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167节

  不过在之后,姜大夫的儿子,六十多岁的小姜大夫,把一箱子医书送给了夏天。

  好些都是手写线订的,是姜维和大夫生前留下的。

  “我儿子虽然也学医,但学的是西医。家里这些东西,他恐怕是用不上了。老爷子生前就想把这些东西给你,现在就都交给你吧……”

  夏天抱着一箱子中医古籍回了家,坐了好半天都没动。

  今年下半年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难以接受了。

  

  短短三个月,有三位长辈去世,参加了三次葬礼,简直是接二连三。

  看看那一箱子还没来得及打开的医书,再看一眼那副《化龙》。

  他忽然有了想法,他要写一本关于明末名医的故事。

  他提笔写下了三个字……

  五万字,夏天写了四天。

  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慢的。

  他写东西,几乎一蹴而就,像是这样反复推敲琢磨,调整构架,优化对白,是比较少的。

  一直到第四天上午,夏天才算是完稿。

  夏天到隔壁跟米兰说了一声:“中午要去见人,就不回来吃了。晚上我带东西回来……”

  中午米兰自己对付了一口,然后去夏天屋子里收拾需要洗的衣服。

  看到书桌上完成的稿子。

  她之前一直不敢打扰夏天创作的,最多在一边小心的看两眼,不敢出声的。

  现在终于可以看一看了。

  她还没见过夏天的稿子涂改的这么多的呢!

  首先入眼的就是小说的名字——《大明劫》。

  《大明劫》,五万字。

  书的主角是一个叫做吴又可的医生,明末著名的“传染病学家”,正确的认识到了传染病,著有《瘟疫论》一书。

  当然了,看小说的米兰是不知道的。

  普通人对古代名医的了解,大概也就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这少数几个了。

  故事开篇是崇祯十五年,本是太医院御医的吴又可,不耐蝇营狗苟而甘为一游方郎中……

  然后以他视角经历了一系列民间的明末乱象,期间描述了他用药下方和寻常医生不同。

  而到了最后,吴又可和投笔从戎的明末名将孙传庭,一起治疗军中瘟疫,察觉了瘟疫是一种“邪气”引发,而不是寻常伤寒,最后一起联手对抗闯王部队的故事……

  米兰看了一会儿,有点明白了,这小说看上去是在写这个吴大夫发现瘟疫源头,治病救人的故事,实际是讲的大明朝的沉疴顽疾。

  上有皇帝猜忌,逼迫出兵,中有军队缺乏训练、疫病弥漫、军械陈腐,下有土地兼并、豪绅一毛不拔;即使是名将的孙传庭也难以为继……

  在小说中后段,孙传庭问吴又可:“先生觉得,大明朝真的病入膏肓了吗?”

  吴又可说:“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我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小说里有几个短剧情,让米兰看了有些揪心。

  孙传庭发现粮仓里其实都是沙土,然后愤怒之下一剑刺死了管粮仓的官员,但一抬头却在二楼看到了那粮官的孩子在向下看。

  再就是,吴大夫发现了疫病源头,进行隔离治疗。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小哥虽然病好了,但央求吴大夫让他装病,他不想上战场,想回家看娘亲。

  因为对方确实年幼,吴大夫动了恻隐之心,就瞒下了。

  谁知道最后孙传庭为了大军开拨不会有后顾之忧,直接壮士断腕一把火烧了病患营。

  整篇文章都透露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悲哀,一股谁都有错,但谁又都没有错的,身不由己的悲哀。

  小说最后,夏天写了一首《临江仙》。

  浊水倾波三万里,愀然独坐孤峰。龙潜狮睡候飙风。无情皆竖子,有泪亦英雄。

  长剑倚天星斗烂,古今过眼成空。乾坤俯仰任穷通。半轮沧海上,一苇大江东。

  另外,因为感慨,在文外,夏天还写了一点作者感想,是关于王朝末期综合征的……

  总之,这小说看得米兰有些难受。感谢大家~

第145章 第一届春晚

  这两年,米兰其实一直都在帮着夏天处理各种包裹、信件。

  比如读者来信、编辑来信等等。

  读者来信米兰几乎都会看,每天平均得有五六封——这阅读量!

  据她说,基本两三天就能在信封中发现小额现金和粮票啥的。

  这算是读者的打赏吧~怕夏天饿死!

  “而且,平均每五封信中就有一位女读者的信件,每三个女读者的来信,就有一个表示崇拜,要跟惊鸿客老师成为笔友的~”

  米兰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兴奋,也不知道她兴奋个什么劲儿。

  “还有女读者会邮寄照片呢!你要不要看一看?”

  “不看,不看,你处理吧!”夏天连连摆手,就跟唐僧看到了人参果一样。

  米兰的“日常工作”也包括邮寄夏天的一些稿子,毕竟他一个月要邮出去的稿子得有五六份,比如一直连载还没结束的《昆仑》《传奇之王》《蓝猫淘气三千问》这些,还有些零星的中短篇。

  这次,米兰也整理了这篇《大明劫》,然后问夏天:“这次要投给谁?”

  夏天也没多想:“还是《十月》吧,做生不如做熟~”

  下午米兰就投过去了。

  第三天编辑就来了,那老客气了,一开口都是敬语。

  “惊鸿客老师,我又来到叨扰了!实在是您写的《大明劫》太好了!我们看了之后都觉得发人深省!下下个月就会刊登……”

  “对了,您那首《临江仙》写的是真好,没想到您还会写诗词!”

  夏天一愣:《临江仙》?那玩意也邮过去了?!

  还没完呢!

  编辑继续道:“还有您写的那篇讨论王朝兴衰的研究论文,王朝末期综合征,这个名字起的好啊……”

  那个也邮了?!

  回来后夏天问米兰,“你怎么把那后边的也邮过去了?”

  “啊?我看挺好的,就邮了。怎么了?《十月》不让刊登吗?”

  夏天:那也不是正文啊?那作者说放正文里,读者不得骂吗?

  更严重的,《十月》他们还真要刊登……

  不是,给伱你就发啊,你不觉得不太对劲吗?

  《十月》编辑:没不对劲啊,编辑部的老师们都觉得你写的太好了,必须发出去让大家看看,一起讨论讨论!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非常有研究性啊惊鸿客老师!

  你们研究吧,可别带上我!

  夏天现在还有事做,而且是很重要的事,也是很感兴趣的事。

  ……

  这件事还要从两天前说起。

  夏天写完《大明劫》之后就出门了,当时是夏妈说歌舞团的副团王姨找夏天有事。

  等到了歌舞团,见到了王姨,夏天才知道找自己什么事——当时都懵了?嗯?我?!

  王姨亲自带着夏天去找了央台一位导演,黄义鹤。

  小眼睛、个不高,竟然是东北奉天人!

  “诶呀呀,王团来了,快里边请!这位就是夏天了吧?之前只在报纸上看到过你,真人更是一表人才啊!”

  人家黄导虽然体格子不像东北人,但是说话很像,开朗外向,话多爱开玩笑。

  没等夏天问,人家自己就开始说了:“是这么回事,就在不久前,台里让我组织一场春节的庆祝晚会。虽然之前也有过,但这次打算弄点不一样的……”

  黄义鹤导演去了歌舞团,是想让王副团帮介绍一下有没有适合的男歌手,能在晚会上唱两首。

  但是介绍完了黄导发现问题了,第一是年纪都偏大,最年轻的都三十好几了。而且而且都是唱美声的!

  美声倒是没什么不好,但是这次他策划晚会,想要有点新意,风格上想要轻松一些。

  就问:“王团,不知道团里还有没有年轻一些的男歌手,风格上活泼一些,能唱一些……轻松的歌曲?”

  现在还没有通俗歌曲这个说法,更没有流行歌曲这个词,黄导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说“轻松的歌曲”。

  春节开晚会,别整那些太正式的、激昂的……大过年的,让大家伙轻松欢乐一下吧。

  “没有。”王团第一反应就是没有。

  毕竟现在歌舞团这种官方地方,确实没有太开放呢。就连程琳都很低调,没有再唱。

  不过很快她就想起了一个人,“等等,我想起来一个人,你绝对满意!”

  “谁啊?”

  “夏天!”

  “夏天……就是那位报纸上的,惊鸿客老师?”

  “对,对对对,就是他!”王姨都要笑出声了。

  于是,就有了这次会面。

  说起来,黄义鹤导演也是临危受命,又要符合现在的风气,又要搞创新,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夏天也是有点兴奋了——我要参加第一届春晚啊?!

  于是聊的开心,就多说了几句,比如说舞台风格、节目形式啥的。

  黄义鹤一听,一下子就来了兴致——他也想起来了,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可是搞出过劳动服装展的!

首节 上一节 167/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岛豪门,降服双娇四绝十美人

下一篇:歌土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才几句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