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华娱:从怪兽电影开始 第147节

  九亿姐尴尬的摇头。

  剧本围读在大电影厂时代是每部电影开拍前的必需环节,但电影厂没落后,貌似就没什么剧组再严格执行了。

  目前还保留这个习惯的,好像只有张一谋。

  对了,韩国那边好像也喜欢这么干,据说韩剧开拍之前都会进行剧本围读。

  张辰自己其实也没有进行过剧本围读,他去哪进行,以前也就是个网大导演罢了。

  剧本围读,其实就是所有演职人员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串剧情,模拟拍摄,同时将自己对角色的认识与别人拉通。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让大家从宏观视角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每个演员都会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幕后人员则对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干有了明确的认识。

  这样能接避免许多麻烦,许多问题在剧本围读的时候就能被发现,并针对性的找到解决办法。

  剧本围读好了,剧组的各个部门就知道接下来的每个场景该怎么干,这样能极大的减少扯皮,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就是省钱,好莱坞可是一切朝钱看的。

  如果剧本围读后你还做不到,那对不起,要不是能力不够,要不是态度有问题,请你滚蛋。

  国内来的几人都感觉挺新鲜的,也算是学到了,这算是他们来好莱坞剧组的第一个收获。

  国内根本没有这样的环境。

  宁昊挺兴奋的,来好莱坞果然没有白来,一来就有收获。

  皮特是这部戏的制片人,有关拍摄的一切早已经规划完毕。

  《伊甸湖》前前后后一共1200多个镜头,比《鲨滩》要多了将近三分之一。

  拍摄时间35天,这么算下来的话,每天最少要拍摄34个有效镜头。

  注意,这里说的35天是35个工作日,不管是演员还是幕后人员,人家周末都是要休息的,而且每天只工作八小时。

  这样的话每天34个有效镜头,即便进行过剧本围读,时间其实也很紧张。

  所以好莱坞这边基本都是多机位拍摄。

  多机位拍摄很好理解,一个场景,架设两到三部摄影机同时拍摄。

  这样当然快了。

  比如一个男女主聊天的镜头,正常拍摄肯定不可能一镜到底的。

  如果在国内的话,就是先来一个对两人的中景,然后男主来个镜头,女主再来个镜头。

  这样的话,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起码要表演三遍。

  当然费时费力。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内大多数时候都习惯于单机位拍摄。

  说白了,只有一台摄像机。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穷。

  现阶段,国内便宜的摄影师一天的工资大概一两千块钱,但摄像机就贵了,一天的租金都要三四千,顶两个摄影师了。

  演员的片酬也便宜。

  典型的人工便宜机器贵。

  所以一般的剧组都是单机拍摄。

  但在好莱坞不一样,这边是机器便宜人工贵。

  摄像机的租金没多少钱,但人工贵啊,幕后人员那么多工种,加起来可不是小数字,很贵的。

  所以他们习惯多机位拍摄,多机位拍摄一遍就能过,节约时间。

  节约时间就是节约成本,每提前一天杀青都能省下不少钱,每天剧组人员的交通费,住宿费,吃喝拉撒加上保险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所以好莱坞的摄影师们对多机位拍摄都很熟悉。

  这是人家的绝活,因为天生就是这种环境,从小接触。

  宁昊和宋晓飞对这些摄影师挺佩服的,他俩都是专业的,太明白多机位拍摄的难度了。

  两到三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布光,布景,美术,表演这些都要协调好,这难度就不小。

  加上镜头不是静止的,可能还要运动,那就更难了。

  如果一次过当然能省不少时间,但如果出问题,反而更影响效率。

  镜头这玩意,为什么能单独设一个系来学习,因为深究起来真的非常复杂。

第155章 魔改后的《伊甸湖》讲什么

  剧本围读进行了三天,不仅把各自的工作都梳理清楚了,彼此间的关系也熟了。

  毕竟,每天聚在一起,不停的讨论,不停的沟通,很难不熟悉。

  通过梳理,张辰版本的《伊甸湖》剧情是这样的:

  珍妮是一名体育老师,是的,张辰将珍妮的身份从幼儿园老师改成了体育老师,这个改动是为了增加后面的合理性。

  珍妮和男朋友约瑟夫来到一个叫伊甸湖的美丽小镇,约瑟夫准备在这里向珍妮求婚。

  却在小镇上碰到一群熊孩子。

  熊孩子差点造成交通事故,约瑟夫找他们的家长理论,却发现这些家长也是熊家长,教育孩子完全依靠暴力手段。

  二人决定离开这个粗鲁的小镇,前往伊甸湖过二人世界。

  谁知道在伊甸湖再次与这些熊孩子不期而遇。

  熊孩子因为之前的事情对他们展开报复,数次戏弄他们,并且大放厥词。

  史蒂夫觉得对方是孩子,不想过分计较。

  没想到对方变本加厉,不但继续挑衅,还偷走了他们的车。

  争执中史蒂夫杀死了对方的狗,两人驾车逃走,被熊孩子们围堵,最终车子损坏。

  珍妮逃脱,史蒂夫却被抓住,折磨。

  珍妮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引走熊孩子,将史蒂夫救出,却没想到最终自己也被抓住了。

  到这里,珍妮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弱势的女性角色。

  但不要紧,欲扬先抑嘛。

  熊孩子们为了给自己的狗子报仇,当着珍妮的面虐杀了她的男友,本来温馨浪漫的求婚之旅变成了她与男友的最后一次旅行。

  往事一幕幕回现,往事有多甜蜜,现实就有多残酷。

  至此,珍妮彻底黑化。

  没错,张辰没有按照原本的剧情拍摄。

  原版的《伊甸湖》太压抑了,电影看完就没有不骂的。

  很多人在看完之后,气的一晚上睡不着觉。

  人们觉得这对小情侣太惨了,一直被欺负。

  许多人都在等待珍妮大杀四方的那一刻,但一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有出现。

  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像是吃了苍蝇。

  珍妮发现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救星居然是那帮熊孩子的家长,然后她也被勒死了。

  很多人对这个结局都无法接受。

  这也是欧洲恐怖片和北美恐怖片的区别所在,欧洲那边更追寻那种绝望感,他们不考虑续集的问题,只是觉得绝望感才能拔高电影的逼格。

  原版的《黑暗侵袭》《伊甸湖》都是英国片,结局无一例外的是绝望。

  莎拉逃出去是一场梦,珍妮以为自己逃出生天,却是闯进了熊孩子的巢穴。

  确实高级~

  但也确实是有病~

  人们平时的生活就已经够压抑的了,看个电影还要添堵,这不是找虐吗?

  所以张辰没有这么拍,他需要票房,需要口碑,需要人们二刷。

  所以她搞了反转。

  其实这一套人家好莱坞早就总结出来了。

  美国恐怖片很多都是一帮小年轻神经病似的跑到某个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然后被当做猎物一样捕杀。

  这些片也普遍都会安排主角反杀。

  这是规律。

  张辰也准备遵循这个规律。

  能被总结出来的,那肯定是经过票房检验的。

  至于经典,他不需要经典,他只需要票房。

  他给愤怒的观众找了一个宣泄口,这个宣泄口就是珍妮的黑化。

  史蒂夫死后,珍妮决定替他报仇,彻底化身女战士。

  这是故事关键的转折点,必须仪式化。

  珍妮亲手为自己戴上那枚沾血的戒指,同样的设计其实很多,比如兰博为自己系上头带那一幕,还有约翰·维克砸开地板……

  《黑暗侵袭》里其实也有类似的设计,莎拉从血池里冒头的那一幕,眼神的变化。

  弱势角色突然转变,然后开始大杀四方。

  这种桥段最能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也是这种电影的最大看点。

  珍妮开始反击,她在树林里,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一个一个的杀死那些熊孩子。

  躲在树后,用木刺插入熊孩子的脖子~

  从树上跳下,用手里的石头砸碎熊孩子的脑袋~

首节 上一节 147/2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日本当文豪

下一篇:震惊!我竟觉醒了空间异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