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第317节

  他的背包不需要检查,告诉大胡子武器都放坦克里了。

  上船快划到对岸了,才回头骂道:“老子这几天走山路累了,大热天不愿意理你,这逼跟我装滴!小兔崽子你等我下次来的!”

  他实话实话,进山抬棒槌真的不轻松,现在可能不是大胡子对手。

  好汉不吃眼前亏,等以后再收拾他。

  “哎呀卧槽!你敢骂我!”大胡子气一蹦跶,声调都变了,低头转圈捡起土坷垃就往南扔。

  “回家多喝点奶,没吃饭呢?”吴昊和士兵到对岸,回头嘲讽几句,把大胡子气的不停蹦跶才抬着船进林子。

  来到边营前面看见卡车后厢装满了东西,二百个水泵管很占地方。

  这些管子还不够,以后发现缺多少他会在商店里买,围着卡车转一圈,看见借的小船也绑好了。

  这回没嘲讽张排长,不能一起惹俩,太嘚瑟有可能被群殴,开车先去把船还了。

  因为借的时间长,哪怕三家不要钱,也在原来价格上多给十块。

  他赚钱容易,耽误人家靠打鱼为生的干活了就得给补偿,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开车回到乡里又买两头野猪。

  现在进山打猎的人不少,随着树叶越来越密集,大家都在三十里以内活动,收获同样不小。

  眼看要秋收了,很多野猪都往外围来。

  还有往他家送的,会多给猎人五分钱,这样一来家里工人的伙食也有了保障。

  买完野猪去乡里小楼借两个电工,回到家喊于老七领人卸车,顺便帮电工把水泵线都接上。

  专业的事还是要用专业的人来干,漏电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今家里的事太多,没时间打猎,每天都开车出去买东西。

  等摘最后一批山货的时候,把人参交给关子龙,先不谈价格,等卖完再说。

  至于会不会被忽悠,那就要看关子龙的人品了,往最差了估算也比卖给本地商店赚的多。

  拿到钱才能分给海大富,就算赚十万也会分两三万,这方面他是不会忽悠人的。

  九月末下了两场雨夹雪,大棚全部竣工,就连塑料布都盖好了,西边草场的路正在做最后处理,还有几天就完事。

  多给工人拿十块钱路费,这也算是好几天工资,不能让工人回去讲究老吴家。

  这一个多月时间,他家走的人多,来的人也不少,黑省学生和老师有限。

  指导盖大棚还不难,挨个村指导种菜,人手就缺一些,上面的意思是,让他们乡的人都来这学习。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空手来,会买一两块钱东西,这也不算少了,随礼才随一块钱。

  在屯子里没亲戚的住他家,每个大棚里都有个小炕也能住人,还管吃管住。

  黑省传下来消息希望每个乡统一时间种菜好统一收购,毕竟现在运输还有些麻烦,需要调动很多人力物力。

  吴昊不用上面管,先种了二百亩地大棚,剩下的陆续种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冬天都有菜卖。

  不这么干也不行,屯子里没那么多人干活,根本做不到一起把菜都卖了。

  十月一这天,所有工人都走了,包括修路的和挖掘机,也代表着工程全部竣工。

  吴昊吃完饭出门召唤过来在院子里玩耍的四只貂。

  其中两只像小狗崽似的很淘也很粘人,从这点就能看出来,如果家里始终有肉吃,它们应该不会逃跑了。

  给四只貂喂点蜂蜜,刚要去大棚里喂鸟,看见南面山路过来一辆牛车。

  现在来学习种菜的人不多,大部分都在准备秋收,有心急的把菜都种完了。

  他在院子里等一会,牛车来到门口直接进院,下来的正是邓小五。

  这小子乐呵呵喊了一声:“叔爷。”

  吴昊也笑了,辈份高就是让人开心,走过去问道:“你家扣几亩地,咋才来呢。”

  邓小五笑着回答:“今年先扣一亩地试试。”

  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你也知道我六叔和大哥的性格……”

  “知道了。”吴昊摆摆手不用他多说,邓六子不好意思叫老叔,邓大六也一样要脸。

  不会和他们计较这些,看向车上唯一的土篮子,里面有两条烟,两瓶酒,两盒麦乳精,还有两袋白糖。

  八十年代初期,白糖也是送礼的好东西。

  他猜测这些应该是邓大六花钱买的,人家都送一两块钱的礼,邓大六送这么多就是还人情。

  对于不要脸的人来说,人情是个什么玩意?

  对于要脸的人来说,只要欠的人情大一些,那好像就还不清了。

  吴昊虽然不怎么在意,但对老邓家的态度很满意,有些事他也不能免俗,暗叹:“做人真特么难!”

  叫牛四帮忙卸车把牛牵仓房去,招呼邓小五先进屋暖和暖和。

  吴卫国刚下地要去大棚,看见邓小五进来笑着点头,他对这小子印象不错。

  瞅眼土篮子里的东西埋怨道:“来就来呗,拿这么多干啥?”

  他并没有因为家里有钱就飘了,知道这些东西值十多块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干十天都赚不来。

  有人埋怨了,高丽娟没法再开口,只能笑着招呼来人坐下。

  邓小五属于能屈能伸,挺圆滑的性子,把土篮子放炕上笑着喊:“太爷太奶。”

  高丽娟答应一声下地给找饮料和烟。

  天气冷了,小豆包靠在妈妈背后,翘着二郎腿抠小脚丫,还偷偷闻一下。

  最近家里总来人都习惯了,也没往后看看是谁,正要放下抠脚丫的手。

  背后突然一空,她躺在炕上看见人了,坐起来又仔细打量,没认出来是谁。

  邓小五叫过人家姑奶,这次开口容易多了,笑着喊了一声。

  小豆包下意识往炕里挪了一下,低头眼珠一转,怕小孩不怕大人。

  抬起头疑惑道:“你谁呀?”

  邓小五一皱眉,反应过来小孩记性不好,拍下大腿提醒道:“您老人家记性真差,您不记得我前年在老房子门口给你磕头了?”

  “还买不少东西呢。”

  小孩长一年忘一年,但是有些事只要提起来,她仍然记得,也一拍大腿站起来喊道:“哎呀!想起来了!”

  这回就有点像老太太了,背起手拉拢肩膀,低头走两步才说:“姑奶记性不好也没忘记你啊!”

  “这一年多,发现就你这个大孙最孝顺,剩下那些小崽子。”

  说到这还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

  她这出就是跟屯子里老太太学的。

  也不管邓小五尴尬,背着手走到土篮子边用小脚丫踢两下,伸出小手指着里面的东西问:“都是给姑奶买的么?”

  邓小五虽然尴尬,但还是乐呵呵回答:“对对!都是孝敬姑奶的。”

  “嘿!”这把她高兴的,学老太太走两步才笑着夸赞道:“还得是我大孙惦记她姑奶啊!”

  吴卫国刚要开口,高丽娟放下汽水瞪眼闺女训道:“行了!你少整那出,自己多大不知道吗?别一口一个大孙的!”

  “不让叫拉倒呗。”她还摇晃下小脑瓜气下人,伸出双手有点吃力的拿起土篮子。

  走到墙角坐下往出翻东西,家里不缺这些,但是别人给买的就是不一样。

  其实她被说一句就明白不应该干啥,但是呢,也到气人的年纪了。

  吴卫国挠挠头有些犯愁,小犊子气了他二十年,这往后还有接班的。

  他是不会承认,自己小时候还不如人俩呢。

  吴昊不会放纵妹妹不管,现在妈妈说了,他就不开口了,小丫头因为辈份的事憋屈挺长时间。

  今天高兴了才这样,人家心里明白了就行,再说又该不开心了。

  跟邓小五聊会天才一起去大棚。

  晚上吃完饭,邓小五坚决要睡在大棚里,因为这姑奶总笑呵呵的看过来。

  他怕姑奶又开口问大外孙一些事,尴尬又不好回答,只能躲着点。

  在大棚里呆两天就走了,因为徐教授领学生去教南边屯子种菜。

  吴昊开车送他们,回来种完一批菜开始秋收,用四轮车种地的时候很省力。

  就算没有收割机,今年秋收也容易,之前用四轮子拉犁翻土豆,后面跟人捡就行。

  剩下这十多晌地苞米,全屯子一起动手,几天连苞米杆都拉回家了。

  今年放树多不缺柴火,给每家都分一些,等明年赚钱了家家通暖气再谈取暖费的问题。

  秋收完没过几天下了一场大雪,领人清理塑料布草帘子上的积雪。

  干完活又开始刮大风,看起来一两天不会停,开车先去乡里把公粮钱交了。

  回来经过一个路口看见两个年轻人赶牛车卖野猪,停车观察一下发现野猪身上有很多贯穿伤口。

  下去一打听确定心里猜测,果然是用绝户窖抓的,用苞米勾引的野猪。

  这么舍得,还是因为乡南边野猪数量有点多,临近秋收到现在,抓的猪太多,肉都有点不好卖了。

  毕竟不是谁家都能顿顿买肉吃。

  这俩人准备给单位和饭店送去。

  牛车上有五头野猪,其中两头腹腔里有很大臭味,吴昊买下三头,告诉他俩剩下的肉很难卖出去。

  他如今不靠打猎赚钱,看出来两个年轻人属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主。

  用东北话来讲就是二五子,忍不住提醒道:“用绝户窖抓野猪不能在底下放尖刺,野猪受伤的叫声比杀猪都吓人。”

  “其它野猪被吓跑几次,再爱吃也不会来了。”

  两个年轻人苦笑点头,解释着秋天看人家抓猪眼馋,听说过绝户窖就跟着弄。

  刚才遇到个老猎人,也是这么提醒的。

  人家明白了,吴昊也不再多说,给完钱开车回家,晚上还是刮风,只好领人看着大棚上的塑料布。

首节 上一节 317/3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