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206节
“伙计,那是必须的。”巴彻·鲁兹兴奋的应答。
随后的画面中,一个戴着墨镜,穿着皮衣,酷酷的黑人说道:“什么是真实的?如果说你能感受到真实,那只不过大脑在欺骗你。
实际上,你感受到的只是一串电子信号,你的感官和你的人一样,被矩阵奴役着……”
这谜语人一般的台词,配合着快速的镜头混剪,简直要把巴彻·鲁兹和埃文斯给绕迷糊了。
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台词才够味道,够纯正,够像小吉伯特的风格。
预告片的最后,放上了影片的上映日期,1998年五月八日,暑期档的第一个周末,《黑客帝国》来袭。
众多观看超级碗影迷这才确定,今年夏天最值得期待的电影出现了。
这之后索尼哥伦比亚的《绝世天劫》和《哥斯拉》都在超级碗上放了预告片,看着好像场面很大的样子,但是巴彻·鲁兹对这两部影片不屑一顾。
“迈克尔·贝一直在模仿小吉伯特以往的风格,但总是学不成功。他或许能拍出《生死时速》和《勇闯夺命岛》,但绝对拍不出《灵异第六感》和《拯救大兵瑞恩》。”
埃文斯很认同:“《绝世天劫》居然和《黑客帝国》同期上映,我看迈克尔·贝要不了多久就会后悔。”
“听说他之前还放出狂言,要在暑期档击败小吉伯特?”
“哼,痴心妄想……”
两人都摇摇头,认为迈克尔·贝不可能击败小吉伯特这个暑期档疯子。
那些一线大导演面对小吉伯特都要退避三舍,迈克尔·贝凭什么?就凭他的大长脸吗?
至于还有一部《哥斯拉》,被巴彻·鲁兹和埃文斯忽略了,一个来自岛国的大怪兽,他们不太感兴趣。
虽然《绝世天劫》看着画面很吸引人,预告片放出来的品质似乎预示着这是一部还算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但它同期上映的对手可是小吉伯特,这不免让人怀疑迈克尔·贝是否能真如他所言,击败小吉伯特。
老实讲,《绝世天劫》的吸引力甚至还不如后面梦工厂的《天地大冲撞》,毕竟《天地大冲撞》里还有一个最近很火热的一线女星娜奥米·沃茨的参演。
不过光凭预告片,这些影片并不能分出胜负,还要看暑期档的具体表现。
超级碗过后,小吉伯特稍微休息两天,继续投入工作当中去。
为了营造那种矩阵世界的氛围,在矩阵世界的时候,整个画面呈现一种诡异的淡绿色画面。
但要说这个色彩的运用,恐怕是片头那开头降下的绿色代码了。
这个设计来自于场景设计师西蒙·怀特利,这串代码其实是西蒙·怀特利妻子的寿司食谱被一百八十度翻转,然后呈现出来的。
所以看片头的时候,实际上片头是在教观众如何去做寿司。
当然,如果影片主创们不讲,恐怕没有谁能够看得出来。
虽然小吉伯特很早就说过,《黑客帝国》这部影片主要是靠炫酷的动作场面和惊人的特效来吸引观众,但这不代表其他元素就不重要。
恰恰相反,能够让《黑客帝国》从一众经典的科幻电影当中杀出来的,就是因为其宗教隐喻和哲学思辨,还有赛博朋克文化的体现。
可以这么说,没了这些东西,《黑客帝国》就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动作片电影,远远称不上封神。
但是加上这些东西,那意义立马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飞船尼布甲尼撒号源于《圣经:但以理书》的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他曾经征服地中海东岸地区,还为妻子建造了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二世做过一个怪梦,找人解梦,可他又不记得梦见了什么,最后还是上帝恢复了他做梦的内容。
并且告诫他,强势的国家不会持久。
飞船的船名,就对应矩阵觉醒者的信念:矩阵不会强大太久,人类总有一天能够复兴。
而幸存者们抱团取暖,在地下建立了锡安根据地,这个名字同样来源于《圣经》,一般是指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老城南部的锡安山得名。
在鱿鱼教义里,锡安山是上帝的居所,也是上帝立大卫为王的地方。
一直以来,鱿鱼们都希望上帝带领他们重返锡安,重建家园。
而人类把最后的根据地命名为锡安,也期盼着他们的救世主从天而降,带领他们推翻人工智能的统治。
这还只是基督教部分的宗教隐喻,此外还有斯嘉剃光头饰演小沙弥那段,则是化用了《六祖坛经》里的小故事。
此外,这段戏还有点像中國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
这段戏可以理解为,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主观精神所派生的。
而主角等人通过软件快速学会各种技能,则对应了《清净道论》中,运用观想,来获得技能的方法。
矩阵世界中的种种幻想,则对应了佛教讲究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原理。
而墨菲斯在片场教导尼奥的时候,让他打破规则,看透虚拟,则对应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等原理。
不过这毕竟是一部商业片,关于这些内容,影片也只是稍作探讨。
如果深入的探讨,其结果必然是和前世《黑客帝国》后两部曲一样,影评人是狂欢了,但票房绝对不会很高。
太高深的电影,在暑期档一直行不通。
往往卖弄高智商都能大卖的电影,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有吸引观众的元素,而这个元素绝对不是烧脑。
烧脑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而不是影片得以受到欢迎的原因。
小吉伯特很好的把握了各种元素,把它们杂糅在一部电影里,并没有失衡。加上功夫元素和特效,构成了这部相当特殊的电影。
影片在三月初就完成了全部的制作,最终被定为R级片。
相比之下《绝世天劫》被定为PG—13级,两部影片还没有开打,似乎就要在分级上分出了胜负。
众所周知,分级的优势能很大程度上抵消掉两部影片之间的差距。
迈克尔·贝信心满满,似乎看到了自己在夏天击败小吉伯特,被媒体吹捧的时刻。虽然他是凭借分级优势战胜小吉伯特的,有点胜之不武。
但是能战胜小吉伯特是迈克尔·贝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能胜利就好。
小吉伯特则不会去在意分级上的劣势,R级片拍得好,未见得会比PG-13级的影片票房差。
《绝世天劫》是最近很流行的末世电影,但老实说,如果是《变形金刚》,小吉伯特绝对会躲开。
但面对《绝世天劫》,小吉伯特觉得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于是两部影片就这样谁也不撤,谁也不改,相约一起在五月八号上映。
紧随其后的,就是《哥斯拉》。
但是让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岛国高管失望的是,北美本地对这头来自岛国的大怪兽缺乏兴趣,讨论的热度始终没有《绝世天劫》和《黑客帝国》高。
虽然《哥斯拉》的导演是罗兰·艾默里奇,拍过《独立日》的那个。
但也因为罗兰·艾默里奇拍过《独立日》,这次又拍的是《哥斯拉》,所以关注度才不高。
《独立日》票房是高,但拍完这个之后,观众对罗兰·艾默里奇的那种感觉总是好不起来。
按理来说,一个拍出全球九亿美元票房电影的导演,早该受到电影公司的追捧此案时。但罗兰·艾默里奇不一样,这就很让人奇怪。
可能是有人觉得《独立日》票房高,但是口碑烂,认为罗兰·艾默里奇不会有后续了。
但是索尼哥伦比亚不一样,它正好缺导演,岛国母公司又一直想拍《哥斯拉》,于是罗兰·艾默里奇投入了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旗下。
只不过,面对同公司的《绝世天劫》,还有小吉伯特的《黑客帝国》,这个外来怪兽在北美的命运,已经成了一个未知数。
第233章 世界之王
一支优秀的预告片,能相当吸引人。
在超级碗上放出预告片的《黑客帝国》,毫无疑问吸引了全美观众的目光,尤其是小吉伯特的影迷。
一年的苦苦等待,又到了每年夏天走进电影院看小吉伯特电影的时候。
似乎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惯例,一个约定,是小吉伯特与影迷的约定。
后期制作工作全部结束之后,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黑客帝国》开始展开宣发。
首先就是放出各个角色的海报图,这些海报图经过精心的设计,必须体现酷到掉渣的感觉。
除了酷到掉渣,海报其实更多的是体现赛博朋克文化,做了一次集中的展示。
赛博朋克,是控制论与朋克的合成词。字面意思,就是对高度机械文明的反思。
该背景大多描绘在未来,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
之后,它从文学向电影,桌游等媒介延伸,催生了赛博朋克文化。同时,它还演变为一种视觉美学风格,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中。
赛博朋克文化脱胎于在1960到1970年代兴起的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发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0年,科幻作家布鲁斯·博斯克创造了这个词,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说《神经漫游者》将赛博朋克这个词发扬光大,并开启了一种科幻文学类别。
赛博朋克的情节经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
这个就很符合《黑客帝国》的设定,黑客,人工智能,大型企业都有了。机器人帝国可以说是大型企业,而黑客则是反抗机器人帝国的前员工。
其实《黑客帝国》并不是一部纯正的赛博朋克文化电影,但有这个元素。
而早在赛博朋克文化萌芽的年代,就诞生了一部在世界科幻电影史上都能留下一笔的赛博朋克文化电影大作。
那就是雷德利·斯科特执导,1982上映的《银翼杀手》。
那是属于赛博朋克文化刚萌芽的年代,雷德利·斯科特就告诉人们,赛博朋克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只可惜,影片票房不佳,导致没有了后续,这么多年没有了续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经典是经典,但没有赚钱,电影公司就不可能持续投入。
纯正的赛博朋克文化电影,其实很难被电影市场所接受,所以《黑客帝国》在这方面和宗教隐喻以及哲学思辨一样,点到为止。
不过这不妨碍《黑客帝国》拿这个元素做一些宣传,好吸引一大批赛博朋克文化爱好者。
在三月上旬的一个周末,华纳和迪士尼联合苹果,香蕉,脸书,微软等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硅谷举办了一次赛博朋克文化展览会。
在展览会上,《黑客帝国》放出了第二支预告片。
第二支预告片,着重体现出赛博朋克的概念,在这样的展览会上放出,吸引了相当多的赛博朋克文化爱好者们。
其实小吉伯特还知道另外一个赛博朋克文化的故事,想当初他化身夜之城主角V,顶着无数BUG,以我烈火化残躯,单挑荒坂塔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正好,那个游戏的另外一个主角银手,如今正在当着救世主尼奥。
这游戏虽然不太完美,但却让小吉伯特首次认识到了赛博朋克的世界,并且从此痴迷不已。
如果有可能,小吉伯特还真想拍一部关于V的故事。
只是纯正的赛博朋克文化的电影,票房一向都不怎么好,这是需要担心的点。
上一篇:系统提前四年,可诡异还是幼崽
下一篇:误把女总裁拉进家人群,我人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