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117节

  小油灯更不用说,用电大户,哪怕前两个月吃了两次雷劫,电费都刷掉他几千块;

  只有小墨斗,日常勤勤恳恳,努力干活。什么也不买,什么也不找他要,甚至他问要不要买根锯条,小墨斗表示,自己修修就好……

  这是多么勤劳朴素的一个好孩子啊!

  越是好孩子,越是不能亏待。沈乐耐心和他商量:

  “要不要买点新的工具?我记得有个德国牌子,他们家的电钻特别好用,号称从入行用到退休,都不用换的!

  就是贵,特别特别贵,别人卖100块一把的,他敢卖三千多……但是我现在买得起了!”

  【不要……我和它们没法说话,指挥它们,它们也不听……】

  沈乐想了想,也是无奈。小墨斗能指挥那一箱子木工工具,是因为那些工具和它被同一个主人造出来,又天长地久,在一起被使用;

  然而,新买的工具?特别是新买的电动工具?

  谁认识谁啊?

  没有灵性,互相不认识,没有办法指挥它们干活。那么,这些电动工具,买来干什么?

  在家里占地方吗?

  或者他自己用?

  自己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没有不要打着“给小墨斗买”的旗号了……

  “要不要买些新的锯条?新打的刀刃,各种合金钢的?”沈乐继续给小墨斗出主意:

  “旧的刀刃容易磨损,咱们买更好的?”

  【不要……用着费劲,我指挥不了……】

  啊这……

  外来的刀刃都指挥不动了吗……

  也是,金属质地坚硬,气息难以渗透,确实有点难为了小墨斗。沈乐绞尽脑汁,提出第三个建议:

  “那……要不要买点新的木头?黄杨木,紫檀木什么的,各种特别好的木头?可以让你们用更长时间!我现在有钱买好木头了!”

  【不用……很麻烦……木头不用太好的……】

  那就只能买些磨刀石了……

  沈乐无奈叹气。他下单了一组磨刀石,从最粗的400目家用磨刀石,到最细的15000目超锋利磨刀石,带架子,带定位器,带磨刀油。

  全部完成,才为自己下单了一台显微镜,准备开搞梳子的修复工作:

  看论文上的内容,要修复大漆家具,首先要搞明白,上面用的大漆是什么品种。

  在实验室里,会把家具断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在断口略微取样,去做元素分析,来确定当年用的原料。

  那种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什么X光照射之类,他是搞不定了,但是,普通显微镜也不算贵,他现在还是买得起的——

  买买买!

  买最好的!

  至于他仍然搞不定的东西,就只有拜托特殊事务部门帮忙,借他们的实验室,或者,借哪个大学、博物馆、研究所的实验室了……

  唉,想当年,考进文物修复专业,以为会和《我在故宫修文物》那样,一辈子沉浸在艺术当中。

  考进去了才知道,这专业与其说是艺术方向,不如说是材料方向……

  所有的论文,所有分量足的、影响因子高的论文,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内,全都是材料学方向。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他一头就跳进去了啊!

  沈乐为自己的专业哀伤了一下,捧起已经归属于他的梳子,细细观察。这一次,他看到了更多的细节:

  梳背上黑漆温润厚重,经过了不知多少岁月,仍然没有开裂的迹象,显然当时用的漆料极好,上漆的工匠手艺也相当不错,极其耐心;

  黑漆表面,攒出的一朵一朵螺钿花朵,螺钿平整细腻,边缘流畅,应该是经过了耐心的切割打磨;

  梳背顶端磕碰掉了一块,螺钿花朵消失了一半,没有露出木胎;

  末端手握的地方也有些磕碰,最深的一处伤痕,隐隐能看见黑漆底下,有点不一样的颜色。

  能修。

  没露木胎,修起来方便,一层一层填上大漆就好了。

  只是那根断裂的梳齿,不知道应该怎么修,感觉怎么修都不太对劲。或许,就这样保存着残损的痕迹,也是一种修复方法?

  不过,除了木梳本身,沈乐更感兴趣的,是这木梳上缠绕的气息。

  那种明丽轻盈,又沉稳厚重的光芒,他从来没有在别的物件上看到过。这把木梳,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又凝结了怎样的故事呢?

  沈乐慢慢闭上眼睛。体内热流一点一点转动,沿着经脉流遍全身,又从掌心涌出,慢慢沁入木梳。

  从表面的黑漆,螺钿,一层一层向内深入。恍惚间,沈乐像是感觉到了木梳上的大漆,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刷上去,一层一层凝固的过程:

  “真有意思,内力,或者说这种力量,还能用来探查啊?那我是不是不用拿显微镜探查了?”

  这个念头在沈乐心中一转,随即消逝。热流继续深入,恍惚间,沈乐感觉自己的心神不断延伸,不断延伸,从木梳开始,飞向远方:

  在某座老屋的门楣上,高悬着一面镜子,镜子背面喜鹊登梅图案活灵活现;

  在某个房间的抽屉里,乱七八糟,躺着几把粗细不等的梳子、篦子,光泽黯旧,和一大堆绒布头花、发圈什么的堆在一起;

  在某个地摊上,胡乱摆着大大小小几个圆瓷盒子,盒子里仿佛还有点儿粉末膏脂,却已经干涸到没法使用;

  最远最远的地方,似乎有个黑沉沉的木箱子,在心神当中微微闪过。

  沈乐再想仔细观察,心神忽然一懈,眼前的画面,又回到了工作室当中。

  没了?

  没了!

  沈乐握住木梳,恍惚了好一会儿,才从那遥望千里的感觉当中回过神来。他重新定心凝神,看向手里的木梳,观感已经全然不同:

  “原来,你还有那么多伙伴啊……”

  就像玩偶柜里,有七八个、十来个大小玩偶,以及琳琅满目的微缩家具;

  就像小墨斗身边,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木工工具,许多都是木工师傅亲手定制,外面根本买不到;

  这把木梳,当年应该也不是单独一把,而是一套妆奁当中的一件。

  仔细想,这种黑漆螺钿木梳,现代工业加持下的价格,可以做到百把块一把,甚至便宜的几十块一把也有,可当年做这一把梳子,绝对是大工程!

  既然是大工程,那怎么可能只做一把梳子?

  极大概率,是定制一整套妆奁,赠送给某个姑娘。甚至很可能,这是她的嫁妆之一,凝聚了家人的祝福和企盼……

  “你是想找回你的伙伴吗?”

  沈乐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木梳。木梳无声无息,躺在他手心,却有一种温润的感觉沁入指尖。

  这把木梳,作为独立个体评价,它的气息不够强,远远不够;但是,把它看成一套妆奁中的一件,集齐整套以后,它们的强度……

  应该能达到,或者超过,玩偶柜的标准?

  感谢@书墨凉打赏的100起点币

  求订阅,求月票,求书评……

第131章 沈乐:今日无事,但不勾栏听曲

  莫名的领悟涌上心头。沈乐微笑起来,抚摸梳子被磕掉的漆皮,和螺钿缺损的部位,在心中默默问他:

  “你要被修复好了,才有足够力量来给我指路,让我找回你的伙伴吗?”

  “那么,我就努力修好你吧!希望修好以后,你能给我一个惊喜!”

  木梳默默无语。但是,有一种温润的暖流,从沈乐指尖慢慢渗透上去,让他心口暖融融的。

  这是小木梳答应了?

  这条路,是对的?

  说干就干。

  沈乐握住木梳,再一次将心神沉浸入内。很遗憾,没有看到木梳制作的过程,也没有看到一遍一遍上漆,到底用的是什么漆;

  但是,他心里大概已经有数。这把木梳,只在木胎上贴了一层细麻布,上过底漆之后,接下来就是黑色大漆。

  现在木胎没有暴露,那么,只要填漆就可以了——

  他刷刷刷刷,下单了一大堆材料。大漆他是有的,颜料也不缺,但是,其他的零零碎碎,都得买回来:

  用作底漆的麻布,调底漆的瓦灰,打磨漆面用的细砂纸,推光膏。林林总总,要买的东西,多了去了!

  然后,好极了,买什么贝壳?

  淘宝网上,各种各样的商品都不缺,光是螺钿片,就足足有十来种,琳琅满目。

  夜光贝、白蝶贝、黑蝶贝、日本青贝、白色扇贝、渤海湾彩贝、淡水白贝、珍珠贝、鲍鱼贝、油花贝,等等等等。

  鲍鱼贝的产地,还分国产、新西兰鲍鱼贝、墨西哥鲍鱼贝,还有没说明来源,天晓得哪里进口的贝壳……

  沈乐一手拿着梳子,一手握着鼠标,把木梳凑到电脑屏幕旁边,左看右看,右看左看。

  平时只觉得这个一千块钱刚出头的屏幕,27英寸,2560*1440的分辨率,号称还原本色,所见即所播,颜色已经相当不错。

  写论文,看图片,打游戏,都很顺手,尤其是打游戏,画面颜色,非常逼真。这会儿,他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你告诉我,我这梳子用的贝壳,到底是什么贝啊!!!

  电脑上看着都差不多,又都有点不太一样!

  淘宝网上,商品照片的颜色,和他手里梳背上螺钿的颜色,完全对不上啊!

  沈乐无奈叹息。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制作螺钿家具,用的贝类用海贝、鲍鱼贝、螺壳、夜光螺、三角蚌、砗磲壳等等——

  谢谢,范围太广,根本锁定不了。

  沈乐默默查了好一会儿资料,又翻了一大堆论文,从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到王世襄编纂的《髹饰录解说》,再到现代的各种著作、论文。

  很遗憾,穷尽他的资料搜索能力,也没有找到对螺钿进行分析,鉴别这种螺钿属于哪一类贝壳的论文。

  最接近的一篇,是对相关材料,用广域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技术(MA-XRF)进行无损分析。

  扫描的结果是,在螺钿镶嵌部位扫描出大量钙元素存在,这是因为螺壳、海贝等贝类物质含有丰富的钙元素……

首节 上一节 117/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