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第一富

华娱第一富 第652节

  百亿,在某些人眼里可远远不够。

  而且这百亿,真真正正交上去的也就个零头而已。

  更多的都是流入到了电影这个产业当中的所有环节中去。

  “对啊,赚了多少?”

  不止童钢,就连韩三坪都好奇。

  本来张晨就已经是坐拥百亿美元的超级富豪,更是国内的明面上的“首富”。

  这次金融危机明显是张晨赚得盆满钵满了。

  那么这次的“首富”,是不是该变成“世界首富”了?

  2006年的比尔盖茨,资产拥有500亿美元。

  而张晨06年的财富大约是220亿美元。

  但张晨现在的上市公司股票已经清空。

  具体交易数字并不知道。

  但这实打实的百亿美元财富还是有的。

  而且这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清空的股票,算上保住了自己的财富贬值。

  那么一边保住了自己的财富,另一边又赚了多少呢?

  “赚了多少我不能说。”张晨摇摇头。

  在童钢和韩三坪有些失望的眼神中,张晨又补充道:“但我可以让国内的文化产业加速发展10年。”

  “文化产业?10年?!”

  童钢惊叫出声。

  不怪他震惊。

  这可不是什么电影产业,也不是什么电视剧产业。

  而是“文化”这个大范畴的整个产业。

  什么概念?

  2006年华国的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大概是5500亿元。

  加速发展10年,虽然不能等同于一年5500亿元。

  但想要加速这文化产业,怎么说也要拿出天量的资金来促进产业发展吧?

  也不是说市场规模和投入是成正比的。

  一般情况下,投入是要小于市场规模的。

  但这么算,想要加速文化产业发展,一年怎么说也不能少于百亿的规模吧?

  那十年少说都有上千亿?

  当然,这也不能按照全部的“现金”来计算。

  一般有一笔初始资金,就能撬动更大的资金来流通。

  产业也不是投入了就没个响的。

  有投入就有回报。

  简单点说,按照电影来算,投入一亿。

  按照电影产业的筹备、制作、宣发、上映、资金回流的时间窗口大概是一年多点。

  按照电影正常的盈利逻辑来看,一部电影想要赚到钱,制作成本大约是票房的三分之一。

  而这部电影带动的产业又是票房的数倍。

  因为一部电影从生产到下映,中间还有许多其他的赢利点,这也是市场的一部分。

  最简单的就是周边和电影院的可乐爆米花。

  也就是说,一部一亿的电影投入,少说能带动6亿左右的市场。

  像张晨的《爱乐之城》这种完全不讲理的电影,不算张晨“捐款”的票房。

  那也有少说5亿左右的票房,以及相对应5亿左右的其他市场。

  这笔账作为童钢看得清,但算不明白。

  其他他管不到的地方他更不明白。

  但他知道,自己所管理的电影产业,即将迎来春天。

  “张晨,你打算投入多少给那些电影导演?”韩三坪颤声问道。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电影导演在等着中影的那笔资金。

  但是这笔钱也是需要排队的。

  而且很多都是一些老一辈的人才有资格拿到这笔钱。

  很多有潜力的青年导演,韩三坪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批资金,但奈何钱就那么一点。

  这很打击那些有才华的青年导演。

  这么多年了,市场上就出现了那么几位导演而已,还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让他们去成长。

  电影导演,说白了就需要拿钱来“喂”。

  只有让他们不间断的开电影,才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成长起来。

  不要说那些一上来就拿奖拿票房的导演。

  这都是多少年难得一见的导演。

  哪怕是强如陈凯哥,在《霸王别姬》之后,都没有了一部能拿得出手的电影。

  哪怕是张一谋,也不敢说自己的电影每一部都能赚到钱。

  在这种情况下,中影的投资更是谨慎再谨慎。

  要是有了张晨天量资金的加持,绝对能让以前不敢投资的项目快速上线。

  在加快电影产出的同时,也能培养更多的产业优秀人才。

  “投资电影?”张晨摆手否认,“要是只投资电影,我自己难道不会看剧本吗?”

  张晨的话,让韩三坪尴尬的笑了笑。

  确实,现在晨光集团对于电影的投资可不比中影少。

  市面上但凡是上了院线的电影,基本都有晨光影业和中影的身影。

  这其中晨光影业的份额还要比中影高不少。

  毕竟谁让晨光院线现在是国内最大的院线呢。

  而且和晨光集团这个庞然大物比起来,中影那点可怜的“预算”更是上不了台面。

  财大气粗,又有院线背景。

  晨光影业算是业内最受同行喜欢的投资者。

  “那你打算怎么投入资金?”童钢问道。

  张晨想了想后,提醒道:“电影方面,我打算大力扶持特效、编剧、动画制作方面。”

  “这些.”童钢迟疑道,“短时间内做不到吧?而且国内有没有让它们成长的土壤都不好说。”

  先不说编剧这个在华国以“导演中心制”的环境下,有多少的话语权。

  另外如特效,国内就没有哪部片子能用得上高大上的特效。

  特效成本,都是按“秒”来计算。

  比如《金刚》这电影在2005年制作的CG成本大约是20万美元/秒。

  哪怕是小一点的公司,怎么说也要数万美元一秒。

  要是做一个一分钟的特效镜头,那成本得奔着百万美元去了。

  但要是打着“特效”二字的电影,少说都要十来分钟的特效镜头吧?

  那成本就得“千万美元”起步了。

  国内现在能够支持这么庞大一笔电影投入?

  内地现在的电影,能上亿的都是大制作了。

  特效就花近亿?

  那其他投入呢?

  哪怕有财大气粗投资者想要投资,比如张晨有这个钱。

  但市场呢?

  国内现在单片电影,拍出掉《爱乐之城》这部不在常理中的电影。

  票房排名第二的电影是《泰坦尼克号》的3.6亿元。

  排除掉这部当时席卷全球的电影,内地电影票房记录目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3.2亿元。

  就那么点市场,完全支撑不起来特效大片所需要的市场规模。

  等到内地电影什么时候能诞生一部十亿票房规模的电影,才可能让国内的特效大片有成长的土壤。

  而这成长土壤,又不是简单荧幕数就能解决的。

  还要考虑到居民收入、消费习惯等等方面。

  这又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

  所以童钢和韩三坪觉得,张晨有些异想天开的。

  有钱,确实能带动产业发展。

  但华国目前的底子还是太薄了。

首节 上一节 652/6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教师节谢师,手拿炮弹送校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