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270节

  大司机知道老爷子遇到这小子就爱唠家常,他说正事:“卡车随时开走,暖气片数量太多,需要些时间。”

  吴昊想了想说:“四轮子和暖气片,明年三四月份运来吧,车我就直接开走了,还要之前那辆就行。”

  拉来的菜换这些东西绰绰有余,老司机爷俩对他够意思,他不想再占便宜。

  大司机也不算合不合适,直接对上尉吩咐道:“拉来的菜倒另一辆车上,把之前那辆卡车准备好。”

  上尉领命出去,爷三继续聊天。

  第二天早上吴昊先送老司机坐车离开才开车过界河,空车回来检查的很快。

  完事以后让张排长安排个兵帮忙开一辆车,一起到镇子小楼里把卡车税钱交了。

  回到乡里以后找一辆顺路的车,给司机两盒烟,让他帮忙把兵送回去。

  如今的人非常尊重士兵,哪怕不顺路都会送,司机百般推脱这两盒烟,拒绝不了才开车拉着兵离开。

  吴昊又去乡里单位借个司机,先去买土豆麦麸子和米糠,装满两车才一起开回家。

  养什么都需要本钱,不光盖仓房花钱,家里这些动物每天也要消耗很多粮食。

  如果动物再多点,光靠打猎很难养的起,农民还是要靠土地出钱。

  两辆卡车进屯子,吴昊看见很多村民三五成群好像在商量什么。

  看见他还会笑着点头,从这些人眼里,能感觉到议论的事和他有关。

  通过这么人的笑容能看出不是什么急事,他也没下车问,拐弯往家开。

  新房子的院子里,傻狍子拉着小马车狂奔,它在追前方的梅花鹿。

  小豆包坐在马车上打个哈气就躺下了,大棚里活不少,但是没多少她能干的。

  这会快吃午饭了,她就让牛四帮忙套马车,坐上面玩一会,刚转两圈就有点困了。

  傻狍子“汪汪”叫,跑的还挺快,拐弯也挺急,院子里有食槽,下面是用木头方子垫起来的。

  小马车右毂辘正好压在上面,“嗖”就翻了,不止马车翻,车轱辘撞在木头上突然停顿,傻狍子脚下一打滑趴地上了。

  小豆包在车上躺着呢,直接就被扔出去了,飞起来也就三十公分高。

  飞出去半米,院子太大,有些雪堆还没清理,她斜着砸在雪堆侧面。

  腿朝上,飞出去的太突然,双手支地的时候,头也磕地上了。

  可能是害怕,也磕疼了,她坐起来一呲牙“咦咦咦咦”的哭,眼泪就下来了。

  农村孩子皮,她也皮,没嚎啕大哭,刚才是有点蒙圈,这会缓过来,没哭上三十秒就停止。

  声停了,眼泪还吧嗒吧嗒掉呢,用小手擦下眼泪,她慢慢往左扭头,然后往右瞪傻狍子。

  就算她心里生气,跟动物也没法说话发脾气呀。

  傻狍子刚站起来,看见她飞出去也知道自己惹祸了,侧身站着低下头。

  撩起眼皮偷瞄一眼又急忙看地面,反复四次见小丫头还抹眼泪呢。

  它眼珠一转趴下了,侧躺,也不管车辕压在身上,慢慢踢腾四条腿,有气无力的“汪汪”叫。

  家养的心眼就是多,它也装作受伤了。

  吴昊开车进院就看见妹妹坐在雪地上,又看到傻狍子在那趴着就猜到应该是翻车了。

  下车走过去,见到小丫头脸上和眼睫毛上都有眼泪,撅着小嘴就瞪傻狍子后背。

  傻狍子也挺奸,脑袋朝向另一边。

第281章 入股

  吴昊憋不住笑,觉得问题不大,问一句:“咋地了?”

  小豆包昂起头看向大哥喊道:“翻车喽~摔哭喽~”

  声音很粗,还拉长音,哭了也没不好意思说。

  这表现应该是没啥大事,吴昊蹲下看着妹妹额头上有些红的地方问:“还有哪疼?”

  小豆包昂头又发出刚才的声音,还带点哭腔:“好像脑袋鼓大包喽~”

  喊完擦擦眼泪,这会才是真疼了。

  吴昊把她拉起来说:“走两步看看还哪疼。”

  小豆包转两个小圈,甩甩胳膊腿,抹下眼泪低头说:“就脑瓜门疼。”

  这会又不咋哭了,知道摸一下更疼,脑袋上有雪都不擦。

  吴昊给她拍拍身上的雪说:“没啥事回屋吧。”

  农村孩子抗造,划冰车总摔跟头,今天哭了,明天好了还会去玩。

  见妹妹走路啥的都没问题,他转身去叫人卸车,这时傻狍子才站起来。

  见到小丫头进屋了,它仿佛松口气,屁颠屁颠又拉着小车到处跑。

  吴昊找人卸完车,把司机送回乡里又给买两盒烟才开车回家。

  高丽娟知道儿子要去北面换车的事,家里没饥荒还有钱,不想多管这些事,见他忙完进屋了,问道:“那个赵瑞咋办?”

  吴卫国走进屋接话:“都跟你说了他不能咋滴,吃饭吧。”

  一个教授,他家确实惹不起,但是呢,赵瑞拿他家也没招,最多就是骂骂小犊子。

  他也不担心这个,农村人,被骂两句能咋滴?

  “他没啥能耐,你不用担心。”吴昊摆摆手,安慰妈妈两句才进屋和徐教授他们一起吃饭。

  见到饭桌上的二先生和大张啰欲言又止,人家不说他也没问。

  连续三天都在大棚里干活,第四天上午九点多正在喂动物,看见南面路上开过来两辆212吉普车。

  知道这应该是京城来人了,出西大门等着,两辆车停在他前面,下来好几个人。

  双方一介绍,和他猜的一样,县里二领导许军,镇里二领导,乡里郭建军。

  剩下的三位是京城来的,农业大学王教授带着学生,还有一位三十多岁,京台男记者。

  吴昊请他们进屋,给准备好水和饮料,又去大棚里把父母和徐教授找回来。

  三个领导来家里,必须得到重视,全家人都得陪着人家唠嗑。

  通过闲谈,吴昊猜到这些人都得到通知了,来到这里说话都挺客气,没一个找茬的。

  就联接下来的记者提问都很有意思,男记者主动提出是不是以卖十块钱的菜为目的来带动更多人扣大棚。

  人家都连说带回答了,吴昊也省心,顺杆往上爬,夸自己还不会吗?

  他的问题都是好方向的,接下来关于扣大棚的一切问题都由徐教授回答。

  最后只有三个领导皱眉,郭建军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这难度不小啊!”

  h省北面冷,扣大棚成本有些高,越往南成本越低,关键是,就怕扣大棚的人多,乡里拿不出那么多钱给农民贷款。

  “这就要靠上面了。”吴昊也没别的招,他可解决不了这个事。

  闲聊的时候饭菜已经上桌,领导和记者看着八样菜都很惊讶,却什么都没说。

  乐呵呵吃完饭,下午去大棚里参观,男记者还不停做记录。

  吴昊跟着他说了不少事,晚上回家吃饭时又提出一个意见,让更多农业大学的人来实践。

  至少要保证扣大棚的乡,都有几个人去现场指导,要尽量避免一些损失。

  最后特意讲了关于有些叫兽的事,重点说明一下,别让这些玩嘴的人来。

  王教授和徐教授非常赞成,他俩都瞧不起那些叫兽的做派,让领导和记者代为通知学校派人来。

  京城太远,北面这三个省应该让学生和老师多进行一些实践,学校里的大棚太小了,这里扣的大棚多,能容下更多人。

  吴昊不是要免费劳动力,他说出会按工资给钱,干半个月给二十块钱,还管吃和住。

  这次领导和男记者看他的目光不一样了,人家完全是为了普及大棚掏钱。

  能做出这事,卖十块钱的菜,好像还挺应该,必须让上面的领导知道这事。

  男记者看向吴昊,眼里充满赞赏,意味深长的说:“我回去肯定会提这件事的。”

  提的不光是给学生开工资,还有赵瑞找茬的事,重点提这个叫兽的态度,包括记录的东西是否符合实际。

  具体会跟谁提,会有多少人知道,那就不好说了。

  等晚上吃完饭,吴昊领他们洗澡,这些人都对于蒸桑拿和睡觉的环境赞不绝口。

  就算心里有些难以接受这么享受,但是不能说出不满的话。

  因为他们不敢!

  如果赵瑞是接到和他们一样的通知来的,他也不敢哔哔赖赖,心里有啥委屈都得憋着。

  如今的领导都忙,早上起来在大棚里溜达一天,第二天早上就领记者走了。

  只有王教授和男学生留下来,这两位也是实干派,在大棚里蹲下抠土的人物。

  有教授来了,屯子里的人还不算太在意,县领导和京城的人来了,这回屯子里的人,议论次数就多了。

  有不少人经常去村部聚集,过了两天,大喇叭里传出喊话:“各家当家的来村部一趟。”

  吴昊知道村民都议论啥了,他和老吴最后去的,到小卖店门口见人到齐了,还都看着他,便笑道:“有啥事就说吧。”

  于占峰做为队长率先开口:“咱们一个屯子住这么多年,我也不跟你客气了,实话实说。”

  “扣大棚不算后续投入都要三千多块钱,屯子里能带出款的人家不多。”

  “我们商量入股屯部,由屯部贷款,最后一起分钱。”

  于占峰说道这里苦笑道:“屯子里有五百多亩地,需要贷款将近二百万,这数字吓人啊!把屯子卖了也贷不出来这么多。”

  “嗯。”吴昊点头,不是谁家都可以扣大棚的,有些人不敢扣怕赔钱。

  有些人敢扣却贷不出来款,家里最少要有两千多,再用所有家底贷一千多,这是最低标准了。

  而且这只是一亩地的钱,想扣十亩地大棚,基本就是妄想了。

  看向众人说道:“你们啥意思一起说出来。”

  二先生和吴卫国最熟,看向老吴说道:“我就想跟你家混,用地和人入股,给我一成干钱就行。”

首节 上一节 270/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