺点越多,崇祯以前,但凡民窑出的东西,几乎件件都有。

再一个,李定安觉得还有一处不对的地方:这底太厚,这足太薄,这壶也稍有些重。也就是壶底下那一圈离印款的地方太浅了,一般这么大的壶底部至少该有一指深的空间,这一只就剩那么一两毫米。

款是后加的,那这底是不是也是后加的?

李定安心思一动,用手指敲了敲,壶底发出“咚咚”两声。

看来是没错了,底是加过的,不然就是清脆的“当当”声,而不是这种发蒙的“咚咚”声。

既然判断这东西有古怪,接下来就是拼眼力。

他分外仔细,几乎是一寸一寸……

嗯,底确实是后加的,十有八九,里面还有一层底,更说不定,里面还有款……

嗯,这好像是扇面纹?

国内很少见,倒有点像RB风格……

嗯,还有这画,泼墨山水?

记得宋朝以后,就不流行这种风格的瓷器了……

嗯,这画有古怪?

嘿,像是董其昌的……

董其昌的泼墨山水?

哈哈……

猝然一愣,再将刚刚看出的几点稍一结合,李定安恍然大悟。

首节 上一节 24/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当代邪剑仙!睡一觉成神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