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133节
送陈凡出门,李海洋又看了下手表,时间还来得及,跟社里请了个假,蹬着自行车回家,拿了钱就直奔琉璃厂。
发财的路子送上门来,这要把握不住,那就是个傻子!
等文章发出去,都不需要把画送去香江,内地这边就能火起来。
陈凡也没闲着,几个主编都通知到,又回了趟帽儿胡同,把情况跟李强说了一遍,几个朋友全部照顾到。
等回到小院,已经快五点,曾阿黎正在烧菜,见他进来,特意给了一个微笑,只是眼中带着些许戏谑之色。
这娘们不正常!
陈凡挠了挠头,自顾地回屋,没一会儿就跑出来:“秋儿,啥情况呢?你的东西呢?”
没等许今秋回答,曾阿黎就应了一句:“都搬我屋里了。”
陈凡愣了下,气恼道:“曾阿黎,你也太绝了?连东西都搬过去,这是要扣押秋儿呢。”
曾阿黎嗯嗯点头:“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要秋儿也简单,把照片交出来,马上就能把秋儿的东西搬回去。”
“你……曾阿黎,我劝你善良!”
陈凡咬了咬牙,转身回屋锁上门,把照片拿出来放到灯光下,拿起拍立得,连着拍了几张。
新拍的照片清晰度可能差一些,但也能看得清楚。
把新拍的照片收好,陈凡这才拿着照片出去,装着不情不愿地交给曾阿黎:“钱货两清!”
“行吧,秋儿还给你了。”
曾阿黎接过照片,仔细一看,噗嗤就笑了出来,这拍的什么玩意儿,活脱脱的两个小傻子。
“挺有意思的吧?”陈凡揶揄道。
曾阿黎翻了个白眼,转身继续烧菜,陈凡也不耽搁,喊上媳妇儿一起搬东西,大冬天的一个人睡,多凄凉啊。
等到了夜里,陈凡拿出一张照片:“媳妇儿,给你看下,大姐和园园傻乎乎的样子。”
许今秋噗嗤笑了出来:“你可真损,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大姐这么傻乎乎的,不对啊,照片不是还回去了?”
“我拿照相机,对着照片拍的。”
闻言,许今秋莞尔,随即狐疑地看着他:“陈凡同学,你私藏别的女人的照片,这是有什么想法?”
“……”陈凡傻眼。
许今秋哼道:“陈凡,你变了,以前我主动给你介绍大姐,你是怎么说的?现在竟然对大姐和园园都有了歪心思。”
闻言,陈凡气急,扛起姑娘就上炕,对着蜜桃般的翘腿,啪啪就是好几下:“许今秋,你就是欠收拾。”
许今秋翻过身,咬着嘴唇,可怜巴巴的,看到这小模样,陈凡哪里忍得住,还得再收拾一顿才行。
顿时,满屋旖旎!
翌日早上,又开始下雪,陈凡早早起床,拿起扫帚开始扫雪,没一会儿,曾阿黎和许今秋也都起来,拿起扫帚一起扫雪。
“叮叮当当……”
“扫雪喽!”
街道办的人已经上街,拿着铃铛,一路走,一路摇,一路喊。
陈凡打开大门,拿上扫帚、铁锹和簸箕,街道上其它人家也都一样,无论大人小孩,纷纷拿着东西出门铲雪。
八十年代,京城就是这样,居民群众分片划段、包干清扫,各家单位也一样,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区,各扫门前雪。
碰上这样的天气,陈凡也不着急去学校,学校一样在组织学生扫雪,不止是学校里边,也包括校门口那一大片。
等这边忙活完,三人回到家里,赵园园才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后知后觉地说了一句:“下雪了?”
三人纷纷翻起白眼,摇了摇头。
但谁也没说什么,碰上这种天气,曾阿黎都舍不得叫她起床。
到了第二天,雪还在下。
京城的人又在干同样的事情,但也就在这一天,一篇文章仿佛烈火一般燃起,让冬天里的寒气都散了不少。
“老头子,把柜子里的花瓶拿出来,仔细看看,底部是不是有字,这几个字念啥来着?”
“老伴,赶紧的,把咱家放地窖的旧碗、旧盘子都拿回来,看看上边有没有带字的,别让邻居给拿走了。”
“爸,咱家这桌子是祖上传下来的?”
“媳妇儿,喂鸡的碗呢?”
……
随着《睁眼看世界,那些被贱卖的宝贝》发表,许多家庭都在上演着这一幕,家里的老物件,都要翻出来看看。
找着的,都咧着嘴乐呵。
谁能想到,这一觉醒来,没想到家里有个宝贝,有些人家里还不止一件,这可都是钱。
没找着的,又或者卖给文物商店的,一个个的,哭爹喊娘。
也有很多人看完报道后,拿着钱去文物商店,去艺术品店,都想去买一件古玩,买一张画家的画儿。
但不管是文物商店,还是艺术品店,都是六个字:暂时禁止出售!
还有一群人,指着天骂陈凡。
有个姓马的年轻人,看完报道之后就跑到单位门口开骂。
“陈凡,我日你祖宗!”
“搓泥……玛,你个缺德玩意儿,知道东西值钱,你闷声发大财不好么?非要写出来,显你能耐是吧?显你去过香江是吧?”
“姥姥……多好的门路,全让你给搅和了,但凡正常人都干不出这种事来,你丫脑子有病,去鹤年堂啊!”
……
陈凡要是懂古玩,可能还真就这么干了,学着韩春明,蹬个破三轮车,拎着蛇皮袋,走街串巷。
问题是,陈凡不懂!
至于近代书画作品,陈凡前后砸进去 6450元,该捞的好处,早就捞到手,哪管别人死活。
至于这篇报道发出去,感谢陈凡的,肯定比骂他的人多。
帽儿胡同 46号院子里,大喇叭王大妈就拎着两瓶罐头去了陈凡家,她家就找出来一个盘子,底下写着:嘉庆年制!
也有不好的地方,陈凡前段时间,带回来了不少画轴,院子里不少人都看见过,很多人都在问,陈凡是不是买了不少?
关月梅自然矢口否认,但这种事情,否认也没用,各种传言已经在院子里流传开,很快就传到胡同里。
那些书画就在后院陈凡的房间里,关月梅越想越不放心,夜里喊上丈夫、闺女的姑爷,全部搬到中院才放心。
“搬家,周末就搬去新院子,这院子没法住了。”
但这场风暴,
小院这边,陈凡也皱着眉头。
手上拿着一张电报,是李红英发来的,她那边的动作极快,在陈凡离开香江的第三天,就收购了一家出版社。
《黑客帝国》这本书,也是找了印刷厂,加班加点紧急印刷,已经上市三天,但销量十分惨淡。
如果加上电报发过来的时间,今天已经是第五天。
李红英在电报上写着,已经在几家媒体上打过广告,大量的读者并不买账。
这就很让人纳闷了!
陈凡写的社评,还有陈凡看世界的文章,在香江的阅读量可一点也不低,没想到小说上市,读者竟然不买账。
PS:第一更到~马上下旬,老铁们还有票吗?
第142章 黑客帝国攻略
作为社评人、编剧,陈凡在香江都是成功的,其中社评人的身份还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但这两个身份,都不算小说家!
小说的读者并不认可他的身份,自然不会购买他的小说。
而且在香江,目前的主流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严肃文学。
武侠小说经典最多,金梁温古四大宗师作品不断;言情小说则是以琼瑶为代表,在香江也非常流行;严肃文学以三毛、徐慕容为代表,以反映现实题材为主。
至于科幻小说,属于小众题材。
《黑客帝国》这种以西方世界为背景的科幻小说,更是小众中的小众,无人问津才是正常的。
李红英算是走了一步臭棋,如果先出版《陈凡社评集》,或者《陈凡看世界》,往严肃文学靠拢,绝对不至于销量惨淡。
这些文章本就有大量的读者。
许今秋接过电报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陈凡出的书可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要不你再跑一趟香江?”
李红英在信上问及,陈凡有没有好的宣传方案,毕竟他在香江出过几条广告,在推广方面,还是有些独到之处的。
“我回屋想一会儿!”
陈凡皱了下眉头,起身回屋里,闭上眼睛思考起来。
新年第一本书就碰上滑铁卢?
对于《黑客帝国》这本书,陈凡还是很有信心的,后世验证过的超级大 IP,里边的看点也是极多。
无论是故事背景的创意,还是对未来科幻的想象,以及对各种社会形态的探索,都是非常优质的内容。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拿起这本书。
“秋儿,什么情况?”
曾阿黎跟赵园园凑了过来,许今秋把电报递过去,俩人接过凑在一起看,不由面面相觑,眼中都闪过一丝担忧。
这对陈凡来说,是个打击吧?
在内地这边,陈凡一直都顺风顺水,从最早的《最美的青春》开始,再到后边的《陈凡社评集》《陈凡看世界》,还有最近连载的《觉醒年代》,就没出过任何差池。
每一本书都引发热议,也都是畅销书,是当下最红的作家,没想到走出去的第一本书就碰上这么个情况。
这是水土不服了?
曾阿黎努了努嘴:“秋儿,泡杯茶,给陈凡送进去。”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