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24节
“我知道,祖国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支援……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听故事,今天有个治好了的兄弟回来,跟我讲他们在后方看的小说,是一个穷人和港地女的感情故事,所有人都认真听着……”
“余切老师,你写的故事太好了,深深的震撼了我。我今年21岁,上个月才入d,我也想回去考大学,我有高中文化水平。”
“排里很多人现在不相信感情,我就用这个故事安慰他们!做思想工作。”
“如果那个华弟也能找到对象,我们当然更能有了,你说是吗?”
余切看完信简直说不出话,长叹了一口气。
然后,回了一篇长得多的信,告诉这个李海自己也有一篇新的战争小说要写出来,“我作为文艺工作者,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
而且叮嘱他“回来后,要千方百计的考上大学。”
剩下的信,余切也在接下来的两三天全回了,然后一并寄到《小说月报》的编辑室。
——————
11月的最后一周,下雪了。
雪从灰白的天际飘落,轻轻地盖在未名湖上,湖面瞬间成了银白色的画布。
初雪很漂亮,也很干净。
于是弹吉他装逼的、搞创作的、还有拿笤帚在操场上扫开一块地,堆雪人的……大家玩了一两天,都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燕大马上要进入考试季,余切也不例外。
他这段时间把《阵地上来了未婚妻的信》写完了,按照约定寄到了《红岩》杂志刊。
黄兴邦反复催促余切,前后来了三次信,因为余切一直没有完工,黄兴邦觉得余切可能是在燕京这边找到了新杂志社,简直是心急如焚。
“余老师,我们杂志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我打算来燕京看你。”
“经过我们杂志社讨论,余老师完全可以按照7元千字的稿酬进行支付。”
“《红岩》杂志的读者们,无比期待你的新作!”
一直到收到了余切写的稿子,黄兴邦才终于放心了,对这个故事相当满意,称之为远超《天若有情》的杰作。
然后谨慎的来了一封信,希望把小说的名字写短一点,就叫《未婚妻的信》就行了。
根据黄兴邦的说法,“咱们文学杂志很少有这么长的小说名的。”想象一本杂志的封面,要写上重磅小说的标题和作者,最主要的小说还要想办法强调。
余切这个长标题一上,封面都挡住了。
现在写小说和写网文是不太一样的,遵循“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巴老的“《家》”“《春》”“《秋》”就一个字,多有逼格啊。
另外有个事情,是余切的十七岁半——现在已经十八岁的糟糠之妻,张俪要来燕京了。
《红楼梦》剧组在蓉城挑选演员,张俪和她朋友一起面试,结果是朋友挂面了,而她通过了初选。
第39章 宝钗进了京
“余老师,又见面了,要不是你,我也过不了面试。”
一见到余切,张俪立刻感谢起来。
好久不见余老师,怎么感觉他更有气质了喃。
余切是在京城火车站接的张俪,张俪是一个人来的,行李又多,容易出事儿。
但是张俪这种单身、女性、貌美、有盘缠……怎么都不能没人看着她,她被拐了一点不稀奇啊。
余切一边接过张俪带的行李,肩上扛一袋,手里拎一袋,一边问:“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张俪回忆说:“我和朋友一起参加的面试,她先面试了,我在后边儿等着,因为是冬天,我穿的很多又戴了围巾……一进去就被人说,你猜他说了什么?”
“说了什么?”
张俪眼里盈盈地挂着笑意,“他说了你也说过的话,‘你穿那么多,不热吗’?让我把围巾取了。”
“然后我一取了围巾,老师说我漂亮,我就选上了!”
余切立刻想起来了,他上一次和张俪遇见的时候,还是在蓉城的夏天,张丽为了好看戴了个方巾出门,余切就忍不住吐槽。
咱这大夏天,妹妹,你穿那么多干什么呢?
没想到啊,竟然和别人的话撞上了。
张俪郑重其事,后退了一步轻轻的朝着余切弯腰:“我那一下子就不紧张了,相信冥冥中有天意,我本来是很容易紧张的人,多亏了你……余老师,谢谢你。”
“上次我把方巾给了你,这一次我特意把那天的红围巾也带来了,也拿去给你,诺。”
持续了一周的大雪还在下,这红围巾就在张俪脖子上挂着。随着她把围巾脱下来,她头发也散开了,把她一张小圆盘脸全露出来。
【那宝钗生得人物标致,风流灵秀,面庞圆润,眼睛大大的,鼻梁直且宽,嘴唇厚而红,牙齿全露出来……】
余切感受到了面试老师的想法:哇,这姑娘可真漂亮。
雪全挂在张俪领口上,余切十分上道,帮她把雪拨开了。
这一套动作下来,顿时有一种情侣间的亲昵感。
张俪却没有拒绝,就是那么一说,“余哥哥……”然后没了,也不知道她这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
至于她面试过了的央视大戏《红楼梦》,大概过程是这样子:
有个叫王扶霖的制片主任,跑去英国BBC参观,发现人家拍了不少古典名著,于是回来提议说,咱也可以把四大名著折腾上电视。
当时好坏条件都有,坏的主要是没钱,也没演员;好的是有人愿意牵头干,说一边拍一边筹钱。
再加上当时电视台没电视节目,也没啥电影——电影局怕影响电影票房,不允许电影上映半年内登录电视台。
于是央妈出了五百万,把这事儿前期垫住了,事情就得开展了。
余切问张俪:“你这次来京城,有没有给你安排住处?”
“有的,就在圆明园,但要现在招待所住着。”
“老师让我们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最后才确定角色。”
“你面的啥角色?”
“xio宝钗。”张俪用川话回答。
余切道:“那你把介绍信给我看看。”
张俪递过来的介绍信就一张纸,写着:“央视《红楼梦》剧组演员xx进京出差,请xx招待所予以接待……”
忽然,余切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这年头很多人抱着介绍信结果客满了,来央视的人可太多了。
他问张俪:“你来之前,打电话问过这招待所吗?”
“没有呢。”
嗨!还没有呢。
余切是上午接到的张俪,中午,他俩到了央视边上指定的招待所,果然一打听:“客满了。”
至于圆明园那个住处,正在筹备演员训练班,得在一周后才开放。
得在这期间,给张俪找个地儿休息。
“那怎么办呢?”张俪傻眼了,没想过这种情况。
余切说:“不着急,咱先吃个饭,实在没地方,我陪你去睡桥洞。”
“切~”张俪嗔叫了一声,“就你会贫嘴。”
于是,两人搭了个公交车,余切付的零钱,晃荡晃荡,一路到了川省驻京办的招待所——他们可没招儿住进去啊,主要是为了吃招待所的饭菜。
这个招待所的饭菜是一绝,在各家层出不穷的招待所中卷出了名声,甚至于成为了一个打卡地点。
由于当时的指导方向处于一团迷雾,因此,各地各市甚至县、厂都有驻京招待所,就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到京城的消息,好随时调整自己方向。
这种迷雾到了啥程度呢?
78年国家经委的官员和几个经济学家在日本考察,日本记者问,“是否允许外国去中国建厂?”
这个倒霉的官员左问经济学家,闭眼不敢搭话,右望另外一个经济学家,也紧闭着嘴摇头。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打官话:
“记者先生,你说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我们还要回去认真考虑一下。”
结果,第二天他们转机回京城,当天全会召开,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要改开。
——这驻京办的菜品,果然是比燕大食堂强的太多了。
俩人点了四个菜:李庄白肉,蒜苗回锅肉,江油肥肠,还有个猪肉水饺,全是硬菜。
尤其是这个李庄白肉是太好吃了,猪肉薄如纸片,搭配特制调料,口感十分鲜美。
这会儿的猪应该还是本土黑猪,不是引进英国配的大约克夏种猪,这本土的东西吃起来果然还是地道。
余切人高马大,这段时间又憋在学校写小说,可算逮着机会出来吃饭了,咣咣猛吃。
张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拖着腮看余切:“余切,你吃慢一点。”
“你不吃了?”
“我吃不下了,而且,我听说演员要特别的瘦,有个演林黛玉的演员,就是因为太瘦了,老师们就让她选上了。”张俪说。
第40章 余切也有女朋友
“陈小旭?”余切说。
张俪蒙了:“余切,你怎么知道的?”
余切心道露馅了,忽悠道,“我好像是,在那什么……收音机里边儿听过。”
“收音机还能听到这些东西?”
“也不一定是收音机……燕京这个地方呢,专门知道事儿的人特多……指不定哪就听说了,你看你来剧组面试,不也是我打听的消息吗?”
张俪就不怀疑了,“你可别嫌弃我胖,就喜欢别人瘦的!”
“张俪,你也够瘦了。”
据说陈小旭一度瘦到了80斤,大活人整出了个病娇娇的感觉,导演因而觉得这就是个“黛玉圣体”。
陈小旭可是一个东北姑娘啊。
黛钗二人的颜值巅峰,应该都出现在出演红楼梦的这三四年间:后来都成了女富豪,顾不上颜值这回事了。
一顿饭吃完,余切打算起身付账,总计有十八块之多,结果发现没带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