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34节
“院长,别吹了,咱们办正事要求。”
“好好,那潘同学再见!”
“沈院长再见,对了林三七,如果中午没事我请你在食堂吃饭呀,今天咱们食堂难得有一次荤菜。”
潘晔吃了林三七这么多餐,心里老是想什么时候回报一下,外面吃不起,学校食堂还行。
林三七当然想答应,可旁边不是还有领导嘛。
沈院长哈哈一笑:“没事,你们年轻人去吃吧,回头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去。”
然后又低声对林三七说道:
“人家小姑娘长得俊,人看起来也老实,又是女大学生,你小子可得好好把握。”
声音不大,但旁边的人都听得到,将林三七和潘晔闹了个大红脸,旁边其他女同学则一个个憋着笑。
校长办公室。
金荣华校长正在翻看着林三七的个人档案,嘴里也不断在哼哼:
“嗯嗯,不错,林苦参大夫我知道,是咱们国家首批全国名中医,首都特殊人才引起的,虎父无犬子,好好!”
档案上,林三七失踪的10年已经被隐去了,而是变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知识,
这刚好也解释了林三七为什么档案里没有小学中学文凭,因为林三七属于是“传统师承”路线,从小就是家里启蒙,读的是私塾。
逻辑上没问题。
因为这种情况在中医界非常普遍,毕竟解放前是没有中医药大学的,都是师傅带徒弟模式。
解放后才开始新建全国第一家中医医院--首都中医院。
随后为了全国卫生大发展,面对医学人才的匮乏,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所以国家才正式在大学设立了中医专业,系统培养中医人才。
潘晔就属于这批学生,将来也称之为“学院派”。
几十年后,学院派因为有文凭,再加上抱团,迅速成为了各大医院的领导层,然后把“师承派”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反客为主,成为了主流中医。
师承中医反而成为了非主流。
师随中医医师因为没有系统学过大学课本知识,连“执业中医师资格证”很难考不出来的,没有这本证,营业执照也没办法批出来。
所以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地区都把师承中医粗暴归为“非法行医”,彻底断了传承。
可正是这批只在大学学了几年中医的“学院派”,顶多只能算中医的半吊子,其实他们没掌握中医各个流派的真正核心技术和秘方。
从医术的角度讲,哪里比得过从小就跟在师父身边,拜师学医十几二十年才能出山的“师承派”?
都说中医的没落是因为西医打压,其实大学的中医教育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像林苦参做为教授去大学里讲课,他讲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顶多再讲一些临床小技巧,但真正的岭南派核心医术他是不可能讲的。
同样的,其他兼职大学教授的中医师们,他们也是有所保留,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全盘托出。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个病人药方都不同,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病情来调整用法用量。
可医学生属于批量生产,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再加上没有学到核心技术,其实就是先天不足。
这批人成为了中医主流,垄断了话语权,中医不没落才怪。
第182章 大专文凭搞到手
林三七安全,他沈国明就安全。
林三七要是通敌,那他沈国明简单点是失察之责,复杂点有同谋的嫌疑。
所以对于沈院长来说,替林三七洗白,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这样也省去了他的麻烦。
关键是沈院长也不认为林三七是啥特务,如果他真是特务,那他做事也太高调了,真正的特务都恨不得苟起来不被人发现,是单位里最不显眼的那一个。
林三七这样的愣头青顶多就是个投机倒把分子,也不算什么严重错误,所以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了。
至于将来林三七真出事被抓了,档案上没有那10年的细则也很好解释,那就是林家人骗了医院,骗了领导,医院顶多就是没有仔细核查,能算什么严重错误?
金荣华校长放下档案,心里有底了,笑呵呵说道:
“老沈你这家伙就会给我出难题,小林同志是吧,不错不错,年纪轻轻就要升科级,学历文凭是少不了呀,对了,你现在能独立坐诊了吗?”
金校长还是有意试探一下,不要到时文凭给了,结果对方啥都不懂,那就尴尬了。
林三七知道这时候不能谦虚,赶紧自吹道:
“我不但跟父亲学了中医知识,另外还自学了西医,简单的手术都能做。”
“噢,手术都能做?”
金校长有点吃惊,旁边的沈院长拿出几封表扬信显摆道:
“老金,来,给你看看,这是今年林三七同志收到的表扬信,这封是西安的,当时林三七在火车上抢救了一个心跳呼吸骤停的女孩,事后家长写来的。”
金校长重新又戴上眼睛,仔仔细细看了起来,嘴里还问道:
“心跳呼吸都没了?火车上?救活了?”
林三七老老实实回答道:“救活了。”
沈院长不屑地骂道:
“你这不是废话嘛,没救活人家会给林三七发表扬信?还是寄到单位的。还有第二封你瞧,是清海省人民医院寄来的,林三七帮他们主刀抢救了一个宫外孕产妇,你说牛不牛?”
金校长更惊了:“宫外孕?我的天,又救活了?”
林三七已经有些尴尬了,年轻人对吹牛这事有些心虚:“对,救,救活了,还是他们院长的儿媳妇。”
沈院长继续得意洋洋把第三封电报递给了金校长:
“闹,这封表扬信可还热乎着呢,林三七同志在广栖出差途中,发现当地出现了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抗起了抗疫大旗,主持了这次医疗小组组长工作,这是当地政府发来的表扬公函。”
金荣华校长一封信仔细看下去,不停地点头。
“好好好,果然是名门之后,医术高明呀,尤其是中西医都能上,这绝对是人才啊。林三七同志,我看你索性脱产来念个正经医科文凭吧,将来连协和医院都能去得。”
还没等林三七回答,沈院长就不爽了:
“拉倒吧,协和跟我们中医院级别是一样的,难道我们传统中医就低人一等啊?再说了,林三七同志在我们中医院是宝贝,是科级干部了,协和能给吗?”
金校长连连叹气:“啊呀,可惜了,现在我们国内不缺中医师,缺西医啊,尤其是会做手术的医生非常缺。”
解放后,原本教会医院的医生全撤走了,后来苏联医生来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也走了。
所以国内目前会做外科手术的医生是非常罕见的,国家财政又有限,没办法大规模培养外科人才,处于没钱没人没技术状态。
沈院长喝了口茶,淡定地问道:
“老金,你就说这张文凭林三七有没有资格拿,你给不给吧?”
金校长呵呵一笑,将档案袋放好后,认真说道:
“你这家伙开后门都这么理直气壮,按理说这是不合规定的,毕竟林三七同志没有参加2年制进修。但这三封介绍信的份量,比2年进修还重,我没有理由不给他文凭。”
林三七听了脸上一喜,原来搞个文凭这么简单?
要知道他在2013年拿的可是肄业证书,这让他对文凭也有一种执念。
沈院长听到后,脸上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表情,对林三七说道:
“赶紧的,没眼力劲,把车里的水果拿些上来,请金校长品尝呀。”
林三七兴奋地一个起身:“好咧,金校长,你等一下哈,我在南方出差带了些水果回来,土特产不值钱,您尝个鲜。”
林三七跑出办公室,把门又带上了。
沈院长看左右无人,拿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然后随意用一本书压着,又坐回了自己位置上。
金校长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老沈,你这是干什么?咱们都是老朋友老同事了,你怎么能搞金钱交易呢?这不是打我脸嘛。”
沈院长一边喝水,一边随意说道:
“信封里面不是钱,是全国粮票,一共是200斤。
粮票是林三七那小子给的,他这小子你以后就知道,邪着呢,不差钱也不差粮食,要不是怕影响不好,他本来是想直接背着粮食上门的。
现在就咱们两个人,出了这个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别摆脸色给我看,我知道你有6个孩子,还要赡养有老家的父母,这点粮票多少能解决些困难。
老伙计,战争年代我们都活下来了,千万不要在和平年代给饿死了。原则是要遵守,但最大的原则是活着,活下去才能建设我们的国家,你说对不对?”
如果换了别人,金校长这时候肯定会把信封扔出去,还让人滚蛋。
可沈国明院长跟他是老战友,两人关系非常亲近,如果不亲近沈院长也不会求上门,他也不会愿意开后门。
“可是老沈,这,这,这是犯错误的呀。”
“是啊,是犯错误,可又能怎么办?你看看你,饿得都皮包骨头了,有种把裤角拉起来,是不是浮肿得鞋子都穿不进去了?你可以饿着,难道你也想让你的子女,你的孙子们饿着?”
金校长长叹一声,背靠在了椅子背上:
“粮票我拿了,你帮我转200块钱给林三七,我没钱,你帮我先垫着。”
沈院长嘿嘿一笑:“老伙计,终于想通了?行,钱我帮你垫上,你个老东西可别先饿死了,不要让我去马克思那里要账。”
金校长这时候也笑了:“滚蛋,你个老家伙当年是小滑头,现在还是老滑头。”
当林三七背着一大袋子柚子上来的时候,校长办公室里已经有个老师等着了。
金校长介绍道:
“林三七,这位是学生处的卢处长,你把你的个人档案、工作证、户籍卡给他。”
“老卢,这位林三七是首都中医院的,父亲是林苦参大夫,原来是祖传中医,你就按师承给他办了。这学期不是有个进修班要毕业了嘛,你把他的名字加进去,做好学生档案……”
卢老师连连点头:“好的校长,这事我亲自去办。”
林三七跟着卢老师走出校长办公室,来到了学生处。
见左右没人,林三七快速将一个信封塞到了卢老师的抽屉里,卢老师什么也没看到,只是脸上的笑容变得真诚了很多。
“林三七同志是吧,来,这几份表格你填一下,还有这是毕业考试的试卷你也要做一下,这是答案,你可别全抄了,要做错一些。个人照片带来了吧?带来了?好,交给我。”
两人门一关开始忙活起来。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