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国 第316节
考察团队在现场利用设备往地下钻探了几米深,挖出来的沙土明显含有水分。
人工造林并不是说有地就能种树,关键在于有没有地下水,沙化地带具备造林条件的一个根本基础是地底浅层有地下水,而沙化地区最严重的是地表蒸发量巨大,地表是留不住水分的。
但只要有地下水,该地就可以进行人工造林,随着规模化的人工造林起来了,大片的森林覆盖之下,地表蒸发量就能下来,从而留住水分。
视频中的考察团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在该地区辗转,不停的钻探,就是要确认这片区域底下浅层的浅水层有多大的覆盖面积,这直接关系到了造林的覆盖面积有多大。
最终确认这片区域的浅水层覆盖面积有七十多万亩左右。
类似的考察团队和专家组不止一个,而是多达上百个团队、他们辗转在国家大西北的各个沙化地带进行地质勘探,这是人工造林的前期工作,也就是首先要确认什么样的沙地具备人工造林的条件。
随着视频的播放,画面切换到了一个专家组的研讨会议,方鸿也是翘着个二郎腿一言不发的继续看着。
视频中的一位中年男子,他是植物专家,只见他说道:“在这种较为极端的生态环境里,自然生长出来一棵树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通常来讲它是先在地上长出一根小树芽,前期在地表上可能就长个一二十厘米的高度。”
“但是它的树根会一直往地下扎根,地表的树芽十几厘米高但树根能扎几米深。如果树根没扎到地下水,时不时还会干涸死掉。”
“所以这就需要气候特别合适,比如某段时间连续的大降雨,保证了这棵树在树根扎到地下水源之前不会死掉,可以继续往下扎,但这种连续降雨是很难遇见,甚至是百年难遇的,很多自然生成的胡杨林都是百年难遇的。”
视频中那位植物专家继续说道:“而开展人工造林其实就是非自然地干预这个过程,在树根没有扎到地下水源的时候定期给它人工浇水,让它可以活着继续往下扎根,在此期间确保地上的小树芽不被动物啃食掉,直到它的树根扎到地下浅水层的水源之后基本就可以不用管了。”
“这颗树的树芽别看现在十几厘米高,只要它的树根一旦扎到底下浅水层的水源,一年的光景一下子就能长三米高以上,长起来之后成为大树就有了遮阴能力,附近的水分蒸发量就下来了,这个时候树底下的草就会开始生长,规模化的造林之下,一个良性正循环的生态系统就逐渐成型。”
其他与会的专家在研讨会上先后发言讨论,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工造林治理沙化的前提条件是这个沙地必须要有浅水层。
只有确定了这块沙地有浅水层,才能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改变地表的环境。
道理也非常简单,只有存在浅水层才能在这儿种树,前期哪怕是毫无降水量也没关系,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给每棵树定期浇灌水,确保这颗树芽能活着。
如此一来这颗树就能不断向下扎根,直到树根扎到了地下浅水层的水源,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继续浇灌,甚至都不需要管了,它自己就能蹭蹭的往上长起来。
一两棵树长起来对当地的沙化环境改变没有任何影响或改变,但同时在这片区域种下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棵树,它们长起来之后绿荫成林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后面每一次自然环境之下的降雨都会保留大多数水分,一分部水渗进地底水层成为地下水,同时原本绝大部分应该被蒸发掉的降雨因为森林的遮阴就能大规模保存下来,环境由干燥变成湿润,大树底下的就能长草。
再之后动物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迁徙过来,而随着地上的草长起来了,还能搞养殖业,比如养殖羊群之类的,一整个的生态就循环起来了。
这时,视频播放的研讨会上,另一位地质专家说道:“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隐患不能忽视。”
方鸿喝了口水,放下水杯依然安安静静的看着研讨会,那位地质专家接着说道:“我们应该要规避含矿地带,尤其是有矿业开采的地带,我们的造林工程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一旦投入进去就收不回来了,万一附近的矿场挖到了地下水层,导致地下水系的泄露,对我们林木来说就是生态灾难。”
“尤其是浅水层的水系泄露,往更层次的水层穿过一些盐层构造,这水由淡水变成咸水了,这种水是无法让数目存活的,一旦出现浅水层下泄,地表的树都得面临不可逆的成片死亡,而且是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
“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有浅水层的地方但是附近有采矿业的存在的万万不能在这里造林,即便是附近有矿脉但还没采掘的我们也尽量规避,因为你无法保证它将来几年后会不会开采,一旦矿厂那边挖漏了浅水层,那么我们做的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
过了片刻,另一位与会的专家说道:“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问题不在当下而在将来的不可预测性。”
又一位与会者说道:“如果做这种排除,那我们的可用造林面积就得大面积减少,能完得成亿亩的计划?而且地下水系往往不是单一存在,各大浅层水系一连接就是成片成片的。”
之前那位与会专家说道:“矿业开采应该是有环评的吧,这种潜在隐患的矿场应该不会被通过。”
另一位与会者旋即说道:“不好讲,据我所知还是有不少的矿场都是先开采后补证。总的来讲,我们把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搞明白,弄清楚,让后上报给母公司,让上头的人决策吧。”
……
第531章 【这是站着把钱挣了的生意】
与会的众人都不由得相互间点了点头,这段视频的研讨会,方鸿看完之后颇为满意,是真的在用心办事,因为作为有着先知先觉的方鸿知道,他们讨论的问题非常具有前瞻性。
方鸿的前世就发生过类似的问题,也就是一些矿业公司采矿挖到了水源,导致地下水泄露,造成附近的林木大面积死亡。
若是群星资本的造林工程碰上这种事情绝对是损失惨重,而且造成的生态灾难更是不可估量。
像这段视频材料中所在的勘探地点位于黄河流域上游一代,如果这里的一些矿脉采掘作业挖漏了附近的浅水层,那可不只是会影响附近的浅水层这么简单了。
挖漏的水根本就不知道会流到什么地方,如果继续往更深的底层流,这个地方正好有一些盐层地质构造,如果水流穿过盐层那就严重了,因为附近就是黄河水系,浅层地下水是跟黄河水系关联着的。
试想一下如果那些水流过盐层构造的地质,这些盐水再进入到了黄河水系并且把水系给污染了,那黄河中下游的用水都会遭灾,受到影响和损失的就不是一个局部地区,而是跨多个省的大范围区域。
一旦发生这种级别的生态灾难,能量再大也是兜不住的,即便能兜的住一时也兜不住永远。
却说此刻,看完视频的方鸿对坐在旁边的田嘉奕吩咐道:“再组织一些矿脉勘探队伍,把附近的地质构造搞清楚,有什么矿、有多少储量都搞清楚,涉及到有浅水层水系的地方,尽快运作把环评搞出来,将之锚定为采掘对生态环境会造成重大生态灾难禁止采掘。”
田嘉奕点了点头。
这种大规模的地质勘探一般的机构是不可能批的下来,因为这还涉及到了国家安全的问题,地质勘探的数据是关乎国家安全的,但群星资本连外资成分都没有,自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好在如今的群星资本也已经是庞然大物了,其能量亦可通天,自然不会惧怕一些势力集团。
如今能跟群星掰手腕的,那至少也是要达到同级别的存在,而这种机构或集团放眼全国其实也没多少个了。
把周边勘探出来的矿脉立马将环评先做出来,群星资本再盯紧着。
这样一来,就能让一些人死了这条心。
视频中的那个与会者建议避开,但这种问题是能避得开的吗?地下水系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避开就是等于不干。
这也不是方鸿的风格,往小了说这是涉及到群星资本的利益,往大义了说这更是涉及到子孙千秋万代的事情,有些地方的矿脉是不能随意开采的,因为一旦开采了,不出事还好,除了事故那就是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把环评做出来,就是为了明确某某地区的矿脉会危害生态被禁止采掘。
这就掌握主动权了。
群星资本再安排一些人盯着,时不时的就去定期转悠,现在的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甚至都不需要人亲自去,直接安排一些无人机飞一遭就知道有没有人违规开矿。
矿业采掘是肯定藏不住的。
对于一些短视者、利欲熏心者,一般人他们肯定不怕,但是群星资本这种盘然大物,怕的反而是他们了。
不说其它,如果是真的因为他们开矿而挖穿了地下水系,导致群星资本治沙造林蒙受沉重损失,那么大的规模,就算是让他们把采矿赚到的钱再把底裤卖了都赔不起,而且本身就没有拿到证,环评搁那放着的,搞不好还得进去踩缝纫机。
治沙造林其实是很赚钱的生意,而且这赚钱生意一点都不寒碜,治沙造林赚钱的同时还能还子孙后代一个绿水青山,这生意不但不寒碜,还是真正的站着把钱挣了,可以赚的理直气壮。
谁规定了做公益事业就不能顺带站着把钱赚了的?真正的要打击的应当是利用公益事业为己谋私利,还因此对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过去的几个月,就人工造林的回报,群星资本内部的专业评估数据已经出来。
一句话概括就是,这玩意真的很赚钱,利润非常高。
尤其是打造速生林,当然群星资本亿亩工程这么大的规模,必然是要打造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而且绝对不能大规模的种植同一种树木,否则潜在风险爆表。
万一出现一种病毒或寄生菌之类的专门致死这种植被,发大面积失控感染,那就是成片成片的死去。
方鸿显然不会让群星资本这么干,不能只掉进钱眼里,退一步讲就算是奔着钱去的也不能这么干,真这么干了风控这一关就是严重的失职。
而治沙造林的潜在利润有多高呢?
按照群星资本内部的估算,一亩地的成林木材按树的估值在一万元至两万元区间,树在生长本身就是在增值,还有以后发展的可能的价值等等。
这些树长起来之后增值了,还能做成木材积蓄量、用来造纸、做一次性筷子等等,成为工业原材料,按照这些远期价值来计算,价值还得翻倍。
群星资本内部估算的经济效益是,每万亩林地的经济回报可以达到5亿元人民币区间。
不说别的,光是拿来造纸、造筷子就能带来这么多的回报。
可见,治沙造林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高的,一万亩林地能带来5个亿的经济回报,一亿亩林地的经济回报就是5万个亿,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天文数字。
更别说十年后碳税的风口,到时候趁着那个风口“啪”的一下搞个未来受益权置换什么的,又能狠狠地血赚一波,那又是按照万亿为计量单位的收益。
群星资本为啥要引入五大顶级郭嘉队机构?这便可以管中窥豹,只有这样才能赚那么多钱,群星赚的越多,国家财政收的税才越多,五大机构的利润分配才会越多,然后国家才能支持你赚得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群星资本隐约的已经带起了一波人工造林的新风口,因为群星资本的大规模的介入,也让很多人对这个事情上心了不少、关注了不少。
很多机构也开始跟进做尽调。
不做尽调不知道,一做尽调算一算结果是吓了一跳,人工造林还真尼玛利润高啊!
……
第532章 【沙漠变丛林,可变现的途径不要太多】
深入尽调之后才恍然大悟,难怪群星资本会如此大规模动辄千亿数千亿级别的往里头砸钱投入。
于是“抢生意”的人也来了。
甚至就连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想来参合一脚,比如国内的电商巨头就在调研这个事情,搞不好蚂蚁森林要提前好几年问世。
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归根结底还是潜在的经济效益高,而且治沙造林还能顶着一个公益环抱的光环,是站着把钱挣了的名利双收的生意。
方鸿对于那些想要进来分一杯羹的人,毫无疑问是持欢迎的态度。
因为沙地足够庞大,而且进来的人越多,就越能压制矿业集团,就越不敢胡乱采掘,因为一旦搞出事情来还动了那么多人的利益是顶不住的,也没有人敢兜这个底。
“根据造林工程部门的人反馈,近期有不少中小机构想跟群星资本就治沙造林方面开展合作。”此刻坐在方鸿旁边的田嘉奕向他做汇报。
“怎么个合作法?”方鸿瞄了眼美女助理饶有兴致的问道。
田嘉奕旋即有条不紊地回答:“主要是外包性质的,有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一个身价有六七千万左右的老板,他想承包一片20万亩的沙地面积,负责前期的培育,也就是把树种下去,一直到树根扎到地下水层,等树木长高一两米之后就让群星资本来验收,他拿到利润就撤出来。”
直白的说,这个老板的想法就是承担其中一个阶段的风险,然后赚取其中的一段利润。
把树苗种下去培育好,然后就整个打包转让给群星资本。
群星资本跟他检验、结算、收林,他也就连本带利的撤出来,只赚其中一段利润,至于后面是什么情况,能赚多少钱,是拿去造纸也好、木材积蓄量也罢,都跟他没半毛钱关系,同时出了什么潜在风险也跟他没任何关系。
方鸿一听不禁笑道:“这人倒是挺聪明的。”
这样的合作方式,一句话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啊,只要和群星资本搭上线了,潜在的风险就小很多了,不但提前锁定了转手的买家,而且买家还是不差钱的主儿,信用强大。
更重要的是,有了群星资本这个庞然大物,一般人就不敢动了,即便除了一些事故可以搬出群星资本来,潜在的风险就小多了。
“可以的,就以此人为样本搞一个模板出来形成一种合作模式。”方鸿想了想便也是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群星资本也没必要把整段肉都吃完,那也意味着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分一点肉出去给别人吃,好处其实更大,首先就能缓解前期投入的资金,转移到了合作方,同时也转移了一部分的风险。
都已经外包出去了,谁接了那谁就等于是要提前垫资的呀。
前期培育、采购树苗这些都的他来掏钱,群星资本肯定就不用掏钱了,树苗若是在生长的过程中死掉了,那也不是群星资本承担,所以风险也转移了不少。
而群星资本要做的就是收林,验收完毕,没有问题,跟他结算。
群星资本的治沙造林,承包的都是不毛之地,地价是很便宜的,而群星给的地价其实并不低,当地自然也无比乐意,帮你治沙还能收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将来治沙成功了也是一份亮眼的政绩,这笔账怎么算即便不赚也绝对不亏。
这些不毛之地现在不值钱是真的,可以一旦将来绿荫成林了,那就很值钱了,溢价是蹭蹭的往上涨。
赚钱的方式也就来了,比如说以后可以开展畜牧业,群星资本当然不会自己去养羊之类的,而是玩金融操作,搞未来受益权置换,划一块面积然后把养羊的资格授权给第三方,估值个数目出来,搞个五年或十年养羊的未来收益权置换出来,你们去养吧,别把我生态系统搞坏了就行,不然是要赔的。
甚至有些地区条件允许的,还能开发绿洲搞一搞旅游业什么的,还是玩未来受益权置换的金融操作,群星资本肯定不会自己亲自去搞旅游开发的,让别人来干。
亦或者今后生态循环起来,附近起个林业加工企业,造纸厂什么的,这地价可就不一样了。
总而言之,只要能够实现沙漠变丛林,可变现的途径不要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