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女神?我只想让她们爆奖励!

女神?我只想让她们爆奖励! 第174节

  不过,并不是一盒子的茶叶,而是十片茶叶。

  没错,只有十片茶叶。

  姜宁问:“慕老,这是什么茶叶?”

  他倒是惊讶,这一个盒子茶叶,居然包装这么好,看着就很名贵的感觉。

  慕公凌哈哈笑道:“以前老前辈送的茶叶,武夷山大红袍呢,从母树上摘的,一直没喝,现在拿出来特地招呼你!”

  姜宁不喝茶,也不懂茶,所以也自然不懂武夷山母树大红袍的份量。

  这是真正的天价茶叶!

  大红袍母树在05年就以20.8万的天价拍了20克,仅仅二十克而已。

  而现在只会更贵,可以说都是天上的人才能喝到的茶。

  毕竟现在大红袍母树已经不让摘了,由专人保护着,所以这种茶叶也只会越来越贵。

  姜宁自然不懂这些,不过他倒是听说过,大红袍好像挺贵的?

  “这茶叶很贵吗?”

  姜宁问道。

  “区区茶叶罢了,不足挂齿!”

  慕公凌哈哈大笑,又对奶奶催促道:“老太婆,还不赶紧泡茶?”

  奶奶瞪了他一眼。

  不过她挺心惊的,毕竟这十片母树大红袍,是当初慕公凌的老前辈送的,是千里难买的茶叶,慕公凌一直宝贝着,说等到时候他感觉要死了,就拿出来泡茶喝了,也不枉这辈子走一遭人间了。

  但老头既然要求了,奶奶便拿出了一整套茶具,开始泡茶。

  姜宁发现,奶奶泡茶也不是像他直接倒开水就冲,而是很有讲究。

  只见她坐在那里,放好所有茶具,但茶具也不是乱放,摆放位置同样很有讲究。

  比如说其中有三个瓷器茶杯,摆放成“品”字。

  奶奶说,这是茶前七礼中的“有品。”

  而茶前七礼,分别是避锋、藏拙、隐智、宽容、有品、留白和显善,都在奶奶手下一一展示。

  姜宁第一次发现,泡茶原来也有这么多讲究。

  奶奶说,华夏有数千年的茶文化,讲究可多了,这也只是其中一种。

  她的动作很优雅,不紧不慢,不急不缓,突出了一个静,看着就像是老去的大家闺秀。

  不对,人家就是大家闺秀老去了而已。

  姜宁似乎明白了什么叫岁月从不败美人。

  奶奶虽然七八十岁了,看面部轮廓和气质,年轻时肯定不差,而现在韶华不再,但气质却依旧流淌在这举手投足之间。

  茶前七礼之后,又是温器、三指出汤、洁具、备茶、凤凰三点头等等。

  总之,每一步都非常讲究,这就是茶文化。

  姜宁还注意到,比如奶奶倒茶的时候,茶杯都要绕过别的茶具,不会从某个茶具上面跨越过去。

  这么讲究?

  姜宁心想。

  慕公凌这时催促道:“能不能快点?”

  “你个老家伙懂什么?”

  奶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亏你还是搞书法的,搞了这么多年,心都没静下来?”

  慕公凌欲言又止,心想这不是有客人吗?要是平时,等个一个小时,他都没问题。

  奶奶回头对姜宁笑道:“小姜,茶很快就好了!”

  “奶奶,我不急!”

  姜宁还是很尊重对方的,这茶文化让他有点大开眼界的意思,虽然慢是慢了点。

  毕竟要是他泡茶,连老干妈的瓶子都能用,哪有这么复杂的流程?

  半个小时后,茶终于是泡好了。

  姜宁是客人,奶奶倒的第一杯茶,就是姜宁的,随后就是慕公凌,她作为泡茶人,是最后一杯。

  此时空气之中,弥漫浓郁的茶香。

  姜宁还是第一次闻到这么浓郁且好闻的茶香,甚至有种感觉,这是人间极品。

  “贵的东西,确实有贵的道理啊!”

  姜宁心想,他却是不知道,这茶叶,母树大红袍,现在千金买马,得那些大人物也就是天上的人才能喝到。

  毕竟,一年也就产个几两,而且为了保护母树,以后产量只会越来越少,哪怕摘下来,估计也很难流入市场了。

  “小姜,这茶叶感觉怎么样?”

  慕公凌连忙问道。

  “我不懂茶,但感觉很好喝!”

  “哈哈,无妨无妨!”

  慕公凌哈哈大笑。

  喝完茶后。

  慕公凌又让他一起进书房写写字。

  姜宁喝了人家的好茶,一时间也不好拒绝,就跟着进去了。

  慕公凌的书房很大,有个三十多平,墙上挂了很多幅字,大部分都是慕公凌写的,也有一部分是别人写的,其中有一幅字,写的是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书法笔力很强劲,锋芒惊人而大气,看着气度不凡,感觉应该是一个性格很冲很直也胸怀大气的人。

  姜宁指了指说:“慕老,这幅字是谁写的?”

  “这个啊,我老前辈写的,刚才的茶叶就是他当年送的,不过他本人已经驾鹤了!”

  慕公凌哈哈大笑,道:“他洒脱了一辈子,走的时候叫唤了家人和老朋友一起在家里吃饭,我们一起吃饱饭后,他交代了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句‘我要走了,’说完就走了,我们这些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难免羡慕,他走的太洒脱了!”

  “这是寿终正寝,无灾无病,大福之人啊!”

  姜宁听说,有一种大福之人,他们可以寿终正寝,年老的时候,可以不用忍受病痛折磨,也许只是往椅子上一坐,就离开了,晚年无灾无病。

  《水浒传》中,鲁智深半夜听到钱塘江上潮信响,转身看到潮头,忽然大彻大悟,沐浴更衣后,就直接坐化圆寂了,这是古人死亡的最高境界。

  “确实啊!”

  慕公凌感慨。

  这时,慕公凌又搓了搓手,道:“小姜啊,能不能写一幅字啊?”

  “你想要什么字?”

  “嗯……就来一首曹操的《龟虽寿》吧!方不方便?”

  “也行!”

  “小姜,我这就准备笔墨纸砚!”

  于是,慕公凌在桌面上摊开一张宣纸,接着开始磨墨。

  这宣纸不小,长一米,宽八十厘米。

  姜宁站在桌子前,正要下笔,又忽然看向慕公凌问道:“这纸这么大,就写一首诗?”

  慕公凌连忙问:“小姜你有什么看法?”

  慕公凌还以为姜宁要多写点什么。

  却听姜宁说:“这毛笔太小了,拿根大点毛笔来!”

  “好!”

  慕公凌没有想那么多,旋即拿了几根不同大小的毛笔过来放好。

  姜宁拿了其中拇指大小的毛笔,沾了沾墨水。

  随后便在宣纸的中上部分以浅墨画沧海,又在宣纸左下方以重墨画悬崖,悬崖则是直面沧海,悬崖右侧,也用浅墨画了沧海。

  慕公凌一开始还不知道姜宁要做什么,可正要说话时,他却被姜宁的水墨画给镇住了。

  只见这时宣纸上,沧海碧波万顷,惊涛骇浪,连接天际。

  活了!

  一水墨画,仿佛容纳了整个大海的既视感!

  慕公凌虽说是写字的,但书法协会里面,也有一些老家伙会画画的。

  而且书画书画,这是可以互通的,尤其他好歹钻研了几十年,看个画难道看不出水平?

  “小姜,你还会画画啊?”

  慕公凌震撼,心想姜宁这画工,大师莫不过如此?

  这时,姜宁又用一根小毛笔在悬崖顶上画了一个观望沧海、负手而立、衣服长发随风而动的古人。

  “画画倒是会一点,应该不至于贻笑大方吧?”

  姜宁装了一下谦虚,说罢,已经画好了古人。

  封顶技能,不过如此!

  这时他换了一根小一点的毛笔,在宣纸右上角竖着从右往左,两句两句地写下《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首节 上一节 174/2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护林:救命!我被金雕幼崽赖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