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191节
“刘院长,马院长,你们好。”
“本来不好,现在看到你就好了,呵呵,林三七同志,这次我们过来也是为了粮食而来,你看,这大卡车上装的有价值20万元的人参,想跟你换粮食!”
林三七有点吃不准这位刘院长的套路,于是小心翼翼问道:
“刘院长,您是我干爹的老战友,那我也打开天窗说亮话了,粮食我可以帮忙搞到,但我的粮食来源可不是那么正规,这样会不会犯错误?”
刘院长似笑非笑看着林三七:
“这当然是犯错误的,粮食是国家严控物资,禁止私人买卖,抓到就要呯~~~那你还胆子这么大,一口气运回来100吨粮食?
而且你的粮食我们运回去后检测了,质量不错,远比粮站的粗粮要来得好,跟细粮似的。如果我问你,你的粮食是哪来的,你肯跟我说吗?”
林三七连连摇头,坚定地说道:
“不能说从哪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是真心在为我们人民服务,绝没有私心,也没有出卖国家。”
刘院长呵呵一笑:“否则你以为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吗?”
林三七不知道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在上层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博弈过,绝不是表面上那么平静。
数字医院隶属于部队系统,接待的病人从最上层,到最基层的小兵不等,这批病人的身份都比较特殊,所以只要跟数字医院打交道的人或单位,都是有过调查的。
林三七的档案是被沈院长做过手脚的,失踪的十年在档案上没有体现出来,上面写着的是在家跟父亲自学中医,属于“家传师承”。
这个手脚,替林三七省去了最大的一个麻烦。
至于林三七59年参加工作后的所做所为,有关部门现在只知道林三七能搞到大批粮食、猪肉,至于这些物资是从哪里搞来的,有关部门同样查不出来。
查得出来才怪,林三七“出门”采购物资,是自己开车去的,这年头没有监控,谁知道林三七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去了?
除非派人全程跟踪。
只查到了林三七私人拥有一辆卡车一辆小吉普,都来自东四胡同的傅佐家,也算来历明确没问题。
最后有关部门也查了,丰台火车站100吨粮食是怎么运进来的?起码也要两三个车皮,可是翻遍卸货记录也没有查询到。
林三七能神不知鬼不觉将粮食运进首都,这就算是最大的威胁。
所以林三七其实是被上面暗暗挂了号,对于这个全身上下都是谜团的人,有关部门内部也有争议,他林三七到底有没有可能危害国家?
最后有关部门之所以没有动他,背后其实是有两个因素促成。
第248章 林三七要入军籍
有关部门之所以没有动他,背后其实是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因为沈院长向上级打了保票,保证林三七绝对是清白的,属于一心向D的,哪怕有问题,也是类似于当年上海滩地下工作者角色。
第二个因素,是林三七每次交易要的都是中药材,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敏感物资,而换回来的却是国内急需的、实实在在的粮食,这对国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现在国家手上几乎没有外汇,也就没有办法进口粮食解决国内危机。
可这个时期国内对外出口贸易极少,交易对象大多数还是亚非拉的小国穷国,这些国家根本就不需要中药材。
什么人参当归枸杞子,人家不吃这一套,所以国内中药材出口几乎是零。
如果中药材就能换到粮食,国家恨不得挖地三尺拿去换。
所以对于林三七一个粮食二道贩子,上级部门评估过后,觉得是可控的,而且有利的。
景领导在内部会议上直接拍板,允许林三七继续搞粮食交易,越多越好,这相当于给国家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粮食来源。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尾巴,如果林三七触碰敏感物资,或者涉及到了国家机密,那么果断抓人。
这一切林三七都不知情,刘胜利和马卫平是知情人,知道上级已经默许了,他们才敢载着两大卡车的人参来换粮食了。
刘院长带着林三七来到卡车边,笑呵呵介绍道:
“这边一共有400枝人参,按你的标准,年份都超过50年,总价值是20万元,林三七同志,要不要验验货?”
林三七摆了摆手:“都是自己同志,我肯定是相信你们的,你们准备换多少粮食?”
刘胜利和马卫平眼睛一亮,“你能给多少?”
林三七心想,当初中医院也是20万元人参,原本准备给100吨粮食,后来加到了200吨。
既然数字医院的粮食都是给国家最可敬的人食用,那自己也不能昧着良心,于是郑重说道:
“我可以给你们200吨粮食,而且可以是细粮,大米或者面粉都可以。”
林三七心里想的是,弄粗粮太麻烦,还要去饲料厂加工。大米面粉反而更简单,只要粮油市场跑一趟,人家还送货上门。
刘胜利和马卫平眼睛再次放出亮光:
“林三七同志,你可不能吹牛啊,你说的可是细粮?不是棒子面?”
沈院长听了却是微微点头,林三七越懂事,交换的粮食越多,上级部门只会越看好他,对他林三七绝对有好处。
林三七这时候想起沈院长之前的交待,那是要讲讲条件的:
“刘院长,马院长,既然两位是我干爹的老朋友,那也就是我长辈,那我肯定不会亏待自己人。不信你们想想,上一批粮食我给的可是粗粮,给你们的却是细粮。
不过我有几个条件,如果你们答应,那这次交易我也答应了。如果你们不答应,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过,我可不愿拿自己前途,全家人性命去搞粮食。”
刘胜利一听对方有条件,心中有些不喜。
这时候的领导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无私奉献,为了国家可以奉献自己的所有,包括青春和财产,怎么能跟国家讲条件呢?
马卫平则更圆滑,知道不能只想让马儿跑得快,却不给马儿吃饱草,于是笑着问道:
“林三七同志,你有什么要求说说看,只要不关系到原则,我们肯定会考虑。”
沈院长也在旁边帮腔道:
“就是,小七,你帮国家用中药材换粮食,这是为国为民做贡献,总不能让某些单位得了好处,风险都让你一个人担了吧?”
林三七摸了摸鼻子,这才不好意思地说道:
“对,拿药材换粮食,对我个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我住的地方可是别人不要住的破烂房,我吃的也是窝窝头,我个人绝对没有搞生活特殊化。”
刘胜利和马卫平微微点头,这个在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上有显示,林三七的个人生活还是很简朴的。
当然国内目前的环境,有钱也没地方花,所以有关部门也不认为林三七私底下赚了多少钱,或者损害了集体利益。
(林三七经常偷偷下馆子还会告诉你们?)
“但是,我去交换的粮食来源嘛,嘿嘿,多少有点问题,所以我希望你们能保证,不要问粮食从哪来,也不要把这个交易看成是非法的,我可不想坐牢。”
刘胜利是军人,心里藏不住话,直接就揭了底:
“林三七同志,这一点你放心,组织上已经有过定论,只要你一直用药材去换粮食,组织上认为你有功无过。”
“啊?”
林三七吓了一大跳,心想自己原来已经被有关部门盯上了?尽管他有心理准备,多少还有点心虚。
沈院长拍了拍林三七的肩膀说道:“放心吧,你是在帮助人,是做好事。”
说到这里,沈院长又转头看向了刘胜利和马卫平两位军装大佬:
“你们如果以后想要长期稳定地拿到粮食,林三七同志要保护好,毕竟有关部门太多,万一哪个不开眼的对他下手,那咱们两家医院以后都没粮食。
所以我的建议,林三七同志去你们数字医院挂个职,就让他当你们采购科的副科长,军衔随便给个一杠一星就行。这样你们以后使用他也名正言顺,别人也不敢乱伸手。”
沈院长的如意算盘是,让林三七也穿上绿军装,还是带军衔的,有了军队做靠山,那就彻底安全了。
刘胜利和马卫平互视了一眼,觉得这利益交换能做,反正是挂个职,数字医院又不需要付出什么。
部队里可不是只有作战军人,还有一种文职人员。
文职人员,指在军队编制岗位依法履行职责的非服兵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从事行政事务等管理工作、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工作,包括唱歌跳舞的文工团也在其中。
所以林三七想进入部队系统,在1960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数字医院给出编制,报上级同意就行。
林三七本身就是干部编制,现在享受的是正科级,对应部队是营级干部,原则上可以挂两杠一星。
沈院长只要了最低级别的一杠一星,就是为了减少数字医院内部的阻力。
毕竟军衔也是有名额限制的,如果一下子给林三七太高,挡了别人的路,肯定有人不乐意。
刘胜利当场就拍板了:“这个问题不大,那林三七同志以后就是我们自己人了,呵呵。”
马卫平也乐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我们数字医院的粮食采购可都交给你喽,谢天谢地,我和老刘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林三七一个立正:
“请首长放心,以后数字医院的粮食我肯定尽心尽力,不过领导,想要彻底解决粮食危机,还得靠自己啊,我这儿顶多只能算是应急,你看我们中医院不还在自己开辟农场嘛。”
林三七肯定要给他们打好预防针,到时全军的粮食都来找他,那他要不要过日子了?有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
刘胜利看着眼前的中医院农场微微点头:
“的确是这个道理,中药材也是要花钱买的,咱们医院的经费有限,没有钱就没有药材,没有药材咱们拿什么换粮食,看来回去咱也得办农场。”
沈院长得意的下巴一扬:
“是吧,我有先鉴之明吧,你们呀就是死脑筋,肚子饿了不知道想想办法,哼哼哼。”
马卫平蹲下来,捏了一把泥巴笑骂道:
“老沈,你这战略眼光是不错,可你的战术眼光不行啊,你瞧瞧这泥土的质量,就这样的薄田你还指望有多少收获?当心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刘胜利也跟着嘲笑道:
“就是,咱们数字医院要么不建农场,要建肯定找一块肥田,那个收成噢,羡慕死你个小诸葛。对了林三七同志,这人参我给你运来了,你这粮食啥时候给我?”
沈院长心情正不爽,直接拦住了:
“啥时候你们把林三七的工作证和军装送来,啥时候给你们粮食,我就怕某些人呀要过河拆桥!”
刘胜利也不爽了:
“老子是这样的人吗?行,等我一星期,我一定把所有手续都办好。反正这粮食总部机关也要分一部分,他们肯定比我更急着办手续,小张,把所有人参都卸下来。”
“是!”
部队的人工作效率都很高,不到半小时,所有人参都被送入了昌平分院仓库里。
然后离开的时候,刘胜利和马卫平一人杠了一袋棒子面,乐呵呵就回去了,气得沈院长一直追着大卡车骂了半天强盗土匪。
林三七看着眼前满满的几百支人参,乐得真想唱一首: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