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爆电开始,我开电厂供电全球 第251节
这玩意儿看着倒是很像小时候去庙会门口那些小摊上卖的,都是用竹条编制成的竹蜻蜓什么的。
这家人手还挺巧的,一眼看过去东西不少种类全都不重样,像是小狗、小鸟、猴子什么的都有,惟妙惟肖的。
……
“无情况,注意警戒,林总下车了。”
听到对讲机里的声音后后面车上的人神经也都松了下来。
不怪他们神经这么紧绷,主要是这里确实乱,抢劫什么的也都可以说每天都能看到,平时工作也都还好,但林哲在他们就得打起一百个精神。
随着林哲的下车,总裁办安保组的几个人也都挎着长枪走了下来,接着站起身子警戒,也有人注意着房子里面。
下车之后林哲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就想着和邻居打个招呼,想了想去通用的好像也只有一句“哈喽”。
和林哲轻松的状态不同,门里面巴里和他的家人可以说是战战兢兢也不为过。
听到林哲的声音后巴里深吸一口气让孩子和家人继续待在家里,接着露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精神推开了房门,甚至还举起了双手。
“哈喽~”
突然门打开出来一共黑哥,林哲这时候倒是多了一点紧张,不过听到黑哥语言里面甚至还有颤音以及举起的双手后也明白了,他没什么,但是自己带来的这些人倒是给自己这个“邻居”带去了不少压力。
虽然英文字面水平不咋地,但林哲的口语水平还是不错的。
当时自己被派到西伯利亚出差的时候除了有领导穿小鞋的缘故,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林哲是能用英语简单交流的。
而巴里也是,长期和外国游客打交道也让他学了不少英语,不然没个翻译在这儿俩人还真就没法沟通。
示意巴里不要紧张后林哲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自己就是不远处新来的“邻居”,路过这里和他打个招呼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而巴里也只是战战兢兢的点头答应。
见状林哲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林哲也懒得解释,相处一段时间相信巴里就能明白他们是善意的。
从地上散落的手工艺品里面挑选了几个比较精巧的,林哲也是直接从兜里摸出了钱包。
在这种地方暴露出钱包并且钱包里有很多现金的行为是愚蠢的,你在闹市亮一次钱包可能会被好几波人注意到。
但要是你身边有几个拿着枪支的大汉就不一样了,更别提是几十个。
这种情况别说在巴里这个邻居面前了,就是在约翰内斯堡最大的闹市街头林哲把钱包拿出来丢到地上别人也不会“多看几眼”。
“买你的东西,很精巧。”
虽然不清楚具体价值,但林哲拿了好几个估摸着一个几十块软妹币是有的,另外加上第一次面对林哲不会吝啬,所以拿出了三张南特,也就是这里的法定货币。
三张二百南特的钞票加起来六百南特,折合软妹币差不多两百四十多,这怎么说都够了。
把钞票递给巴里,林哲指了指自己拿的东西。
这时候巴里开口了。
“瑟瑟。”
林哲猜他想说的谢谢,估摸着是看出自己龙国人的身份了。
微微点头之后林哲带着东西上车,留下一脸懵的巴里。
好家伙,这新来的邻居倒是让他越发琢磨不透了,这拿的几个东西要是自己售卖估计最多也就两百多南特,但他大方的给了六百南特。
可这架势,来买东西整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来抢东西的,清一色一溜悍马车,一下来就有人下车持枪警戒。
看这情况他在旁边做的生意肯定不简单,但看着人似乎是讲道理的那种,但愿如此可别危及到他的家人。
“赫塞~出来收东西了。”
……
另一边林哲他们已经到达了哲通电力集团在南方的总部,虽然看着没有国内甚至是明浦厂区大,但也不错了,比石马镇电厂的大点。
而且外面已经立上了哲通电力集团的招牌,包括上面的字母也标注了出来。
ZHETONG,哲通电力,按照林哲的要求直接采用拼音式英文,并没有把哲通翻译一下。
在林哲看来,这就是习惯问题,自己要让他们习惯了什么都无所谓,就是要要哲通这个名字响彻世界。
下车后林哲还能看到不少黑哥在工作,装修和搬用办公用品,当然,也少不了几个穿着安保制服的工作人员。
看到林哲他们一行人后也都露出了笑容,因为安保人员正是林哲他们雇佣的。
与此同时,国内这时候正值深夜,西北地区赵家庄里哲通电力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班。
甘省境内最后一个未通电的乡村赵家庄,就在今晚他们即将通电。
以往这个时候村子里万籁俱寂,但今天到了凌晨也都还热热闹闹的,哲通电力集团的移动端供电车就停在那里持续供电为同事照明。
这会大家气喘吁吁的,已经忙活了一天了,本来休息明天接着干,明天再通电就是。
但是村子里那些小孩还有大人们殷切的眼神他们看了实在是不忍心,所以“免费加班”打算就在今晚完成通电!
第265章 264又是一个“宋家坎”,电视机里承载着孩子们的梦
赵家庄里,哲通电力集团一线电力作业人员正在调试着“蚁巢”。
目前集团在这种小村子用来发电的“木盒”已经有了统一的称呼,就叫蚁巢。
因为底部就是一大块电磁收集板,上面全都是些伏特蚂蚁,本质上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厂房”。
目前调试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不出意外的话十来分钟后就能通电。
此刻村里的“发电站”不光是哲通电力集团的工作人员,还有赵家庄的村民们。
他们这会也都在一个个的盯着,同样也在聊着天。
哲通电力移动端供电车亮起的灯光很亮,也算是赵家庄村里难得的一幕了。
以前乡上才有“发电站”,他们赵家庄上家家户户都是没有电的,电器自然也都没有。
孩子们天然会觉得电灯是一种“高级”的东西,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没有。
而现在,哲通电力的人就要给他们通上电了。
以后随着这些穿着工服的工作人员走了,他们赵家庄上也照样有电,并且将一直有电。
对此,大家期待当中更多的是兴奋。
灯光映照下赵家庄的男女老少们都站在这里,脸庞的神色有兴奋,有忐忑,也有一种对时代的欢迎,这是他们赵家庄上的新时代。
有妇女站在一堆,她们兴奋的讨论着,等通上电后就要去到镇子上,去置办一台洗衣机,这样洗衣服的时候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可得置办,人家哲通电力还和电器厂合作家电下乡咧,里面哲通认证过的电器性价比比网上的还高。”
“对,前段时间我也听说了,咱们镇子上的那些人户现在都买了好多电器,说质量好的很。”
“除了洗衣机电视机这些,我想着还得买个微波炉,听说那玩意儿可方便了,以后热饭什么的都不用烧柴和液化气了。”
聊起这些大家还都是很兴奋的,在村子里的生活难免有些枯燥。
对于她们来说,自家的男人们都去了外面打工,家里没人可不行,不过是家里的事情需要人,另外她们大部分都是有孩子的。
孩子需要照料,虽然在村子里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从小交给爷爷奶奶照料。
但还是有些人会留下媳妇,有人照看着点小孩子不至于从小“无法无天”。
待在村子里自然要比在外面打工轻松一点的,但随之带来的就是枯燥感,在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基本上就是天天干活外加东家长西家短的。
而现在随着通电,她们也能看上电视,另外手机也能玩起来了。
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个信息社会里面她们因为没有通电的原因,村子里不可能说天天开发电机,她们手机平时都没得耍的。
都是省着电用的状态,平时就用来通通电话之类的。
到了赶集的日子去到镇上,那里有发电站,可以去交上一块钱给手机充电。
这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给手机充电得花上一块钱,几天充一次。
不过真要这么算下来价格好像比城市里的共享充电宝便宜一些,那玩意儿用一次甭管多长时间也得两三块钱起步。
……
另一边,男人们也都和女人一样,聊的热火朝天。
他们也有兴奋的点,那就是机器。
以前没电,大伙儿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得烧油的,比如锯子就得油锯,但现在可以换成电锯。
另外有了电,生活中便利度估计能提升不少。
他们都在想象着通电之后的日子,大家白天伺候完农活,到了晚上几个汉子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也用不着点蜡烛了。
那玩意儿不光熏人不说,主要是实在昏暗和电灯没得比。
还有家里用来打苞米的这种事儿,用人工打苞米的话可费劲和费人工了,但用机器一天就能打几个人一个月也打不完的苞米。
生活因为通电能带来实打实的提升,这是大家比较在意的。
小孩子们也在幻想,虽然村子里没有通电也没有电视机,但是跟着父母去赶集的日子他们多少都是见识过的,还有人去过城里。
那更是灯红酒绿迷人眼。
在镇子里赶集的时候,几个孩子总会在他们镇子东头的一家门市部里“赖着不走”,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哪家小卖部的老板在店里架设了电视机。
另外老板的儿子也不大,是和他们一样的小孩。
小孩嘛,打开电视机自然是盯着动画片不会切频道的,为此他们会求着父母给他们一块两块的纸币,这样到了店里他们会买上一样喜欢的零食开始张望着电视机里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侠士,有坏蛋,也有好人,还有和大部分人一样的普通人。
他们可以看到小鲤鱼智斗大恶蛟,也有葫芦娃救爷爷,自然也少不了能腾云驾雾的孙悟空。
电视机不大,但这方世界对孩子们来说很大很大。
小孩子也知廉耻,买了东西在这儿才能心安理得的“蹭电视看”,老板也不会赶人。
况且他们消费虽然少,但久而久之的他们的父母也会习惯在这门市部里买东西,也会带给老板利润,所以老板也任由着孩子们看了下去。
到了赶集的日子,老板家的孩子甚至都不在的情况下也会打开电视机,然后老板会特意调到少儿频道放给这些孩子们。
另外门市部里还专门摆了好几个小板凳,就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
而现在,等到赵家庄通电之后,他们也可以让自己家的父母买上一台电视机,把他们在门市部里的“世界”给搬到家里来。
上一篇:恋爱辅助器:狗才谈,我只想破案
下一篇:00后当村长,你还要整顿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