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116节
曾阿黎拿着一大叠稿子过来,放到社长办公桌上:“忙活这么久,总算出成果了,大家心里应该能安稳下来了。”
陈凡拿起稿子,随意翻了几页:“社员的情绪怎么样?”
曾阿黎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到陈凡对面:“加入咱们社团,就是冲着赚钱来的,快两个月了,一分钱没见着,肯定有人抱怨,也有人懈怠,但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陈凡嗯了一声,把稿子放下:“你平时跟他们沟通多,注意安抚社员的情绪,等过了这阶段就好了。”
“脏活累活,全压我身上了。”
曾阿黎喝了口水,瞪了陈凡一眼:“现在只能口头安抚,还是要尽快把英语教辅出版了,大家看到钱了,才有动力。”
“终归还是要用钱说话啊!”
陈凡抬起手腕,看了下手表:“去通知辛英杰、齐悦、季敏,下午跟我一起去出版社,对了,把郑亚娜也叫上。”
“水都没喝完,就让我干活?我算是发现了,你现在就跟黑心的资本家一样,让我们这些人给你当牛做马呢。”
“谁让您是大姐呢。”陈凡讪笑。
曾阿黎从桌上随手拿了本书就砸过去:“合着当姐的,就是牛马的命?要不你来干活,我喊你哥。”
陈凡急忙伸手挡了一下,悻悻道:“你敢喊,我也不敢应啊,秋儿知道了,怕是能撕了我。”
说起许今秋,曾黎就更来气:“别跟我提她,这妮子最近脑壳出问题了吧,天天晚上往我房里钻,你也不管管。”
陈凡挠了挠头,这事儿该怎么说?都快两个月了,许今秋每天晚上跑去跟曾阿黎睡,自己也很不习惯。
也不知道许今秋憋着啥事儿。
想了一下,陈凡回了一句:“要不大姐你帮个忙,劝劝她?”
“呸,你就是个流氓!”曾阿黎羞红了脸,放下杯子就走,你们两口子的房事,让我来劝?当个人吧。
从办公室出来,调整了一下心情,曾阿黎蹬着自行车出去,先去找辛英杰,让辛英杰去齐悦和季敏,自己再去找郑亚娜。
“亚娜姐,下午忙不?”
郑亚娜上大二,属于老三届里边的大龄学生,今年二十六,老家是魔都的,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七七年恢复高考,郑亚娜大着肚子就没参加高考,一直憋到七九年才参加高考,并一举考上京大。
“正常上课,有什么事吗?”
“你们编辑组的书不是完成了,陈凡打算下午出去谈出版,找你一起过去,方便跟出版社沟通。”曾阿黎解释道。
“这么快就谈出版?”郑亚娜暗喜。
她的丈夫只是一级工人,日子也就勉强能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在学校拿的是丙等补贴。
参加社团就是为了出版挣钱。
曾阿黎微微一笑,说道:“都十一月中旬了,进入十二月,京城就要开始下雪,赶紧出版分钱,很多人还等着钱买棉服呢。”
“确实,很多人都缺棉服!”
郑亚娜看了下四周,忍不住叹了口气:“你刚来京大,可能不太了解,等下雪时,有不少人是裹着被子去上课的。”
“……”
曾阿黎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置信,裹着被子去上课?
事实就是如此,钱、布票、棉花票……想要置办全套的棉服、棉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南方农村来京城上学的,根本想象不到京城的冬天有多冷,实在没办法,就只能裹着被子去教室。
一边听课,还一边抖腿!
“记得请个假,两点前到社团办公室集合。”曾阿黎不愿再想下去,拍了下郑亚娜的肩膀,推上自行车就走。
等到了两点,陈凡带上人,坐着公交车一起去京城出版社。
“小凡,你可好久没来我这了。”
于守仁热情地把人引到办公室,吩咐下属搬几张凳子过来:“这几位是你的同学吧?”
视线一转,落到曾阿黎身上:“这位是小秋的大姐吧?我记得在你们的订婚宴上见过。”
“于哥,您记性真好,我叫曾阿黎,您叫我阿黎就行。”
“好好,大家都请坐。”
于守仁让大家落座,给陈凡和辛英杰散了烟,接着泡茶,随口问了一句:“小凡,你答应我的稿子,没忘记吧?”
“于哥,你可别说你不知道我最近都忙啥。”
于守仁是王静一的姐夫,这段时间,自己跟王静一已经参加了好几次《觉醒年代》的研讨会,王守仁没理由不知道。
《觉醒年代》已经写完全本,稿子也交了上去,但上面迟迟没有答复,陈凡也不了解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于守仁往茶壶添上茶叶:“就是知道我才问,《觉醒年代》已经写完了,接下来能腾出手写新书了。”
陈凡把烟点上,又把火柴扔给辛英杰,示意他不用拘束:“新书还要等一阵,不过我这边有本书,想问问你有没有兴趣。”
陈凡看了眼曾阿黎,曾阿黎会意,从包里拿出稿子放到桌子上。
《京大领航班-高三英语(上)》
于守仁拿起稿子,看到封面就愣了一下:“小凡,你这是要改行,不写小说,改做教辅了?”
陈凡把社团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遍:“于哥,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但书的质量你可以放心,京大教研组派遣了六位教师,参与到教辅的编撰中。”
于守仁翻了几页就合上,对英语并不太懂:“教辅出版手续还是比较麻烦,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是三审三校,我们出版社也有资质,但销量就不好把控了。”
陈凡吸了口烟:“目前市面上,教辅种类并不丰富,甚至非常贫乏,对于有志于考上大学的,新的教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于书籍本身,也不是没有卖点,挂的是京大的名头,全国最好的学府,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也挂了总编的名头,实在不行,把我的名头也拿来宣传,多少还是能吸引一批学生读者的。”
于守仁又掏出烟,点上一根:“等会儿我让负责教辅的编辑过来跟你们聊,教辅不是普通出版物,得他们点头才能出版,不过咱们可以先谈一下稿费,把意向确定下来。”
PS:第一更到!
第124章 还是要搞钱
“于哥,社团的性质你也了解了,就是服务贫困学生,马上就入冬了,很多人都还没有棉服棉裤,您也不忍心吧?”
“打住,你小子跑我这卖惨呢?大学生补贴可不低,日子可以过得不错的。”于守仁被气笑,谈生意呢。
“您这就脱离现实了,大学生有补贴没错,但家里也少了壮劳力,很多人都要把补贴寄回家的,身上也就留点饭钱。”
陈凡吸了口烟,对郑亚娜说:“郑亚娜,你给于哥说一下,你每个月给家里寄多少,留多少?”
郑亚娜并不觉得难堪,大大方方说道:“我在学校,拿的是丙级补贴,一个月 15.5元,寄回家 10元。”
想了下,又补充道:“我们班大半人情况都差不多,还有七八个同学没有棉服,冬天都是裹着被子去上课的。”
陈凡弹了下烟灰:“于哥,不是我卖惨,是真的穷,要不然我也不费这劲,您要不信,回头到学校转转就知道了。”
不等于守仁说话,陈凡又补了一句:“您也是京大的吧?六几年的,这得关心一下学弟学妹吧?”
于守仁苦笑,吸了口烟:“你小子,又是卖惨,又是打感情牌,至于吗?千字 7元,行了吧?”
陈凡连忙摇头:“于哥,京大的名头,就这么不值钱,您要出这个价,回头我就找老校长过来跟您聊。”
于守仁被气笑,没好气道:“去你的,还威逼上了?这价格不低了,你当初连载《最美的青春》不也才这个数。”
“哪能一样吗?我哪会儿,就是个粉嫩新人,这本教辅,挂的是京大的名头,您不能贱卖母校的名头吧?”
“我……欠你小子的,等着,我去请示一下总编,顺便把负责教辅的编辑找过来。”于守仁掐了烟头就往外走。
等于守仁出去,辛英杰凑了过来:“哪有你这样谈的,你就不怕把人得罪了,啥也没捞着。”
“放心吧,都是老朋友了。”
陈凡笑了笑,没有解释,辛英杰到底还是年轻,哪怕未来的成就极高,这会儿在人情往来上,还是稚嫩了一些。
陈凡过来这边,就是来拉交情的,也算是互惠互利,真要正儿八经的,于守仁反而该担心,是不是交情淡了。
拍了下辛英杰的肩膀,陈凡转过头,又对齐悦和季敏说:“以后出版的事情,有不少事情要对接,大家都多帮忙。”
“你们两个都是文学系的,要是打算往写作、出版行业发展,把这关的关系弄好了,未来也多一条路子。”
齐悦和季敏嗯嗯点头。
这会儿总算明白,陈凡让她们干嘛来了。
这是给她们铺路呢。
在一个社团里,能做到这份上,陈凡这人是真够朋友的。
没等多久,于守仁就回来了,带来两个负责教辅出版的编辑,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又去找总编了。
“郑亚娜,你是主编,就由你给两位编辑介绍咱们的教辅。”
寒暄过后,陈凡把郑亚娜推出去,自己就不管了,坐到主位上负责给大伙儿泡茶,至于英语教辅内容,陈凡可不擅长。
陈凡的英语水平,只能算过得去,日常交流磕磕巴巴的,还能过得去,但涉及教辅,那就抓瞎了。
过了好一会儿,于守仁又回来:“谈下来了,记得啊,你小子欠我个人情啊,赶紧开本新书给我。”
陈凡翻了个白眼:“啥都没说,就跟我要人情,什么价?”
“仅次于封顶的价格,基础稿酬千字 9元,首印十万册,前提是编辑组审核过了,书没问题就可以签约。”
“谢了,于哥。”陈凡咧起嘴。
价格已经给到很高的水平了,人情是一方面,主要是挂上京大的名头,全国最好的学府,对高中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谈好了正事,陈凡和曾阿黎先行离开,郑亚娜、辛英杰、齐悦和季敏都给留了下来,负责跟这边沟通。
等他们熟悉流程,以后出版其它教辅,自己就不用来回跑。
“师傅,去新街口外。”
陈凡叫了一辆三轮车,让曾阿黎先上,自己再上去:“大姐,等英语教辅合同签好,拿到稿费,社团就会执行轮值社长制度,你这边有没有好的人选?”
轮值社长的事情,曾阿黎是了解的,从社团成立开始,就帮着陈凡物色人选。
“辛英杰肯定是一个,郑亚娜也算一个,还有张朝明、高爱国、李明义,都很不错,人选要怎么定下来?直接任命,还是投票?”
“直接任命!”陈凡毫不迟疑。
这是为未来自己搞企业做的实验模型,陈凡可不会在自己的企业里搞投票这一套,都得自己任命的才行。
“你是社长,你说了算,不过这次赚的钱,怕是有些少,距离第一年的目标,差距还比较大。”曾阿黎说道。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