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605节
“朱会长,如果我没有记错,普洱茶一开始是被香江人炒起来的吧?”
“对。”
“那我问你,香江人是怎么知道普洱茶的?用你的话说,普洱茶仅限于云楠人喝,那香江人在九十年代怎么找到云楠来的?”
“这……”
朱会长一时语塞,的确呀,香江人肯定是喝过普洱茶,这才会万里迢迢跑到这个边疆省分来。
林三七装逼似的微微一笑,这才补充道:
“正因为有我太爷爷,我爷爷他们第一个发现了云楠普洱茶,并且亲自跑到云楠来采购,再带到香江,这才在香江市场上开始流行起普洱茶热。
然后等到改开之后,香江人才踏着我爷爷当年的足迹来到云楠,这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普洱茶发家史。所以说起来,你们普洱茶有今天,要感谢我们林家。
结果你们不但不感谢我们林家,现在反过来倒打一耙,冤枉我们的普洱茶是假货,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你们普洱茶协会的人是真不懂得感恩啊。”
哗啦啦~~~
现场所有的茶商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对着云楠人开始指指点点。
因为林三七这话的确是逻辑闭环了,林家把普洱第一个带到香江,然后吸引香江资本开始进入云楠。
这下连朱宝荣、汪柄根、刘肖德等一众云楠人也开始怀疑人生了。
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普洱茶在解放前就少量出现在香江市场,只是一直没有当作主流。
毕竟49后,江浙资本和大地主要么逃到湾湾,要么逃到香江,而这批有钱人喝的是龙井等绿茶,普洱茶是不喝的。
所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普洱茶是怎么进入香江市场?怎么被香江资本发现?怎么进入内地开始炒茶大业?
这就给林三七钻了空子,反正他有图有真相,这个功劳就套在了自己已经去世多年的爷爷头上了。
云楠普洱茶协会的副会长汪柄根是老狐狸,知道不能跟着林三七的思路走,不能被他带节奏了。
再这样下去,不但对方的普洱茶是货真价实,更在于林家反而成了普洱茶的头代祖宗,这就动摇了普洱茶协会的合法性。
于是汪副会长站了出来,继续质疑道:
“大家都静一静,在场有不少都是年轻人,年轻人都知道现在的照片都是可以PS的,谁知道这些照片是怎么来的?我怀疑照片是造假的,上面都是摆拍。”
林三七一听便是哈哈大笑,他早就防着这一手了,于是示意了一下小秘书。
幻灯片上再次出了几张文书,林三七介绍道:
“我们所有照片已经委托司法鉴定中心进行过鉴定,并且出具了鉴定结论,就是这一张。为了严谨,我们还请了公证机关进行了公证。
请大家相信法律,这司法鉴定中心可不是我们林家开的,他们具有最权威性和技术性的单位,这回汪副会长应该相信了吧?
当然,如果你们坚持怀疑,这我也可以理解,所以照片原件我都可以提供给你们。随便你们找机构或者技术大拿进行鉴定,如果是假的,随便你们公开曝光。”
这下,普洱茶协会的人脸上都是青一阵白一阵了。
看看现场上百名记者,全部都是咔嚓咔嚓记录拍照,到时是要发布到新闻媒体上去的,想想也知道岭南堂不可能造假被人抓到小辫子。
就在这个时候,会场上一直没有开口的林氏老族长开口了:
“诸位朋友,我是林培东,现在是林氏的老族长。这个这个,我们林家的祖训,其中有一条是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所以我们林家是很讲究诚信的。
这些普洱茶是真是假,在场诸位,包括中茶协的倪会长、中农大的柳院长,还有普洱茶协会的诸位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另外,六十年代的事情,很多晚辈都不知道了,我们这些当长辈的老头子可是清清楚楚的。
我可以作证,当年我二哥阿叔两人就是有眼光,采购了不少国内的物资,这些物资有些几十年后变得一文不值,但有些几十年后变得价值连城。
我再说一个,当年我二哥,也就林三七的爷爷林永元,把整个花都文物商店所有古董全部都包圆了。你们想想,六十年代谁有这个眼光和魄力?
大家不信,可以去博物馆看看,现在东广省博物馆新展出的三十多件国宝级文物,全部都出自我们林家,也就是我二哥当年购买的古董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呀,普洱茶虽然珍贵,但比起当年的古董来,总是大大不如吧?没什么好质疑的,有些人天生就是主角,用年轻人的话讲就是天命之子,活该他的子孙发财不是?”
林叔公这话一出,现场笑成了一片。
是呀,人家祖上有钱愿意投资,愿意收藏,最后发了大财,这不是符合逻辑吗?
这就跟天使投资人一样呀,广撒钱,多投资,最后只要10个项目里面成功一两个,那就是几千几万倍的投资收益。
林家阿公这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和共鸣,不少人都叫起好来。
只有林氏族人们全部都是脸红红,心想这阿公嘴上说要诚信为本,但自己说的话全部都是胡编乱造的。
不过为了赚钱,不寒碜。
但是普洱茶协会的朱宝荣会长还不死心,拿过一饼普洱茶继续质疑道:
“那也不对呀,就算你们林家祖上有眼光,采购了大量的普洱茶。可是大家看看,这普洱茶陈茶的年份完全不对呀。虽然包装的确很老旧很传统,但茶叶达不到50年份呀。”
陈茶如果达到50年份以上,其实茶叶都会变得很脆弱,大多碰一下就会碎,变成粉沫。
而且流传下来50年份以上的普洱茶饼,品相都不算太完整,要么有虫蛀,要么有发霉痕迹,要么有缺口。
哪像岭南堂的普洱茶,品相几乎都是完整上好的,还能闻到茶叶的清香。
其实这的确是个bug,被人质疑也正常,1962年,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第732章 茶叶梗最后一章
茶叶可不是玉石,玉石放个几百年都差不多,而茶叶一般也就放个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份以上的陈茶是很罕见的。
但林三七早就想好解释了,于是又示意了一下小秘书放了几张照片出来。
照片显示出来,明显是一个封闭的冷库,里面堆积了一箩萝,一框框的茶叶,跟岭南堂今天展出的茶叶是同一包装的。
“大家看,这是我爷爷当年在香江建造的几个大型冷库,全部采用-10℃至-18℃来保存茶叶。同时你们看地上这边,还采用石灰或干木炭来防潮。
大家再看一下张照片,这些照片上可以看到,最顶级、最珍贵、最希少的茶叶全部采用了真空包装,再加上恒温恒湿的冷库。这是花费了极大的代价去保存这些茶叶。”
哇~~~
现场又是一片惊叹声。
普洱茶协会的人也是哑口无言。
这时候幻灯片又变了,显示出来的照片回到了云楠当地。
“大家看,这是我在爷爷当年在云楠拍的普洱茶保存情况。
这一张照片是在寨子里拍的,普洱茶就是直接堆在吊脚楼上,比如这个仓库上面只有一个盖子,四周没有围墙,直接放在地板上。
茶叶就是这么被风吹雨打存放着,没有任何防潮、防霉、防虫等措施,甚至太阳西斜的时候阳光还能照射到,这样的环境普洱茶怎么可能长久保存?
大家再来看这一张照片,这是在乡里的茶厂拍的,具体哪个厂没有注明。
但是大家看,这个仓库到是有墙壁了,可是非常阴暗潮湿,普洱茶就这么一箩箩随意堆着。瞧见没,这照片角落还有几只老鼠出现。
如果是这样环境下保存的普洱茶,别说50年了,你能保存个5年就不错了。
在场诸位都是茶叶专家,对于专家的了解比我清楚,对比一下两方的环境,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岭南堂的茶叶品相能这么好的原因了吧?”
现场议论纷纷起来。
茶叶跟树木、人参不一样。
虽然都是植物,但是树木你可以通过年轮来数年份,人参也可以通过芦头等特征来估计,但是茶叶不行。
所以现在林三七也是在指鹿为马,钻了漏洞。
否则能怎么办?外包装可以通过老汤头配置的药水作旧,这茶叶是没办法作旧的。
至于照片上所谓的香江冷库,这个其实也是摆拍。
林三七在宝安县土洋仓库里,找了一个原先存猪肉的冷库,然后放些普洱茶装装样子,拍几张照片。
这种摆拍对于穿越者来说,不要太简单,想要什么形状就能摆出什么形状。
终于,岭南堂哪来这么多茶叶的迷团揭晓了,是当着全国所有茶商和媒体记者揭晓的。
林三七心想,这笔钱自己是赚定了,哪怕宋科长来也没用,真把他当“奶牛”,他直接就移民走人。
当然疑点也不是没有,比如去年和今年的“新茶”是怎么来的?尤其是西湖龙井。
但这个怎么说呢?总有人手眼通天不是?
反正茶叶就在这里,你猜哪来的?
商业机密无可奉告。
中午吃完午饭,媒体记者们拿着红包撤退了,下午则是闭门订货会。
在倪会长和柳院长的中间斡旋下,林三七也准备跟普洱茶协会的人坐下来谈谈。
毕竟他是做生意,是赚钱,不是为了鱼死网破,大家都互掀桌子。
会议室里,云楠普洱茶协会的人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没有办法攻击岭南堂什么了。
人家的茶叶跟古董一样,有传承的,能拿出证据来的,已经无敌了。
如果是在云楠当地,他们可以动用某些神秘力量,就说这批茶叶是假的,然后一把火烧了,让你硬吃下这个亏。
但在花都,这种阴谋诡计是搞不成的,他们的手伸不到这么长。
这事也再一次证明林三七坚持龟缩在花都是多么明智,因为外面那真是群狼环伺。
会议室里,林辰亲自泡了一壶冰岛普洱,两位董事长秘书端着茶盘,尹涟漪则亲自给在场的大茶商们倒茶。
倪会长这时候笑道:
“老朱、老汪、老刘,还有诸位,这位倒茶的天仙姐姐可是岭南堂的老板娘,现在岭南堂可是给足诸位面子了,所以大家尽量心平气和,好好谈谈。”
柳院长也呵呵道:“另外,泡茶的可是我的小徒弟,还是岭南堂茶叶分公司经理,这牌面够了吧?”
朱会长客气从尹涟漪手里接过茶杯,轻轻品了一口,眼角看向了另一个大茶商孙鹤倚。
冰岛普洱茶正是孙鹤倚在做,也是此人垄断的。
孙鹤倚品了一口就要哭了,因为岭南堂的冰岛普洱,比他现在手上在经营的茶叶味道更正,更醇厚。
这样的冰岛普洱如果放出去,流通到市场上,那他以后就不用做冰岛这个品牌了。
朱宝荣一看孙鹤倚的样子,就知道自己一方已经没有主动权了。
“林董,还有几位林总,我为之前我们普洱茶协会的公开言论向你们岭南堂道歉,这事责任在我,是我没有调查清楚就发表了错误的言论,对不起了。”
林三七知道口头道歉只是一次姿态,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于是也假装大度道:
上一篇:娱乐:刚破龙壳,被热芭曝光了
下一篇:娱乐:怒怼京圈格格,被京圈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