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1216节
刚才还在说如何留下杨小涛,虽然困难有,但也不是不能做。
但现在,难了。
想到一个安全带就惊动了后勤的那群大爷,要给现有的车子安装安全带。
至于其他汽车厂更是被下达命令,所有速度超过四十千米每小时的车子出厂必须安装安全带。
也不知道一机部的哪些老爷们怎么想的,不过这样一来,可是将生产汽车的厂子搞蒙了。
安全带,什么东西?
知道内情的连忙联系轧钢厂,联系汽修中心。
总之,这次安全带搞出来的动静很大,影响很迅速,简直就像是提前预备好似的,一瞬间就爆发出来。
低头,又仔细看了会儿报告,王胡子突然笑起来。
钱书记瞅了一眼,那笑容明明是苦笑啊。
“老钱,人是要不到了,不过咱们的工业建设,还是可以搞一下的。”
“实在不行,咱们就先搞个石油产业区,一点一点带动起来。”
“至于这家伙,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需要,他还能不来?”
钱书记瞪大眼睛,看着王胡子,想要琢磨透话里的意思。
“咳咳。”
“你看,这家伙一年到头在四九城有多少天?”
“我可是听说了,单单去年他就出了好几次差,你说,咱们要是有什么事将他叫来,他还能跑了不成?”
“就说现在,他在农场里待着,你有事让他去帮忙,他能拒绝?”
“等过一阵还要来看玉米,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时间也不少了。”
“这样,跟将他留在这里,还有什么差别?”
王胡子说完,钱书记张大嘴巴,良久才突出一句,“以后谁再说你王胡子老实,我跟谁急。”
第854章 赤脚医生
西北,农场。
杨小涛并不清楚百里之外的两个人在算计他,也不知道先前不被接受的安全带一夜之间竟然成了各个工厂争相询问的存在。
此时,他在田间地头,仍旧督促着玉米的种植工作。
原先按照计算,仓库留出的种子,应该能够满足十个农场的耕地,但在实际操作中,杨小涛发现,这次种植后,仓库里还有富余。
尤其是母本,更是比计划中多了不少,原本按照计划三比一的比例生产,为了增加产量,杨小涛直接改成四比一。
以至于连夜召集技术人员,重新修改了生产计划。
这才将仓库里的种子充分利用起来。
不过种子变多了,地也跟着增加,所以需要的人手也变多了。
拖拉机更是一天十二小时不停,农场里每个人都利用起来,这样还是人手紧缺,只能从其他地方找人来帮忙。
农场边上,杨小涛一个人走着,不时驻足观察情况。
至于他身边的麻子和王浩,都被他打发下去帮忙干活。
而维修站的几个‘徒弟’这会儿也被杨小涛分到各个农场,美其名曰实地学习。
在他们离开之前,杨小涛曾嘱咐他们,‘大胆的拆,大胆的干,解决不了,再来找我。’
几人得到‘师傅’的保重,顿时心高万丈,怀着激情奔赴各处。
其实这也是杨小涛给他们信心,修车这东西最怕畏首畏尾,无从下手。
他们这些天在身边对拖拉机的构造已经摸到了门槛,欠缺的就是修理经验。
只要敢去学,敢去大胆做,就能迈出重要的一步。
走在泥土上,头上的太阳火辣辣的,在这里才是五月,但比起四九城的六月天更热。
不过正是这种充足的日照,让这里的玉米长势旺盛,收成也能得到保证。
“这么好的阳光,应该种西瓜啊。”
想起西瓜来,杨小涛环顾左右,“貌似现在这西瓜对土地和温差的要求,有点高啊。”
不过想到前两天,五月份的时候系统给的每月水果中,直接给了二十斤的西瓜,杨小涛到时想尝尝,只是时间不对付。
最后决定将西瓜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不管怎么说,这年代能吃到西瓜,可不是件容易事。
不仅种植的少,还要有副食品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吃得起的,而且一家能吃一个,就是富裕家庭了。
普通农村根本就吃不起。
“这西瓜的种植好说,但这育苗可不简单啊。”
杨小涛低头踩着土地,西瓜对碱性很不耐受,而且种植完西瓜的土地,三五年内不能再种植,否则会严重减产,对土壤造成损耗。
而轮作的最好作物,就是玉米啊。
杨小涛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在这里搞一搞西瓜种植。
对别人来说,最重要的育种工作,对他来说,有小薇在,一切都不是难事。
越想越来劲,杨小涛打算回去就找马三行问问,找点西瓜种子,趁着天时,赶紧种下。
到时候下次来指挥去雄,说不定能吃到呢。
心理想的不错,脚步也加快了速度。
“杨老师,杨老师。”
踏踏
马蹄声落下,声音紧随而来。
“麻子,又怎么了?”
杨小涛淡定开口,这些天遇到的事多了去,已经练就成处变不惊了。
“杨老师,不好了,出人命了。”
原本淡定的杨小涛霎时间脸色变白,“怎,怎么回事!”
“您快去看看吧!”
麻子说着调转马头,杨小涛从后面跳上去,战马托着两人飞奔留下一串烟尘。
五分钟后,两人来到一个篷子下,里面聚了七八个人。
杨小涛跳下马,三两下走人群,看着地上躺着的中年人。
人很瘦,跟这个年代大部分中年男人一样,手臂黝黑,脸上蜡黄,头发有些灰黑,眼睛紧闭着,已经不省人事。
周围几人或坐或站在一旁,神情悲痛。
“救人啊!”
“愣着干啥!”
杨小涛过去,身后搭在男人胸口处,还有微弱的心跳,对着周围人喊道。
“杨老师,已经去找了,很快就来。”
一旁的马三行开口,杨小涛再次看这人,“老马,怎么回事,怎么会出事!”
马三行站在一旁脸色同样焦急。
“杨老师,是这样的。”
随后马三行将知道的而是情说出来。
因为工作的增加,需要一些人手帮忙,所以就从其他农场抽调一些人过来。
杨小涛考虑到农场农民的劳作程度,跟上级打了报告,每天出工的成人,每人可以领两个二和面馒头,算半个劳力的孩子一个馒头。
一个二两,结实的馒头。
这种奖励,让农场的农民可是干劲十足,干起活来绝对是卖力。
同样的,过来帮忙的人,同样享受这种待遇。
躺在地上的这人大家都叫他周老三,估计是家中排行老三的缘故。
但熟悉的人从没有见过老大老二。
周老三是十里开外的农场住户,家里有媳妇,三个女儿,前些天又生了一个儿子,媳妇正在家里坐月子。
农场的日子不好过,家里人口多,吃得多。
平日里的地瓜分下来,他都是先给孩子们吃,剩下的地瓜把连上面的土一起吃。
这次媳妇给他生了个儿子,周老三心里头感激着,就想给媳妇挣点吃的,让她坐月子,身体好一些。
于是听说这里一天给两个二两馒头,周老三就找到农场的厂子,好说歹说,终于加入到了队伍中。
他知道,自己能来是受到组织的照顾,所以干活时候特别卖命,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干活。
别人干活吃饭的时候,他就将两个馒头收起来,喝一肚子水,下午继续干活。
前两天,他拿着馒头回到家中,三个懂事的女儿看到馒头的一刹那,都哭的跟泪人似的,妻子更是抱着出生的儿子抹着眼泪。
那一天,他们家就跟过年似的。
妻子不顾坐月子,从炕上起来,煮了一锅地瓜汤,全家人泡着汤,吃着馒头。
从那以后,农场发下来的馒头他一口没吃,饿了就喝水,实在饿的受不了,就采两把叶子塞进嘴里,就着水吃下去。
今天又在地理干活,结果一个跟头栽倒,就不省人事了。
马三行沉重的说着,一旁在周老三跟前的同农场的人低着头,脸上悲戚。
“老三为人实诚,知恩图报,当年他们家哥六个,其他兄弟几个都饿死了,他也是部队路过时给了一块饼子,才坚持到现在。”
“他经常说,家里不论几个,都要养活了,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五个兄弟姐妹,让他们也有后.”
上一篇:让你普法,你给法官判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