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爆电开始,我开电厂供电全球 第207节
从酒店简单吃了口早餐,和李朋义汇合后林哲坐他的车子,一辆普通的SUV,李朋义说这是二手的,买下来也就四万多块钱,算是捡漏。
一路往前开,那辆奔驰大G就跟在他们车后。
在后视镜里注意到这一幕,李朋义也是哭笑不得。
“老林,我这破车后面跟着个奔驰大G,整的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开了。”
听到这个林哲也是无奈的很,也不知道如意和章晨这俩人咋回事,从今天早上开始就“寸步不离”自己的,这会下乡的时候都得跟着。
那辆大G还是在落地金城后去当地经销商手里买的,当时就是想着以后大西北这边肯定常来,就留在这里当自己的车子了,在西北的路况复杂,这大G能应对一些陡峭不好走的路况。
“嗨,你就当没有这回事,大不了就等着追尾,那大G的保险上的挺足的,回头真撞上了给你想办法换辆新的。”
听到林哲的玩笑话李朋义也是心里感慨了一下。
好家伙,这自己这种普通人要是有这么一辆车估计光是油费就得心疼不少,合着林哲这种的哪怕是开玩笑人家随随便便撞个车子不走保险都能随时给普通人换新车。
而且压根不带心疼半点车子的。
这就是区别呐~不过好在他们是兄弟,这大G再牛不也得老老实实跟在自己后面。
“行!我也体验一把让大G跟在我屁股后面一路吃灰是啥感觉,哈哈。”
……
合西县榆钱树乡,看到路边的路牌后林哲也好奇的问了一下。
“榆钱树乡?是不是这里榆钱树种的最多啊?”
“还真不是,其实乡里榆钱树基本上没有,当初就是因为最开始不知道谁栽的榆钱树在村中心,后来慢慢的就叫开这个名字,关键最后村口那树为了扩建还给砍了,那会也谈不上什么保护不保护,直接砍了当柴烧。”
轻笑一下后林哲点了点头,榆钱树乡没一颗榆钱树,这国内的地名有意思的地方多了,但这种和当地完全不怎么搭嘎的名字倒挺稀奇的,要是有机会倒是可以做成一本书,收录一下,肯定有趣。
……
车子一路行驶,来到乡里后林哲也看到了路边的那一排排土房子。
这里的算得上是黄土高原,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窑洞,就是在山脚下的土坡上挖出一个个房子出来,也算是因地制宜的特色了。
“看着是有点埋汰哈,但在这西北还真是能做到冬暖夏凉,而且能节省出不少材料钱和地。”
就像是东北那边大伙儿号称能炫‘绿化带’,那是因为那里的土地肥沃,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似得可口极了,自然能多吃。
还有南边的粤省,那边的人吃任何东西讲究一个鲜,一个是因为沿海地区海鲜多,另一个就是因为天气,古代可没有冰箱什么的。
一只鸡宰杀了过个半天放着不管就能有馊味了,所以讲究快速烹饪保持住鲜味。
虽然现在有冰箱这些锁鲜技术了,但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些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想不不明白的事情,在当地一定有他的道理,不要小看人们的智慧。
……
“看到没,这就是榆钱树乡的发电站,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准时发一个小时的电,交了费的人家能用,过了八点准时停,一分钟都不带多发的。”
顺着李朋义的目光看过去,林哲看到了一个简易的小院子,然后里面有一台功率看着挺大的发电机,旁边还摆着一个油罐,上面标着易燃易爆标志。
不用想肯定就是放大版的柴油发电机。
这在西北地区的乡镇里是比较常见的,大家用电不方便就在这里,只能在一天的时间里面集中用电,把需要充电的家伙什充好电,过了时间就没有供电。
另外相比城市里面的电价,这里的电价平均下来其实更高一点。
这个林哲自然也能理解,人家在这儿开发电站肯定是不能亏本运营的,柴油发电,那成本可高了去了,算下来比火电成本都要高出不少。
再往前走走就到了乡里的中心街道,在这里林哲也是难得看到了几杆路灯。
“太阳能的,顶部有个太阳能板,要是大太阳的天气晚上还能有点用,到了阴天雨天连续两天不出太阳的话就没烧火棍好使。”
听着李朋义的介绍,林哲也是细看了两眼。
这就是太阳能的一个弊端吧,没太阳自然啥也不是,而且需要固定维护,不然太阳能板的续航能力和转化能力会大大减弱。
……
继续往前走,林哲还看到了驴车,一个老伯就“驾驶”着他的驴车,后面拉了一车柴火。
这在其他地方可能看不到,但在比较落后的小地方还是能看到的。
“快到了没?”
听到这话后李朋义指了指前面的路口。
“过了这个路口再过去个几百米就到了。”
“那停车吧,咱干脆走过去。”
“行。”
下车后章程和如意也跟了上来,接着一行人继续往前步行,一路上还遇到了好几辆驴车。
有的车里放着化肥,有的则是放着一些摘到的农产品什么的。
林哲路过一个老伯的驴车,看到了里面翠绿的黄瓜和一些其他蔬菜,正好这会老伯也从路边的田地里走了上来,接着也是开口打了个招呼。
“老伯摘菜啊?”
“是哩,你这后生看着眼生啊,谁家的?我这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记不住人。”
说罢老伯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在村子里遇到主动打招呼的一般都会以为是谁家的孩子,不会认为是什么陌生人。
况且现在的孩子长大了那都是十八变,从城里回到村里的时候完全和小时候就不是一个样子。
“不是,我就路过来你们村子里看看,你这蔬菜可新鲜咧~”
原来是路过的客人,不管如何,他们老了其实平时说话的人也少了,这年轻人愿意主动搭话的也不多。
所以他还是很开心的,干脆从旁边车上的菜筐里面拿了一捧黄瓜。
“你们几个后生尝尝,今天的头茬黄瓜,可脆可清甜哩~”
说这话的时候老伯笑着露出了一口常年因为抽烟熏的黄牙,但林哲不觉得恶心,他们上一代的老人条件有限有抽烟习惯的大都这样。
正好口渴,林哲也没客气。
接过黄瓜给一人分了一根后林哲还从兜里摸出了烟盒,接着给老伯递上了一根。
“唉吆,可感谢你咧,这好烟我可不常抽哩。”
老伯分辨不出什么是好烟孬烟,但就知道带海绵嘴的是好烟,他平日都是抽烟锅巴,也就是旱烟。
林哲主动点火,老伯呼哧呼哧吸上一口后也是一脸的喜色。
“好烟,好烟呐~”
老伯抽烟,林哲这边把黄瓜随身擦了擦,这种黄瓜不带刺儿弄干净都用不着水洗,一口下去和老伯说的一样,脆口清甜,爽的很。
“老伯,你这村里平时用电不方便吧?”
听到这个老伯自然是接过了话头。
对于他来说,平日里没电或者说没什么电真的没什么所谓,做饭用的是火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最多的需求不过是偶尔打个电话就是了,甚至看电视都没那个习惯。
充电的话可以去乡里的小卖部,到了供电时间可以一块钱充一次,他这老年机充一次满电就能用个一周多。
办理个镇上发电站的电线一个月就得六十块,他舍不得这个钱,一个小时的供电他根本用不了也用不着,所以就没办通电。
但自从自己的孙子大了一点,每年被儿子带回家的时候他选择在家里拉了一个月六十块的电线过来。
然后又办理了什么他都不懂是啥的宽带无线网,但有了这些孙子在放假的时候愿意在家多待几天。
他也不知道这好不好,但对他来说他是希望孙子多待几天的,但孙子还是不怎么乐意在家待,因为一天就一个小时的供电都不够他用上半天手机的。
第229章这就是“人脉”,先给他们村子通电!
“所以老伯你就是为了让孙子放假的时候在家里多待几天就想着通电?不想想自己?”
听到这话老伯憨厚着点了点头,一笑起来露出他岁月刀刻似得皱纹。
这个回答让林哲有些意外但也能想到,老人家忙活了一辈子,朴素的价值观其实就是家庭。
现在年纪大了,孩子也在县里面安家落户,需要的是陪伴,陪伴他的可能就是年老的孤独,这个时候孙子要是能在家多待两天自然开心。
……
最后一口下去就剩下个瓜蒂,也不用找垃圾桶,这种东西丢到路边就会化成野草野花的养料。
“老伯,那你可得等一段时间了,我们争取早点让您家通电,等放假的时候可得让你孙子多待几天。”
说罢林哲一行人转身继续往前走,不过这时候老伯愣了一下,接着反应了过来。
“咦~后生伱们是干啥的?电力公司的?”
对于这个,林哲回头笑着点了点头,接着留下一头雾水的老伯留在原地。
“电力公司?这要是能给我们榆树钱通电就怪了,这电咋还能通到这儿来。”
说罢老伯摇了摇头,拿起鞭子轻轻给了自家驴子一下,驴车开始慢慢悠悠的晃动,载着自家的瓜果往家走,老驴子也不知道还能拉多久,就像自己一样,但愿能多个几年罢。
……
走过这条两旁满是田地的道路,穿过这个路口,林哲就看到了李朋义的地方。
这里算是一个平地,他在这里搭了两个大棚出来,里面都是种上木耳的菌棒。
“咱这儿种其他的也没啥好种的,木耳这玩意儿长的好了卖的价钱高,我来种这个。”
说着李朋义还说了一下,自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回到了家乡。
当时也和其他人想都大差不差,考个公是最好的结果,也足够稳定和体面。
他们读的滨海理工大学虽然算不上好大学,但也不算差,他们能考上说明至少在学习这块能力还是算是中上的。
当时李朋义的想法还是很简单的,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是考了才知道,原来这公考是真的比他妈高考难,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公考可简直就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毕竟高考有保底,考不上重本有一本,考不上一本还有二本三本给你上,最后还有专科。
但公考就很简单了,要不就是考得上要不就是考不上。
当时他报的第一个岗位是林业部门的,最后报名人数是一千多人,录取人员是九个人。
上一篇:恋爱辅助器:狗才谈,我只想破案
下一篇:00后当村长,你还要整顿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