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第60节
上回王伟和王静一来了,出手就是一沓工业券,还有一张电视机票,这人情可都不轻呢。
还有李海洋那块儿,自己还欠着人情呢。
“陈凡、小凡,在家不?”
门卫突然传来喊声,陈凡听着声音,感觉耳熟,赶紧就去开门。
“于哥,你怎么来了?”
是京城出版社的主编,于守仁。
“你该不会忘了,明儿你的社评集就要上市了吧?”
于守仁白了他一眼,拎着东西示意了一下:“给你送样书的,顺便把出版社的慰问品给你送来。”
“这怎么能忘,本打算明天去找你呢,正好你过来了。”
陈凡看了下屋里,一屋子的人:“于哥,今儿家里人多,咱们去后院喝茶,后院也有自己的屋子。”
到了后院,陈凡先给递了根烟,又拿出茶具:“今天家里商量订婚的事儿,正打算明儿去邀请你参加订婚宴呢。”
“哟,那可恭喜了,定哪一天?对象是你那位美的像个传说的女朋友吧?”于守仁可记得社评的内容。
当初就是看了那两篇社评,才写信向陈凡约稿的。
“就是她,定在本月 20号,就在院子里办酒席,于哥,先喝口茶。”陈凡把茶泡好了。
“那天我肯定准时到。”
于守仁喝了口茶,又把烟点上:“明天社评集上市,你记得关注一下,宣传这块可费了不少心思,肯定能大卖的。”
“你们投广告了?”陈凡讶异。
“那可不,好几家报纸上都发消息了,还有不少书店,也都上了宣传海报,社里很看好这本社评集。”
于守仁说着,扬起了嘴角。
对于这本书,他也非常意外,原本是冲着前两篇社评去的,谁知道“远离圣母心”的社评发表之后,竟然会掀起了舆论浪潮。
弄出来一个“陈凡现象”!
再后来,陈凡的多篇社评陆续发表,舆论参与度非常高,被媒体称之为“陈凡现象的延伸”。
一时之间,陈凡风光无两。
“小凡,社里的意思是,近期你这边还有没有稿子?我们出版社这边都可以负责出版。”
“近期吗?”陈凡微微皱眉。
PS:感谢书友“杨岸晓月”打赏支持!
老铁们票票很给力,谢谢支持!!
第68章 生扑上来的姑娘
“于哥,近期真没法给你供稿。”
陈凡沉吟了片刻,接下来要订婚,又要去香江,除此之外还要给人民文学供稿,短期内陈凡是真没时间。
大致解释了一遍,于守仁也没有强求。
不过还是有些可惜。
陈凡最近的人气太火了,如果能再签下一本,出版社年底的奖金和福利,也能丰厚不少。
喝了一会儿茶,于守仁就先告辞了,不过临走前,还是向陈凡提出约稿,短期内不行,等几个月也可以。
他是了解陈凡的,这就是个快枪手,就像明儿要上市的《陈凡社评集》,当初也没用多长时间就写出来了。
等陈凡忙完这一阵,完全可以再开一本新书。
陈凡想了下,就应了下来。
写一些短篇还是可以的,京城出版社旗下还有《十月》杂志,也是一线刊物,可以先连载、再出版,两头拿钱。
至于长篇小说,手上也有一本,已经写了八万多字,但陈凡并不打算投给京城出版社和《十月》杂志。
《十月》杂志虽然也连载小说,但主要是做中、短篇的,陈凡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新世纪之后,才开设长篇专刊。
这本长篇,陈凡是打算找王静一的,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才是最省事的,它们旗下也有《当代》杂志,且十分重视长篇小说。
至于人民文学杂志,陈凡暂时是不考虑的。
《最美的青春》才连载过半,又开设了“陈凡看世界”专栏,再给他版面,其它作者就该闹意见了,杂志社也不可能这么干。
约定好了,陈凡一路把于守仁送到巷子口,招来一辆三轮车,一直把于守仁送上三轮车,付了车钱,这才转身回去。
“刚才那位是?”
许今秋已经回到后院,前边都在说订婚的事儿,对这些事儿,她还很害羞,干脆躲了出来。
“京城出版社的主编,明天社评集上市,他过来送样书,还带了一些慰问品过来,看看都送了些什么。”
于守仁送来的,是一个纸箱。
胶带封着,外边还捆了绳子,方便用手提着。
“烟酒茶糖,还真够大方的。”
两条牡丹、两瓶茅台、一斤西湖龙井、一袋糖果,都是些紧俏货:“等会儿让咱爸提回去,咱们这边不缺票。”
许今秋嗯了一声,摇头说道:“烟拿一条,酒拿一瓶,茶也分一半,剩下一半给陈叔留着,糖果给小意儿和囡囡留着。”
“那也行,还是媳妇儿想得周全。”陈凡嗯嗯点头,抱着媳妇儿软软的身子,吻了一下。
“你呀,整天没个正形。”
许今秋呵呵,白了他一眼:“说会儿正事,按两边长辈的意思,咱们订婚的场面可不小,估计要花不少钱呢。”
“这钱咱们自己出,我盘一下家当,看还剩多少钱。”
陈凡松开媳妇儿,把暗格拿出来,都快装满了,但其实并不多。
都是十元一张的。
买房之后,当时剩下 1600多元。
后续的收入,就是社评集,出版和转载加一块 2030元。
高考前给人民文学杂志又写了篇专栏,到手 220元。
内地的收入就这些了,最近也没有大笔的开销,陈敏那边又抢着出一部分生活费,陈凡的花销也少了一些,还剩下 3650元。
除此之外,还有香江的稿费,当时收入 5100港币,去友谊商店花了一些,也还有 4700港币。
这些港币,陈凡打算留着去香江用的。
“真穷啊!”
数完之后,陈凡忍不住吐槽。
看来无论哪个年代,想要在京城这块地界,买一套四合院都不容易,钱的数量还是差太多了。
许今秋闻言,差点没被气笑,忍不住掐了他一下:“是穷吗?是你太能败家了,谁家跟你一样花钱啊!”
“你自己算一下,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基本上是别人家一年的开销,写书再挣钱,也经不起你这样折腾。”
“挣钱不花,留着干嘛?人这一辈子,也就几十年,吃好喝好才最重要,咱又不是挣不到钱。”陈凡反驳道。
上辈子自己倒是省吃俭用的,最后结果怎么样?
把身体拖垮了。
等后边赚大钱了,想要养生都来不及了,死的跟个笑话一样。
许今秋呵呵,不想搭理他,败家的人,歪理总是特别多。
气不过,又掐了他一下。
陈凡莞尔,抱着姑娘柔软的身子:“别生闷气了,咱们还有一笔收入呢,忘了英姐派人拿走的稿子吗?”
对于那笔钱,陈凡还是比较期待的。
十二万字的社评,除了最早发表的两篇,没发表的还有 10.3万字呢,也不知道东方日报能发表多少篇。
那边的稿费还是很高的!
陈凡大致算了一下,等拿到那边的稿费,再把长篇小说出版了,应该就够买一套四合院了。
许今秋微微蹙眉:“这就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是花多少钱的事儿,你的消费观就不对劲儿。”
“想想下乡那会儿,为了吃一顿肉,得上山捡好几天的菌子,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掰呢。”
“再看看你的花销,任谁看了,心里都不踏实!”
陈凡笑笑,也不争论。
在这年代,许今秋的想法才是正确的、主流的,放到整个社会层面上,也是从上到下都提倡勤俭节约。
组织上从今年开始,已经提出全面缩减开支,禁止铺张浪费。
至于民间,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大家都不富裕,就是一件衣服,也讲究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像陈凡这样大手大脚的,还是很少见的。
见陈凡不说话,许今秋又白了他一眼,她算是看明白了,这事儿说了也没用,难怪关月梅都不说了。
花钱这种事情,陈凡是没打算改的,吃好喝好才是生活。
安排好订婚的开销,陈凡就出门了,王伟、李海洋、王静一三位主编,全都跑了一遍,回来时再顺带通知了李强。
这事儿就算齐活了。
至于订婚要操办的事儿,两家的长辈都在,轮不到他插手。
“老于,听说陈凡要订婚了?”
京城出版社!
总编钟彩虹手上拿着一份《陈凡社评集》的销售报表。
“嗯,定在 20号那天。”
于守仁也在看报表,嘴角微微扬着,心情好到了极点。
这销售数据,够亮眼的!
上一篇:从面试被拒,到顶级游戏制作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