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 第196节
还一下子把年龄拉下来10岁,拿小陈对比,是不是有点不当人?
港媒不好拿陈麟风开刀,毕竟人家主业是作家和编剧,逼格太高。
最关键的是,你金鹰奖有什么可牛的,敢称视帝?
这个说法是我们港岛说的,你们掺和什么劲?
立马发报道打回去。
《金鹰奖的含金量存疑,是否能称得上视帝、视后,还需要商榷》
《某些媒体还是不要拾人牙慧,视帝不是那么好叫的》
也有不服陈麟风的,
《小陈只不过拍了4部电视剧,想要和古天楽比,还差的有点远》
这就有点贻笑大方了,马上被内地媒体揪住反驳。
“小陈确实不过就这4部电视剧,但这4部剧,每部的收视率都超过10%,以大陆的体量,这代表着数千万的观看人群,不是一般的剧能比的。
古天楽确实是个优秀的演员,但要说小陈以《大唐帝国》的成绩,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话,不知道古天楽自己敢不敢这么说,这么认?”
很快,回应就来了。
“最后的质问很无耻,小陈要是没有作家和编剧的身份,有什么不敢认的,古仔在我们港岛地位也很高的。”
至于别的,就什么都不说了,跟小陈打擂台,有点难办。
要是李鞍导演这样的,那好说,演员实在有点不好去做对比,恐怕圈内的人自己也这么觉得。
他们于是还是集中在,金鹰奖是否有资格评视帝,这一个点上。
不得不说,港媒确实看到了重点。
“视帝”这个说法,内地确实是不怎么用的,早年基本没有这么叫的。
但自从港圈北上以后,媒体们就发现了,视帝和金鹰奖最佳演员,听起来是真不一样啊。
除了业内人士和少数对影视圈了解比较多的人,大多数观众明显是觉,得前者档次更高一点。
这在宣传上,就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明明内地的最佳演员这种演技也不差,但就是在榜单对比,和一些地位评判上,被港台的那些“视帝”给压制着。
舆论上也是如此。
除了唐果强、李学建这种远不是一个电视奖能概括的演员,大多数演员都会吃亏。
久而久之,无论是业内,还是内地媒体,就都有改变的想法。
如果没有陈麟风,可能这种叫法,会再过些年才开始流行,毕竟如果整体舆论环境逆风的话,第一个这么叫的人,很容易受攻击。
但小陈不是一般人,媒体们都相信他能扛得住。
于是就不约而同的这么开始报道。
也就有了两边的论战。
娱乐圈媒体大战,自然而然很容易波及到演员明星。
但很少有明星给出正面回应,哪怕有少数回应的,也是在说金鹰奖的问题,拿它是个大众奖项说事,质疑其专业性。
提到陈麟风的,那是少之又少,当初奥斯卡他与李鞍有理念冲突,然后港圈有人串联的事,后续可是传开了。
他们都见识了小陈导演的地位:至少是能跟李鞍导演有来有回的,没事招惹他干嘛。
毕竟要恰饭的嘛。
少数有几个跳梁小丑博眼球,也被港圈自己的导演、大佬给喷回去了。
也不看看你的身份,导演们的事,是你能多嘴的吗?
陈麟风全程不吭声,反正奖我拿到了,大势不可阻挡,我为什么要费心费力的说话,以后我的视帝名头又不会跑了。
而且这背后,一看就有金鹰奖背后一群相关大佬的支持,否则内地媒体口径怎么会这么统一。
这是要给金鹰奖抬架子啊,以后金鹰奖得主就是“帝”“后”了,什么意思,代表的就是最高荣誉。
前世可没有这回事,转口称视帝、视后,都是港台圈没落之后,自然而然的行为。
具体时间应该是10年之后了。
而现在提早这么多,如果还能硬顶着论战,最终成功上位,对金鹰奖肯定裨益极大。
陈麟风敏锐察觉到这背后的意涵,肯定不会拖后腿,这时候乱说话,一不小心就自绝己方阵营了。
渐渐的,在这种业内人士大多不掺和的情况下。
单单是媒体论战,时间久了,他们就有点维持不住了。
没有明星参与,销量会有点顶不住啊。
两边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输赢,那就代表着内地称呼视帝,并没有被真正的阻碍。
于是这个名头也就慢慢传开,至少陈麟风的“视帝”名头,是实实在在的戴到了头上。
港媒那边见实在没法阻止,索性不否认小陈的视帝称号,但是抵制其他演员这么称呼。
但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至少同届像是李幼彬、马悦这种,就开始有说法了。
特别是马悦,和小陈拿的完全是一样的奖,总不能一个是视帝,另一个就不算吧。
所以渐渐地,马悦、蒋琴琴开始在报道中加上“视帝”“视后”字眼。
这样就又来了个问题,以往的那些得奖演员,他们中如唐果强这种,在金鹰奖奖项上,拿到的最佳演员奖比小陈还实在,总不能名头上差了。
于是也逐渐多了个“视帝”名头。
大坝就这样慢慢的溃堤。
这里面不少相关的人,都在心里暗暗感谢小陈。
好人啊,有事他真能顶上。
今天总字数8K,算是加更一章。
第216章 我要进行降维打击了
时间拉回到金鹰奖刚刚颁布之后。
这时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在宣传,陈麟风晋升史上最年轻视帝的事。
网络上一片哗然,仿佛每个人都住在网上一样。
只要涉及娱乐圈新闻的论坛,都在讨论这事。
作为他在演员方面拿到的第一个奖项,广大的书粉不算很在乎,毕竟已经有了芥川赏和奥斯卡编剧这类的偏文学一点的奖项。
而最近几年新加入的粉丝们,就很兴奋了。
她们吃的就是个颜值加荣誉,自家哥哥拿到了视帝这样的称呼,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
又因为这些人上网人群较多,在网络上的声量格外的大。
在这种情况下,吹捧拉踩自然是少不了的。
陈麟风比较反感这种饭圈做法,过去两年,屡屡出现类似的苗头。
《大唐帝国》播出之后,情况愈演愈烈,这段时间算是一个总爆发。
如果放任不管,到后面,那他就跟流量明星一样了,粉丝到处以拉踩其他人为乐,得罪人不说,路人缘也会渐渐消失。
这种情况,陈麟风肯定不能接受。
为了控制住自己的粉丝群体,还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采用饭圈的管理办法比较好。
想到这里,他直接叫上梅姐、小常,以及网络组的负责人小李,一起开了个会。
梅姐听陈麟风介绍完这次开会的意图,诧异道,“小风你想要控制住自己的粉丝?这可不容易。”
小常更奇怪,“粉丝愿意替你说话,这不是挺好的事吗,别的明星巴不得有这么一群粉丝呢。”
这就是观念上的不同了。
陈麟风听到小常这样说,丝毫不感觉意外。
现在不是流量时代,饭圈的威力没有那么大,还没有到谈流量色变的程度。
目前业内的主流观点,都是粉丝越多越好,越能维护自己的偶像越好。
甚至这种观点,放在现今这个时代,都算是比较先进的,很多内地的演员,根本就没有经营粉丝的意识。
有这方面意识的,也大多是学习港台的做法。
陈麟风认真道,“有的时候,一粉胜十黑,过于维护偶像的粉丝,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贬低别的人来抬高自己,这种做法最容易引发不满。”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你在网上见到一个房龙的粉丝,总是提起新闻里我和房龙对比的报道,得出结论,我不如房龙,你会怎么想?”
小常脱口而出,“这不是引战吗,网上发这种帖子的,现在好多都被冲了。”
“但是,这个房龙粉丝说的是实话不是吗,你为什么会觉得是引战呢?”
小常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小声说道,“这不是抹黑老板你的光辉形象嘛,他这么说,你的粉丝肯定都会不爽。”
“是啊,哪怕说实话,涉及明星之间对比的话题,也往往会引来一方粉丝的不爽。
而现在的情况是,我就担任了刚才那个‘房龙’的角色,我的粉丝在不断地通过对比,让很多人不满。”
“但港台的那些明星不都是这样经营粉丝的吗?”小常迷茫道。
她是负责粉丝经营这一块业务的人,这段时间看着老板的粉丝在网上大杀四方,还颇感自己做的不赖呢。
谁知这次开会一上来就在检讨自己的做法,搞得她都有点委屈了。
陈麟风解释道,“港台娱乐圈过去的通行做法,不一定就是好做法。”
放在这个时代,也就陈麟风这样的人,说这样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是在说大话了。
梅姐问道,“小风你是察觉到咱们的做法,有哪里出了问题吗?”
陈麟风示意小李出示了一份数据。
上一篇:精灵:出生御龙世家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囯安第八局:我,刑案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