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混在1980

混在1980 第4节

  其它地方也很热闹,不是遛鸟的,就是斗蛐蛐的。

  陈凡没了看书的心情,掏出香烟抽了一根,然后才慢悠悠地往回走,路过四十五号院时,又看了几眼。

  果然,好多大长腿!

  “嘿,瞅啥呢,眼珠子掉地上了。”

  门卫大爷警惕地走了出来,陈凡面色如常,掏出香烟给大爷递了一根:“大爷,我住隔壁院的,想问下你们这儿招人不?”

  门卫大爷接过烟,兴许是吃人嘴短,语气也好了些:“想啥好事呢,咱们舞蹈团都是专业出身,层层选拔上来的。”

  陈凡掏出火柴,帮大爷把烟点上:“咱也不求进舞蹈队,这儿有没有招文员、后勤啥的。”

  门卫大爷吸了一口,摇了摇头:“还招啥人啊,去年大批知青回城,街道往咱们这儿塞了十几个临时工,都还没消化呢。”

  “那真可惜了。”

  陈凡翘着嘴角,陪着大爷聊了一根烟,临走前又给大爷散了一根烟,琢磨着跟大爷混熟了,再找机会进去看大长腿。

  往前几步就是四十六号院,门口堵着一群退休的大妈,有的在纳鞋底,也有在粘火柴盒之类的。

  陈凡最不喜欢跟这群“情报组织”打交道,路过的狗都要被他们说一番,陈凡自然不能幸免。

  尤其是这阵子在家里读书,没出去找工作,在她们口中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已经废了。

  没在门口停留,陈凡快速进门,回到自己屋里,把这一个星期写的稿子整理好,小心翼翼地装进文件袋里。

  “陈凡、陈凡!”

  门口又响起周晓影清脆的声音,陈凡应了一声“来了”,把文件袋放好才慢悠悠地打开房门。

  相比一周前,周晓影又白了一些。

  穿着一身蓝色的连衣裙,背着军绿色的斜挎包,是帆布制作的,上边还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

  “陈凡,这周末还有个局,约了大家一起吃饭,你去不?”

  “真没办法,忙着找工作呢,前后忙活一个多月了,实在不行的话,我估计只能出去摆地摊了。”

  “相信组织,肯定能安排的。”

  周晓影劝慰了一句,叹道:“上周你没去就挺可惜的,有十几个高中同学呢,都是下乡插队回来,聊的天南地北,可有意思了。”

  “都在四九城,有机会的,再约就是了。”

  “嗯嗯……”

  周晓影还想再聊两句,耳边突然传来母亲的声音:“晓影,你不是要上班吗?赶紧的,别误了公交,不赶趟了。”

  “知道了,妈。”

  周晓影回头喊了一声,又对陈凡吐了吐舌头:“我先走了。”

  “路上注意安全。”

  “回见。”

  周晓影挥了挥手,朝着门口走去,周母提着菜篮子路过:“小凡啊,同学聚会你咋没去啊?”

  陈凡心里门清,周母不喜欢自己,刚才是故意支开周晓影呢。

  原因也简单,自己没工作。

  上辈子自己喜欢周晓影,也不是马上确定关系的,一直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才定下的,期间周母没少出幺蛾子。

  陈凡没打算再娶一次周晓影,也乐得顺着她的话往下说:“阿姨,我得找工作呢,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周母煞有其事地点头:“也是,找工作要紧,晓影她们一起去聚会的,都是有工作的,你去了也尴尬。”

  “……”

  周母走了,房门嘎吱一声开了。

  关月梅铁青着脸走了出来:“这个周淑华,早上出门没刷牙吧,嘴巴那么臭,儿子你记着,以后少跟她们家打交道。”

  陈凡噗嗤笑了出来:“这会儿您不惦记周晓影了?”

  “早知道她家这样,我惦记个鬼儿,儿子,你可得争口气考上大学,将来找个大学生媳妇回来,我气不死她。”

  “您放心,我以后娶三个媳妇儿,您出门时,左右都得有人扶着,后边还得跟个拎包的才行。”陈凡打趣道。

  “去你的。”

  关月梅被气笑了,拍了儿子一下:“好好读书,等会儿我去买只老母鸡回来,晚上炖汤给你补补。”

  “谢谢妈!”

  陈凡回屋取了些钱,又带上文件袋,径直出了门,搭着公交车去“东四八条”,也就是东四北大街东侧第八条胡同。

  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老爷子就住在这边,并在这里创作了《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散文甲集》等作品。

  陈凡当然不是来拜访叶老的,自己是个啥角色啊,说好听点叫待业青年,说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

  再降一级,就成胡同串子了。

  在胡同里打听了一下,陈凡找到52号院子,门口挂着“戏剧家协会”的牌子,旁边还有块小牌子,写着:人民文学杂志社。

  大门,是敞开的。

  陈凡利索地掏出香烟,给门卫大爷递了一根:“大爷您好,人民文学是在这里边吧?”

  大爷接过香烟,点了点头:“是在里边,小伙子有事?”

  “我写了本小说,过来投稿的。”

  “投稿,寄过来不就行了?”

  “我家就在边上,这不是想着顺道过来看看,就算投稿不成,也能涨涨见识,您说对吧。”

  陈凡也想过寄过来的,可这是人民文学,每天接收的稿件不知道有多少呢,排队等编辑过审,搞不好就是几个月。

  他还等着用钱呢。

  而且很多杂志社都注明了,投稿三个月内没有回音,就可以把稿子转投别社,一般不会退稿。

  “我还真没见过亲自过来投稿的。”

  “大爷,您帮忙递个话。”陈凡利索地掏出一包价格四毛九的牡丹塞到门卫大爷手里。

  “那我试试,至于让不让进,我就不知道了。”

  “谢谢大爷您嘞。”

第5章 谈钱,不丢人

  这年头的人民文学还很穷的,穷到什么程度呢?

  连自己的办公楼都没有,是借居在戏剧家协会的办公楼里。

  借的地方也不大,只有两大、三小五间办公室,小说组与行政组占了两间大的,诗歌散文与评论组占了两小间,另一间是领导的。

  “王主编,您忙不?”

  门卫大爷收了好处,也是尽心的,知道陈凡写的是小说,就直接过来找小说组的负责人,王伟。

  “赵大爷,您有事儿?”

  “不是我有事,外边来了个人,说是写了本小说,想来咱们这儿投稿,我看他人不错,就替他问问。”

  “来投稿的,好事啊,您让他进来,直接找我就行。”

  门卫大爷都来了,面子还是要给的。

  王伟可是知道,门卫大爷是戏剧协会一位大咖的亲戚,如今借用别人家的办公楼,可不好随便得罪。

  再说了,有人上门投稿,先不说稿子怎么样,王伟也不会把人拒之门外,他们是办杂志的,又不是摆架子的。

  没一会儿,一个年轻人找来了。

  五官很是俊朗,个头高高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倒是给了王伟不少的好感,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年轻了。

  年轻往往代表着阅历不足,笔力可能会缺一些火候。

  “王主编您好,我是陈凡。”门卫大爷已经介绍过了。

  “陈凡同志你好,来这边坐。”

  王伟把人引到办公室东北角的位置,先给倒了杯水:“陈凡同志,咱们就开门见山了,能不能让我先看下稿子?”

  陈凡把稿纸从文件袋中取出:“王主编,您先过目。”

  “那你稍等,嗯,字不错。”

  王伟接过稿纸,第一眼看上去还是比较舒服的,钢笔写的行书,字迹工整,比划清晰,这很好,最怕那种写草书的。

  “最美的青春!”

  书名的下边还有一行小字:

  谨以此书致敬塞罕坝精神,致敬时代的逆行者!

  王伟愣了下,不明白“塞罕坝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更不明白“逆行者”三个字的含义。

  不过王伟没有开口询问,而是翻到正文,如果是一篇好的文章,书中一定会给出答案的。

  书的开局很有意思。

  有着主角冯程对家乡塞罕坝,美丽高岭的无限遐想,以及真正回到塞罕坝面对“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失落。

  正巧又碰上舅舅李铁牛结婚,呈现了临时加彩礼、中途逃婚等事件,戏剧效果一下就拉满了。

  王伟不知不觉地沉浸到剧情中,尤其是先遣队的到来,冯程、覃雪梅、于正来、武延生、赵天山、孟月、纪秀荣……

  故事的大幕彻底拉开了,精彩也随之不断。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陈凡都出去两趟,抽了两根烟,王伟才看完稿子,然后一脸期待地看着陈凡:“怎么就没了,剩下的稿子呢?”

  “还没写完呢。”

  陈凡讪笑,此书是根据后世的热播剧《最美的青春》改编的,剧情的进展也是按照剧集来的。

  三十六集,陈凡打算写三十六章。

  每章控制在一万字左右。

首节 上一节 4/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