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03节
而到纪俊豪医生这里,这位中年医生只是微微笑了一下,伸出手,仿佛领导人接见一样:
“林医生可以叫我David。”
好嘛,林三七懂了,敢情是一个假洋鬼子,连自己的本名都不屑于承认。
林三七也伸过手笑着握了握:“你好,banana先生。”
外国专家都量头雾水,但是会议室里的不少香江医生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随后假装一脸严肃的样子,显然这批人听出了林三七话中的梗。
纪俊豪能从国外医科毕业,进入香江最好医院工作,从职场讲是绝对的精英,怎么会听不出林三七话中的讽刺?
于是不甘示弱的回骂了一句:
“locust先生,如果你只会呈口舌之快,我觉得你还是回北边去吧。”
这话一出,香江和内地两边的医生都是脸色一变,locust,蝗虫的意思,是白种人骂华国人的专用名词。
林三七哈哈一笑:“OK,看来banana先生很幽默。”
说完,林三七回头看着安东尼教授道:
“安东尼,把他踢出我们这个临床验证课题组。”
安东尼教授也挺无语的,觉得这个纪俊豪真是一个刺头,你要讨论学术问题,为什么要附带人身攻击?
眼前这位林三七的能量别人不知道,他是一清二楚,他已经深深为这位香江医生感到悲哀了。
估计最后不是踢出课题组这么简单。
新界后海湾海边的几十条亡魂这时候一定会警告这位ABC,不利于团结的话千万不要说,一定要承认自己是华国人呀,否则就要成为地府人啦。
黄锦恒是传染病科的负责人,看到林三七到来就风云突然变,自然需要为下属争取利益,否则怎么带队伍:
“林院长,相信这里面一定有误会,我们现在正在讨论一个病案,要不你先坐下来听听。”
谁知道这时候纪俊豪丝毫没有忌讳这些内地同行,反而指着墙上的一张幻灯片说道:
“林先生,加不加入你们这个课题组我根本就无所谓,因为我已经见识了你们的医学水平。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讲,你们的水平非常Low level。
当着全世界同行的面,你可以看看上面这张X光肺片,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这是多么明显的一例肺结核,可能你们内地人觉得诊断是有难度,但只要仔细看并不复杂。
而你们的内地医生却坚持这是一例肺癌,从而拒绝收治这个病人。my god,原来你们治愈肺结核94%的比例是这么来的?只收治轻病人,重病号都假装不是肺结核?”
这话一出,现场旁观的各国医生们也是议论纷纷。
因为从循证医学角度来讲,为了公平起见,临床验证组医生收治病人是不能挑选的,无论病情轻重缓急,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最后的数据才标准。
如果只收轻病人,治愈率是提高了,但数据却是失准的,也得不到各国专家和世卫组织承认。
林三七知道要打人脸,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方最看重的专业上去打败他们。
所以林三七这时候也面向墙上的幻灯片,然后有些不解地看了一眼纪俊豪。
因为X光片上,明显在实变影内可以看见“树枝状”含气影象,这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肺结核呀。
做为花都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林三七脑子里迅速就在调取曾经的上课和实习内容。
然后他确定,书本上有过这种片子的介绍。
但是一张片子不能代表什么,林三七又看向了自己的下属:
“老贾,你是诊疗组的小组长,你来给我介绍一下这个病案。”
贾学真站了起来,也没有看病案,直接就对着幻灯片介绍起来:
“林院长,这个病人为男性,今年58岁,因间断咳嗽、咳痰伴气喘5月余收治入院。”
“患者5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伴活动后气喘,可耐受。伴鼻塞流涕,偶有夜间盗汗,无发热、无咯血和呼吸困难,无胸闷胸痛。
这是他在门诊拍的一张X光片,从片子上可以看到双肺各叶絮状及磨玻璃样改变,边缘模糊不清,左肺上叶为甚,纪医生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下降5公斤。”
林三七默默记住了这个体重下降了5公斤。
“体格检查:左肺呼吸音偏低,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及哮鸣音,也未见其他异常。门诊做PPD检测,结果为阴性;又做了痰结核菌涂片检查,连续三次皆为阴性。
所以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结果,该病人是符合左肺恶性肿瘤的诊断,而不是肺结核。所以我们拒绝收治这个病人。但是纪医生坚持这是一例肺结核。”
林三七转过头看向了这位香蕉医生,问道:
“你说说你的理由。”
纪俊豪戴着眼睛,穿着定制的工作服,潇洒地站了起来:
“大家可以看这个片子,首先,我考虑感染性病变,尽管实验室检查不支持,但我们医生更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所以结核不能除外。
大家再看,左肺病变似乎支持肺部恶性肿瘤,但大家不要忘了这边,还有这边,患者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的存在,相信大家上过大学,看过教科书的都能知道这是什么病了吧?”
林三七有些不理解:
“你就凭借一个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教科书上有这么一个鉴别点,你就坚信这是肺结核?你就没有看到,这个位置有非常明显的‘树枝状’含气影像?”
纪俊豪愣了一愣,指着林三七手点的方向看去:
“什么,什么树枝状含气影像?”
现场无论是安东尼教授、西奥多教授,还是威尔士医院的菲律普副院长,黄锦恒医生,都是一头雾水。
“树枝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想像出来,但这个X片面上明显没有看到这个影像。
纪俊豪冷笑一下:“是吗?林医生,我可没有看出来什么树枝状噢。”
林三七一拍额头,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1962年的香江医院只有X光片,没有CT机,所以他们的思维只局限在肺部正位图像上。
而林三七所处的2014年,CT片已经普及到卫生院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
林三七还在当实习医生的时候,老师讲经典病例,讲到影像诊断这一课时,都会将同一病人的X光片和CT片对比着给学生讲。
所以林三七是知道“树枝状”含气阴影在CT片上是什么样子,也知道在X光片上是什么样的表现。
当他看到这个病例时,马上可以通过细微处看出这是什么样的阴影,再推断出这是什么病,这是有严谨的科学依据的。
可是无论是米国医生,香江医生,还是后面旁观的世界各国专家们都不懂。
医学这玩意儿抓的就是“特征”。
就像纪俊豪医生抓的是‘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这个特征,然后坚定认为这是肺结核的表现。
而林三七则抓的是‘枯树枝气道病变’这几个点,来完成自己的判断。
双方的诊断思路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林三七有领先这个时代50多年的先见知识。
所以谁对谁错,如果让花都医科大学的汪院长来评判,一目了然的事情。
但你让现在的各国专家来评判,大家谁也确定不了,因为他们也不懂,裁判都不懂,他们怎么分出对错来?
第598章 床边CT机亮相
医学这门学科,面对疑难杂症,不同医生有不同诊断,这个很正常。
但是最后的确诊,那是一定要拿出证据来的,不能你某位医生觉得怎么就是怎么样,医生经验很重要,证据更重要。
香蕉医生纪俊豪这种精英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威尔士医院的副院长菲利普教授,传染科主任黄锦恒医生也是站在同一立场上。
安东尼教授和西奥多教授则是偏向于林三七的,因为他们在首都传染病医院见识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全是超过这个时期所有医院。
所以他们觉得林三七刚到会议室里,就凭一张X光片就敢轻易下定论,一定有他的把握所在。
至于说会议室里旁观的各国专家,他们则是保持沉默,他们是仲裁者,不会轻易偏向哪一方。
纪俊豪这时候轻笑了一下,果断出击:
“林医生,从法律上讲,谁主张谁举证,现在你说这是一例恶性肿瘤,是肺癌,你还能从影象片子上看出树枝状征象,那么你拿什么检查来验证你的判断?”
林三七心想要验证还不简单?还用自己教?六十年代的香江医疗是如此落后的?
“要验证很简单,我们只要做一个胸穿,进行病理检测就行了,这还用我说?”
黄锦恒医生轻咳了一下,解释道:
“无论是肺结核还是肺癌,穿刺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这位病人不一样,他是来自维多利亚的高官,他的夫人明确说了不做有创检查。”
林三七心想这群洋鬼子真是事事都要讲特权,治病还要约法三章?
这看病是能讨价还价的吗?
坐在那儿的贾学真这时候站了起来提醒道:
“林院长,之前你在咱们自己医院的时候做过CT,当时你说过X光片看不清的胸片,CT片会比较清晰,现在是不是拿出来让他们见识见识。”
林三七眼睛一亮:“对呀,拍CT呀。”
CT?
现场其他医生都是一头雾水。
世界上第一CT是1967年由鹰国发明,1972年开始才应用于临床,所以在1962年没有医生见识过CT。
安东尼教授这时候也兴奋地一拍手:
“对呀,林,拿出你们的看家仪器来,让大家见识一下CT的威力,相信这一定能说服所有人。”
林三七的通道空间里就有两台床边CT机,还是最新型号的,可以做四维立体图像。
“行,既然大家这么说了,那我就给诸位同行见识见识什么叫华国医疗设备的科技实力,你们跟病人进行一下谈话,我去准备CT机。”
现场所有人脑子里都是问号。
黄锦恒医生悄悄问身边的西奥多教授:
“西奥多,这个CT是什么鬼?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对诊断有用?”
西奥多教授耸耸肩:
“我在北平的时候见过这种机器,听林说,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医学影像技术,需要使用X射线束对人体进行层析扫描,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身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黄锦恒医生若有所思:“那应该还是属于X光机的一种吧?”
西奥多教授连连摇头:
“不不不,图像完全不一样,可惜我学习的时候太少,也不能完全读片。”
病房里。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