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港岛家族的诞生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481节

  夜晚,长江实业集团的总部会议室,聚集着全港主要媒体的记者,等待着长实集团发布重要新闻。

  在2月份时,长实集团公布年报时,便已经让各家媒体尝到甜头,年利润3.12亿港币震惊了整个香港业界,仅次于汇丰银行(4.8亿)、怡和洋行(3.3亿),位居香港上市公司第三名。

  七点,林志超等长实集团高层走进会议室,在主席台坐下。

  简单的和记者客套后,一向稳重的林志超,用兴奋的语气说道:“在不影响长江实业集团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集团以每股6.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 25%的1亿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哄,现场一片闹腾腾的!

  所有人都非常意外!

  在拿下九龙仓集团三个月时间后,林志超再次从汇丰银行手中拿下和记黄埔股权,从而一举成为大股东。

  这是英资的没落嘛?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随后,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集团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长江实业集团收购25%和记黄埔股票,一举成为大股东,是投资性质,还是控股性质。

  林志超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现场大部分记者再次鼓掌,唯有洋人记者面露伤悲。

  不到半年时间,英资痛失两大企业,而且还是被同一个人击败。

  接下来的几天。

  香港传媒纷纷连续报道重大事件:

  《工商晚报》称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有如投下炸弹”,“股市今晨狂升”。

  《信报》在评论中指出:“长江实业集团以如此低价(暂时只付20%)便可控制如此庞大的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资产,这次交易可算是林志超先生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星岛日报》如此评价道:“购得这1亿股和记黄埔股票,是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后,最成功的一次收购。较三个月前,林志超先生收购九龙仓集团计划更出色——动用较少的金钱,控制更多的资产。林志超先生不仅仅是工业界、航运界、地产界的‘经营之神’,亦成为股市炙手可热的人物。”

  林志超连续斩获两家英资大企业,还引起国际传媒界的关注。

  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新闻述评中说:

  “华人首富林志超先生,成为和记黄埔最大股东,这是华人收购香港一间英资洋行的第一位,正如香港的投资者所说,他不会是惟一的一个.....”

  英国《泰晤士报》分析道:

  “最近半年,林志超先生在香港商界重大兼并改组中,连连得分,使得香港的英资公司感到紧张。众所周知,香江是英国的殖民地,然而,占香港人口绝大多数的仍是华人,掌握香江政权和经济命脉的英国人却是少数民族。二战以来,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华人的经济势力增长很快。

  林志超先生早已经是世界船王、工业大亨、地产大亨,但一直表现颇为低调,但最近半年却连连出击,拿下九龙仓集团、和记黄埔。这是因为务实派上台,让香港华人有强大的国家做靠山,华商如虎添翼,他们敢公然在商场与英商较量,以获取原属英商的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香港的英商分外不安。连世界闻名的怡和财团的大班大股东,都有一种踏进雷区的感觉。英商莫不感叹世道的变化,同时,也不能不承认林志超已经成为能与英国商界的顶级分子相提并论。”

  这篇文章,试图以时代背景探讨林志超等华商得势的原因。文章的某些提法偏颇,并含有‘大英帝国’的口气,总的来说还是较全面、较客观。

  林志超继续成功地收购了英资大型企业,彻底扭转英资在香港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盛誉铺天盖地!

  .......

  长实集团的会议室。

  一众高层脸上的表情非常兴奋,长实集团收购和记黄埔之后,便是超越了汇丰银行、怡和洋行的财团。

  唯有林志超非常冷静,因为他知道,距离他掌管和记黄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他平静的说道:“长实集团除了按部就班的增持和记黄埔股票之外,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我们依旧要专注自己的业务,不能受到此次收购的影响。”

  众人随即平静下来。

  黄昌宏也说道:“确实,目前和记黄埔还是韦理在主导,尚且不知道他会不会发起反收购。不过我们长江实业现金流充沛,增持股份的事情,还是很难被动摇。”

  林志超说道:“所以,按部就班收购普通股就是,争取一年后,我们的持股达到40%。而当前,我们所有人的任务,依旧是继续扩大在地产上的突破。”

  他其实已经有完整的控制和记黄埔方案,不出意外,月底他将正式成为和记黄埔的董事。这个时候,他不会干涉和记黄埔的事情,继续由韦理主导和记黄埔的一些列商业行为。

  一年后,他的持股增持至40%以上,届时他将顺理其章成为董事局主席;与此同时,他将向和记黄埔派遣两名董事,人选已经好了,那便是林志超的‘谋士’李业广,以及即将加盟长实的麦里思。

  到这个程度,林志超便可以在和记黄埔拥有较大的权利,但他依旧不会选择急着掌握大权;这是因为,和记黄埔几乎全是洋人管理层,一不注意容易闹出大变。

  所以在成为董事局主席后,林志超的重点工作是,拿下和记黄埔的地产开发权;这是他的长项,也让洋人高层无话可说。

  在这之后,自然就是渗透、熟悉和记黄埔业务,最终顺利掌权。

  大家平复好心情之后,‘新生代’高层周淮安说道:“老板,淘化大同的黄笃修死亡之后,听说淘大有意出售旗下位于九龙湾的22.6万平方尺地皮。”

  林志超询问道:“这幅地皮市价大概多少?”

  周淮安说道:“目前工业用地也不便宜,预计得2亿港币。但这幅地皮如果更改成住宅用地,保守可以修建成4000个以上的住宅单元,有望获利不菲。”

  林志超点点头,现在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相差不大,而且非常容易更改成住宅用地。这是因为人口增长太快,住宅稀缺导致。好比淘大这幅地如果价值2亿,那么更改成住宅用地,估计也就1亿多。

  “那你带着律师和淘大谈,尽量拿下!不过若是拿下,我打算将这个项目拿出和九龙仓集团共同投资。”

  “好的”

  林志超心里预估了一下,这个项目总计投资得八九亿港币,当然实际上不需要提前支出那么多,三分之一的资金差不多可以了;接下来,当然是用售楼花的方式回笼资金。

  不管怎么说,香港是不允许‘修个大门,就能销售住宅’的,若是动作快,淘大这幅地皮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开始销售,能在1981年底销售完毕。

  .......

  却说,韦理得知汇丰银行将和记黄埔25%的股份,出售给林志超之后,顿时感受到一种‘羞辱’,也感受到一个高级打工者的悲哀。

  他尝试寻求澳洲财团来进行反收购,不过别人听说是林志超之后,完全没有想谈的意思。开什么玩笑,能在香港战胜林志超的,怕是世界首富来了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汇丰银行已经站在林志超一方,就代表着双方至少拥有35%的股权。

  韦理无奈,只能按照规矩,邀请林志超担任和记黄埔的执行董事。

  月底。

  林志超正式以‘和记黄埔’执行董事身份,参加了高层会议。

  “林先生,这位是我的副手李察信,英国人。”

  韦理介绍手下时,故意强调‘英国人’,这样下来,和记黄埔高层六成是英国人,剩下的四成也是洋人,一个华人高层都无。

  好像就在说,林先生,你是一只独狼闯进了狮群。

  林志超风度翩翩的一一打招呼,态度很自然、平和,给人一种谦虚的态度。

  一时间,这些洋人也只能礼貌回应,毕竟林志超的身份,不允许他们冷落。就算心里不爽,也只能私下里互相抱怨。

  林志超特意观察了李察信,他认为这个人能被利用一阵时间,毕竟韦理要尽快离开,他在和记黄埔的影响力较大,不利于林志超掌握这家公司。

  一场会议下来,林志超不发表任何意见,算是和平结束。

  待林志超离开后,一群高层聊了起来。

  “大家放心吧,和记黄埔绝不是华人可以掌控的,林志超最多能成为和汇丰一样的大股东,管理权依旧会在我们手里。”韦理笑着说道。

  “就是,和记黄埔的八成高级职员都是我们西人,难道林志超还指望大家都相信他吗?”李察信附和道。

  “嗯,林志超虽然在商界影响力颇大,但和记黄埔毕竟不是他自己创立的公司,他的天才商业手段,完全派不上用场。”

  大家很快放轻松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林志超一开始给他们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九龙仓一役,他们深知林志超的财大气粗和魄力。

第441章 【第二代高层】

  林志超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恒隆地产主席陈曾熙。

  陈曾熙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极少在媒体上出现,也从不接受记者的采访。说实话,他倒是有些像王德辉,同样的‘吝啬’,同样的‘有财无势’。

  所谓的‘势’,实际上是一种声誉,通过捐款可以获得各种名衔,亦或者兼任公职,提高交际的圈子。倘若有钱无势,则容易成为绑匪的目标,当然是这个时代。等到后面大圈帮出现,那真是无法无天、毫无顾忌,专找有钱有势的人绑。

  简单的寒暄后,陈曾熙用正式的话语说道:“林生,听说长实在寻求陶化大同的九龙湾地皮收购?”

  林志超立即明白陈曾熙来的目的,爽快的说道:“恒隆也想加入?”

  陈曾熙点点头,说道:“本来我也是看中这幅地皮,结果发现长实也在接触,便觉得两家竞争,只会抬高地皮,不如大家一起合作开发。”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华资地产们都在合伙开发地盘项目,好处自然非常多。比如说合作十个项目,一两个出现亏损不会影响盈利。

  林志超说道:“其实这个项目是长实联合九龙仓在接触,陈生如果不介意,可以三方合作。”

  九龙仓集团缺现金,所以这个项目必须加入。

  陈曾熙马上说道:“当然没有问题,既然长实集团和九龙仓已经联合,我们恒隆愿意加盟,由长实主导合作。”

  他要的是赚钱,而不是声誉。当然如果长实竞争,恒隆也招架不住,毕竟大家还不是一个量级的。

  林志超思考一番后,说道:“不如长实、恒隆共同主导,占35%,九龙仓参股30%,将这幅地皮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开发销售。毕竟九龙仓很缺钱!”

  陈曾熙大喜,马上说道:“林生爽快人,那事情就这样说定,剩下的我们和小周生进行沟通,还是?”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嗯,和他谈具体。”

  陈曾熙笑着说道:“林生最近半年连续拿下九龙仓和和记黄埔,大展我们华资威风,令在下佩服你的魄力和实力。”

  这差不多是他难得的‘幽默’话语!

  林志超回应道:“时代变了而已,这些英资对香港一直警惕,这才是今天的果。就算我不去挑战,也会有更多的人去挑战英资。陈生你说呢?”

  陈曾熙点点头,说道:“我们华资通过以战养战,快速发展壮大,而英资发展缓慢。此消彼长,相信华资在香港,迟早要占绝对上风。”

  聊了一阵闲话后,陈曾熙才起身告辞。

  林志超在办公室里思考,今年开始地价、楼价涨幅都是在60%以上一年,局部地区更是一年翻倍,实在太过吓人。就连股市,都从二月份开始大幅上涨,原因是各大公司纷纷发布优秀的业绩,且发放丰厚的股息。

  已经是最后的疯狂!

  到了这个程度,林志超也不想卷入高价地之争,所以这次爽快的合作。与此同时,林志超认为要减少官地拍卖,下半年便不再从官地拍卖拿地。

  长实集团已经吞并和记黄埔、青州英泥这些老牌英资,拥有丰厚的土地储备;

  集团本身也有12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可建楼宇1000万平方尺左右,仅这部份地皮就够发展至80年代中期;

  长实集团信誉非常好,也引来很多持有地皮的公司合作(无地产开发经验),他们出地皮,长实集团仅需要拿出少量做地基的钱,便可以坐享一半的利润。

  三个保障,足以让长实集团在地产开发领域,一直领先诸多地产公司。

  更何况,林志超个人置业公司——维港投资,还拥有约200万平方尺的新界地皮和换地权益书;这些地皮若是修建楼面,也可以差不多是1500万平方尺。

  这等实力,差不多是前世新鸿基八十年代后期的土地储备情况(以计算可修建楼面计算,而非占地面积计算);而前世90年代末期的新鸿基,也只有5000万平方尺的楼面储备地皮。

  这些土地,还是在七十年代前储备的,而这些年林志超在商业地产项目投资过多,所以土地储备一直没有增加,甚至还减少了很多。

首节 上一节 481/6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百倍返还?龙国开局放生核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