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

华娱:童星出身的我只想成名 第363节

  “《她》体现了作者对‘爱’这一人类永恒命题的深度思考,以小见大,作者对于未来世界的畅想,尽在其中。

  文中描写的只是未来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的日常,但给人带来的震撼,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chen在《她》中,表达的对于科技进步、社会思潮变化的警惕,以及对性别、情感、道德等诸多维度的思考,值得每一个读者细细品味。

  这无疑是一部极为优秀,乃至经典的作品,有望成为文学史上浓重的一笔。”

  如此高的评价,直接在颁奖评语上就上升到经典程度,在以往的评语中可不多见。

  而且一连拿到两个重量级文学奖,艾美丽肯的不少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报。

  国内的媒体更是沸腾,在陈麟风得奖后的第二天,各路官媒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时值奥运会刚举办完的第二年,国人心气正高,极需要这样的好消息来应景。

  人日甚至为此做了一版专题报道,来评论此事的意义。

  也正在这时,南方周末报道的N市一个新闻,吸引了大众的关注。

342.第339章 预言未来?社会影响

  该地一个小伙,去年因为扶起一个摔伤老人,反而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这个案子当时只是在当地引起了一些小波澜,毕竟这样的事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过。

  然而如今这个报道中,提到了一个很能引人关注的点。

  近期的一审判决中,法官当庭说出“你没撞人,你为什么要扶?”这样的话。

  还判了小伙负担赔偿责任。

  这与陈麟风所写的《她》中,所提到的案例太过相似,甚至“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都与现实中法官的话,近乎如出一辙。

  南周的报道中,直接引用了小说中的原文,与现实事件进行对比。

  太像了!

  虽然小说里对具体时间描述的不是特别清楚,只有扶人被讹一句话,和这句永世经典。

  但华文好就好在这,简短的词汇,就包含巨大的信息量。

  扶老人被讹,5个字就已经把事件说的很清楚了。

  这不就是现在这个事么,简直一模一样。

  这篇报道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陈麟风得奖本来就有不少人关注,和社会事件结合在一起,1+1远大于2。

  很快,几乎所有社会新闻、一般媒体,都报道了案子和小说近乎完全一致的新闻。

  而因为陈麟风自身的属性,文学媒体、娱乐媒体,甚至财经新闻,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

  “N市扶人案与小陈作品中的预言撞车,现实事件与故事中的描写,几乎一致,扶人案经过一审判决,是否真的如小说中所写,是被讹?”

  ——《东方早报》

  “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见?小陈04年作品,与08年发生之事近乎完美的吻合,这是天才的洞见,还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文汇报》

  “扶人案发展至今,民众的社会道德观和对于国家法制的信任感,都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续合理的二审,以及如能及时完善未来相关的法条,是有机会将局面挽回的。

  希望不要如小说中推演的那样,成为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导火索。”

  ——《华国法制日报》

  “小陈导演成功预言未来,疑似是未来时空的穿越者,科幻电影映照现实。”

  ——《娱乐星周报》

  大量的官方媒体报道,加上小陈在互联网上巨大的讨论度。

  这波热度来的过于猛烈,以至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全民讨论热度。

  “身为小陈的粉丝,看到他的书能很好的预言社会现象,我觉得小陈很厉害,但身为一个华国人,看到真的发生书中的事,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

  “发生这种事,书里写的事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以前很多人不知道,这回可是全国知名,至少不该对应的这么准吧?”

  “我觉得够呛,人类是不会吸取教训的。”

  “不管怎么说,这法官太离谱了,发生这种事,我以后真不敢扶老人。”

  “哎,看后面会不会出台相关法律吧,要不真没人敢做好事了。”

  “我只有一个疑问,小陈都已经把这事,明明白白的写到小说里,还有法官敢这么说话办事?”

  刘茜茜在晚上和陈麟风通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聊到这事。

  她也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可能有这么没有常识的法官,而且之前明明都在书里写过的。

  “我听说这事的时候,都感觉这人是不是故意的,太离谱了。”

  陈麟风道,“这一点也不奇怪,你是喜欢看我写的小说,并且几乎看完了,才会这么觉得。”

  他进一步解释说,“国内看过我小说的,有千万量级就很了不得了,可也只能占国人人口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人是没有看过我的小说的,或者只看过部分,《她》在我所有作品中,销量都算是最低的那一档。

  那位法官估计根本就没看过我的小说,哪怕从别的途径听说过,知道它大概是什么内容,也不可能深入了解到里面具体的一个桥段,甚至一句话。

  所以发生这种事,也不算奇怪。”

  “怎么会不奇怪。”刘茜茜语气里满是惊异,“现实中按照你写的小说发展,不知道多少人惊掉下巴呢。”

  她很是夸张的说道,“现在随便哪个地方,聊天的话题,几乎都是在聊这件事的。

  大家都说,怪不得你能得奖呢。”

  刘茜茜显得很兴奋,她一直是陈麟风的忠实读者,这次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小陈的小说,着实感到与有荣焉。

  陈麟风本人可不觉的这是什么好事。

  扶人案这个事,发展到现在,多了一本小说的牵扯,变得比前世更大一些。

  梅姐都专门回国,了解一些不容易打听到的消息。

  随后打电话的时候,她都和陈麟风大致说过。

  总体来说,官方就是一个态度——感觉难堪。

  这事说出去太不好听了。

  人作家都提前在作品里写明,通过批判未来,来警示现在,提醒社会和国家,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结果,还有法制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能正正好踩坑。

  上面目前面对这一舆情,甚至有点不知道怎么处理。

  太特殊了,一个作家几年前写的小说,批判了如今的社会事件。

  这怎么解决?

  舆论已经完全扩散开,根本封不了悠悠之口。

  从事件当事人这块,可以用组织原则,来让法官少说话。

  扶人的小伙,没有什么媒体渠道,这块只要影响媒体就行。

  但关键是小陈那边,甚至都不能直接暗示,让人闭嘴。

  小陈刚在国际上拿奖,国内这边的媒体都等着采访,如果这时候不说点什么,肯定要被猜疑,对舆论更不利。

  而且人家没办错什么事,只是写了一本小说罢了,总不能说“你写的太准了,以后不要这么准了”吧。

  

  何况,陈麟风小说《她》里面,对社会形态的推演,已经有部分在应验。

  包括一些科技比如wifi,智能手机,都已经有了大规模铺开的趋势。

  也包括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人口,也比如最近的扶人案。

  要知道,关于人口问题,最近上面已经陆续有专家提到这个。

  而小陈可是在2003年就有了相关思考,甚至连未来的推演都写到了书里。

  至于扶人案,更是有点神,上面有些领导听闻后,都有些惊到。

  在上面看来,这是人才,甚至推高一点说,能够对社会真实弊病有所思考,有所洞见,这是思想家的雏形。

  对于人才,上面还是很珍惜的。

  何况小陈本身已经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是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

  梅姐得到的消息是,“小陈以后可以多发表一些意见,年轻人正是灵感充沛的时候,不要担心说错话,对于小陈这个同志的立场,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她总结道,“小风,这是真把你当大作家看待,你可以给上面提意见了。”

  领导的话听着好听,但陈麟风全当耳旁风。

  肚子里就那点货,预言来一次就够了,以后发言,他也只会针对影视和文学两个领域说话。

  至少这块,他今世努力这么长时间,确实懂点。

  他影响力太大了,随便说点什么都有很多人听,天然就具备意见领袖的资质。

  然而只要是意见领袖早晚翻车,基本就没有例外的。

  连罗老师这种讲法律课的,都会在历史知识上出现可笑的错误,而翻车。

  矮大紧这种,更是大话连篇,就没几个观点对的。

  XXX好厉害,什么都懂,直到讲到了你熟悉的领域。

  说得多错的多。

  这点是他从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陈麟风回道,“梅姐,这事还是悠着点来,保持以前的节奏就好,领导说是这么说,咱们得心里有数。”

首节 上一节 363/6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精灵:出生御龙世家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囯安第八局:我,刑案之王!

推荐阅读

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