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143节

  他把事情经过一说,几人憋不住笑,张亮这回算出名了,全乡大人小孩都认识他。

  没准大人还会拿这事吓唬小孩,再哭当心被猪妖抓走!

  妇女么,听见弓子有些不好意思,张婶扭头依然憋不住笑。

  她高兴,两个老头哈哈乐,那能行吗?

  小豆包坐那摇晃小身子连带晃荡脑袋念叨:“哼!还逗小孩!”

  声音不小,等把大人视线吸引过来,小手指着布口袋:“我家有驴驴肉了,我大锅又赚两千多。”

  这也不能怪她记仇,她诚心买驴,几个老不休还诚心逗,现在几个大人不笑了她都不满意。

  坐那晃悠晃悠就是念叨:“几个老头逗小孩,我家啥都有!我不买了!”

  眼睛就看前方,偶尔用余光偷瞄,他们越不开心,她晃的越来劲,小模样还挺气人。

  刚才怀疑她爹,现在这肉不是驴肉也是,我家就是有驴肉了,你们别想骗我买东西。

  几个大人见她这个样子好气又好笑,小孩,你没法跟她吵架,人家还能堵住你的嘴。

  他们只能斜楞她,人家不在乎,坐那就是摇。

  吴昊坐在车上都忍不住斜楞她,还没法管,妹妹不受委屈肯定不能这样。

  换成高丽娟必然动手打两下,吴卫国就这一个小棉袄,他舍不得打。

  没法管就岔开话题:“村部要放电影,听说是林场组织给工人看的。”

  “现在?”于占峰埋怨:“大冬天咋看啊?”

  “冬天咋滴?”张婶来精神了:“快让于老七套车!”

  推下韩财子:“你也套车。”

  她说完急忙回家准备多穿点衣服领闺女看电影。

  韩财子也没拒绝,一瘸一拐往家走。

  看电影太稀奇了,这些年只看过一次,还是去年林场放的。

  十里二十里路赶车就去,冬天可以笼火堆,人挤人看电影。

  一个屯子人能跑空了,年纪大的嫌冷不去,其他人走着都会去看。

  小豆包见人都走了,扭头问:“大锅,电影是啥?”

  去年她家没去看,她也不记得这事,现在好奇心很重。

  吴昊敷衍她:“跟电视里面的人一样,放映机好几千呢,你别惦记了。”

  “好几千?”小豆包一惊,急忙摇头:“那不能买!”

  吴卫国赶车往家走,吴昊抱着貂,狗已经跑回家了,小豆包歪头看笼子里的大鹅问:“爸,爸,老家贼呢?”

  她又馋家巧了,吴卫国终于体会到儿子的苦恼,他也忽悠:“它是大鸟,比小鸟好吃。”

  “骗小孩!”小豆包一下坐直身体瞪大眼睛看她爹,屯子里有大鹅,她认识。

  吴卫国没招了,头也不回的说:“哪天让你大哥抓。”

  “那行吧。”小豆包原谅他了,盯着大鹅不停看。

  吴昊就无所谓了,顺路抓家巧而已,马车进院开始卸车,吴卫国拎一筐小鱼进屋。

  明天要给老闺女炸鱼,又把大鹅拿屋里放血,高丽娟看见爷俩都没受伤才放下心,说了句:“做好饭了。”

  小豆包听了低下头,脸色发苦,妈妈做饭不好吃,她还不敢说,这也是想她爹的原因之一。

  “那也杀鹅,明天炸鱼包驴肉饺子。”吴卫国想讨好老闺女,他也不嫌累,给大鹅放完血就要烧水。

  高丽娟把桌子放炕上,把饭菜端进屋敲敲碗:“吃饭!”

  吴卫国听了只能放弃烧水,进屋从兜里掏出钱往炕上一拍:“出去就赚两千块!”

  他想显摆一下自己厉害,高丽娟拿起钱敷衍一句:“嗯呐你厉害!”

  被夸一句就满意,他如今不挑太多,不挨欺负就行。

  而高丽娟犯愁了,家里现钱有四千多块,不知道该往哪里藏了。

  第一次为钱太多犯难,上炕从被垛里掏出铁盒子,用钥匙打开小锁。

  将里面零钱拿出来,把十块的都放里,这盒子已经装不下了,只能又拿出来一些钱。

  将盒子锁好,她下地进里屋打开柜子,把盒子藏在最底下上完锁还是有点不放心。

  回到正屋跟刚进来的儿子说:“再买点砖头盖房子吧,钱不能总放家里。”

  “大棚里要下肥,要多盖猪圈多养猪,打几口井就要一千来块。”吴昊计算时见老妈不高兴,改口说道:“剩下钱够盖房子就盖。”

  “哎!”高丽娟乐呵了,都是正事,但是盖房子娶媳妇最重要,她怕包地赔了。

  劝说道:“先包两晌地试试,真赚钱了再多扣大棚。”

  “嗯。”吴昊点头,现在的地咋说呢,好好伺候地,赶上年头好,秋天收成不错。

  那,去掉上交的,剩下的够吃就不错了。

  至于吃啥,大饼子大碴粥窝窝头,如今勤劳真能致富,他们这里挨着林场。

  只要家里有人去干活,一年能攒下一些钱,光指望那点地,一个月也吃不起一顿肉。

  大棚肯定少扣,要先总结下经验,地必须全包,雇挖掘机一次全清理出来。

  毕竟挖掘机不是想雇就随便雇的,他不想让妈妈为这事操心,宁愿少盖猪圈也要先把房子盖起来。

  这辈子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剩下的就是让家人开心,花钱能买来快乐,那就花钱好了。

  犟种答应盖房子,高丽娟脸上都是笑容,家里有多少钱都不如盖五间大瓦房有用。

  她虽然不出远门,但是跟屯子里妇女唠嗑也有了解,全乡还没有一户人家盖五间大瓦房呢。

  等房子盖起来,家里还有马牛羊猪,她在屯子里仰脖走路都没人敢说啥。

  小豆包低头吃饭,她偷瞄,妈妈高兴,她不高兴,同样是肉,没有爸爸做的好吃。

  吃半饱就不吃了,下地踩板凳拿零食吃,又惦记吃鱼,上外屋地蹲下就是瞅。

  也许是看着不过瘾,又不能吃冻鱼,她进屋拿起小板凳来到外面把板凳放在大缸边上。

  踩着板凳掀起大缸上面盖着的布,露出来的正是帘子上面摆放的粘豆包。

  这是昨天高丽娟新蒸出来的一锅豆包,别看她年纪小,她能分清哪个能吃。

  没蒸过的豆包表面发白,她拿黄色的。

  东北粘豆包分黄、白两种,黄的是大黄米包的,有的人家还喜欢往里掺苞米面,反正都是黄的。

  白的粘豆包,则是糯米做的。

  如今的馅呢,都是红豆馅,分红小豆和红大豆。

  东北人爱吃豆包,这东西抗饿,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包一些。

  包出几百个豆包就往外面一放,等冻住了再装进缸里,有些人家会蒸出来几锅摆在外面。

  想吃的时候,放锅里热一下就行。

  这孩子馋了,也没吃饱,她拿一个豆包进外屋地蹲在灶坑边,用烧火棍把碳火扒拉出来。

  然后到柴火堆里从苞米杆上扯下来个苞米叶,回到灶坑边把苞米叶放碳火旁边,将豆包放上去。

  结果屁大功夫,那苞米叶先着火了,吴昊出来看见了,拿起豆包帮她烤。

  等烤软一层,她就接过来啃一层,吴昊都看愣住了,这孩子最近应该不是第一次烤豆包吃了。

  下嘴很熟练。

  而且对得起吃货的名号,那小乳牙啃豆包居然一点不费劲。

  晚上睡觉时,他能听见这孩子做梦都在念叨鱼鱼,不吃嘴里是真的惦记。

  早上吃的剩菜,爷俩去院子里劈柴闸草,高丽娟喂家畜,小豆包没出去玩,就领傻狍子在院子里转圈。

  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三个大人都在干活,没人给她包饺子炸鱼鱼。

第171章 山驴子

  吴卫国心疼闺女,下午一点多就进屋开始处理鱼,高丽娟也进屋烧水准备给大鹅拔毛。

  老吴不干活了,吴昊去前院把二先生找来换马掌,人家不光会劁猪,修马蹄子也拿手。

  “这马挺壮,可惜不是干农活的料。”二先生看着黑风说道:“皮毛锃亮,你可没轻喂。”

  “天天喂苞米面,有时候起夜还给它加草料,能拉车就行,没指望它干别的。”

  这些时日,吴昊对黑风可没少用心,马无夜草不肥,黑风出体力的时候多。

  他也真舍得花钱喂。

  二先生有些好奇的问:“你从哪儿买的?花多少钱?”

  吴昊实话实说:“一颗草胆换的。”

  “那不合适啊!”二先生皱眉道:“这马虽然拉车有劲,但绝对不值一颗草胆钱。”

  “找给我二百多块钱差价。”吴昊没说实话,也没必要告诉他人参的事。

  “这还差不多。”二先生点点头,说着拿起绳子将黑风右后腿绑在仓房柱子上。

  吴昊没说这马老实不用绑,还是小心点好,万一踢到人就遭了,黑风可是一脚把那开口野猪给踢废了。

  二先生伸手抓住黑风前蹄,黑风只是抖了一下并没有蹦跳,他稍稍用力便将前蹄给抬了起来。

  他咂咂嘴:“这马是真老实,我都怀疑它会不会尥蹶子。”

  吴昊笑道:“你站后面踢它篮子一脚,我保证你上房。”

  “我又不虎!”二先生翻翻白眼,从挎包里找出来修马掌的平口铲刀,打磨马蹄用的矬子、还有钉钉子的小锤以及马蹄铁。

  先抬起来黑风的左前蹄,将之前老旧的马蹄铁拔掉,用平口铲刀,小心翼翼地一点点修整马蹄。

  吴昊在旁边帮忙把着马蹄,钉马掌是个技术活,这种活他一点不想干,更不想学。

  以后建农场养牛羊,会有很多人干活,他负责赚钱掏钱就行。

首节 上一节 143/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