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红旗招展的岁月

红旗招展的岁月 第42节

  胖主任来参加竣工仪式,水渠离水库最后还有这么一米多的距离,这是留给领导表现的。

  胖主任从下车开始就一直在鼓掌,为了庆祝这一时刻,三个村子也是把压箱底的玩意儿都拿出来了,敲锣打鼓的,就是穷了一些,村民穿的不大好,好在公社拿来了红色横幅挂上,增加了一些喜气。

  “好好好,这才几个月啊,满打满算不足半年啊,一座可以供应三个村子的农业用水的水库就建起来,这种精神是要发扬的。”

  公社领导凑到胖主任身边问道:“领导,还有最后一点距离,是不是现在就挖开啊。”

  胖主任一挥手,大喊一声:“开挖。”

  二十多个精装的汉子,拿起铁锹就开始挖水渠,最后还剩一点的时候,那位问话的公社主任拿了一个绑着红绸子的铁锹递给胖主任。

  “主任,最后这点距离,你来剪个彩吧。”

  胖主任欣然答应:“好,最后这点我来。”

  胖主任虽然平时坐办公室,但是这体力还是没问题的,在几个公社主任的陪同下,嘁哩喀喳挖开最后一段水渠。

  “咔嚓。”照相机的快门被按了下去。

  “咚嗒。”一根二踢脚窜上了天。

第83章 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胖主任和公社领导都看向常贵他们三个村支书,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放鞭炮要不你就多放点儿,要不就别放,这一个算什么意思。

  常贵让他们看的都有点发毛了,于是江华站出来说道:“这是给闸门那儿的人一个信号,可以开闸放水了。”

  没过一会儿功夫,有人喊道:“水来了。”

  周围人都轰动了,一股脑的跑到水渠边上去看热闹,一条水龙从远处奔涌而来。

  哗啦啦的流水声,比什么音乐都要悦耳,不一会儿功夫,水流从水渠中落到水库里,看着水库里开始有积水了,人们开始欢呼起来。

  锣鼓又被重新敲出欢快的声音,人们一边看着水库里的水在慢慢增多,一边喜悦的交头接耳。

  胖主任这时看向江华:“小同志,我记得你,我跟常贵说过,等水库竣工,让你在竣工仪式上加入组织,现在正好啊。”

  常贵立刻应声道:“是咧,早就准备好了。”

  立刻村组织到成员展开一面组织旗帜,江华站到旗帜面前,跟着常贵一字一句的诵读着宣言。

  等最后一个字话音落下,周围人都鼓起了掌。

  胖主任带着几个公社干部还有三个村支书以及江华溯游而上,看到每隔百米就有一个深坑问道:“为什么要挖这么多深坑啊。”

  江华说道:“无定河水泥沙含量还是挺高的,这些深坑都是用来沉淀泥沙的。”

  胖主任点点头“很好,考虑的很周全。”

  胖主任也不嫌累,一直走到水闸,把整个引水工程视察了一遍,这才高兴的回了石川村。

  常贵自然是招待一顿好的,现如今的石川村可不是两年前可比的,村里养了得有五百多只鸡,光卖鸡蛋给供销社,每个月都有一笔不小的进项。

  所以这次常贵一狠心杀了五只鸡来招待领导,吃的他们是满嘴流油。

  等胖主任和公社干部走后,江华说道:“常支书,你这次怕是要弄巧成拙了。”

  “咋咧?”

  “公社干部看咱们村有钱了,怕是要时不时的打秋风啊。”

  常贵很有自信的说道:“不怕,来个一两趟无所谓,但是哪个球囊的敢总来,我臊的他不敢见先人。”

  小水库两天时间蓄满了水,关闭闸门之后,一直没看见水位有明显的下降,这样看来这个水库是相当成功的。

  胖主任又开了表彰大会,江华、常贵、白老五、周玉海都带着大红花,胖主任站在中间,咔嚓又是一张合影。

  没多久,胖主任拿铁锹挖土还有表彰大会的照片就被刊登到报纸上,自然也就在他上级领导面前露脸了,还得说人家技高一筹啊。

  今年的第一场雪下的比较大,寒冷的天气冻的全村人都是瑟瑟发抖,但是没有一个人不高兴。

  瑞雪兆丰年,下这么大的雪,那么明年肯定没有虫灾,再加上今年刚修好的水库,那绝对是个好年景。

  今年的石川村很热闹,因为大家手里有些余钱了,卖鸡蛋赚了不少,再加上统购粮也有不少钱,老少爷们可以扯块布给老婆孩子做身新衣服。

  知识青年每人也能分到一些,虽然不多,但是大家都挺知足的,又凑了些钱准备年货,采买还是江华自告奋勇承担的,大家也知道江华的好意,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架不住江华的热情。

  大块的五花肉,这可是从黑市买的,还有鱼、羊肉,另外有糖果、糕点,还帮他们一人买了一块布。

  女青年拿到布可是高兴疯了,到这小两年了,穿的还是家里带过来到衣服,现在有了布就可以做身新衣服。

  男的倒是哭笑不得,给我布我也不会做衣服,倒是能用来当抹布用,可是浪费材料了。

  “一帮死脑壳,你们不会做,他们女的还不会做啊,讨好一下,央求一下,让人家帮你做身衣服又怎么了!”

  赵大勇、钱志明眼睛一亮,立刻就朝着女宿舍走去,到了才发现郑桐已经先下手为强了。

  郑桐低声矮气的哀求:“蒋碧云,你行行好,帮我做身衣服呗,以后半年内有什么粗活、重活,你只管招呼。”

  赵大勇连忙附和:“对对对,你们女的只要帮我做衣服,明年半年以内,随便招呼。”

  女生们对视一眼,蒋碧云说道:“帮忙倒是可以,但是得排一排顺序,先帮谁后帮谁。”

  郑桐立刻说道:“我先提议的,我的诚意最足,先帮我做。”

  “呸。”

  蒋碧云啐了郑桐一口,没好气的说道:“忘恩负义,忘了是谁买的布了,我们女的商量好了,自己的衣服都先不做,先帮江华做一身。”

  赵大勇立刻落井下石:“不错,江华是首功,绝对应该第一个做,完了你们三个女的的,然后是我的,至于郑桐这个忘恩负义的最后做。”

  王虹说道:“还有小宁伟,宁伟在你前边。”

  曹阳点点“可以啊,我在赵大勇后边。”

  男生在年前的日子把所有的活计都包了,伺候女生吃喝,只要她们做衣服就行。

  女生也是豁出去了,终于在年前把所有的衣服缝好了,每人一身笔挺的中山装。

  这人靠衣服马靠鞍,穿上新衣服之后,一下子就精神多了,郑桐不止精神了,还神经了,因为他的衣服是最后做好的,真是盼的望眼欲穿啊。

  石川村这个新年绝对过的惬意,家家户户都是粉刷一新,孩子们身上也有一身新衣服,那些平时下苦力的人,家境就好一些,包括大人都能穿一身新。

  而且从二十四向后,总有村民提溜这篮子来知识青年的窑洞,这个送点花馍,那个送点麻叶子,常贵也送来了不少油炸糕,后来连白老五和周玉海都送了一些点心过来。

  这是投桃报李吧,这次带着他们出头露脸了,总要有所表示。

  除夕夜里,知识青年们共同举杯祝明年的生活会更好,这时外边响起了鞭炮声,不禁让他们想到去年除夕夜的万籁俱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这笑容,他们坚信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第84章 剪枝、赶集

  过完新年,冰雪还未消融,一封信打破了知识青年的平静,宁强来的信,给江华的,江华看罢之后,把宁伟叫到跟前。

  江华看着幼稚脸庞略显粗糙的宁伟说道:“你哥来信了,说你们学校复课,让你回去读书。”

  宁伟有些不满的说道:“我不想读书,我也读不进去。”

  江华拿着宁强的信说道:“我一直奇怪,你说你哥哥因为身体原因承受不了重活,没办法下农村,但也不至于让你这么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下农村啊。”

  江华笑着继续说道:“今儿看了你哥哥的信,我才知道原因,你哥说你这人好斗,容易急眼,在京城的时候闲人多,容易生是非,把你送农村来就是要磨磨你的性子,现在学校也上课了,让你回去学习也是磨性子的好方法,而且还长学问。”

  宁伟咯咯的笑起来:“华哥,我哥说的太轻了,我不止好斗,我看见血之后还兴奋了。”

  江华用信在宁伟头上轻轻的敲了一下说道:“你个没心没肺的玩意,你当这是好事儿了,再发展的严重一点儿,你这就是精神病了。”

  宁伟不笑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神经病或者精神病的认知就是疯子,宁伟不敢想象自己变成疯子得是个什么样子,想想就毛骨悚然。

  “哥,那我咋办,我还小啊,怎么就能疯了!”

  江华摩挲了一下宁伟的脑袋,对于宁伟的误解,他没有解释,他的认知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而且心里有一怕那也是好事,没有敬畏的人是危险的。

  “控制,想要控制你这危险的心啊,就要多读书,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涵养有助于你能控制你嗜血到本能。”

  宁伟似懂非懂,江华也是笑笑说道:“我现在和你说这些,你肯定不懂,反正你就记住吧,多读书肯定是件好事。”

  宁伟最终还是走了,江华把他送到县城,送上了汽车,这年代虽然有些乱,但是宁伟也不是一般的孩子,对于他平安回京城,江华还是有信心的。

  又少一个人,知识青年还剩下八个,原本的团宠宁伟离开了,几个女生好些天不大高兴,到底相处一年多了,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江华没有过多伤感,他心中的计划要是能实行好了,那么今年他也会回去的,早晚还是能见到的。

  春暖花开之时,苹果树开始抽发枝条,江华记得前世果农还想是要剪枝的,虽然江华不太清楚怎么剪,但是大体的原理还得知道的,就是把那些柔弱无用的小枝剪去,让其他枝条得到充分的肥力。

  没有专门的大剪子,江华有库尔克军刀,这玩意不比大剪子差劲。

  郑桐老远的看着江华拿着军刀在苹果树那边挥舞着军刀,就是看不明白他在干嘛?

  等到近前之后,郑桐就看见江华手起刀落,一根根枝条被斩落。

  郑桐一把抱住江华,着急的说道:“哥,不能瞎弄,虽然是你买的苹果树苗,但是现在是属于集体的,可不能随便搞破坏啊。”

  江华无奈的说道:“撒开,剪枝了,我这是科学种田。”

  “没听说过,从来树木都是讲究茂盛,你这把枝条都砍了,哪里科学了?”

  江华不动作了,郑桐这才慢慢放开,着急的就要去整理地上被砍掉到树枝。

  他一边整理一边说:“赶紧弄干净,被别人看到可不得了,虽然是你买的,大家明面上不会说什么,私底下可不会有好话的。”

  江华拉起郑桐说道:“来,给你讲解一下,否则还真以为我是搞破坏了。”

  江华拉着树上到细枝说道:“你看看,这种瘦弱的枝条,即使结果子了,这么细的枝条能输送多少养分给果子,所以这果子长不大,也不会好吃的,把这种枝条剪掉,这样养分就会被输送到这种粗壮的枝条上,那里结的果子得到充分的养分,接触果子会又大又甜的。”

  郑桐点点头说道:“有道理啊,但你也不能这么弄,会被误会的。”

  “我就剪一半,另一半不动,做个对比。这事儿回头我会跟常贵说的。”

  郑桐这才放下心来,看着江华剪枝,郑桐从挎包里拿出笔记本,把刚刚江华的话记下来,他现在就是个记录员,苹果毕竟是第一次种,所以有任何问题郑桐都会记录下来,算是经验。

  眼看着天气渐渐热起来,苹果也开了花了,可以确实今年应该就可以挂果了,这对于石川村当外人是一种鼓舞。

  村里的水库今年是派上大用场了,石川村开年之后大家豁出去了,不惜力气的开了二百亩荒地,虽然赶不上种冬小麦,但是土豆还是来得及的。

  知识青年们现在干农活已经驾轻就熟了,跟地道的老农虽有差距,但也不远矣,原来村里人对知识青年还有一些不满,认为他们是来抢自己口粮的,现在没人这么想了,这大概是仓禀足而知礼仪吧。

  江华临近五月份,天气已经比较热了,江华再一次来到米油县城,他想到图书馆找点农业方面的书籍。

  可是图书馆却是铁将军把门,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休息日,图书馆怎么会关门了?

  算了,江华不能白来一趟,正好今天赶集,于是江华来到米油的集市,农民可以在这里售卖一些农副产品,江华也看看能不能买点有用的东西。

  江华随着人流往前,左右看看,也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时一个知识青年模样的人蹲在路边,引起了江华的注意,一般赶大集蹲路边的都是西北人打扮,而这位看着像是知识分子。

首节 上一节 42/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