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0节

  不过你老豆也说过,钱多也不是好事,被人盯上了,容易给家里招祸,现在可是讲究平均主义,越穷越光荣。”

  林三七完全不能理解这个时代人的思维。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呀。

  没看到后世医院里,那些医生为了多拿回扣狂开药,狂用医疗器械,只要给飞刀费,你在天涯海角也愿意送医上门。

  结果到了这个时代,多看病,多救人,多赚钱反而成了一种罪过?

  林三七知道时代不同,逻辑也不同,哪怕自己不理解,但首先得接受这个事情,并且融入这个时代的思维,否则肯定没好果子吃。

  粮站离街道办并不远,走过两个胡同,就来到了一个小院子。

  朝南有一门店面,店里面人挤人的,这附近几个社区上万人的口粮可都得从这里买,业务当然繁忙了。

  金采凤一瞧,叮嘱道:“里面人太多了,你一个大小伙儿跟着挤不方便,我去办粮证,你就在这儿等着。”

  林三七点点头:“知道啦。”

  林母走后,林三七嫌着无聊,也想瞧瞧大名鼎鼎的粮站是什么样子的,于是站在门口垫着脚往门市里面望。

  发现里面一个个麻袋装满了粮食就堆在那儿。

  店员拿到粮票和钱后,就把一样粮食称重交给老百姓,塑料袋是没有的,每个人要自备袋子,装着就走。

  你也别指望店员有多好的服务态度,当然也没有朱屠夫那个凶神恶煞。

  五六十年代非常吃香的8种职业即八大员,分别是:售货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放映员、炊事员、文工团员。

  这粮店售货员就是其中一个最吃香的岗位。

  几十上百吨粮食放在那儿,薅点羊毛谁看得出来?

  就算思想纯洁两袖清风,粮食来了,你知道哪批米面质量最好,或者什么紧缺的粮食到了内部悄悄先买走了,老百姓谁知道?

  就跟《情满四合院》里面,傻柱是好人,老实人吧?

  可人家不照样将食堂的剩菜剩饭打包带走,这就是薅羊毛。

  他去给私人做酒席,照样会将一些食材给偷偷给贪没了,这就是厨子的便利,也是社会潜规则。

  卖米的个个红光满面,买米的人一个个都是愁眉不展的,完全看不出购物的喜悦。

  林三七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拦住了一个大妈问道:

  “大娘,我看你刚刚一直跟粮站的人在商量什么,请问你买的是什么米呀?”

  “米?大米?哼,现在哪来的大米?”

  这位大妈看林三七是一个帅小伙也就多说了几句,拉开袋子让林三七自己看:

  “你瞧,现在别说大米了,就算是面粉都买不到,咱家吃不够呀,我就在问一斤细粮能换几斤粗粮?上个月一斤细粮还能换五斤粗粮,这个月只能换四斤了,唉。”

  林三七家里好歹是开米店的,多少认识一些粮食,但现在看到这褐色的粉状物有点奇怪:

  “大娘,这是什么粉呀?我怎么没见过?”

  “这个?棒子面呀。”

  “棒子面?”

  林三七一脸狐疑,心想我读书不算少,你骗不了我:

  “棒子面不就是玉米粒磨成的粉吗?那应该是黄色的呀,可是你这个褐色,而且看起来这么粗糙的,不像是棒子面呀。”

  林三七这话一说,引得旁边一群大爷大娘的嘲笑,其中一个老大爷解释道:

  “小伙子,你是南方人吧?怪不得不认得棒子面,这可是好东西啊。”

16.第16章 前往宽街中医院

  16.

  小老头儿继续解释道:

  “按理说棒子面的确是黄色的,那都是上等的玉米粒磨成粉,还要筛掉几遍粗颗粒,再加上一些小麦粉,看起来细腻松软,蒸出来的饼子特别好吃。

  可那样的玉米面就只能算是细粮了,现在吃不到喽。

  你瞧这颜色不对,这是因为这棒子面在加工的时候,是把玉米粒和玉米芯一起磨成粉,就成这样子了,算粗粮。”

  林三七有点惊讶:“玉米芯?那不都是烧火的吗?”

  其实林三七不知道的是,玉米连同芯子一起磨成粉在2013年也有,不过那都是喂猪的,根本不是给人吃的。

  有个中年妇女也笑呵道:

  “玉米芯可不止烧火,还顶饿,你瞧本来一斤玉米粉,现在可以换成四斤棒子面,够家里吃上两天了。这年头有得吃就不错了,谁还指望吃白面馍馍?”

  林三七挠了挠头,心想既然到了这个时代,有些生活常识最好问问清楚:

  “那,什么样的粮食算粗粮?”

  估计来买粮食的中老年人也闲,大家乐得逗逗这个南方来的公子哥,于是原来那个老大爷继续科普道:

  “这说出来可就多了,反正除了大米和面粉,其他都算是粗粮,比如红薯、杂豆、南瓜、棒子面、高粱米什么都算是粗粮,总结一句,都是不好吃,难以下咽的。”

  林三七心想,这些食材放后世,可不就是养生食物嘛,这风水真是轮流转啊。

  有个老大妈补充道:

  “实在不够吃了,就去郊外挖野菜,打槐花、榆树叶、萝卜缨子、包菜根,这些都是可以吃的,不过吃观音土是没有的,咱们这四九城也不产这玩意儿呀。”

  呵呵呵~~~

  周围人都笑了起来,显然是苦中作乐。

  林三七也跟着傻笑,笑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早上东安市场那琳琅满目的各种食材,以及那些饕餮食客们。

  金采凤已经从粮站里出来了。

  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本子,上面写着《北平市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还有一扎粮票。

  “七仔,看,这可是你吃饭的家伙,看完了阿妈帮你收起来,没有这粮本,以后你可真要饿肚子了。”

  林三七拿过粮本看了一下,又拿起粮票研究起来。

  他之前已经在电脑上百度过粮票,那都跟放小的人民币似的,印刷精美,可是1959年的粮票却很粗糙。

  不仅纸张很粗糙,印刷也很粗糙,估计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吧。

  粮票又分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林三七这种小市民只能分到地方粮票,出了四九城其他地区是不认的。

  如果是全国粮票,再加上一张介绍信,一本工作证,那真是走遍全国都不怕。

  看着这粗糙的,毫无技术含量的粮票,林三七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邪恶的念头,怎么也压不住……

  林家母子从粮站出来,拐了几个胡同就到家了。

  金采凤放下肉和蔬菜,又领着儿子朝宽街中医院走去。

  宽街中医院,其实正式名称叫:首都中医院。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公立性质的专业中医医院。

  院址就设在美术馆后街,此地位于元、明、清三代皇城外东北角,紧靠皇城。

  宽街中医院原址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四子允祕的诚亲王府,可想规模之宏大。

  当初成立宽街中医院的时候,是将四九城30多位有名气的,开私人诊所的郎中都集中起来,成为了国家单位的职工。

  (不允许私人买卖,当然也不允许私人开诊所了)

  可是仅仅只有四九城一地的郎中,并不能显出新中国首家中医院的重视。

  这可是样板工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于是中央又向全国各地发出了征集令,要求每个省都要派名中医前往首都工作。

  林苦参是东广省有名的伤寒病医生,李景明则是东广省有名的中医骨科,于是被选中,在两家人自愿的前提下,这才来到了北方支援首都。

  北平四大名医,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

  除汪逢春先生在49年病逝,其他三位全部都进了宽街中医院。

  中医八大主流学派、全部都有最顶级的中医师坐镇,拿出来一个个都是“大国手”的水平,甚至每个中医师都有自己的独家秘诀。

  这么形容吧,这时期宽街中医院的技术实力和临床水平,那绝对是“空前”的。

  后来几十年的中医发展也证明了,59年时期的宽街中医院也是“绝后”的。

  因为到八十年代初,那些名中医,有绝活和秘方的大国手,几乎都死了。

  绝大多数名老中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没能留下传承,那个年代要么无人可教,要么没人敢学,非常可惜。

  而中医这门学科不像西医,可以系统教学。

  中医如果没有师父领进门,没有上千年的经验做支撑,靠自己拿着一本《黄帝内经》去悟,那是悟不透的。

  从大取灯胡同往东走,出了胡同口左拐弯就是宽街中医院了。

  林三七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有一种旅游者的心态跟在母亲后面。

  走到中医院门口,林三七发现无论在哪个时代,医院都是最繁忙的地方。

  哪怕1959年这个最困难的时期,宽街中医院里还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金采凤一一给小儿子做着介绍:

  “瞧,这儿是药房,从这里过去就是你二哥所在的针灸科,咱们往另一边走,这边都是坐诊大夫的门诊,你老豆和大哥就在这边工作。”

  林三七一路走过去,发现每一间诊室门口都围满了病人。

  看这些病人的衣着,有些是中山装,胸口别着一支钢笔,应该是新时代知识分子;

  有些则是男的西装女的旗袍,显然应该是老派知识分子或者资本家。

  别怀疑,这个时候还是有资本家的,公私合营呀,解放前的资本家虽然不参与经营,但股权分红还是照样给的,所以这群人不缺钱。

  不过真正的衣衫褴褛的穷人似乎很少见……

17.第17章 药方价值一百多

  17.

首节 上一节 10/2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