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爆电开始,我开电厂供电全球 第233节
之前陈雨盛手底下的两个工人师傅也是顺利的完成入职,已经去到了哲通电力在西北的培训中心,完成入职培训。
虽然他们俩年纪大了,但在电厂工作这么久技术能力还是有的。
他们可不光是负责给火电机炉里面“铲煤”,平日里东家电路出问题西家保险烧了,这种时候都是他们去处理。
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两个人都是没有电工证的。
但技术能力郁鸿波已经亲自测试过了,完全符合集团的要求,至少负责这怀西县的“供电站”日常维护是没有半点问题。
另外平日要是出现各种问题,经过培训他们也能去处理。
这次在培训过后两个人还会完成电工证的考验,等结束之后他们就能返回怀西县投入工作。
另外供电站的前面还装修了一下,开了一个小营业厅。
这个营业厅可以负责一些老人不方便使用线上支付的,用来现金缴费和办理业务。
为此他们在当地还招聘了一个营业员。
供电站那边虽然两位老师傅还没有回来,但由哲通电力这边的工作人员暂时担任。
哲通电力集团怀西县供电站完成建设,作为集团内最小的基层部门,他们的工作人员一共有六个,其中包括一名营业员。
另外五名工作人员刚好组成了一个电力作业班组,其中两个人负责供电站的日常维护和线路维护,剩下的三个人负责处理客户问题。
最小的编制,但足够应对怀西这种人口都不满三万人的小县城和下辖乡镇的日常工作。
另外西北地区这边已经接入了客服中心的客服服务,这边的所有用户遇到问题拨打集团的客服电话会直接接入在权河的客服中心。
总之这里的一切除了在当地没有厂区,变成了一个个小“供电站”以外,本质上提供的服务和城市里的供电没有区别。
当然,在这里一些偏远的村子因为距离的原因,目前还做不到第一时间也就是十五分钟内到达处理。
其他的没什么问题,至少当地人都能用上稳定的电力供应。
……
第二天一早,郁鸿波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返回了金城,他们是从金城直接过来的,这次任务结束休整自然也是直接返回金城。
到了金城,他们的车子直接开进了还在修建中的哲通电力金城厂区。
虽然厂区还在建设,但露天的平整地面还是有的,他们的车子也都停在这里。
因为任务完成的不错,不管是从时间还是客户满意度以及后续的供电检查当中,所以郁鸿波他们也都被表扬了一下。
得到认可之后大伙儿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郁鸿波。
因为这次行动完成出色,他已经得到了一个准确消息,集团这边会直接给他转正,也就是他一个副组长的职位会直接变成正的。
这也意味着他手底下原本负责三个电力班组,也就是一共算上自己十五个人。
但转正之后他手底下就一共九个电力作业班组,一共四十五个人,这其中的差别从数量就能看出来。
在哲通电力,这种晋升和基层的编制建设也是经典的“三进制”。
得到上司的许诺,郁鸿波也是带着这次出发去怀西的兄弟们一起搓了一顿大排挡。
四五十个人,这出去搓一顿还是得费不少钱的,除了大排档其他地方郁鸿波还真负担不起。
但毕竟这些兄弟们跟着自己辛苦了这么久,而且工作完成的不错这才让自己能顺利的转正,这份恩情自己还得表达一下的。
而且西北这边的消费还是可以的,没有那些大城市那么夸张。
四五十个人一过也就占六张桌子,一张桌子几百块就能搞定,全部消费下来也不过两千块。
对于郁鸿波来说还是可以的。
……
当天晚上,郁鸿波也自然喝了几杯,带着一份微醺回到了家里。
相比其他这些年轻人的同事,郁鸿波的年纪是大了一点,自然也是早早完成了成家,现在进入哲通而且能成为组长,手底下有四五十个人,这也算是完成了立业。
至少郁鸿波现在是很满足的。
拿出钥匙打开房门,家里的灯还亮着,一开门果然自己的媳妇还在客厅的沙发上。
“鸿波,看你脸红红的是今天喝酒了?”
听到这话后郁鸿波笑着点了点头,接着把自己手里提着的塑料袋晃了晃。
“今天我带手底下的兄弟聚餐肯定喝了一点,高兴嘛~给你带了烧烤,你常吃的楼下那家。”
听到这话后郁鸿波的老婆也笑着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谢谢老公~爱你么么哒~”
虽然有些油腻,但两口子就喜欢这样。
看着媳妇郁鸿波眼里满是爱意,现在他很满足,媳妇对自己很好,工作上自己也有了这份满意的工作,希望这样的生活一直继续下去。
“对了媳妇我和你说~这次结束我们集团给我们这些兄弟放了三天的休假,你打算出去玩不……”
这就是集团里面的一个小家庭,而林哲做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幸福的小家庭。
第251章为了林哲改变行程
甘省日报,作为官方背景甘省最权威的报纸,他们的报道自然需要做很多考量。
至少所有的官方背景媒体都是这样,尤其是在报道和企业相关的事情上。
因为他们代表了官方,是轻易不会给出一个认可的,如果报道一个企业正面的新闻的话,那意味着这个企业自然是被官方所认可的。
所以在这种牵扯到企业的事情上他们报社的工作人员都是慎之又慎。
……
省官方大楼,农伟祺上班前秘书已经把准备好的甘省日报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甘省日报和滨海日报一样,这些本地最权威的官方媒体的报道对于他们这些管理人员来说都是有参考效果的,甚至可以说是低一级的内参也不为过。
别的报纸可以不看,但农伟祺每天的甘省日报那是一期不落的。
今天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桌上抿上一口最爱的普洱,接着抖了抖报纸打开,映入眼帘的自然是头版。
“新时代新企业,哲通电力集团正在西北树立企业典范。”、
这标题都是黑体加粗加大的,一眼看过去农伟祺就皱起了眉头。
对于哲通电力,他确实是没什么了解,但这个标题看的他是有些担心。
在他看来,所有能上甘省日报的企业都该慎重决定,毕竟对于老百姓们来说甘省日报自然是和官方沾边的,这要是报道个什么企业,回头企业爆出什么负面新闻。
那对他们的公信力一定会造成影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舆情。
所以在农伟祺看来,企业相关的新闻应该刻意淡化,就不该出现头版头条,更不用说标题上把哲通电力集团这个企业名字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
这不是他们甘省日报给这个哲通的企业打广告嘛,这着实有点不妥。
……
微皱着眉头农伟祺耐着性子看向内容,每过去一会农伟祺的眉头就舒展几分,直至整片报道看完农伟祺刚才的担忧一扫而空。
“啧啧~这篇报道要是属实那标题确实说的没问题,这哲通电力真的在咱西北树立企业典范呐~”
报道上说的很清楚,也介绍了哲通电力在西北地区干的事情。
在金城投资最大的电力厂区,目前还在建设当中,甚至甘省日报的记者还“乔装打扮”了一番,亲自去工地上干了几天苦力活。
这期间他的所见所闻全部被如实记录了下来。
在哲通电力金城厂区的工地里面,所有的工人们工资首先就高出了当地平均水平一部分,当初这个记者想进去都还不容易,凭借着一个专业证书才跻身进去。
另外工地上虽然干活辛苦,但不涉及加班,工人们每天按时按点的完成任务就行,如果加班那人家哲通电力也是直接给出加班费。
就这一点估计是其他企业的天花板,根本做不到这件事。
另外工人们的工资也是有保障,每一笔收入哲通电力那边的财务都会记录,而且工资发放也是哲通电力直接负责,不涉及第三方劳务派遣。
工人们能实实在在的拿到每一份工资并且不被抽成,也不用担心工资拖欠什么的问题发生。
还有就是工地上的住宿和食堂,甘省日报的记者直接用了自己的口吻表达,那是他见过最干净最舒服的工地住宿环境,另外工地食堂还是哲通电力的后勤部门专人负责。
每天工人们都能做到吃饱吃好,选择也多。
这是关于哲通电力集团正在建设中的金城厂区工地报道,另外就是哲通电力正在做的事情。
那就是给西北地区广袤宽阔的农村地区通电,这是包括甘省本地的这些电力企业都不曾做到或者压根没这个心思去做的事情。
这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夸大其词,人家哲通电力说干是真干。
目前已经给九十八个乡镇地区完成通电供电,村民们也用上了稳定便宜的基础电力,另外哲通这边的服务自然不用多说。
记者也打听过了,虽然处在相对偏远的村里,但出问题后一个电话哲通那边的人半小时内就能赶到现场。
按村民们的话来说,以往的时候用电力公司或者是供电站的电力,那感觉就好像人家才是大爷,他们这些用户还得“感恩”人家供应电力。
但现在反了过来,哲通电力从上到下所有的工作人员给他们一种他们用户才是值得被尊重的那一方,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态度都绝对没的说。
这些用户的反馈都被如实的写进了报道里面。
九十八个乡镇地区,其中包括一个甘省境内最小的县城怀西县,以及县里的几个镇子。
别看这个数量不多,甚至都没过百。
但加起来可是实打实惠及到了几十万民众的大事!
而且这只是人家哲通电力的第一批供电名单,按照哲通电力发布的公告,接下来他们会在西北地区所有的乡镇地区展开供电和基础电力建设。
……
看到这儿的时候农伟祺心里有的只有佩服。
这种企业自己以前不是见到过,有那种在初期确实能干起这事儿企业,但很快干点事儿就会开始活动寻求一些补贴或者其他方面的大力优惠。
当然,这个补贴和用地方面的优惠给到位了可能八成项目就会烂尾,或者干脆拍屁股走人。
这些事情农伟祺从下面一步步上来都不是没有见到过,甚至经历最多的就是这种。
所以农伟祺老早就形成了一个观念,商人逐利是常态,一旦商人愿意干点什么带点“慈善”的事情,那多半是有所图谋。
比如在西北地区的这些供电,他们官方甚至愿意出台一些优惠和补贴,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电力公司愿意干这事儿。
就是因为确实需要投资的成本过高,另外后续的收益实在太少,相比那些城市这些乡村成了无人问津的“沙漠”。
可这次按照报纸上的说法,人家哲通电力不光干了,而且全程除了正常的手续以外没有主动接洽官方索要一些补贴和优惠。
上一篇:恋爱辅助器:狗才谈,我只想破案
下一篇:00后当村长,你还要整顿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