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142节
“他总是能获得成功,”汤姆·汉克斯看着热烈中带着感动的观众,对剧组主创们说道。
小李子很兴奋:“我为参与这部伟大的电影而高兴……”
影片优秀的质量,简直超乎小李子的预期,他觉得凭借詹姆斯·瑞恩这个角色,就能拿到一两个奖项的提名。
小吉伯特听到两大主演的议论,回过头说道:“莱奥,你可要做好准备,估计影片上映后你要挨骂。”
小李子不以为意:“如果是因为影片烂而挨骂,我要找找自己的问题。但如果是因为角色原因而挨骂,这证明这部影片深入人心。”
首映礼结束了,影片接下来还会在戛纳电影节亮相。
为了同步,欧洲几大市场和北美那边都选在五月四号这一天上映,欧洲影迷不用等太长时间了。
结束媒体观众互动后,小吉伯特又接受了众人的祝贺。
哈维·韦恩斯坦和小吉伯特握手:“祝贺你,小吉伯特,拍出了一部足以称作经典的影片。”
“谢谢,哈维,感谢你能来参加首映礼。”不管怎么说,人家毕竟是捧场的,小吉伯特也不能扫人家面子。
哈维·韦恩斯坦靠近一些道:“知道吗?我觉得这部影片在奥斯卡上获奖希望很大,如果交给我来做公关工作,一定会奖项大丰收。”
“谢谢,”小吉伯特婉拒道:“影片的公关工作已经有人来做了,就不劳烦你了。”
“是吗?”哈维·韦恩斯坦有些可惜:“那就太遗憾了,看来明年奥斯卡,我们注定是对手了。”
“各凭本事吧!”
“各凭本事。”
哈维·韦恩斯坦走后,吕克·贝松也走过来,和小吉伯特说道:“恭喜你,影片超乎想象的精彩。”
小吉伯特说道:“最终怎么样,还要看市场上的表现。”
“你不希望奖项上也有表现?”吕克·贝松问道。
“当然希望,但我更希望市场能够接受这部影片,至少票房不要太少。”
吕克·贝松佩服的看着小吉伯特,竖起大拇指道:“你很厉害,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应该向你学习。”
“互相学习……”
等吕克·贝松走开,苏菲·玛索带着艾曼纽·贝阿走过来:“他和你说了什么?”
“说要向我学习,”小吉伯特不去管他,转头问苏菲·玛索:“过几天戛纳电影节,你有时间吗?陪我一起出席。”
“当然有时间,”苏菲·玛索明白这也是一个亮相的机会,她拉着艾曼纽·贝阿说道:“不如我们一起陪你去好了,还可以……”
“可以什么?”
“到时候你就知道,戛纳电影节见。”
艾曼纽·贝阿只来得及说两句恭喜的话,就被苏菲·玛索拉走了。
罗杰·艾伯特终于有空和小吉伯特说话:“我要恭喜你,小吉伯特,你正走在一个成为电影大师的路上。”
“谢谢你,罗杰,你一直很支持我的电影。”小吉伯特说道。
“不客气,小吉伯特,支持你的同时,也让我获得不少声望,在年轻影迷群体当中更受欢迎了。”
罗杰·艾伯特倒是不避讳,自己吹小吉伯特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为了名气上的收益。
小吉伯特笑了笑,又请罗杰·艾伯特帮忙:“颁奖季的时候,希望你能为我美言几句。”
“没问题,”罗杰·艾伯特当即答应:“只不过小吉伯特,第一次就拿到奖项可不容易。”
“不需要太多,只需要一个提名就足够,我觉得影片应该能获得一个最佳影片。”小吉伯特说道。
“肯定会的,如果学院不给你最佳导演,那最佳影片一定会给《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汤姆·汉克斯也能拿到一个影帝。”罗杰·艾伯特分析影片在奥斯卡上的前景。
演员冲击奥斯卡,除了作品之外,更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做公关。
当然,如果运气好,负责公关的是哈维·韦恩斯坦,那获得奥斯卡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
小吉伯特拒绝了和哈维·韦恩斯坦的合作,虽然好莱坞没好人,但小吉伯特不想和哈维·韦恩斯坦发生什么业务上的联系。
至于奥斯卡,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就那样。
《拯救大兵瑞恩》真正的目标,应该放在暑期档。
结束首映礼之后,除了小李子需要返回大船剧组外,其他剧组成员都留在法国,准备参加过几天的戛纳电影节。
参加首映礼的欧洲媒体们在结束后,第一时间就发了报道。
法国的《电影》杂志一向对好莱坞电影多有批评,但这次居然给了很中肯的评价,相当难得。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
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观众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血流成河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那感觉中还带有一种惶恐。
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费罗加报》则把重点放在小吉伯特身上:“当我们为影片喝彩的时候,不要忘记影片的导演是一个不到二十六岁的年轻人。
我们应该感叹,在这个年纪做出这个成绩的导演,除了他没有别人,这点值得我们法国电影人学习。”
《泰晤士报》则发表评论:“影片战争场面过度真实,探讨了拯救的意义,呼吁爱好和平。
影片所具有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沉淀。
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和自由与和平做出牺牲和贡献人们,并把这种精神继承下去。”
北美同行那边这次倒是落后于欧洲同行了,毕竟影片在欧洲首映的。
不过在辉煌热闹的首映礼背后,还有几许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第168章 在抗议中前行的首周
因为戛纳电影节开幕在五月八号,正好是西方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日子,所以剧组还需要在欧洲停留一周多的时间。
当然,这一周多剧组也没闲着,而是去欧洲各大城市宣传。巴黎,伦敦,罗马,马德里,柏林等城市都是剧组宣传需要走过的城市。
作为海外发行方,华纳影业安排了所有行程,甚至还安排剧组在结束欧洲行程之后,去岛国东京和大阪两站做一个宣传。
这是小吉伯特剧组首次走出北美,在海外做宣传,也证明他的电影逐渐具有国际影响力。
虽然戛纳电影节在五月八号,但是五月四号周五,影片就在北美和欧洲几大市场同步首映。
因为时差的关系,欧洲观众比北美观众早了几个小时看到了电影。
这几天铺天盖地的报道,加上小吉伯特在欧洲积累的声望,使得很多欧洲影迷都选择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路口的一家电影院,排满了排队观看电影的观众。
他们当然不是来看法国电影的,如此盛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好莱坞大片登陆法国院线了。
小吉伯特名头虽然不如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等人,但也相当受欧洲影迷的欢迎。
尤其是年轻的影迷,对同样年轻的小吉伯特更是喜爱。
艾德里安和克洛德自从《生死时速》之后,就成为小吉伯特在法国最初的影迷。
这几年随着小吉伯特越来越受到欢迎,他们组织了一批影迷,成为巴黎当地最早的小吉伯特影迷组织。
小吉伯特电影在法国上映,他们都会组织影迷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
克洛德明显没看过媒体报道,他兴奋的形容上次在电影院看《勇闯夺命岛》时候的情况:“我看了三遍伙计,梅森太酷了,我老了以后也要当那样一个超级酷的老头。”
法国人在形容一件事很酷的时候,通常会加上超级这个词。
克洛德也不例外,他绘声绘色的形容当时在电影院看到电影的场面,让那些没去电影院看的影迷有些后悔。
“《勇闯夺命岛》这部电影还会重映吗?克洛德。”有影迷问道。
“应该不会,如果你想看,我可以把录像带借给你,我买了录像带收藏。”克洛德说道。
艾德里安看克洛德很期待,期待这部电影能像《勇闯夺命岛》那样爽快精彩,就给他打了一个预防针:“克洛德,听说这部影片很严肃,你恐怕要失望了。”
“是吗?”克洛德将信将疑。
等走进电影院之后,克洛德就明白艾德里安的意思了,不过他没有失望。相反,他在影片结束后还很感动,红了眼眶。
本来还觉得有些丢脸的,但克洛德看大家都一样,瞬间平衡了许多。
北美这边,每年暑期档观看小吉伯特的最新作品,已经成为影迷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像假日一样,必须去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
今年刘易斯在非洲拍狮子,并没有返回北美,他是去更近的欧洲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没有萨拉蒂·默顿等影迷一起去,让他总觉得少了一些感觉。
不过在电影院内,看那些说着不同语言的欧洲影迷为影迷感动,为影片喝彩时,刘易斯瞬间找到了归属感。
看完电影后,刘易斯打了一个越洋电话给萨拉蒂·默顿:“萨拉蒂,你们去电影院看《拯救大兵瑞恩》没有?”
“还没有呢,正准备去看呢!”
“快去看,超级精彩,我保证你会在电影院感动落泪,至少三次。”刘易斯大声道。
早就有预料的萨拉蒂·默顿笑道:“好啊,看来我得带够纸巾了,到时候擦眼泪。”
接着,萨拉蒂·默顿又说道:“不过《拯救大兵瑞恩》可被抗议了,看来北美首映不太顺利。”
“又被抗议了?”刘易斯皱皱眉道:“这次又是谁?”
“黑人群体,”萨拉蒂·默顿看着《纽约时报》的报纸上,头版头条是《拯救大兵瑞恩》在欧洲首映礼取得空前的成功。
第二版,则是黑人群体抗议影片忽视了黑人在二战中所作出的贡献,因为影片中的角色没有一个黑人。
萨拉蒂·默顿看到这个报道,相当无语,黑人确实有在二战中参军的。但更多的是单独编成独立的连队或者独立的作战单位,不会和白人混编。
小吉伯特这也算重现历史,印象中好像没有黑人连队参与诺曼底登陆作战吧?萨拉蒂·默顿也不确定。
是的,小吉伯特又被抗议了,这次换成了黑人群体。
纽约某黑人运动领袖在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上义愤填膺的表示:“《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充满偏见的影片,这部影片完全忽视了黑人对二战胜利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
我号召所有的黑人影迷联合起来,抵制这部电影。”
这话一出,立即引起黑人群体的热烈反响,各地城市立马举行黑人游行示威的抗议活动,还在电影院门口抗议。
黑人要求影片正视黑人为二战所做出的贡献,向黑人道歉,同时给予黑人精神补偿。
这话说得,就差没说直接给钱了。不给钱,那就继续抗议,让公众对这部电影产生恶感。
这还没完,随后还有黑人历史学家接受采访,列举各种数据,证明黑人在二战中所做的贡献。
上一篇:系统提前四年,可诡异还是幼崽
下一篇:误把女总裁拉进家人群,我人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