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第384节

  沈乐囧囧有神地看着他,心有戚戚焉。也就是他现在长本事了,换成以前,建筑工地上,他也要一样扛竹子,立竹子,扎竹子的。

  哦,现在修复古建其实也要手动搭脚手架,毕竟古建下面的土也是基础,总不能催生一大堆竹根,把地基戳得乱七八糟?

  沈乐耐心地等着他哭完。博士师兄哭了几声,把脸一抹:

  “对了,你这竹子,会不会乱长啊?别哪天把木船戳个洞!竹子长起来最快,一天就能长一两米的!”

  “啊,不会。”

  沈乐笑着拍了拍身边的竹竿,又轻轻跺了一脚地面。咔嚓一响,竹竿自然断裂,断口处整齐平滑,像是被锯子锯断,又特地打磨过;

  跺脚处,一根竹笋刚刚冒出地面,咔嚓断掉。沈乐俯身捡起白生生的竹笋,笑着拍拍竹竿:

  “不要乱长哦,就维持现在这个样子,没有我的命令,一根也不要长了。你好好的,我修完了木船,给你找个地方,让你自由生长;

  你不听话,我现在就把你干掉,重新换一棵竹子过来!”

  竹林摇曳,竹叶刷刷作响,如同瑟瑟发抖一般。

  师兄死死盯着屏幕,眼睁睁看着距离他最近的竹竿上,一根竹枝刚冒了个头,又忙不迭地缩了回去;

  地下一根竹笋悄然缩回土里,沙土在地面上打了个旋,又悄然流淌平整。

  这也太智能了吧……如果沈乐不在的时候,竹子也能维持乖巧听话,那就太好了……

  “对了,房子里的温度湿度,最好也控制住。这竹子……它会呼吸吗?”

  “听到了吧,叶片都收起来!”沈乐又拍了一下竹竿:

  “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就行了,这儿散逸的灵力够你吸的,不用靠阳光雨露干活!”

  竹枝竹叶剧烈摇晃了一阵,像是在抗议,又是在哀求。

  然而,被沈乐又拍了一巴掌之后,那些枝叶终于像是镜头倒退一样,刷刷往回收起,只剩下矗立的竹竿,和交叉成网、托住船身的竹枝。

  沈乐开心地绕着脚手架,背着手转了一圈。嗯,很好,除了架子的部位,其他地方无遮无挡,能清晰看见木船:

  “上扫描仪!全方位扫描!”

  “等等,扫描仪怎么扫不清楚……特事局有灵力版扫描仪么?或者,让他们专门研发?”

  话说沈乐有叉车证么?

  猫咪思考……

第398章 这船上有鬼啊啊啊啊!救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尝试过三维扫描仪往那儿一站,直接自动扫描,自动出数据,自动出三维构图。再让沈乐爬上爬下,拿着尺子、铅坠测量……

  但凡有一点点偷懒的可能性,沈乐都不想吃那个苦,受那个罪。

  问题是,他花80万重金买的徕卡全站扫描仪,往那儿一戳,扫,扫,扫不出来……

  大概就是和他的手机拍视频一样,被灵气干扰了,扫描就出现误差?

  话说,特事局的扫描仪,能抵抗干扰吗?这种抵抗是全面改造,还是增加某个配件,比如在镜头前面加一个偏光镜之类的东西?

  沈乐不知道,沈乐也不想知道。反正,他只管打电话给顾玉林:

  “这玩意儿特事局有吗?”

  “徕卡的……没有。”电话另一头,传来噼噼啪啪,敲打键盘的急促声音,很明显顾玉林在拼命查资料,或许还在询问别人:

  “不过,国产的有。你要国产的吗?”

  “啊?有国产的?”

  沈乐几乎要从手机屏幕里钻进去,再从另外一边爬出来。全站三维扫描仪有国产的了?

  什么时候?

  好用吗?

  毕竟,从他进学校到他毕业,大家用的就都是进口设备。徕卡全站仪,80万一台,德国产的;

  Trimble全站仪,美国产的;

  拓普康全站仪,日本产的……

  啥?

  国货?

  那个,有一点点抱歉啊,老师用的,学生用的,就没有国货,他们的采购清单……

  哦,预算有限,扫描仪已经有了,几年内不会再次采购了……

  “当然有了啊!这种仪器,不可能一直用外国货的!”顾玉林应该是得到了确切消息,说话声音都大了起来:

  “用进口的扫描仪,用进口的分析软件,最后分析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软件里装个后门,你的数据就变成别人的了。

  ——这还算好的,给你改数据呢?正好要用的时候,给你把数据服务关了呢?

  或者不关服务,只给你改个参数,人站在贝鲁特,GPS显示你站在约旦呢?”

  “呃……”

  所以,我们就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当然,也自己拼命改装,改装出了能扫描灵力设备的全站扫描仪?

  也是,沈乐恍惚记得,在开发画卷秘境的时候,自己确实看见过扫描仪出场,和罗盘、金钵、桃木剑什么的一起,对准秘境里的道观来回鼓捣。

  只不过,那时候没仔细观察,没注意那些扫描仪,是不是能搞定灵气充沛的道观阵法,更没注意它们是不是国产的……

  “国产也行,只要能效果好,我不在乎是不是国产的。拜托,帮我下个订单呗~~~”

  “是要借吗?”

  “能借就借,需要租就付租金押金,实在要买,应该也买得起?”沈乐财大气粗地回答:

  “重要的是技术参数,靠谱,好用。然后,最好尽快送到……”

  他给出要求就不管了,继续爬上爬下,仔细观察那艘彩船。就辛苦了顾玉林给他做中转站,一个一个电话拼命打过去。

  询问有没有,询问技术参数,询问什么时候能送到,询问可以用多久……

  最后,把特事局专门改装过的,不知道什么型号、什么牌子,总之挺好用的全站扫描仪,送到“船厂”,给沈乐干活儿:

  “哎,有扫描仪真好……”

  沈乐扛着扫描仪,绕着木船,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转。转完一圈,再爬上脚手架,把扫描仪架得高高的,自上而下俯拍。

  只花了半天时间,扫描工作就全部完成,软件开始自动计算、给出数据,甚至还智能地排除掉了周围脚手架的干扰:

  这艘木船,总长27.8米,底长18.8米,宽6.5米,深2.36米。

  主桅前长11米,头桅前长6.05米,采用肋骨框架结构,肋骨间距500毫米左右,肋骨厚度在160~180毫米。

  全船由12道舱壁,将船体分隔成13个船舱,从船舱密封的方式来看,似乎应该是水密舱?

  首部尖,尾部宽,底尖上阔,两头上翘,首尾高昂。两舷向外拱,两侧有护板。从整体形制来看,像是战船的式样……

  “而且是海船?”沈乐用鼠标点着木船的建模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

  想了想,直接把文件保存下来,发给网络对面的博士师兄。很快,博士师兄的消息,就在屏幕上闪烁起来:

  “没错,是福船。”博士师兄非常肯定地回答:

  “而且是很标准的400料战船。看那标准的大圆弧船底,我几乎可以确定,是龙江船厂出品。”

  龙江船厂……沈乐飞快地百度了一下,才发现那是明朝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大型船厂,位于南京,在洪武初年就开始运作。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在龙江船厂造的,那也是它最辉煌的时期。

  嘉靖年间,督造主事李昭祥著《龙江船厂志》,记载了这座船厂的风风雨雨……

  “等等,所以它居然是海船吗?”

  “那肯定啊!内陆船哪有这种尖底的?”师兄理所当然地回答:

  “内陆船一般都是平底船,所以吃水浅,装的东西多,不容易触底。海船一般是尖底船,能减少水的阻力,更好抗风浪——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可是……”

  沈乐分明记得,那位龙君带过来的食材,全都是内陆的产品:

  螃蟹,青鱼,鲈鱼,黑鱼。还有橘子啊,樱桃啊,总之,全都来自陆地和内河,而不是来自海洋。

  所以,那位龙君到底是统治地区广大,同时占据了海洋和内河内湖,还是只占据了某一块内湖,这艘船是意外得到的?

  啧,从佛龛的经历中,他大概可以判断,龙君的水府应该是在内湖。所以,这艘船又是怎么过去的呢……

  这个答案,可能只好去船上寻找了。沈乐爬出工厂角落里的电脑房,顺着竹子长成的脚手架走到甲板上,绕向甲板后方。

  一边走,一边就听得耳边簌簌声响。这声音和之前竹叶的摇摆不同,光是听着,就有一股寒意从脚底渗透上来,一直灌进脖子里。

  沈乐打了个冷战,左右观望。甲板中央起了一排舱房,大约五六间,长窗全部打开,里面乌泱泱坐了一堆人——

  哦,其实是一堆人偶。有看着像是大官的,有看着像是属官的,有看着像是师爷的,有看着像是衙役的。

  后舱那里,还有一排女性的人偶,衣着从华贵到简单,大概是大官夫人、侍妾、丫鬟这样的存在。哦,可能还有几个歌姬?

  骨架不知道是木偶,还是干脆用竹篾扎的,反正裹着绫罗绸缎,一点都看不出来。

  人偶脸上,细细的白绸做出皮肤,再勾勒出眉眼口鼻。乍一看,英俊美艳还是其次,最起码威严神圣是拉满了。

  但是,威严神圣只是表面的。沈乐一眼扫过去,里面那些人偶齐刷刷转头,齐刷刷对着他看。

  那一双双眼睛,一双双彩墨画出来、黑漆点出来的眼睛,在死白死白涂了两团腮红的脸庞上,死死盯住了他!

  沈乐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光这场景已经够惊悚了,而更惊悚的是,船舱里面,不知何时吹出来一股冷风,把人偶身上的寒气吹到他身上。

  冷风透骨!

  沈乐丹田里的金色圆珠,奋力旋转了起来,把浸到骨子里的阴风赶开。

  然而这也只能保证阴风不侵入人体,不能保证它不散播影响。阴风盘旋,船舱外面、船舷两侧的人偶,都哗啦啦响了起来——

  那些人偶比船舱里的要简陋许多,全都是竹篾为胎,外面糊上彩纸,风一吹刷刷作响。

  一边响,一边就自发开始旋转,向左90度,向左60度,向左45度,向左30度……

  向右30度,向右45度,向右60度……

  所有彩纸组成的人偶,全部面向沈乐,阴森森盯着他看。

首节 上一节 384/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198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