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16节
自己才挣几个钱,跟未来的童话大王能比?
八零年的房价是不高,人们还喜欢住楼房,四合院的价格便宜得很,但再便宜,那也是“院子”,是以“万元”为单位的。
像《家有儿女》饰演“姥姥”一角的演员孙桂田,1980年在故宫边上买了一套小四合院,都花了两万六。
换成三进的院子,没有十万下不来。
陈凡才拿几个稿费?
真要有钱,陈凡肯定买,不说四合院以后会涨到天价,就是买下来改造一下,自己住着也舒坦啊。
现在住的大杂院,真不是什么好住处,人多口杂不说,连个像样的卫生间都没有,每天还要起来倒尿壶呢。
“下一本肯定给你涨。”
王伟笑了下,又从柜子里拿出一沓信封:“你小子得罪人了吧?这些是投诉信,也是最早收到的,都来自同一个地址。”
陈凡接过信封,看了下的地址,都是文化宫的,马上就猜到是张建军搞出来的,只有他有这个动机。
拆了几封信,果然找到张建军的。
“我一个院子的,想搞我呢。”
陈凡把张建军的信收好,其它的还给王伟:“王哥,能不能帮个忙?找个人把这些信,还有大报的报道一起送回去?”
“你小子够鸡贼的!”
大报的报道,代表着官方的态度,跟投诉信的观点正好相反。
虽说投诉自由,但也得分对谁。
人民文学也是媒体,真要一点面子不给,文化宫的领导就该担心会不会被惦记上,哪天就登上杂志了。
文人耍起流氓,可比流氓可怕。
不过投诉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文化宫肯定不会处罚,撑死了批评几句,大家面上过得去就行。
陈凡这样干,妙就妙在留了一封信,估计是领头人的。
所有人都被批评了,领头的却屁事儿没有,后果可想而知:“下午我就让人跑一趟,保证给你办妥了。”
“麻烦您嘞。”
陈凡喝了口水,又问道:“还有个事儿,那些大报怎么突然下场了,是社里的安排,还是其它原因?”
“你不知道?”
“我该知道吗?”陈凡丢过去一个白眼,咱就是一个小虾米。
“文人对骂,杂志社肯定是不参与的,往咱们社里投稿的伤痕作家也很多,我们是不能有立场的。”
“我找人打听了,是塞罕坝林场带的头,整个三北防护林的林场都在找关系,据说上头热闹着呢。”
“原来如此!”
陈凡明白了,这是自己人呢。
那些人批判《最美的青春》没什么,但要说《最美的青春》歌功颂德,无疑是把塞罕坝林场人、三北防护林的造林人都给骂了。
老子吃着沙子,植树造林不是事实?
就林场人那种战天斗地的性格,沙漠都能改造成绿洲,对这种抹黑他们的事儿,能忍下来就有鬼了。
塞罕坝林场是正处级单位,整个三北防护林,同级别的林场多着呢,这些人加一块儿,天都能给你捅个窟窿。
“舆论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不会再有人跑出来骂了,咱们先说正事,剩下的稿子带来了吗?”
“不带稿子,我敢来吗?”
陈凡把稿子拿出来,厚厚的一大叠:“这里有二十章,加上之前的七章,就有二十七章了,再有九章就完结了。”
“你这效率可以啊。”
王伟很是惊讶,从上次投稿算起,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陈凡能写出二十万字,妥妥的快枪手。
这二十万字,能连载好几期了。
“缺钱闹的呗,想着拿稿费,手都快写废了。”陈凡玩笑道。
“缺钱也是种动力啊。”
王伟掏出香烟,给陈凡递了一根,自己也点上:“正好有个好事儿,能把你缺钱的事儿解决了。”
前天还穿短袖短裤~今天要穿两件了,这天气也没谁了,瑟瑟发抖,求票票~
第17章 中医养生
“怎么着,杂志社是打算给我发奖金?”陈凡打趣道。
杂志社除了稿费,还能有其它赚钱的途径?
“想啥好事呢,跟你说正经的,咱们杂志社背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你想不想出版?”王伟问道。
“最美的青春能出版?”
王伟指着角落里四个麻袋的信件:“最美的青春一经连载,完全异于伤痕文学的内核,引起的反响很强烈的。”
“最近伤痕文学的作家轮番骂,各家大报又轮番夸,人气已经非常高了,出版社也想着趁热打铁。”
“跟连载不冲突吗?”陈凡问道。
“很多连载的小说都会出版,出版社那边跟我聊过了,等连载过半时出版上半册,连载完了再出下半册。”
“给多少稿费?”陈凡又问。
“小说现在的名气已经足够大了,出版社那边也没小气,按照最高标准来,千字十元,够可以了。”
“那就没问题了。”
“出版社那边有要求,要等稿子全部写完,审核没问题之后,才会签出版合同。”王伟补充道。
“我会尽快写完。”陈凡暗喜。
《最美的青春》一共就三十六章,目前已经完成二十七章,剩下的九章,哪怕磨叽一些,十来天也能写完。
三十六万字,算下来就多了3600元。
在这年头,算是一笔巨款了。
“也不用太赶,保质保量才最重要,等这本写完了,下一本打算写什么?有规划吗?”王伟问道。
“这本都还没写完呢,等完结了再说吧。”
很多作家,写一本书时,灵感来了,说不定都规划好下几本了,不过像陈凡这种快枪手,应该是来不及准备的。
王伟也没多想:“那就先这样,你去结稿费,我过一下稿子,要是有问题,回头还得找你改稿,没问题吧?”
“必须没问题啊,我家离这也不远,有问题随时找我。”
陈凡去结算稿费,二十万字,千字七元,到手1400元。
等书完结了,再拿到出版的稿费,截胡张建军机缘的钱就够了。
跟王伟打了下招呼,陈凡把四个蛇皮袋搬到门口,又叫了一辆三轮车,把地址给师傅,让他帮忙送回去。
陈凡没有跟着,自己乘坐公交去鹤年堂中医馆。
刚重生那会儿,陈凡就惦记着找中医调理身体,因为忙着复习、写书、追女生,才一直拖到今天。
鹤年堂成立于永乐三年,由中医养生大家丁鹤年创立。
之后由御医之家的丁、曹、王、刘四大家族先后继承鹤年堂,形成了食养、药膳、动调、中医诊疗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体系。
半个多小时后,陈凡来到鹤年堂。
在鹤年堂牌匾的两侧还悬挂着“调元气”“养太和”这两句鹤年堂养生理念精髓的牌匾。
这是戚继光将军亲笔书写的。
不过这年头看中医的人不多,没等多久就轮到陈凡,给他看病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王和堂。
“小伙子,哪里不舒服?”
“老爷子您好,我是想调理身体的,前几年下乡插队,工作强度很大,吃的又跟不上,我担心会留下病根什么的。”
上辈子一直到四十岁,陈凡的身体都还算正常,但四十之后就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等过了五十,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
过了六十岁,医院也回天乏力了。
他这都算是好的了,塞罕坝的第一代林场人,很多人三四十岁就疾病缠身,人均寿命才52岁。
这是长期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劳作付出的代价。
就目前而言,陈凡还不算病。
王和堂询问了一阵基本情况,又给把脉检查,也确定了陈凡的身体没多大问题,就是亏空比较厉害,叮嘱他适当锻炼,多补充营养,过一阵子就能调理好的。
补充营养,其实就是的问题。
现在不是后世,普通的家庭也可以一天三顿肉,如今的大多数家庭,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
陈木胜条件算不错了,五级木工,工资57.5元,但猪肉一斤1.6元,扣除各项家庭开支,一个星期也就能买一次肉。
陈凡拿到稿费后,天天跑外边买肉,家里的营养才丰富起来。
“老爷子,能给我开些进补的方子吗?”
陈凡直呼良心,换成后世的医院,没病都能给你开一堆药。
“进补也行,恢复得快。”
“麻烦您嘞,锻炼的话,做什么运动比较好?”
“跑步、游泳、打球都行,一开始别太激烈,筋骨要拉开,身体柔韧性也要练起来,配合食补,一段时间就恢复了。”
“好嘞,谢谢您!”
真诚地道了谢,陈凡拿着食补方子去药柜那边取药,一共七天的量,也就花了十四块钱。
从医馆出来,已经是中午饭点。
陈凡就近找了家国营饭店吃饭,今天是不用给许今秋送饭了。
昨天去送饭时,许今秋已经在门口等着。
收下之后,许今秋明确说了,让他别再送了,再这样下去,总觉得自己欠他的,心态上没法平等相处。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