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第230节

  门外立马响起一片喝彩声。

  旁边有人又补充到,“亩产五百斤啊,这好年头都没这么多啊。”

  外面听到这个消息,再次被震惊。

  “五百斤,太爷,五百斤啊。”

  “我的天呢,以前有三四百斤就算老天爷保佑了,我的乖乖啊!”

  “这才一半的地,这要是全都种上这种玉米,呼呼,快算算,咱们能剩下多少。”

  “靠,我指头不够数的啊!”

  “你个白眼瞎!”

  “你不是?”

  “是是是,咱都是,不过真他娘的多啊。”

  “那是!咱们村这次,肯定不用挨饿了!”

  “那还用伱说,……”

  门外叽里呱啦的说个没完,大家伙都是被饿怕了。

  尤其是去年开始,公余粮加了不少,整个冬天,村子里的就瘪着肚子过活。

  他们大人还好,吃点野菜也能忍一忍,可家里的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就是闹腾也没劲啊。

  时间长了,干活的人饿着肚子也没劲啊。

  现在,众人心里有了期盼。

  杨大壮将本子小心放进怀里,然后拍拍胸膛,满脸笑容。

  周围的人也都会心笑起来。

  他们心里自然有笔账。

  今年收上来的麦子,也就五万斤左右,其他乱七八糟的两三万斤,加起来一共二十万斤了。

  这可比往常年同时期多了三、四万斤啊。

  杨大壮心里盘算着,今年要交的公余粮比去年更多,再减去村子留下的口粮,种粮。

  这样下来,竟然还能剩下三四千斤。

  这可是将全村人的口粮都算进去了啊。

  只要秋天再来这么多粮食,他们杨家庄将彻底摆脱饥荒,不会再有挨饿的人,

  瞬间,屋子里的几人露出笑容。

  “太爷,我算了下,咱们除了上交的,各家各户留下的,最少能剩下三千斤呢!”

  “咱们村,也成余粮村了啊!”

  余粮村,在这个年代可不容易,那可是代表着生产力的提高啊。

  这种村子,不仅能够吃饱,远近闻名后村里的青年找媳妇都不难。

  杨太爷在一众笑声中面上仍旧沉稳,但内心里和众人一样,都是为这收上来的粮食激动着。

  从怀里掏出一直没开封的烟盒,手指有些颤抖的打开,然后抽出一只,剩下的放在桌子上。

  旁边人见了也都拿起来,一人分一根,最后烟盒被杨大壮揣兜里,这烟还有大用。

  众人点着火,屋子里一片烟云缭绕。

  “大壮。”

  杨太爷突然开口,众人注意力放过来。

  “爷,您说!”

  “嗯!我问你,去年怎么村,支了国家多少粮?”

  杨太爷问完,屋子里的人都低下头。

  去年他们村吃的不多,或者说整个乡下,想要完成任务,手里头就没多少吃的了。

  最后,过不下去的时候,只能长国家伸手了。

  杨大壮不假思索的说道,“爷,去年我们欠了一千斤粗粮!”

  周围人呼吸有些沉重。

  “前年呢?”

  太爷又问。

  “400斤粗粮!”

  哒哒

  杨太爷挪动屁股,“咱们一共欠了多少?”

  杨大壮心里一合计,“打从上次糟了风灾,咱们这些年前前后后一共借了五千两百八十斤的粗粮。”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一阵沉默。

  他们也知道村里这几年都有伸手借粮,虽然这是无奈之举,但心里头就像欠着别人的钱,压的喘不过气来。

  现在,听说有五千多斤的欠粮,众人再没有刚才的笑容。

  杨太爷点头,随后看看四周人说道,“咋了?都焉了?”

  “欠债还钱,能还,就不丢人。”

  “大壮,我意思是,把多出来的,凑够三千两百八十斤,先还了。”

  “等秋收了,再把剩下的还上。”

  “咱们守着这么多粮食,有这么好的种子,还愁吃不饱?”

  杨太爷说完,杨大壮立马点头。

  “对啊,有这么好的种子,过几个月又是大丰收啊。”

  “对对对,这次咱们多种点,种他个四百亩!”

  “都种玉米,别的不种了?你吃啥?”

  “吃啥?老子天天有棒子面吃就知足了!”

  “对对……”

  打开话题,众人又开始吞云吐雾了。

  杨大壮看着众人同意,心里却是对改变这一切的杨小涛分外感激。

  “好了,过两天就是咱们这一片上交公粮的日子。”

  “大壮,你准备准备。”

  “爷,我知道。”

  “对了,这高产玉米的事,需要上报吗?”

  杨大壮又问出众人关心的问题。

  在他们心里,当然是自己村先收益最好。

  杨小涛那的种子也没多少,单单杨家庄就足够消耗了,这要是说出去,那村子里还能分到多少?

  眼看要过上的好日子,转眼间就没了,即便都是村子里的老人,心里也有些腻歪。

  杨太爷环视一周,铿锵说着,“你们啊,心里的那点小九九都给我扔了。”

  “这么好的种子,不交给国家,在咱们手里有啥用?”

  “你们就知足吧,小涛第一个想着咱们村,现在沾的光还少?”

  杨太爷站起来,周围有人被说的羞愧,低下头然后又抬起来。

  脸上已经没了刚才的犹豫。

  “大壮。”

  “上次小涛回来送种子,这事我和小涛商量过了。”

  “他已经将资料整理上交了,具体什么情况还没下来。”

  “咱们这里算是实践,到时候你去和粮店的人说清楚,让他们也上报。”

  杨大壮点头。

  “既然是小涛的意思,那就好办了。”

  “反正,咱们只管种地,种子的事还是得靠他!”

  周围人听了点头,心里的小九九都被放下。

  毕竟,这种子可都是杨小涛一个人鼓捣出来了。

  那是人家的本事。

  杨大壮却清楚,这种利国利民的神器,在国家手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心里对杨小涛拎得清轻重感到满意。

  两天后,天刚亮,杨家庄的劳力就用手推车将粮袋捆好,而后一人推车,前年还有人拉着,往镇上走去。

  今天,是他们交公粮的日子,除了公粮,还有卖的余粮,以及补交的差额。

  镇上所在的地方叫大村,顾名思义,这里是周围一片最大的村子,人口多,战地多,平时重要的集会、赶集也是在这里。

  日头升起来的时候,道路上到处都是赶路的推车,挑担的农民。

  “哎呦,杨石头,你们这队伍够长的啊!”

  队伍中,曲家皂户的赶车把式挑着担子,两头里面都是玉米粒子。

  两人平日里见得多了,话也就熟络起来。

  杨石头用力推着车,车上帮着五袋子,摞的老高看不到前面的路,只能靠拉车的人指引方向。

  “那是,今年我们村可是大收成呢!”

首节 上一节 230/18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让你普法,你给法官判十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