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591节
对他来说别说三万架,就算是三十万架,就另一个时空国内的制造能力,那也是洒洒水的事情。
问题就在于他拿出这么多无人机来,会不会引起欧美情报部门的注意?那绝对不是啥好事。
另外还有一个,他准备在香江横行霸道,无人机是他手里的秘密武器,可以杀人于无形。
但只要国内有了,香江方面应该很快能顺藤摸瓜找到他?
一想到这里,林三七就小小紧张了一下:
“老曹,今天傍晚咱们进行的无人机演练,你们一定要严格保密啊,千万不要轻易透露出去。”
曹军长笑道:“放心吧,这点保密原则我还是懂的,早就让他们把今天看到的东西烂到肚子里。”
“对了,三七同志,我知道你特别喜欢把外国先进技术送到国内来。那我们国内能不能建起一个无人机生产线?自己生产。”
无人机生产其实并不难,核心部件国内都掌握了。
但林三七却不想短期内再去搞什么无人机生产线了。
有了生产线,你生产机器之前,首先要解决原料问题,什么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工程塑料等等。
这些机器材料六十年代的国内都没办法生产,难道还要再额外造配套厂?
就算解决了材料问题,无刷直流电机、螺旋桨、电池等等有吗?
无人机的核心组件,如集成陀螺仪、加速度计、GPS模块等传感器、高精度电路板和射频连接线,这时候的国内一个都生产不了。
哪怕是最简单的不锈钢螺丝螺母、用于防水防尘及线路保护的密封胶与热缩套管,六十年代同样没办法生产。
另外无人机群作战需要有卫星GPS配合,难道自己还要发射几颗卫星上天?
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建无数个配套工厂,林三七完全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些。
对他来说,他还要忙着生产药物呢,只能拒绝:
“老曹啊,无人机生产线你就别想了,这玩意儿太专业,太高科技,不是现在的国内能玩得转的。
不过国家的实际困难我也可以理解,这样,无人机包在我身上,我负责引进,具体多少数量,这个好商量。
本来还有一个无人机群,几百几千架飞机统一受指挥,这样打仗相当于几千名士兵一起冲锋,但这个无人机群依赖卫星信号,国内就不要想了。
这样,我先给你们搞一万架无人机来,部队还需要先训练熟练的无人机驾驶员,这样才能更好投入战场。
另外无人机非常依赖电力供应,我再送你们几台储能柜和柴油发动机,这样就能解决无人机充电问题。
等你们试用了无人机,觉得完全可以投入战场,到时我们再谈后续的无人机供应问题,老曹,你觉得怎么样?”
曹军长搓着手掌哈哈大笑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一万架无人机,足够我们初步装备全军了。”
林三七心想,既然准备做好人了,索性好人做到底,于是接着说道:
“老曹,我另外再给你提供几辆山猫,这种小型越野车在南方雨林里特别适合,方便你们机动。
另外,我再送你一些丛林迷彩服、奔尼帽、人用防蚊迷彩涂料,丛林用战靴、野外救生包、多用工兵铲、战术背心。
此外,单兵电台、降噪耳机、凯夫拉头盔、防弹衣等等,我都给你弄一些过来。怎么使用,你们是专业的,到时看说明书自己琢磨。”
曹军长愣了,随后就是狂喜,因为只要是林三七提供的武器,无一不是最先进的。
“好好好,三七同志,太感谢你了,感谢你替军队做出的贡献啊,哈哈哈。”
林三七心想,别高兴了,还是感谢热心读者吧,是他们提醒我多给你们送点武器装备,虽然是民用版的,但在六十年代就是黑科技大杀器了。
“别高兴太早,想要我供应无人机和诸多军事装备,你们总得拿东西出来换吧?老曹,你不会觉得我去引进这么多武器是白拿的,没有成本的吧?”
曹军长脸红了红,思考了一下云楠有啥。
还好眼前有现成的答案,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三七同志,我懂,你需要翡翠来交换。没问题,这次回云楠,我亲自去老缅那里走一趟,用粮食,用武器,用药物跟他们交换翡翠,全部拉到宝安县来,你看怎么样?”
林三七的狗脸顿是笑开了花:
“我看行,我们公平交易不是,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听到林三七答应,曹军长着急问道:“那,一万架无人机和你所说的军事装备什么时候给我?”
林三七想了一下:
“这样,你们的军列好不容易开过来,反正那么多粮食你们也要运个几趟,那就等我几天。等折江省的龙井茶到了,我亲自跑一趟国外去给你们进货无人机。”
曹军长重重握住了林三七的手:
“好,那我就在云楠等你,三七同志,我们全军都不会忘记你今天做出的贡献。”
林三七指了指办公室一角挂着的军装道:
“老曹,这话就见外了,你是一颗花,我可也是两杠四星,咱们都是自己人,别太见外了。”
“哈哈,好好好,自己人,自己人!”
第二天,一列来自折江省的专列也缓缓靠了宝安县火车站。
林三七早早就等着了站台上,不一会儿,就从火车上跳下来几名折江干部。
其中带头的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干部远远就在招手了:
“您是,林三七林专员?”
林三七也伸出手热情握道:“对,我就是提前跟您通过电话的林三七,您是折江农业厅的彭厅长吧?”
彭有德赶紧热情握握:“副的,副厅长,呵呵。”
双方寒暄了一番,彭副厅长这才让工作人员拉开了车箱门,露出里面一箱箱的茶叶。
一股属于龙井茶独有的清新香叶就飘了出来,远比普洱茶更好闻。
“林专员,我们这次一共调过来300吨西湖龙井,其中根据上级的指示,所有的特级和一级龙井全部都运过来了,一共有50吨。”
林三七一听这个数量有些满意,但追问了一句:
“这些都是西湖边龙井村的龙井吗?”
彭副厅长拍着胸脯保证道:
“林专员你放心,这些龙井茶叶全部是西湖风景区周边160平方公里内采摘的,比如狮峰山、龙井村、梅家坞等几个村。绝对不没有余杭或绍兴龙井。
原本西湖龙井茶一年的产量应该在400多吨,我也不瞒林专员,在我们收到上级通知前,已经出口了一百多吨茶叶。火车上的茶叶也是我们紧急撤销的外贸订单。”
林三七当初提出用发电机换龙井茶已经是8月份,早过了茶叶采摘季节,人家有外贸出口也可以理解。
“没事,彭专员,有这400吨茶叶我就非常满意了,呵呵,折江的同志们辛苦了。走走走,我请客,今天让你吃海鲜吃到饱。”
彭专员一看林三七这么客气,于是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
“林专员,我们这次专门开了一列专列过来,一共是30个车厢。所以我们省里的领导为了表达我们茶叶不足的歉意,还特意送了不少土特产过来。”
说完,彭副厅长拉着林三七往前走去。
第714章 折江人的高情商
一个个车箱门拉开,露出里面一车皮一车皮的土特产。
丝绸、黄酒、火腿、安吉白茶通通都有,而且数量不少,显然折江方面的诚意很足,完全不像是一次上级命令,被迫交易。
林三七心里明白,折江人果然是天生的生意人,情商超高。
他们诚意这么足,给林三七足够的敬意和礼数,他林三七好意思让专列空手而回?
林三七心里高兴,对折江人的印象特别好,来往不往非礼也。
“彭厅长,这太不好意思了,现在国家如此困难,相信你们折江方面应该也不富裕。你们还给我送来这么多物资,太感动了。”
彭副厅长一听林三七的话,就知道对方已经知晓了自己这一方的诚意,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弄到这么多物资,折江方面也是咬了牙省出来的。
就比如绍兴黄酒是需要粮食才能酿出来,而金华火腿需要一种叫“两头乌”的肥猪做原材料,丝绸茶叶更是折江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产品。
偏偏以上这些原材料都是折江目前最缺的,对于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农业省来说,饭都吃不饱。
六十年代的折江可不是几十年后,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折江老板”。
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折江在建国后一直都是被遗忘的角落,除了本地自己发展起来的工厂外,几乎没有一家央企来折江投资。
在这个时期,没有外资,也不允许民营企业的年代,没有国家投资办厂,那就代表着没有工业。
所以六十年代的折江省完全就是一个农业县,一穷二白,比云楠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算是几十年后吃不起的舟山的海鲜,都因为运输问题难以销到外地。
林三七就是因为知道以上折江的种种困难,所以对于他们表达的友善和诚意内心是非常感动的。
别的省都是运点东西来,然后再强调自己多困难,然后上升到国计民生的一套,道德绑架他林三七,想让他多给点东西。
林三七虽然也理解,但内心还是有点不爽的。
但折江省就妙了,不提要求,就给你库库库狂送东西,送的还远超你的想像。
虽然茶叶是发电机组交换的,但折江省未必能拿到几台发电机,以这个时期某些领导对折江的偏见,折江方面甚至有可能一台都捞到。
但人家就是兴高采烈把茶叶送来了,光是那一匹匹的丝绸,那样是价值不扉啊。
林三七背着手在站台上走了一圈,看着天色已经慢慢暗下来了,心中有了计较。
“彭厅长,你们今天晚上就返回,马上走。”
彭副厅长听到后心里一惊,脑子里闪现的是省领导的赌注输了?
这林三七不领这份情,还要马上赶人走?
连海鲜大餐都不给吃了?
那心情自然是哇凉哇凉的,其他工作人员听到后,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省里可是等着米下锅呢。
紧接着林三七的话,却让折江方面所有工作人员都狂喜不已。
“彭厅长,你们折江方面客气,我也不能小气。这样,回去的时候,我给你们提供200万瓶盘尼西林。另外我再送你们五台30万千瓦的全套发电机组。
剩下的车厢都给你们装粮食,你们能装多少就装多少,实在不行,我再借给你们几个车皮挂到后面,大米还是面粉都可以。
不过这样算来我就不能接待你们了,因为给你们这些物资需要你们保密,不能给其他人看到。否则人人都来跟我要药品要粮食,我也吃不消啊。”
彭副厅长懂了,为什么林三七要“赶人”,原来是想让他们保密。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